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通用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练习(含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10《功功率和机械能》课时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10《功功率和机械能》课时练习(含答案),共16页。
|对点训练|
【考点1】知道机械功的规定、定义式W=Fs和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力是否做功;能运用该定义式进行计算。(B)
1.[鄂州]图K10-1所示生活实例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有( )
图K10-1
A.甲和乙B.甲和丙
C.乙和丙D.丙和丁
2.[长沙]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推力对汽车做了功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吊车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D.举重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3.如图K10-2所示,物体在相同力F的作用下,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s,力F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K10-2
A.W1>W2>W3B.W1=W2=W3
C.W1>W2=W3D.W2>W1>W3
4.在水平地面上,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重力为100 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5 m,则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等于 J,重力所做的功等于 J。
5.如图K10-3所示,拉力F=20 N,拉着一个重为50 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绳长0.5 m,则物体运动一周,拉力做的功为 J。
图K10-3
6.如图K10-4所示,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4 m/s的速度运动了2 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拉力F做功为 J。
图K10-4
7.[邵阳]如图K10-5所示,重10 N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以0.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2 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物体A所受重力做的功为 J。
图K10-5
【考点2】能说明功率的物理意义;理解功率的定义式P=和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能说明机械(包括用电器等)功率的意义;能运用该定义式进行计算。(B)
1.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时,相继经过B、C两点,如图K10-6所示。已知AB=BC,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为W1,功率为P1;在BC段重力做功为W2,功率为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图K10-6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W2B.W1P2D.P1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拉到顶部所用时间相同,所需拉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 )
图K10-8
A.F1F2 P1=P2
4.[枣庄]妈妈与小明进行爬山比赛,他们选择的起点、路径和终点都相同,全程设为匀速运动,妈妈的体重是小明的2倍,妈妈所用的时间是小明的3倍。若妈妈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W1、功率为P1,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W2、功率为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2∶1 P1∶P2=6∶1
B.W1∶W2=2∶3 P1∶P2=2∶1
C.W1∶W2=2∶1 P1∶P2=3∶2
D.W1∶W2=2∶1 P1∶P2=2∶3
5.如图K10-9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图像分别是图乙中的图线①②。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F1 F2,
P1 P2。(均选填“>”“=”或“ρ铁)
图K10-13
3.如图K10-14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小车将弹簧压缩后松手释放,小车被弹开。弹簧弹性形变越 ,其弹性势能越 ,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
图K10-14
4.[济宁]如图K10-15所示,跳水运动员为获得充足的空间滞留时间,都会在跳水前先用力向下压跳板,以便利用跳板的 让自己上升得更高。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从离开跳板到入水的过程中,在 (选填“离开跳板”“最高点”或“入水”)时动能最大。
图K10-15
5.[绥化]如图K10-16所示是人造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守恒。卫星在远地点时 能最大,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他的势能减小、 能增大,速度也就增大。
图K10-16
6.为了模拟探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谢同学设计了如图K10-17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图K10-17
(1)在图甲和图丙所示实验中,A球、C球刚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小球推动小木块运动的距离越大,安全隐患 (选填“越大”“不变”或“越小”)。
(3)探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 两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4)探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 两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综合训练|
一、填空题
1.[德阳]如图K10-18甲所示的铁块重力G=4 N,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当它在沿竖直方向向上的拉力F=6 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此时铁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4 s内拉力F做的功是 J。
图K10-18
2.[南充]在如图K10-19所示的斜面上,一工人用200 N的拉力,将一重为250 N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用时6 s,则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拉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W。
图K10-19
3.[娄底]图K10-20是用滑轮组提升物体A的示意图,物体A受到的重力大小为GA=100 N。在匀速竖直提升物体A的过程中,物体A上升的速度大小为v=0.4 m/s,滑轮质量、绳重及一切摩擦忽略不计。
图K10-20
(1)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F= N。
(2)拉力F做功的功率P= W。
(3)物体A的机械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二、选择题
4. [徐州]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沿直线向前行驶,途中经过一段泥泞路面,如果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始终保持不变,则图K10-21所示汽车行驶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是( )
图K10-21
5.[德州]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K10-22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K10-22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F2
C.0~6 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D.0~6 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t2,又因为W1=W2,根据P=,所以P1F2,则P1>P2,故C正确,D错误。
3.A [解析] 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即没有额外功,则拉力做的功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把同一物体沿斜面BA和CA分别拉到顶端A时,物体重力G、上升高度h均相同,由W=Gh可知两次做的功相同,即W1=W2。AB>AC,W1=W2,由W=FL可知,F1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两次中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则拉力F相等,即F1=F2。从题图乙可知,第一次的运动速度较大,根据公式P=Fv,当拉力相等时,速度越大,拉力的功率越大,即P1>P2。
6.1.4 0.36
[解析] 由题意,工人做的有用功W有用=Gh=7 N×0.2 m=1.4 J,
由题图可知,n=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nh=3×0.2 m=0.6 m,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3 N×0.6 m=1.8 J,
则拉力的功率P===0.36 W。
7.3.6 1.8
8.240 120
[解析] 一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功:W=Gh=mgh=60 kg×10 N/kg×0.4 m=240 J;功率P===120 W。
9.20 600
[解析] 72 km/h=20 m/s,由公式P===Fv得,汽车的牵引力,F===600 N,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F=600 N。
10.9.6×106 16
[解析] 由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该车的牵引力为
F=f=0.05G=0.05×1.6×103 kg×10 N/kg=800 N,
牵引力做功W=Fs=800 N×12000 m=9.6×106 J;
功率P===16000 W=16 kW。
11.解:(1)自行车行驶时对路面的压力
F=G=mg=80 kg×10 N/kg=800 N,
自行车行驶时对路面的压强p===8×104 Pa。
(2)因匀速骑行,则自行车行驶的动力F'=f=0.02G=0.02×800 N=16 N,自行车行驶1000 m,动力做的功W=F's=16 N×1000 m=1.6×104 J。
(3)自行车行驶的时间t===200 s,
自行车行驶时的功率P===80 W。
考点3
1.匀速直线 变小
2.A B
3.大 大
4.弹性势能 入水
5.势 动
6.(1)相等 (2)越大 (3)甲、丙 (4)甲、乙
【综合训练】
1.2 4.8
2.大于 100
[解析] 因为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受到沿斜面方向向上的拉力F与沿斜面方向向下的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分力,三力平衡,故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100 W。
3.(1)50 (2)40 (3)增加
4.D [解析] 由功率的计算公式P==Fv和速度的计算公式v=可知,功率P保持不变,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经过泥泞路面时,汽车所受阻力增大,所需牵引力增大,则速度减小;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即路程s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其图像为一条倾斜直线,但经过泥泞路面时,速度减小,图像的斜率减小,故选D。
5.C [解析] 由题图可知,相同时间,第一次移动的距离大,则v1>v2,故A错误;拉动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所以F1=F2=f,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0~6 s第一次物体运动了0.6 m,第二次物体运动了0.3 m,由W=Fs可得,W1>W2,故C正确;由P=得,0~6 s内P1>P2,故D错误。
6.C
7.D [解析] 到达B点前,小球乙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变大,由于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斥力的共同作用,故机械能不守恒,增加的动能不等于减小的重力势能,故A错误;到达B点后,重力恰好等于甲对它的排斥力,由于乙具有惯性,仍然会向下运动,此时重力小于斥力,将做变速运动,故B错误;小球乙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斥力的共同作用,由于斥力会发生变化,故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从A点到B点,重力不变,排斥力变大,在B点时排斥力等于重力,故从A点到B点,重力做的功比排斥力做的功多,故D正确。
8.C [解析] 电梯厢和人的总重力G=mg=500 kg×10 N/kg=5000 N,匀速运动时,钢绳的拉力T=G+f=5000 N+500 N=5500 N,电梯从A点到B点过程中加速运动,T'>5500 N,则钢绳拉力做功W>Ts=5500 N×3 m=1.65×104 J,故A错误。电梯从B点到C点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上升一层楼高,s=3 m,用时t=2 s,拉力做的功W1=Ts=5500 N×3 m=1.65×104 J,钢绳拉力T做功的功率P1===8.25×103 W,故B错误。电梯从C点到D点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上升一层楼高,s=3 m,用时t=2 s,拉力做的功W2=Ts=5500 N×3 m=1.65×104J ,钢绳拉力T做功的功率P2===8.25×103 W,故C正确。电梯从D点到E点过程中,减速运动,T″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突破训练14 功 功率 (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过关练习考点18 功、功率和机械能 (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功率,机械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课时训练14 功 功率,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