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第一单元 透视与构图第2课 近大远小教案设计
展开《近大远小》
教学目标:
情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追忆能力。
认知: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周围事物中存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操作: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教学难点: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彩笔。
作业要求:
自主命题,用彩笔把观察到的物体的近大远小变化画出来,也可以画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所见。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照片观察,感知近大远小,点明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游玩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能说一下吗?(学生自由说)
2、老师也带来一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手变大了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近大远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二、尝试练习
板块一:直观体验近大远小,揭示原理
1.互动游戏。
(1)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简单的理解,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臂一前一后,睁开一只眼睛,用你的小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你的手会不会真的一大一小?其实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呢,其实很简单,靠眼睛越近,物体越大,离眼睛越远,物体越小。其实是我们眼睛产生的错觉。
(2)师:下面考考你们,老师展示的这幅图,我们是从哪个角度看他们,才会看到这样的形象?(俯视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理解近大远小现象产生的原理。
板块二:图片观察,验证透视规律,学习表现
1. 跟我找。
师:原来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该都存在这样的规律。跟老师来找一找,这些图片中你找到这样的规律了吗?在哪儿?
①大片向日葵。学生很容易发现向日葵花盘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适当引导观察远处与近处向日葵的大小比较,得出结论,近大远小适用于所有景物。
②林荫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路面、树木梳理出“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处的清晰,远处的模糊”等同原理的透视规律。
③学生在园林中写生的场景。请学生找找画面中的“近大远小”。(包括人物、墙壁、格窗、长廊、柱子等。)
师:像这样近大远小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明显的例子?
2. 跟我学。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确定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怎样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呢?先跟老师来看一看透视分析图。带领学生观察示意图,简单了解消失点、视平线以及水平面和垂直面近大远小的规律示意线。
3. 跟我画。
师:有了这几个法宝概念,表现一个林荫道就容易多啦。(正立面林荫道)
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视平线,确定消失点,确定路面宽度透视示意线,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透视示意线。
师:现在谁来帮我在道路两边种上树?请学生上来用粉笔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位置,画出主干,快速表现枝叶,完成风景速写。
师:瞧!一条幽静的林间小路就展现在眼前了,简单吗?现在请同学们在你准备的小卡片纸(或厚的有色便利贴)上,用油画棒或彩色笔快速地把你看到的林荫道简单勾勒出来。(时间要控制好,二至三分钟即可。过程中提醒学生只要画出示意图就可以了。师挑两三幅速度较快且表现准确、画面有明显的纵深感的小纸片放在投影下点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近大远小现象产生的原理;二是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一原理来帮助绘画,使对透视画面的表现变得更加简单;三是学生补充范画,解决“垂直面”透视表现难点。第一次作业用小纸片做画快捷又易于学生操作,“林荫道”题材容易成功,在检测目标达成度的同时保护了学生的作画热情。
板块三:作品赏析,巩固透视规律,拓宽视野。
课件展示大师笔下的近大远小。引领感受近大远小的巧妙利用,可以产生奇妙的效果,以实例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思维。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再次寻找不同角度的近大远小,感受透视规律的无处不在;典型图例的欣赏变枯燥规律为奇妙利用,激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
板块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作业要求,表现近大远小,评价总结
- 作业内容
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命题,独立创作“近大远小”的画面内容。
- 提出作业要求
a.构图合理,将近大远小的关系表现在画面上。
b.色彩运用大胆,注意远处、近处色彩的变化。
3. 展示与评价。
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展,师生共同点评,侧重画面的纵深感、景物的正确透视。对角度不单一、色彩表现大胆有层次,特别是在近大远小的基础上还表现出“近清远糊”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并加以褒赞,给学生正确的色彩表现方向的指引。
六、教后反思
1. 在对透视主题的学习中,学生的实践体验尤为重要。透视现象在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学生很容易忽略这一视觉现象,更不会提升到理性认知的高度。因此,视觉形象的直观呈现很重要,需要感性认知上自然的情感铺垫,并且巧妙不露痕迹地进行理性的转换。如果过多采用讲授法,不仅晦涩难懂且枯燥乏味。
2、作品的评价应侧重对“纵深感”的体现和用色的泼辣奔放,不要把透视规律的掌握目标过度拔高和理论化。
2020-2021学年第12课 秒思巧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2课 秒思巧做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学情分析,课业类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美术第三单元 北方的秋天第7课 高大的松树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第三单元 北方的秋天第7课 高大的松树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感悟,深入探究,感受求知,互动体验,展示评价,联想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7课 高大的松树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7课 高大的松树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高大的松树,课题导入,讲授新课,学生作业,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