![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 同步习题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2022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380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 同步习题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2022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380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 同步习题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2022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380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 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34g,则 20℃时氯化钾溶液中溶质、溶液的质量比为 34:100B.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34g,则 20℃时氯化钾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 34:100C.27%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 27:100D.27%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溶液的质量比为 27:100【答案】D【分析】注意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溶质的质量;注意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再乘以100%。【详解】A、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g,则2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液的质量比为34:100,故错误;B、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g,则2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液的质量比为34:100,故错误;C、27%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溶液的质量比为27:100,故错误;D、27%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溶液的质量比为27:100,故正确。故选D。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0℃时,100g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B.40℃时,甲比乙的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大C.甲、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20℃,析出固体质量甲>乙D.将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从40℃降温至20℃,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为20%【答案】D【详解】A、 未指明溶液的状态或溶质质量分数,20℃时,100g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 B、40℃时,甲比乙的溶解度大,但溶质质量分数需要根据配制的溶液具体判断,错误。 C、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20℃均会有溶质析出,但析出溶质的质量需要结合溶液的质量进行判断。错误。 D、20℃是,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将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从40℃降温至20℃无溶质析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为20%。正确。故选D。3.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20304050KCl30g33g35g38g41gKNO321g31g45g65g88gA.KNO3比KCl的溶解度大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20~30℃间C.在20℃时,10g水中加入5gKCl可得到 33.3%的KCl溶液D.在 50℃时,两物质各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答案】B【详解】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KNO3与KCl的溶解度大小,选项说法不正确;B、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KCl与KNO3的溶解度在20~30℃范围内有相同的溶解度,所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选项说法正确;C、20℃时,KCl的溶解度为33g,100g水最多溶解33gKCl,10g水中加入5gKCl,溶解3.3 g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4.8%,选项说法不正确;D、50℃时,KCl的溶解度为41g,100g水最多溶解41gKCl,10g水中最多溶解4.1gKCl,有固体剩余;50℃时,KNO3的溶解度为88g,100g水最多溶解88gKNO3,10g水中最多溶解8.8gKNO3,无固体剩余,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4.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11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1:21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10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答案】C【详解】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g:100g=11:10,错误。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0g:(110g+100g)=10:21,错误。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g:100g=11:10,正确。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10g+100g):110g=21:11,错误。故选C。【点睛】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g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答案】C【详解】A.未指明温度,甲和丙的溶解度不一定相等,错误。B.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物质,所以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20g=70g。错误。C.t2℃时,溶解度甲>乙>丙,相同质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甲、乙、丙的质量为:甲>乙>丙。所以溶解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要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正确。D.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升温后丙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升温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溶解度大小为乙>甲=丙,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所以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甲>丙。错误。故选C。【点睛】6.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25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图丙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两烧杯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图乙中烧杯内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C.图丙中曲线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D.图乙中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答案】A【详解】A、在t1℃时,根据图丙可知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同,题中溶剂质量相同,且都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正确;B、图乙中,b溶液中无固体剩余,溶质全部溶解,其质量分数为: ,错误;C、从图甲和图乙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减小,对应图丙中N曲线,错误;D、图乙中,b溶液中无固体剩余,溶质全部溶解,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可能溶解后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故选A。7.如图是KNO3与KCl的溶解度对比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t℃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B.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饱和C.3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D.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答案】A【详解】A. t℃时,KNO3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错误;B.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饱和,正确;C.由图可知,3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正确;D. 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正确。故选A。8.如图是M、N两种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温度在t1℃时,M与N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把温度在t1℃时M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温度在t2℃时,N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M【答案】B【详解】A.由图可知,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首先增大而后减小,错误;B. 温度在t1℃时,M与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两者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 t1℃时M物质溶解度小于t3℃的溶解度,把温度在t1℃时M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D. 温度在t2℃时,没有指明溶液状态,不能判断N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大于M,错误。故选B。9.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t1℃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20g硝酸钾B.在t2℃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杂质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答案】A【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说明该温度下,100g水(不是溶液)中最多能溶解20g硝酸钾,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说明该温度下,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杂质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不符合题意。故选A。10.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A. B.C. D.【答案】A【详解】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溶质的质量会从零开始增加,直到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就不会在变。故选:A11.下列关于a、b数值的比较,其中a一定小于b的是A.某物质的溶解度在低温时为ag,高温时为bgB.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解度为bg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同一温度下,向其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D.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答案】B【详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在低温时为ag,高温时为bg,则a大于b,选项错误;B、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解度为bg,则a%=×100%,则a一定小于b,选项正确;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同一温度下,向其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后,该物质不再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a%,即a=b,选项错误;D、同一温度下,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题文中两种溶液的温度与溶质的种类不确定,则无法比较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即不能确定a、b的关系,选项错误,故选B。12.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02gC.20℃时,50g水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D.7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答案】D【详解】A、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7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02g,应指明温度,不符合题意;C、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8g,该温度下,50g水中加入15g甲物质,只能溶解14g,充分溶解后,可得到50g+14g=64g溶液,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7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晶体析出,符合题意。故选D。13.已知20℃时 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下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丙<丁 B.丁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丙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8:33 D.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答案】B【详解】A、等质量的水中,丁中溶质的质量最多,丙中其次,甲中溶质的质量最少,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故选项说法正确;B、完全加热到50°C时,剩余的硫酸铜完全溶解,丁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丙中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0°C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则丙中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2g:132g=8:3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图示分析,50°C时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比20°C时多,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14.如图是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2)a点的含义是________。(3)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_________的方法。【答案】(1) 25 20% (2)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降温结晶【分析】(1)从图示看: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2)a点的含义是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大。【点睛】15.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2)t2℃时,将30gB固体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是________溶液(填“不饱和”、“饱和”或“不能确定”)。(3)将饱和C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加溶剂水,还可以用的方法是____。(4)从B的溶液中得到B晶体,可采用______的方法。【答案】(1)B>A=C(2)不饱和(3)降温(4)蒸发结晶【解析】(1)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B>A=C。(2)t2℃时,B的溶解度大于6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B的质量要比60g多,所以此温度下,将30gB固体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该温度下B的不饱和溶液。(3)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一种方法是加入溶剂,使其能继续溶解溶质;别一方面是使其溶解度变大,能继续溶解溶质,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使C的溶解度增大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4)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从B的溶液中得到B晶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2)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3)若将N点处b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4)当a中混有少量b时,常用______方法提纯a。【答案】(1)a>b>c(2)75g(3)加入b或蒸发或降温(4)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t2℃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5g a物质,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25g=75g;(3)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若将N点处b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入b或蒸发或降温;(4)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a中混有少量b时,常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提纯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时作业,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