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练习 作业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8422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练习 作业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8422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练习 作业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8422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2青春有格一、选择题(共15题)下列做法符合“行己有耻”要求的是 A.小强总是遵循交通法规过马路,不会因为多数人闯红灯而随大流 B.小刚晚上总是不能完成作业,每天早晨到学校补作业 C.小明总是以各种借口为自己不完成作业开脱 D.小静总是爱对周围的同学指指点点,品头论足随着手机无线上网业务的普及,中学生用手机上网的现象日渐普遍。借此,一些网站上的不良信息也开始在中学生的手机上悄悄传播。为避免网站中不良信息的侵害,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①远离不良网站,培养高雅情趣②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拒绝接触所有网站④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克服盲目好奇心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下列做法符合“行己有耻”要求的是 A.小明总是找各种借口为自己不完成作业开脱 B.小静总是爱对周围的同学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C.小刚为了不被老师批评,每天早上到学校抄作业 D.小强过马路时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启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做到①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②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③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④雷厉风行无需顾虑太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言行过失有羞辱惭愧之感②每个人要对自己不负责任行为有羞愧之感③每个人不必为自己不文明行为而感到羞愧④做任何事都不要感到是不道德、不负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某校七年级(1)班的老师让几位同学负责组织班级的社会实践活动,几位同学考虑了一下,回答说:“行,我们能行!”这是 的表现。 A.自负 B.自卑 C.自尊 D.自信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等当选“202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我们①杜绝社会上的不正之风②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③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④真诚面对自我,拒绝不良诱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孔子说:“行己有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行已有耻”的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②“行己有耻”就是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可耻③“行已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④“行已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站着站着,你就睡着了;看着看着,我就哭了。”这句话饱含着网民们对冲锋在抗疫一线英雄们的深情。连日来,一线抗疫人员牢牢把自己“钉”在各条战线上,共同筑起一道“防护网”,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这些抗疫英雄来自不同的职业,他们用自己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成为群众赞美的新偶像,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之所以要向榜样学习,是因为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会变得更美好④可以像榜样一样成为名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思想品德课上,李灵的精彩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她心里十分高兴。李灵以自己的表现赢得他人称赞的行为是 A.自尊自爱的表现 B.爱慕虚荣的表现 C.自傲自负的表现 D.谦虚谨慎的表现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这是 A.止于至善 B.羞恶之心 C.见贤思齐 D.行己有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认为,欲成大材,必修大德。“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生最大的学问在于使心中光明的道德更加光明,在于日新其德,日新其民,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且止而不退。达到这一境界,我们应该①多看缺点少看优点,形成沉重的耻辱感②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不断增强自控力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从国家大事做起,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下列体现“止于至善”的有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④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礼义廉耻”被视为“国之四维”,“四维”之中的“廉耻”尤为重要。顾炎武说:“廉耻比礼义更重要。”这说明①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要真诚面对自我,树立底线意识③文明礼仪无所谓,关键要有知耻之心④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列古语不能体现这一品质的是 A.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二、综合题(共6题)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你会怎么做?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上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也是我们应有的格调和追求。青春的我们在追求“至善”的道德实践过程中,你打算如何去做?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止于至善。一天下午放学后,李默和同学走在回家的乡间小道上,他们突然发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瘫倒在路边,见此情形,他们立即向附近村民求助,最终老人得到及时救治。望着离去的救护车,李默和同学会心地笑了。(1)情境中李默和同学的表现是什么行为?(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至善”的行为?请列举两例。(3)谈谈你对“止于至善”的理解。(4)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至善”的追求。我们应怎样做到“止于至善”?某校七年级(3)班为了加强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开展了一次“迈入青春门,走好人生路”的主题教育活动。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请你积极参与以下活动。【青春探索】青春的探索不会停止。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1)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青少年为什么要培养自信心。(2)【青春寄语】在“迈入青春门,走好人生路”的宣誓仪式上,七年级(3)班的 40 名学生庄严宣誓:珍惜青春时光,勤奋学习,努力奋斗,为祖国、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美好的记忆!我们应怎样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3)【青春随想】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说明,我们在学习中需要有什么精神?这种精神的作用是什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9 年 4 月,陇西县某初级中学 5 名学生因琐事在校外一巷道内,对同校学生张某进行殴打并致其重伤,张某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目前,涉案犯罪疑人已被全部抓获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善后及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材料二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国的一些大学如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均以“止于至善”为校训。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务必懂得“止于至善”的道理。(1)材料一中 5 名施暴学生的行为符合“行己有耻”的要求吗?为什么?(2)“行己有耻”是青春探索的底线,中学生应该如何做才符合“行己有耻”的要求?(3)“止于至善”是青春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作为中学生,你准备怎样培养“止于至善”?
答案1.A2.C3.D4.A5.D6.D7.C8.B9.D10.A11.D12.B13.A14.A15.A16.略。17.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不断完善自己;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18.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19.(1)热心帮助他人的善良行为。(2)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等。(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4)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至于善”。20.(1)①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②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示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2)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3)批判精神。作用:①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②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进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21.(1)不符合。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要去做。(2)①有羞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増强自控力。④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3)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慎独和自省,端正自己的行为。④培养兼济天下的胸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孔子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何理解“止于至善"?,英国哲学家卡莱尔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青春有格同步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是,俗话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