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整套生物冀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试卷练习题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后测评
展开这是一份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哪种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改变环境
2.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引领下,人们不断植树造林,使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充分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3.位于农村乡镇的小院,四周都是农田和树木,正因为周围绿色植物丰富,周围空气的温度低、湿度大,适于人们生活。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D.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炎热的夏天,大树下非常凉爽
B.枯叶蝶的形状很像枯叶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D.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5.青蛙的体色有红色、绿色、褐色等多种颜色,这是一种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
6.生物是适应环境的,生活在北欧的人,鼻子较其他地方的人大,有什么好处( )
A.使人漂亮B.使鼻孔较大
C.减少冷气对肺的危害D.使鼻毛较长
7.蓝环章鱼的腕足上有美丽的蓝色环节,遇到危险时,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同时喷出的剧毒墨汁足以使一个成年人在几分钟内毙命。这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8.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这是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生在青草丛中的蝗虫呈绿色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炎热的夏天,大树下非常凉爽D.香草园中的薰衣草使园里空气中充满芬芳
9.在缤纷多彩的大自然中,各种动物都以各自的特征适应着环境。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草履虫全身布满鞭毛,适于水中运动
B.家兔盲肠粗大,与消化植物性食物相适应
C.蝗虫的前翅坚韧,具有保护作用,后翅薄而宽大,适于飞行
D.蜥蜴体表具有角质鳞片,能减少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生活
10.下列哪种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 )
A.变色龙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
B.鲫鱼背部为深灰黑色,腹部为白色
C.眼镜蛇的颈部竖立时,显露出的眼镜状斑纹
D.蟒的体表所具有的黑褐相间的斑纹
11.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用肺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雄蛙有鸣囊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家鸽靠气囊呼吸适应空中飞行生活
12.杨树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根对水分的吸收,同时,蒸腾作用又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空气的湿度。这个实例说明( )
A.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
C.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D.生物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13.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100张撒在蓝色的布上,小组同学每次随机捡拾一张看到的小纸片,一段时间后停止,统计布上剩余各色小纸片的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某种颜色的布相当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模拟的是“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
B.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蓝色
C.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的动物不易被发现,对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十分有利
D.如果背景换成红色布,那么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各色小纸片数会基本相同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87年,有一个叫菲利普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不料一些仙人掌流失到种植园外。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蔓延开来。到1925年,它们演化出了近20个野生种类,并占领了大片土地,严重影响了当地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仙人掌的繁衍。
(1)在此材料中,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________因素。
(2)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开来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_______环境。
(3)澳大利亚的原有生物与仙人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A.捕食B.竞争C.共生D.寄生
15.阅读关于北极狐和沙漠狐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极狐活动于整个北极地区,其中包括:俄罗斯、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兰和斯瓦尔巴群岛的外缘,以及亚寒带和高山地区,如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食物主要为旅鼠,也吃鱼、鸟、鸟蛋、贝类、北极兔和浆果等。北极狐为珍贵毛皮兽,已能人工繁殖,并称其为蓝狐、白狐等,突变品种有影狐、北极珍珠狐、北极蓝宝石狐、北极白金狐和白色北极狐等,这些统称为彩色北极狐。
材料二 沙漠狐生活在沙漠地区,白天为躲避酷暑待在地下的洞穴中。沙漠地区白天很热,而洞穴里面却非常凉爽、湿润。沙漠狐是一种夜行杂食动物,主要以小鸟、蜥蜴、蛇、沙鼠、蜘蛛和蝎子等为食。沙漠狐的动作敏捷,跑动过程中能够跳1.2米高,速度比猎狗还快。
(1)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在下面两幅图片的下方横线上标出图片中的动物名称。(填“北极狐”或“沙漠狐”)
(2)从图片和资料可知,北极狐和沙漠狐在外形上产生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填“生物适应环境”或“生物影响环境”)。
(3)请你再举出和上述材料中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类似的两种实例: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答案:A
解析:题干所描述的是人们植树造林,使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3.答案:C
解析:小院周围绿色植物丰富,使得环境的温度、湿度都发生了变化,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4.答案:A
解析:炎热的夏天,大树下非常凉爽是指大树的蒸腾作用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5.答案:B
解析: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相似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青蛙的这种保护色的形成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6.答案:C
解析:鼻子较大可使冷空气有更多的时间被加温,减少冷气对肺的刺激。
7.答案:B
解析:蓝环章鱼的腕足上有美丽的蓝色环节,遇到危险时,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同时喷岀的剧毒墨汁足以使一个成年人在几分钟内毙命,这对它躲避天敌的捕食十分有利,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
8.答案:A
解析:生在青草丛中的蝗虫呈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9.答案:A
解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全身布满纤毛,能自由运动。
10.答案:C
解析:眼镜蛇显露出的眼镜状斑纹属于警戒色。
11.答案:C
解析:鱼用鳃呼吸;雄蛙用鸣囊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前来抱对;家鸽靠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12.答案:D
解析:杨树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根对水分的吸收属于生物适应环境,蒸腾作用又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13.答案:D
解析:如果背景换成红色布,那么与背景颜色不一致的蓝色、绿色、黄色等纸片首先被“取食”,而与背景颜色一致的红色纸片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即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红色。
14.答案:(1)生物
(2)影响
(3)B;A
解析:(1)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
(2)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仙人掌的蔓延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后来引进的昆虫以仙人掌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
15.答案:(1)北极狐;沙漠狐
(2)生物适应环境
(3)旗形树适应长期刮单侧风的环境;仙人掌的茎变为肉质茎贮存大量水分、叶退化成刺状减少水分的散失,与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相适应(合理即可)
解析:(1)第一幅图是北极狐,第二幅图是沙漠狐。
(2)北极狐耳朵较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沙漠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沙漠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生物适应环境实例如:旗形树适应长期刮单侧风的环境;仙人掌的茎变为肉质茎贮存大量水分、叶形变为刺状减少水分的散失,与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相适应;北极熊有厚厚的脂肪层,可以起到保温作用,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二章 生态系统第三节 生物圈课后作业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四章 现代生物技术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现代生物技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巩固练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