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广州四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测试语文科试题
展开广州市2021学年第二学期
初三级一模测试语文科试题(问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本试卷分为三个部分,共20道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和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考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心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涉及作图的题目,用2B铅笔通图。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允许使用涂改液、涂改带等进行涂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少艾/自怨自艾 鞠躬/笑容可掬 B.咀嚼/咬文嚼字 侍卫/有恃无恐
C.累赘/果实累累 毗邻/琵琶别抱 D.解元/浑身解数 歼灭/阡陌交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糟蹋 无稽之谈 要挟 利兵秣马 B.颀长 推心置腹 徜徉 迫不及待
C.啜泣 惮精竭虑 布野 真知灼见 D.铿镪 冠冕堂皇 犒劳 生死犹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国家队队员仍然准备再做最后一搏。
B.寒假时,他和大家一起阅读了几本文学著作,可请苦心孤诣,大有收获。
C.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D.经过多月斗争,来势汹汹的敌人在我军军民合力打击下,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
B.食醋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C.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该产业朝高质量、高盈利方向发展。
D.某银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5.寒假期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行。以下是关于冬奥会的一些资料,请你结合这些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资料一:为实现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国家速滑馆采用最新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进行制冰,这种制冷方式,其减少的碳排放量担当于植树超过120万棵所带来的碳排放减少量。与此同时,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可将水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内,更有利于运动员滑出好成绩。同时,制冰产生的余热还能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每年可节电200万度。
资料二:下面两幅图是本次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初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1)任务一:根据资料一的内容,请概括出“二氧化碳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优点。(2分)
(2)任务二:请仿照资料二中关于“冰墩墩”的介绍词,对图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进行介绍。(4分)
(3)任务三:下面是某同学写的关于本次冬奥会的一副对联,请你把其中缺漏的地方补写完整。(2分)
上联:_______①________,夺金折桂雄心与共。下联:四海欢腾,_______②_____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⑥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关干思亲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题目 | 作者 | 关于思亲的句子 | 批注 |
《黄鹤楼》 | 崔颢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思乡之情。 |
《庭中有奇树》 | 古诗十九首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借花表达怀念。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乡白露节气的月夜怎也比不上故乡的皓月。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列。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早蔓,蒙络摇级,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遮。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粪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B.如鸣珮环,心乐之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无何,上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月下如积水空明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我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一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源,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选文第二段写鱼儿的自由自在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又充满酸楚,但也从中获得了短暂的欢愉。
C.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悲凉之情。
D.“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鱼的影子来突显阳光的明媚美好;“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了作者观鱼时暂时愉悦的心情。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陈)寔在乡间,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②见,乃起自整拂③,呼令子孙,正色训之曰:“夫入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逐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顙④归罪。寔徐喻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短:批评,指责②阴:暗中。③整拂:整理拂拭(衣服)。④稽顙: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领触地,表示极度的度诚。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时岁荒民俭 ②令遗绢二匹
(2)陈寔对待“梁上君子”的做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厢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8小题,3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材料一:
曾几何时,“影子教育”成了一个热词,说的正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扩张,孩子们很多课余时间,也交给了补习机构,“负担越减越重,睡眠越减越少”的情况普遍存在。靠“刷题”“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未的孩子,很难适应将未的社会发展。《意见》出台,也是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双减”政策推出后,各地也有相应举措来推动政策落地。比如,江苏明确将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这2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开展各种兴趣活动,把学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孩子,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北京的“双减”措施则包括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学校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等等。
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学生没有在学校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不会消解,对培训的需求可能还会通过其他手段满足。
(摘编自苏喻《“双减”政策落地,让教育回归初心》,人民论坛网评,2021年9月3日)
材料二:
图一:“双减后”国庆假期,孩子们在家的时间分配
图二:“双减”前后国庆假期学生状况的变化
(摘自蒋隽《羊城晚报》,2021年10月8日)
材料三:
一些家长以为靠“时间+汗水”的疯狂培训就能提分,过度看重分数的高低,其实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进步表现和成长过程。家长与其掉进“疯狂培训”的陷阱,不如静下心来理性、科学育子。要纠正违背和谐成长教育规律之偏。眼下,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患上“教育焦虑症”,给孩子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甚至透支其身心健康。深层次原因在于家长没有深刻认识和把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常识所蕴含的教育规律,总是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应明了,如果任由孩子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恶性加重下去,将会摧毁教有的根基。家长需转变观念,学校课程才是“正餐”,私下补习不但不能胜出,反而会坏了孩子的“胃口”,影响健康。
(摘编自评论《“双减”政策落地家长须更新理念》,2021年9月10日)
材料四:
“双减”新政引发教培行业大变局,但是细观“双减”前后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相关动作,就会发现此次教育改革之非比寻常,比如上海、北京等地率先推行大学区改革,在中考招生中大幅扩大分配到校名额,有力遏制学区房价格非理性上涨,逐步推进房产与教育脱钩。又有上海、北京和深圳纷纷推出教师全面轮岗制度,优质教师将通过有序的轮岗制度进行规范化流动,打破“名校壁至”和“学区壁垒”。事实上,此次“双减”新政发出了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强烈信号:教育改革不再是小修小补的局部性改革,而是具有政策组合拳攻势的系统性改革。此次“双减”新政及其系列政策的出台,事实上就是一种高度观照到影响教育的外部要素的思维,是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的典型,颇有深化教育改革再发力之意味。
(摘编自陈先哲《“双减”:中国教育改革新起点》,《光明日报》2021年09月28日)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影子教育”挤占了孩子们大量课余时间,这种“刷题”“填鸭式”的教育模式,绝对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B.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或指导完成书面作业,是各地学校周一至周五在校课后服务的主要形式。
C.从材料二图一看,“双减后”国庆假期,孩子们在家花在素质类学科培训的时间最少,劳逸结合形式的时间最多,将近八成。
D.从材料二图二看,“双减”后与“双减”前长假相比,学生作业量的减幅最大,玩乐时间大幅增加,素质类学习也明显增多。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一项是(3分)
A.“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推出的举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只要学校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就能消解学生对培训的需求。
B.“疯狂培训”的危害极大,既违背了学生和谐成长的教育规律,也给孩子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力,甚至会透支其身心健康。
C.“双减”政策落地后,中央和全国大多数的城市针对教育领域的痼疾,出台了系列组合拳式政策,喻示此次改革非同寻常。
D.京沪等地教育领域内部大学区改革、教师全面轮岗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正是基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部要素的观照。
1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推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长应该相信、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学校的教育内容及方向为主导,不应迷信课外补习机构,否则会让孩子的学习“误入歧途”。
B.“双减”政策不是一次单纯的教培行业改革,而是一次教育改革,可算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起点。
C.“双减”政策明确规定江苏省学校需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把课余时间还给孩子,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D.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高,也代表着孩子越有成就,其实这是违背了教育的规律。
15.落实“双减”政策,对政府、学校提出了哪些要求?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17分)
船魂
王海群
①夕阳西下,晚风渐起。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②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③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④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⑤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挪,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天有!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⑥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⑦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⑧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米看他了。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⑨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⑩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
⑪“清也好,浑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浆。“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⑫“不行,老喽。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⑬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⑭“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⑮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⑯“买条新船好啊。”我说。
⑰“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⑱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20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⑲“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啰嗦。”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⑳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蒿的手。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啜嚅着什么……
(节选自《儿童文学》2010年第12期,有删减)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景,同时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
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表现他失去孩子驹儿后的沉痛心情。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这说明“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再干6年,我的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这句话既写出了何大伯的期盼,也照应了下文“我”判的白龙的案子。
17.结合文段,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清也好,浑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
18.小说中的“我”怕“何大伯”认出自己,却又希望他能认得自己,其实“何大伯”早已认出“我”,请从文中找出“何大伯”认出“我”的表现分析一下。(4分)
19.请结合小说主人公“何大伯”这一人物形象,说说你对小说标题“船魂”的理解。(6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请以《就在这一刻,我有了骄傲的表情》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附加题(8分)
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1.任务一:根据下面两段《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写出对应的【甲】、【乙】人物姓名。(2分)
【甲】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道,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乙】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2.任务二:在阅读海外名篇名著时总会遇到不同的翻译版本,下面是《简·爱》某段落的两种译本,你更喜欢哪一种?请联系小说相关情节,并结合简·爱的个性,发表你的看法。(3分)
版本一: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祝庆英译)
版本二: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疲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天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黄源深译)
3.任务三:文学作品中总免不了有生死情节,而其中最令人无奈揪心的可算是“自杀”情节。面对困境、走投无路时不少英雄人物也会想到自杀,但最终他们都在自杀面前悬崖勒马,开启新的人生篇章。请从以下两个名著人物中挑选一个,说说他们面对的困境与最终放弃自杀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杨志(《水浒传》)
答案
1.C
【解析】A. ài/yì;jū;B.jǔ/jiáo;shì;C.léi;pí;D.jiè/xiè;jiān/qiān
2.B
【解析】A. “利兵秣马”应为“厉兵秣马”;C.“惮精竭虑”应为“殚精竭虑”;D.“铿镪”应为“铿锵”
3.A
【解析】“微乎其微”意为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
“苦心孤诣”中,苦心:费尽心思。孤:独自。诣:(学问或技术)所达到的程度。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指刻苦用心地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指为了寻求解决某一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与语境不符。
“不寒而栗”形容内心恐惧至极。与语境不符。
“进退维谷”意为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与语境不符。
4.C
【解析】A.句式杂糅。正确表达应为“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者“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
B.缺少宾语,应为“可改善营养缺乏的问题”
D.不合逻辑,应删去“和服务忌语”
5.(1)①低碳环节,减少碳排放;②减少水面温差;③产生的余热用途广泛
(2)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3)①九州齐聚;②结友睦邻愿望相同
6.(1)①此夜曲中闻折柳
②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
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⑥忽复乘舟梦日边
(2)①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B
【解析】A.于是/竟然;B.以……为乐;C.停留/停止,这里是等的意思 D.名作状,在空中;澄澈
8.(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9.D
10.(1)①年;②赠送
(2)陈寔教育梁上盗贼很有办法,他既没有一味惩罚,也没有空洞说教,而是充分考虑了对方的人格尊严和客观情况。先旁敲侧击动之以情,继而当面劝说晓之以理,并送给他绢二匹,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我们从中可得到启示:挽救“失足青年”,首先应从人格上尊重他们,不能因为他们一时所犯错误,而将其“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就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参考译文】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11.(1)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
(2)示例一:一杯浊酒难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久戍边关功业未成,归家遥遥无期。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复杂情感。
示例二:对比与用典。用“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突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燕然未勒”化用典故,表明战争没有结束,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突出了将士们的矛盾心里。
12.A
【解析】“绝对不能培养出”,夸大其词,根据“很难适应……”,应为“难以培养出”
13.D
【解析】A.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学生没有在学校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不会消解,对培训的需求可能还会通过其他手段满足”,要消解学生对培训的需求,还应“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
B.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三“眼下,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患上“教育焦虑症”,给孩子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甚至透支其身心健康”,“给孩子带来压力、危害其身心健康”的是“家长教育焦虑症”
C.缩小范围,依据材料四““双减”新政引发教培行业大变局,但是细观“双减”前后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相关动作,就会发现此次教育改革之非比寻常”,“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理解错误,应该是“双减前后”
14.B
【解析】断章取义,曲解原文。根据材料一““双减”政策推出后,各地也有相应举措来推动政策落地。比如,江苏明确将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可知,并非“双减政策明确江苏……”
15.①政府层面:系统性地深化教育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打破“名校壁垒”和“学区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形成科学的教育平价导向。②学校层面: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在校教育,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③家长方面:转变观念,遵守和谐成长教育规律,以学校课程为“正餐”,理性看待分数,更多关注孩子的进步表现和成长过程。
16.B
17.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清”“浊” 比喻社会风气好坏,“船”指有作为的政府,“渡人”指政府能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表明何大伯相信政府能使社会风气好转。
18.从刚上船时的“扭过头”“默不作声”“眼睛却不看我”等处和结尾处的“他却侧脸”几处描写中可以看出,何大伯是认出我来了,只是不想正面交谈。从“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蒿的手”这一细节描写上看,何大伯是一个非常了解并理解我的心情的人,从何大伯“别看我老了……把自己呛死了”一段感叹的话看,就是针对小儿子一事而发的,是有意说给我,让我理解大伯的心情。
19.小说《船魂》主要刻画了何大伯这一人物形象,意蕴丰富。①有渡人过河不惧风浪的豪气;②有世代为人摆渡的责任感;③有两难时先救别家孩子,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④有热爱社会,认识到政府这只大船重要性的大局意识。(4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0.略
附加题
1.【甲】武松;【乙】鲁智深
2. 示例:
我喜欢版本一:当时简·爱以为罗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小姐,所以她满腔悲愤。①这些话是情绪失控的简·爱发自内心、脱口而出的,她不会考虑语言是否工整是否对仗。因而版本一富有口语特点的“我穷”等四词符合当时情境,而版本二过分书面化了。②“你想错了!”比“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比“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更简洁、有力,表现出简·爱当时几近疯狂的状态,充分展现简·爱追求平等,自尊自爱的性格特征。③版本一“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一句中没有逗号,更能体现当时简·爱语气急促、情绪激动。
我喜欢版本二:当时简·爱以为罗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小姐,所以她满腔悲愤。①“一贫如洗”等四字短语连用,富有文采和气势,恰如其分地传递出当时简爱激愤的内心。②“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用对偶修辞,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富有文采,表现了简.爱追求平等、自尊自爱的个性。③用“难道……加强反问语气,句子更有力度,甚至还略带讽刺语气,更能体现简·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个性,以及坚持独立人格绝不苟且的自尊自爱。
3.示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保尔在疾病缠身的时候,产生了精神危机,绝望中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最终战胜了自身的软弱,经受住了命运的考研,积极地面对人生。这启发了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勇敢地面对每一次挫折和挑战,并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水浒传》中的杨志在护送生辰纲的过程中,被以晁盖为首一伙人盗走了生辰纲,因而想寻死。但想到父母的嘱托,不能无端死去,故只能选择隐忍逃亡。这启发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和失败后,要敢于面对,要勇于弥补而不是选择逃避
2024年广东省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古诗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按要求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5,2024年广东省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95,2024年广东省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广东省广州四中教育集团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广州四中教育集团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