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测试题
展开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测试时间:3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生态脚印”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它是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得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因国民的生活形态、消费水平和国内原油大量出口,已成为地球上“生态脚印”最大的国家,排名紧随其后的国家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等。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的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容易被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再生能力差 D.数量有限
2.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经济发展速度快 B.自然资源消费量小
C.生态系统承载力小 D.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答案】1.D 2.D
【解析】1.由材料可知,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D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容易被破坏的是自然环境,A项错误。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已经被大量开发,并且与材料中的内容无关,B项错误。根据“生态脚印”的概念,是指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主要在于生态环境上,而不在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上,C项错误。故选D。
2.根据“生态脚印”的定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消耗自然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即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无关,C项错误。D项正确。从“生态脚印”的排名来看,与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关系较小,A项错误。这些国家大量开采自然资源,消费量较大,B项错误。故选D。
当资源供给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会避免发生资源安全问题。下图示意资源供需平衡。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的是( )
A.鼓励人口增长 B.减少资源开采 C.优化产业结构 D.资源价格上涨
4.可能打破图示资源供需平衡的是( )
A.破坏生态环境 B.降低消费水平 C.增加资源进口 D.避免区域冲突
【答案】3.C 4.A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当资源供给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会避免发生资源安全问题。优化产业结构,可以降低资源消耗,有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C正确;鼓励人口增长会增加对资源的消耗,不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A错误;减少资源开采会使资源供应不足,不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B错误;资源价格上涨说明资源供不应求,不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D错误。故选C。
4.破坏生态环境,会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难以维持资源供需平衡,可能打破图示资源供需平衡,A正确。降低消费水平,可以降低资源消耗,有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B不合题意;增加资源进口使资源总量增加,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C不合题意;避免区域冲突可以保证资源稳定供给,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D不合题意。故选A。
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并且是第34个“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的主题是“ValuingWater”即“珍惜水、爱护水”,水利部确定我国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据此完成下面5-7题。
5.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季节(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6.下列关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属于开源措施的是( )
A.合理开采地下水 B.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C.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D.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7.水循环对全球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有机物和无机盐输向海洋 B.增加全球的水资源总量
C.加剧不同纬度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 D.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5.B 6.A 7.A
【解析】5.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很大。尤其是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此时水资源相对丰富。故选B。
6.合理开采地下水属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开源措施,A正确;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以及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属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BCD错误。故选A。
7.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A正确;水体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不会增加全球的水资源总量,B错误;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C错误;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D错误。故选A。
读我国部分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8-9题。
8.导致A、B两类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热条件 B.海陆位置 C.人口密度 D.国家政策
9.乙处资源相对于甲处资源保存较为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内陆 B.海拔较高 C.气候干旱 D.交通不便
【答案】8.A 9.D
【解析】8.图中A类土地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是耕地类型;B类土地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形成这样的差异的原因是,东北平原地势低,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充足,形成以旱地农业为主的耕地类型;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降水较少,水热条件差,具有高寒的特征,不适合谷物的种植,但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发育,形成以高寒畜牧业为主的草地类型。A正确;两地都在内地,不是海陆位置因素,B错误;两地都是我国相对地广人稀的地区,不是人口密度的因素,C错误;国家政策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9.甲、乙两处都是我国的天然林区的森林资源分布区。都是深居内陆,都是山地地形,都是湿润气候区,因乙处资源相对于甲处资源保存较为完好的主要原因不是深居内陆、海拔较高、气候干旱的原因,ABC错误;原因是乙地位于横断山区,我国的西南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陆地交通建设困难,交通不便,因此开发少;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在我国东北地区,临近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对外交通条件好,开发利用的多。D正确。故选D。
我国外资企业出口产品分为资源密集型(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型)、资本密集型(中技术型)、技术密集型(高技术型)等,下图为四类产品2000-2013年逐年贸易额变化情况,其中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量整体出现波动。据此完成下面10-11题。
10.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两类出口产品是( )
①资源密集型②劳动密集型③资本密集型④技术密集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额整体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禀赋 B.产品品质 C.技术含量 D.国家政策
【答案】10.C 11.D
【解析】10.由图可知,2008年金融危机时,出口贸易额波动较大的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外贸产品,故③④正确;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受冲击较小,①②错误。所以选C。
11.受外资企业可进入领域限制,以及出口产品许可目录的影响,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量较低,故D正确。资源禀赋、产品品质、技术含量都不是导致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额较低的原因,ABC错误。所以选D。
稀土是镧(La)、铈(Ce)、钪(Sc)等17种元素的总称,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成缺的重要原料。下图为2019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占比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12-13题。
12.稀土资源( )
A.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B.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C.分布不均,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D.中国产量大于储量
13.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我国应( )
A.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 B.有效管控稀土资源的开发
C.坚持出口优先和提高产量 D.扩大开采规模以提高价格
【答案】12.C 13.B
【解析】12.由材料“稀土是镧(La)、铈(Ce)、钪(Sc)等17种元素的总称,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成缺的重要原料”可知,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自然资源,工业化之前还没有开发利用,A错误;属于非可再生的金属资源,不是能源资源,B错误;由2019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占比图可知,分布不均,中国、越南、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C正确;中国储量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大,但中国产量没有大于储量。D错误。故选C。
13.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我国应有效管控稀土资源的开发,B正确;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不现实,A错误;坚持出口优先和提高产量不利于资源保护,可能会出现资源枯竭,C错误;扩大开采规模不能提高价格,而且还会造成资源枯竭,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3小题,共48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为青海省矿产与城市分布
材料二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年均温均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日温差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风力作用强烈。
(1)青海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4分)
(2)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不利条件主要有。(4分)
(3)黄河上游青海段水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当地发展水电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答案】(1) 种类多 分布集中
(2)交通不便;资金缺乏;技术不足;远离市场;环境恶劣或生态脆弱
(3) 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 政策支持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青海省拥有煤、铅锌、是有、石棉、钾盐、食盐等资源,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同时,众多的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省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分布集中。
(2)青海省矿产开发难度大的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柴达木盆地年均温均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日温差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风力作用强烈。”得出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或生态脆弱。结合图中信息,交通线路单一,说明交通不便;且该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可以判断其开发资金缺乏,技术实力不足,距离市场较远等。
(3)黄河上游青海段水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当地发展水电的有利区位条件,根据该地的位置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大,且有支流汇入,径流量大。同时,水电为清洁能源,政府大力支持。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阿根廷的锂矿探明储量约650万吨,约占拉美地区的41%,锂矿集中分布在普纳高原区的盐湖和盐沼中,锂矿内一般伴有钾、硼等资源,含镁量少。普纳高原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380mm。目前阿根廷盐湖周边的土著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锂矿资源仅有一小部分被勘探、开采。锂矿开采生产需要淡水。
材料二锂和铀是目前能够作为能源利用的两种金属,可通过热核反应产生巨大能量。用锂制造的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好的储能装置,和其他电池相比,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体积小、质量轻、无污染,被大量用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因此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
材料三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图和普纳高原盐湖分布情况。
(1)从资源条件角度,分析阿根廷锂资源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2)说明锂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的原因。(6分)
(3)分析如果阿根廷对锂资源大规模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6分)
【答案】(1)锂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易开采;镁含量低,质量优;伴生资源多,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大;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开采方便;太阳辐射强,湖水蒸发强。
(2)锂可作为未来核能发电的原料;解决目前机动车用油危机和尾气污染,需要发展高效的储能装置;锂离子电池储能效果好,且与其他电池相比优势明显被广泛使用。
(3)提卤过程淡水消耗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尾矿、矿渣堆放等会破坏草场,污染土壤;破坏湿地,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1)本题可根据普纳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阿根廷锂矿资源的特点,梳理其主要开发优势。根据材料信息“年降水量380mm”可知,盐湖地区的气候干早少雨,晴天多,利于开采活动的进行;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湖水蒸发强度大,有利于锂资源开发;根据材料信息“锂矿集中分布在普纳高原区的盐湖和盐沼中”、“阿根廷的锂矿探明储量约650万吨”可知,阿根廷的锂矿资源集中分布,质量优,储量巨大;根据材料信息“锂矿内一般伴有钾、硼等资源”可知,伴生矿的综合价值较大。
(2)根据材料信息“用锂制造的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好的储能装置”可知,锂离子电池储能效果好,且与其他电池相比优势明显被广泛使用;根据材料信息“锂和铀是目前能够作为能源利用的两种金属,可通过热核反应产生巨大能量。”可知,锂可作为未来核能发电的原料;根据材料信息“被大量用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可知,21世纪,新能源汽车的利用日益增多,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源,解决目前机动车用油危机和尾气污染,需要发展高效的储能装置。
(3)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矿产开发过程分析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根据材料信息“锂矿开采生产需要淡水”可知,锂资源开发过程耗费大量淡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不合理的排放会引起水污染;开采提炼过程中会产生矿渣、尾矿等,不合理的处置会导致土壤污染、草场退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锂资源开发利用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21年9月,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出台限电措施,引发了人们对电力和能源的关注。我国发电能源的地理分布也大致与“胡焕庸线”吻合,称为“电能胡焕庸线”。近几年,为破解“电能胡焕庸线”,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已经由陆入海。图为海上风电景观。
(1)解释“电能胡焕庸线”的含义,并指出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可利用的风系种类。(6分)
(2)简述海上风电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6分)
(3)简述沿海地区发展海上风电的社会经济意义。(6分)
【答案】(1)含义:“电能胡焕庸线”指我国发电能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电能需求主要在东部。
可利用的风系:季风、海陆风、台风(热带气旋)。(任答2类)
(2)近海的地质基础条件复杂,海底风电设备铺设困难;海上风力大,多台风,设备安装困难;海上设备运输困难,成本高;施工技术和材料性能要求髙。(任答3点)
(3)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电力紧张局面,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加就业机会。(任答3点)
【解析】(1)根据材料中“电能胡焕庸线”大致与“胡焕庸线”吻合,可知东西部能源生产、消费分布不均衡,结合我国能源分布现状得出含义:“电能胡焕庸线”指我国发电能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电能需求主要在东部。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可利用的风系种类可利用大气环流、热力环流等知识,由此得出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可利用的风系:季风、海陆风、台风(热带气旋)。
(2)海上风电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地质、气候气象、运输、技术和材料等方面回答即可。近海的地质基础条件相对于陆地地区复杂,海底风电设备铺设困难大;海上气候气象条件复杂,风力大,多台风,设备安装困难;相对于陆地海上设备运输困难,成本较高;施工技术和材料性能要求髙;后期维护的成本也较高。
(3)发展海上风电的社会经济意义可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电力供应紧张、能源安全、增加就业等方面回答。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可以带动高压输电、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缓解能源资源紧张局面,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导致江苏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鲁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一课一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易造成的影响是,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认识区域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认识区域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该图,影响辣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有,该流域新垦区,从区域尺度来看,该区域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