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学课件ppt
展开把握诗歌内容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作品,是《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
《诗经》的“六义”——三大表现手法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 跻( ) 坻( )涘( ) 沚( )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苍苍:茂盛的样子为:凝结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宛:好像、仿佛
河畔芦苇茂苍苍,夜来白露凝成霜。我思慕的那个人,正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又在水中中央。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跻:高坻:水中高地
河畔芦苇茂密密,露水珠儿还没干。我思慕的那个人,正在那边水草滩。逆流而上去寻她,水路升高舟行难。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又在水中沙洲上。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采采:茂盛,众多未已:还没有完;已:停止涘:水边右:弯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岸边芦苇茂又盛,露水珠儿没晒干。我思慕的那个人,正是在那水涯边。逆流而上去寻她,水路迂回曲又弯。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沙滩上。
1、蒹葭苍苍【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头发)灰白】2、道阻且右(古义:向右迂曲。今义:方位词,跟“左”相对)3、白露为已(古义:干;今义:已经)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
依据: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2.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依据是什么?
依据: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
3.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
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望穿秋水、一汪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4.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清冷、孤寂、凄美、迷离
5.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 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6.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感情基调: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
理由: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7.《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诗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写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1.《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凉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每章景物描写都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第二章“白露为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使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咏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3.有人说,《蒹葭》是在写青年男女的恋爱;也有人说,《蒹葭》是在写对理想的追求;还有人说,《蒹葭》其实是在写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渴求。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观点一:如果把诗中的“伊人”理解为恋人,那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观点二:如果把“伊人”理解为理想、前途等,那么诗中的“水”便是横亘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障碍的象征,整首诗便表达了追逐理想事业而不得的惆怅。
观点三:如果把“伊人”理解为贤才,那么整首诗便含有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渴求之意。
1.《关雎》《蒹葭》都可看作是爱情诗,它们的写作手法相同吗?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从中可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蒹葭》比《关雎》情感意味更浓。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蒹葭》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怅惘的心情。
以深秋的芦苇起兴,通过描述访求“伊人”而难得的实际情景和想象之景,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1.【示例一】《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示例二】《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2.【示例】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122蒹葭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ppt、122蒹葭音频朗读-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学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四书五经,《诗经》的“六义”,古今异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教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蒹葭》,《蒹葭》的音韵美,尾声浅唱低吟,追寻者执着的见证,追寻者无尽的阻隔,追寻者,见证与阻隔,由“象”入“境”,伊人的近,伊人开始在哪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