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线工程输水干渠长度约为,中线输水量较小的月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测试时间:3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读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及主要受水城市示意图。完成1-3题1.中线工程输水干渠长度约为( )A.2000千米 B.1200千米 C.800千米 D.500千米2.在配水方案中,河南省分配到的水资源数量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河南经济发达 B.河南干旱严重C.河南人口数量多 D.京津冀用水需求小3.中线输水量较小的月份是( )A.12月 B.10月 C.8月 D.6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这一项目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立方米、2亿立方米和1.2亿立方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4.“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 )A.人工增雨 B.开渠引水C.改变大气环流 D.修建储水设施5.“天河工程”推进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A.人工降雨难度大 B.资金短缺C.掌握水汽“迁徙”规律 D.施工难度大6.“天河工程”选择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移民人数少 B.该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C.经济落后,水资源需求少 D.植被茂密,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加州的水果、农产品和副食品丰富。加州2/3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下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图示调水线路的水源地,水源最充足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8.美国从北部调水到南部是因为南部地区( )A.没有河湖,水源缺乏 B.沙漠气候,降水稀少C.水的污染和浪费严重 D.水源不足.供不应求9.下列关于该调水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利用地势实现自流调水 B.水源地附近多为季节性河流C.不会给沿线地区带来环境破坏 D.地形、地质复杂,工程难度大福建“北水南调”工程以引用大樟溪水源为主,从闽江竹岐水源点建抽水泵站引水补充,向福清、平潭、长乐等地输水。下图示意福建“北水南调”线路。据此,完成10-11题。10.关于福建“北水南调”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B.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C.闽江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D.主要经过武夷山区,工程造价高11.平潭需要大量引入水源的主要原因是( )①岛屿集水面积小②地势陡峻,取水困难③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④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引江济巢”工程是将长江水引入巢湖。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工业和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农业灌溉补水、水生态环境改善和发展江淮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线路总长330公里。自南向北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淮水北调三段,是安徽水资源战略配置工程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重大基础设施。下图示意“引江济巢”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2-13题。12.图示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地下水 B.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大气降水13.“引江济巢”工程( )①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②使巢湖泥沙淤积减弱③加大江湖间水量交换 ④使长江下游干流水量有所减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综合题(3小题,共48分)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是西班牙境内两大河流。塔霍河径流量丰沛,而塞古拉河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缺水严重。西班牙将塔霍河源头70%的水量调往塞古拉河流域。该工程建设了总长286千米的输水通道,穿过山岭和多个河谷,历时6年完成,投资3亿美元。下图示意西班牙水系。(1)分析塞古拉河流域缺水严重的原因。(6分)(2)分析塔霍河调水工程建设成本高的主要原因。(4分)(3)塔霍河调水工程造成该河流入海径流量明显减少,由此推测对河口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引大入秦”工程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跨流域东调120千米,引到兰州市以北60千米处干旱缺水的秦王川地区,是一项大规模的自流灌溉工程。该工程总长205.7千米,有隧洞77座,渡槽29座,倒虹吸3座。可基本解决秦王川地区28.3万居民用水问题。下图为“引大入秦”工程示意图。材料二:“引大入秦”工程先明峡钢质倒虹吸管横跨两座高山,以其107米的巨大落差,成为引水工程中的亚洲之最,该倒虹吸管由两条直径2.694米,长524.802米的平行钢管组成,总重量1500吨。下图为钢质倒虹吸管景观及示意图。(1)简析秦王川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6分)(2)简述“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困难。(4分)(3)说明倒虹吸管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使用倒虹吸管的原因。(6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在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分布着面积1.8万平方千米的一片洼地(盖塔拉洼地,下图所示),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133米,距离地中海约56千米。近年来,人们通过挖掘隧道,并利用中国的真空带道整流(零碳)高速运输水系统专利技术无动力地引地中海水到此处,建立了沙漠渔场,并获得了成功。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埃及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30多个国家。(1)说明在该地利于“引水技术”应用的施工条件。(4分)(2)阐述在该注地发展“沙漠渔业”的有利人为因素。(6分)(3)预测该洼地引海水分属养鱼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同步训练题,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