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常考题型 专题训练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展开集合期中专题复习
考点一 集合的运算
1、已知集合,,,0,1,2,,则
A., B., C. D.
【分析】由集合、即可求出.
【解答】解:集合,,,0,1,2,,
,,
故选:.
2、已知集合,2,,,则
A. B. C.,1,3, D.
【分析】可以求出集合,然后进行交集的运算即可.
【解答】解:,2,,,1,,
.
故选:.
3、已知全集,0,1,,,,则集合
A., B., C., D.,
【分析】直接求补集.
【解答】解:因为全集,0,1,,,,
所以:,,
故选:.
4、已知集合,2,3,4,,,3,,,,则
A. B., C., D.,3,
【分析】根据集合补集交集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2,3,4,,,3,,,,
,2,,
则,,
故选:.
5、设集合,,,0,,则
A. B. C., D.,0,
【分析】利用交集定义直接求解.
【解答】解:集合,,,0,,
,.
故选:.
6、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或,,
.
故选:C.
7、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集合, ,
所以.
故选D.
考点二 命题的否定
1、命题“对任意,都有”的否定是
A.对任意,都有 B.不存在,使得
C.存在,使得 D.存在,使得
【分析】根据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命题为全称命题,则命题的否定为:存在,使得
故选:.
2、已知命题,,则命题的否定为
A., B.,
C., D.,
【分析】由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注意不等号的改变.
【解答】解:由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可得
命题,,则命题的否定为,,
故选:.
3、命题“,”的否定是
A., B.,
C., D.,
【分析】命题的否定是:否定限定量词和结论
【解答】解:命题“,”的否定是:否定限定量词和结论,
故为:,,
故选:.
4、命题“,”的否定是
A., B., C., D.,
【分析】根据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命题为全称命题,则命题“,”的否定为,,
故选:.
5、命题“,”的否定是
A., B.
C., D.
【分析】命题的否定,否定限定量词和结论.
【解答】解:命题的否定为:
,
否定限定量词和结论,
故选:.
6、命题“∀ x ∈R,|x|+x2≥0”的否定是( )
A.∀ x∈R,|x|+x2<0 B.∀ x∈R,|x|+x2≤0
C.∃ x∈R,|x|+x2<0 D.∃ x∈R,|x|+x2≥0
答案:C
7、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全称命题的否定“”,故选C.
考点三 真假命题
1、若命题“存在,使”是真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分析】由命题“存在,使”是真命题,可得方程有根,即判别式大于等于零,即可求出的范围.
【解答】解:由题意得,方程有解,所以△,而△,可得,
故选:.
2、“,” 为假命题,则实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由“,”为假命题,可知,“,”为真命题,
恒成立,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则实数,即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3、已知,命题: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命题:存在,,使得;
(Ⅰ)若命题为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Ⅱ)若命题为假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分析】(Ⅰ)根据题意,只需求出在,上的最小值,进而求解;
(Ⅱ)先求出为真命题,在求出为假命题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Ⅰ)若命题为真命题,即,,不等式恒成立,
令,则,,即,解得;
(Ⅱ)若命题为真命题,存在,,使得,令,则,,,
为:;
考点四 充要条件
1、设,,则是成立的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解得或;
若成立,则成立,
反之,若成立,则未必成立;
即是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
2、“”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根据;;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充要条件.解出命题对应的集合,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解得,
根据,,,即“”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
3、“”是“”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时,成立,故是充分的,又当时,即,,故是必要的的,因此是充要条件.故选A.
4、设,是两个实数,则“,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1”是“”成立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分析】已知,是两个实数,可以令,和,,利用特殊值发进行判断;
【解答】解:,是两个实数,“,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1,
令,,
,,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1”推不出“”
若,则可取,,
,
“推不出,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1,
“,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1”是“”成立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故选:.
5、设,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由,化为,即可解出,根据不等式的关系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解得.
则由“” “”,
由“”推不出“”,
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
6、设,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一个正数的平方一定是正数,而平方为正数的数不一定是正数,由此即可得到本题答案.
【解答】解:当时,必定有成立,故充分性成立;
当时,说明,不一定有成立,故必要性不成立.
故选:.
7、“,”为真命题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为真命题,对任意的恒成立,
由于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则,.
故选:A.
8、已知,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或,即或,∴.∴“”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9、“游客甲在烟台市”是“游客甲在山东省”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因为烟台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所以如果甲在烟台市,那么甲必在山东省,反之不成立,故“游客甲在烟台市”是“游客甲在山东省”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10、设命题,命题,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由题意得,,解得,所以,由,解得,即,要使得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解得,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1、设,,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进而得到的范围.
【解答】解:依题意,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1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的最小值是 2 .
【分析】求解绝对值不等式可得的解集,由“”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求得的范围得答案.
【解答】解:由,得.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
即的最小值是2.
故答案为:2.
13、设命题:实数满足,其中,命题:实数满足或.
(1)若,且,均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来解命题成立的范围.
【解答】解:(1)时命题中 的范围,
命题:实数满足或,
若,均为真命题,则取交集可得 的范围,;
(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时,,,,
或,,
又可得的取值范围,,.
14、已知,非空集合.
(1)若是的必要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使是的充要条件.
【分析】(1)由题意知,列不等式求出的取值范围;
(2)由充要条件的定义列出方程组求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若是的必要条件,则是的充分条件,
所以,
即,
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2)是的充要条件时,,
所以,此时不存在;
所以不存在,使是的充要条件.
15、非空集合,集合
(Ⅰ)当时,求;
(Ⅱ)命题:,命题:,若是的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I);(Ⅱ)
【解析】
(I)当时,
;
;
故.
(Ⅱ).
.
∵,
∴.
∴.
∵是的必要条件,∴.
①当时,,
,不符合题意;
②当时,,
,要使,
需要
∴.
③当时,,
,要使,
需要
∴.
综上所述,实数的范围是.
考点五 含参集合的关系
1、已知集合,,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分析】先求出时的取值范围,再取补集即可求出求出时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集合,,,
当时:,
若,,
故选:.
2、设集合,9,,,,若,则满足条件的实数的值是
A.1或0 B.1,0或3 C.0,3或 D.0,1或
【分析】由,得或,由此能求出满足条件的实数的值.
【解答】解:集合,9,,,,,
或,
解得,或,或,
当时,,1,,,,成立;
当时,,1,,,,成立;
当时,,1,,,,成立;
当时,,1,,,,不成立.
满足条件的实数的值是0,3或.
故选:.
3、设,,若,求实数组成的集合的子集个数有
A.2 B.3 C.4 D.8
【答案】D
【解析】
,
因为,所以,
因此,对应实数的值为,其组成的集合的子集个数有,选D.
4、已知集合,,.
(1)求,
(2)若是的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分析】(1)先化简集合,再由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即可求出结果;(2)先由题意得到,进而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1)因为,解得:,
所以,,
或.
(2)由已知,得,
因为是的必要条件,所以,
又因为,
所以,解得.
故所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1), 或. (2):5、已知集合,.
(1)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分析】第一问直接求出交集,补集,第二问先求出交集,再通过集合包含关系讨论.
【解答】解:(1)由已知可得,.
(2)①若,则,;
②若,则,解得,
综上可得.
6、已知集合,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建立条件关系即可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假设,建立条件关系即可求实数的值是否存在,即可判断.
【解答】解:(1)因为,所以集合可以分为或两种情况来讨论:
当时,.
当时,得.
综上,,,.
(2)若存在实数,使,则必有,无解.
故不存在实数,使得.
7、已知集合,,.
(1)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分析】(1)可以求出集合或,然后进行并集的运算即可;
(2)根据可得出,解出的范围即可.
【解答】解:(1),或,
或;
(2)若,则需,解得,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8、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不等式的解集是,且满足,的的取值集合为,集合.
(1)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分析】(1)解出集合,,求出并集即可;
(2)由题可知,讨论为空集和非空两种情况下的取值,最后取并集即可.
【解答】解:(1)有意义,则,所以,,
满足,,所以,所以,,
所以,,
(2)因为,所以,
当时,成立;
当时,,解得,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期中常考题型 专题训练5(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期中常考题型 专题训练5(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共24页。
期中常考题型 专题训练6(幂函数与函数模型)-【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期中常考题型 专题训练6(幂函数与函数模型)-【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共10页。
期中常考题型 专题训练3(基本不等式)-【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期中常考题型 专题训练3(基本不等式)-【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