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综试题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综试题第1页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综试题第2页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综试题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综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综试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8分),(9分),[生物选修1,[生物选修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成都市2019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5页,第II卷(非选择题)6至14页,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i-7 C-12 N-14 O-16 Fe-56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了淀粉,使人工光合作用取得新突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是二氧化碳分子的多聚体 B.淀粉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被分解
    C.淀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多糖 D.人工合成淀粉不涉及能量转化
    2.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轨驻留六个月,将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若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进行植物生长素相关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正确的是
    A.生长素能够进行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B.顶芽的发育与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有关
    C.胚芽鞘不会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D.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没有差异
    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吸入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该疫苗的雾化颗粒通过口部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后,刺激黏膜细胞并激发黏膜免疫系统,进而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黏膜免疫系统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呼吸道黏膜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并传递信息
    C.抗体能在肺泡细胞内与新冠病毒特异结合
    D.吸入式新冠疫苗不会引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4.位于天津团泊洼的袁隆平海水稻基地1500亩海水稻今年喜获丰收,亩产达750公斤,这标志着袁隆平团队在华北环渤海地区的第一个规模化海水稻示范项目获得成功。某科研小组利用普通水稻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的育种方案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能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以获得耐盐性状的植株
    B.过程②筛选耐盐植株时必须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C.过程③获得的耐盐新品种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过程④通过多代自交和筛选能提高耐盐基因的频率
    5.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三位科学家,HC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RNA)病毒,下图为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中的增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代表翻译,所需的原料和能量均来自于肝细胞
    B.通过②和③完成+RNA复制时,需RNA聚合酶的催化
    C.过程②所需的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的嘧啶比例相同
    D.+RNA和-RNA可以随机与宿主细胞内的核糖体结合
    6.Polo-like蛋白激酶1(PLK1)是哺乳动物细胞内参与调控细胞分裂的重要物质。研究发现,在有丝分裂时,PLK1在DNA复制开始积累,细胞分裂期维持在高水平。向大鼠次级卵母细胞中注射PLK1抗体,会导致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据此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体细胞中的PLK1基因都能表达
    B.PLK1主要参与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C.PLK1可能与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D.通过促进PLK1的合成可抑制癌细胞增殖
    29.(8分)
    香蒲在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水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某研究团队对影响香蒲净光速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香蒲叶片上的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气体主要有CO2、 和 ,这些气体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香蒲在14:00~17:00期间气温降低后,蒸腾作用不再是影响气孔导度的主要因素,光照强度会对气孔导度产生直接影响,据图推测,在其他条件适宜时,光照强度与气孔导度之间的关系是 。
    (2)香蒲净光合速率午间降低的现象称为“光合午休”,产生这种现象除了气孔导度下降的原因外,还有一类原因被称为“非气孔限制”,包括呼吸作用增强、高温引起相关酶活性降低、光照强度过大出现光抑制等。据此推测,“非气孔限制”会使胞间CO2浓度 (填“升高”或“降低”)。据图分析,香蒲在7:00~14:00期间,“非气孔限制”对净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的时间段是 。
    30.(9分)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是一类大量存在于细胞中的跨膜转运蛋白,主要功能是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进行多种物质的跨膜运输。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的ABC转运蛋白主要分布在,在酵母菌细胞中ABC转运蛋白还可能分布
    在 (答出两种)等细胞器的膜中。需要ABC转运蛋白协助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 。
    (2)茶树根细胞吸收Cl-和NO3-都是由ABC转运蛋白完成的,研究发现两种离子会结合ABC转运蛋白上有限的结合位点,从而产生相互抑制。请设计实验验证茶树根在吸收Cl-和NO3-时,二者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
    31.(10分)
    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
    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律加速等特征;人在紧张有压力时肾上腺还会产生一些“压力激
    素”,该激素能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紧张情况下通过“压力激素”调节会使血压升高,该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其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效应器能对神经系统产生的不同信号分子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 。
    (2)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激素(每种激素浓度相同)分别处理五组小鼠,测得每组小鼠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肾上腺素与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相互拮抗,理由是 。实验结果显示,“压力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主要作用是 。该实验结果告诉人们,糖尿病人除了控制饮食外,生活中还应该注意 。
    32.(12分)
    某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其花色受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当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该植物开红花;当不含A基因时,该植物开白花;其余情况均开粉红花。现有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b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该植物类群中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
    共有 种
    (2)上表杂交实验中,白色亲本的基因型是 ,F1代粉红花植株中雄性个体所占的比
    例是 。
    (3)现有一未知基因型的杂合红花雌株M,将其与纯合粉花植株杂交,若子代的表现型全为红花,则M植株的基因型是;若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1:1,根据这个比例
    (填“能”或“不能”)判断M植株的基因型,理由是 。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纤维素分解菌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能提高粗纤维饲料的转化率,从而为养殖业提供更多的饲料来源。某研究小组从反刍动物粪便中分离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流程是:①粪便取样→②加入液体培养基A中培养→③取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④将稀释样液接种到培养基B中培养(结果如图甲)→⑤挑选单菌落接种至新的培养基B中培养(结果如图乙)→⑥染色后筛选(结果如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将粪便样品加入培养基A中进行培养的目的是 。培养基A需要给微生物提水、碳源、 等四类营养物质,还需要满足纤维素分解菌对 (答出两点)等条件的要求。
    (2)步骤③对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的目的是 。据图甲结果分析,步骤④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
    (3)步骤⑤从图甲平板上挑选出16个较大的单菌落,分别转接于新的培养基B的16个小格中进行培养,这样处理的好处是 。步骤⑥在培养基上加入革兰氏碘液进行染色,5 min后去除染色液,可以观察到菌落周围产生大小不等的透明圈,透明圈越大,细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就越强,据此分析,用革兰氏碘液染色后出现透明圈的原理是 。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葡激酶(SAK)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它可以激活人体中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形成血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溶解血栓。研究人员尝试将SAK基因导入到番茄中,利用转基因番茄生产有生物学活性的SAK.回答下列问题:
    (1)目的基因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与基因组文库相比,cDNA文库具有的特点: (答出两点)。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两种引物,原因是 。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常使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Ti质粒,该过程不使用同一种限制酶的原因是 。
    (3)含有SAK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后,接下来依次完成 、 和 等步骤才能获得转基因植株。检测转基因植株中的SAK基因是否表达成功,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成都市2019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I卷(126分)
    一、选择题
    1.C 2.A 3.B 4.B 5.D 6.C
    29.(8分)
    (1)O2(1分)水蒸气(1分)正相关(或光照减弱气孔导度下降)(2分)
    (2)升高(2分)10:00~13:00(2分)
    30.(9分)
    (1)细胞膜(1分)
    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2分)主动运输(1分)
    (2)实验思路:配制甲(含Cl-和NO3-)、乙(含与甲等量的Cl-不含NO3-)、丙(含与甲等量的
    NO3-不含Cl-)三种营养液,分别培养相同的茶树,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甲乙两组Cl-的剩余量(或吸收量)、甲丙两组NO3-的剩余量(或吸收量)(3分)
    预期结果:甲组Cl-剩余量高于乙组(或吸收量低于乙组),甲组NO3-的剩余量高于丙组(或
    吸收量低于丙组)(2分)
    31.(10分)
    (1)肾上腺(2分)效应器细胞具有多种不同的受体,与不同信号分子结合后引起细胞代谢活动发生变化(2分)
    (2)肾上腺素促进血糖升高,与胰岛素的作用效应相反(2分)压力激素提高了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效应(2分)控制情绪.缓解压力(2分)
    32.(12分)
    (1)X(1分)4(2分)
    (2)aaXbXb (1分) 100%(2分)
    (3)AaXBXB (2分)不能(2分)基因型为AAXBX b和AaXBX b的红花植株与纯合粉花植株杂交的子代均表现为红花:粉花=1:1(2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2分) 氮源和无机盐(2分)pH、氧气、特殊营养物质(2分)
    (2)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2分)(稀释)涂布平板法(2分)
    (3)便于比较不同细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或便于比较透明圈的大小)(2分)革兰氏碘液能与纤维素结合形成有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后有色复合物不能形成(3分)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cDNA文库比较小,无启动子和内含子,只含部分基因,物种间可进行基因交流(答出两点即可)(4分)
    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用两种引物才能确保DNA两条链同
    时扩增(2分)
    (2)防止质粒自身环化.保证目的基因与Ti质粒正确连接(2分)
    (3)将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2分)将含有Ti质粒的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2分)将导入成功的植物细胞进行组织培养(2分)抗原-抗体杂交(1分)



    成都市2019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i-7 C-12 N-14 O-16 Fe-56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橱窗所用有机玻璃为高分子化合物
    B. 家庭装修用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有利于健康
    C. 应用光伏发电可缓解温室效应及减少酸雨发生
    D. 用已烷萃取玉米胚芽中的油脂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机玻璃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于高聚物,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油性涂料由于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故油性涂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如丙酮、苯等,故家庭装修用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有利于健康,B正确;
    C.光伏发电是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应用光伏发电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故可缓解温室效应及减少酸雨发生,C正确;
    D.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提纯的一种方法,故用已烷萃取玉米胚芽中的油脂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仅仅是物理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D。
    2. 某科学小组构想用锂元素的转化过程来持续合成氨,原理如图。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g14N2和16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质子数目为NA
    B. 22.4LN2与过量锂反应断裂的N≡N键的数目为NA
    C. 1molLi3N与过量水反应,收集的气态氨分子数目为NA
    D. 0.1mol•L-1LiOH溶液中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0.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14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1个分子中含有14个质子,16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1个分子中含16个质子,设混合气体中14N2为xg,16O2为(2-x)g,则2g14N2和16O2的混合气体含有质子数目为=NA,A正确;
    B.未告知N2所处的状态,无法计算22.4LN2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计算与过量锂反应断裂的N≡N键的数目,B错误;
    C.根据反应Li3N+3H2O=3LiOH+NH3↑可知1molLi3N与过量水反应,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由于NH3极易溶于水,故收集的气态氨分子数目小于NA,C错误;
    D.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1mol•L-1LiOH溶液中含有阴、阳离子总数,D错误;
    故答案为:A。
    3. 某有机合成中间体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与互为同系物
    B. 该有机物苯环上的一氯代物为8种
    C. 该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D. 1mol该有机物最多与2molNaHCO3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分别相等)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故该有机物与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
    B.根据等效氢原理可知,该有机物苯环上的一氯代物为6种,如图所示:,B错误;
    C.由图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所在的平面结构,中间单键连接可以任意旋转,故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C正确;
    D.该分子中只有一个羧基,故1mol该有机物最多与1molNaHCO3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4.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一种核素无中子;X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Z元素的单质均为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的简单离子半径较W的大
    B. 化合物W2Z与W2Z2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C. 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较Y的稳定
    D. X、Y、Z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X的一种核素无中子故X为H,X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Z元素的单质均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故Y、Z为N、O,结合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可知W为Na,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Y为N,W为Na,二者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Y的简单离子半径较W的大,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化合物W2Z即Na2O只含离子键,W2Z2为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B错误;
    C.非金属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其非金属性一致,故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即H2O较Y即NH3的稳定,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可知,X、Y、Z三种元素分别为H、N、O,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如NH4NO3呈酸性,如NH3∙H2O呈碱性,D正确;
    故答案为:B。
    5.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 装置甲铝热反应 B. 装置乙随关随停制氨
    C. 装置丙形成喷泉且充满烧瓶 D. 装置丁比较醋酸与硼酸酸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装置甲铝热反应中还缺少氯酸钾,A错误;
    B.碱石灰为粉末状固体,其成分中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钠等,在图示装置中利用碱石灰和浓氨水制备氨气时,多孔塑料板上的碱石灰会落到塑料板下,使碱石灰浸泡在浓氨水中,不能达到随关随停制氨的目的,B错误;
    C.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因此装置丁形成喷泉但不能充满烧瓶,C错误;
    D.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而硼酸不能,由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可知醋酸和硼酸的酸性强弱,D正确;
    答案选D。
    6. 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原理,设计装置如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电池I工作时,石墨电极发生反应:Ag++e-=Ag
    B. 电池I中Cu块取出前后灯泡亮度没有变化
    C 电解池II工作时,电子从b端流向a端
    D. 电解池II工作一段时间后,b与石墨C2电极之间会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干装置图可知,电池I工作时,Zn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石墨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g++e-=Ag,中央铜块的左侧为正极,电极反应为:Ag++e-=Ag,中央铜块的右侧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电解池II工作时,石墨C1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C2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中央铜块a端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b端为阳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电池I工作时,石墨电极发生反应:Ag++e-=Ag,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电池I中Cu块取出前是两个原电池串联供电,取出后只有一个电池供电,故灯泡亮度将发生明显的变化,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电解池II工作时,中央铜块a端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b端为阳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故电子从b端流向a端,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电解池II工作一段时间后,b端为阳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C2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Cu2++2OH-=Cu(OH)2↓,b与石墨C2电极之间会产生蓝色沉淀,D正确;
    故答案为:B。
    7. X为一元弱酸,YOH为一元强碱。常温下,向难溶强电解质(YX)的悬浊液中加入某酸,测得c(Y+)与c(H+)的变化关系如图实线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点时,c(X-)<c(Y+)
    B. 水的电离程度:N>P
    C. 实验时可加入的酸为盐酸
    D. 难溶物XY的溶度积K为a22
    【答案】C
    【解析】
    【详解】A.M点溶液呈碱性c(OH-)>c(H+),又有电荷守恒有c(OH-)+c(X-)=c(H+)+c(Y+),因此该点溶液中c(X-)<c(Y+),A正确;
    B.在难溶性盐YX的悬浊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H2OH++OH-,向其中加入酸,增大了其中c(H+),对水电离平衡其抑制作用,使水电离程度减小。c(H+)越大,水的电离程度就越小。由于c(H+):P>N,所以水的电离程度:N>P,B正确;
    C.如果加入某酸为HCl,则与X-反应产生弱酸HX,c(X-)减小,c(Y+)增大,与图像不符,因此实验时可加入的酸不为盐酸,应为HX,C错误;
    D.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物XY的溶度积K=c(Y+)∙c(X-),但由于在N点时c(H+)=10-7mol/L,根据电荷守恒,c(Y+)=c(X-),所以K为a2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8. 亚硫酰氯(SOCl2)是一种重要化工试剂,被广泛应用于结晶水合物的脱水和有机合成。工业上合成方法之一是:PCl5(s)+SO2(g)=POCl3(1)+SOCl2(1) ΔH=-101.4kJ·mol-1。已知相关物质的熔沸点及水解性如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水解性
    POCl3
    1.2
    105.5
    易水解
    SOCl2
    -1045
    76
    易水解
    PCl5
    160(升华)
    167
    易水解
    某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工业制亚硫酰氯设计如图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装置中盛装的a试剂为______;C装置中X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3)①反应过程中C装置的烧瓶要放在冰水浴中,原因是______。
    ②判断PCl5已与SO2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反应结束后,从双颈烧瓶中的液体得到较纯净的亚硫酰氯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5)①用SOCl2与MgCl2•6H2O混合加热可得无水MgCl2,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②因常发生副反应,SOCl2不宜用于FeCl3•6H2O的脱水反应制取无水FeCl3。试设计实验证明两者混合加热时发生了副反应______。
    【答案】(1)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 ①. 浓硫酸 ②. 球形冷凝管
    (3) ①. 该反应放热,SOCl2沸点低(76℃),保持低温防止SOCl2气化挥发 ②. 固体完全消失(或B、C装置导管口冒出气泡速率近似相等)
    (4)对C装置双颈瓶中的液体进行蒸馏(或取出C装置双颈瓶中的液体进行蒸馏)
    (5) ①. 6SOCl2+MgCl2•6H2OMgCl2+6SO2↑+12HCl↑ ②. 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水,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发生副反应生成SO(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水,滴加铁氰化钾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证明发生副反应生成Fe2+)
    【解析】
    【分析】本实验装置A为SO2的制备发生装置,反应原理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由题干信息可知,SOCl2易水解,故装置B为干燥SO2的装置,所装溶液为浓硫酸,装置C为发生装置,反应原理为:PCl5(s)+SO2(g)=POCl3(1)+SOCl2(1) ΔH=-101.4kJ·mol-1,由于SOCl2易挥发,装置C需进行冰水浴,并通过球形冷凝管X来冷凝回流,最后碱石灰来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A为制备SO2的发生装置,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故答案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B的作用为干燥SO2,则B装置中盛装的a试剂为浓硫酸,由实验装置图可知C装置中X仪器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故答案为:浓硫酸;球形冷凝管;
    【小问3详解】
    ①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反应放热,SOCl2沸点低(76℃),需保持低温防止SOCl2气化挥发,故反应过程中C装置的烧瓶要放在冰水浴中,,故答案为:该反应放热,SOCl2沸点低(76℃),保持低温防止SOCl2气化挥发;
    ②由题干信息可知,PCl5为固体,SO2为气体,POCl3和SOCl2均为液体,则判断PCl5已与SO2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完全消失(或B、C装置导管口冒出气泡速率近似相等),故答案为:固体完全消失(或B、C装置导管口冒出气泡速率近似相等);
    【小问4详解】
    利用POCl3和SOCl2二者沸点相差较大的特点,则反应结束后,从双颈烧瓶中的液体得到较纯净的亚硫酰氯需进行的操作是对C装置双颈瓶中的液体进行蒸馏(或取出C装置双颈瓶中的液体进行蒸馏),故答案为:对C装置双颈瓶中的液体进行蒸馏(或取出C装置双颈瓶中的液体进行蒸馏);
    【小问5详解】
    ①由于SOCl2易水解,生成SO2和HCl,从而已知Mg2+的水解,故用SOCl2与MgCl2•6H2O混合加热可得无水MgCl2,其反应方程式为:6SOCl2+MgCl2•6H2OMgCl2+6SO2↑+12HCl↑,故答案为:6SOCl2+MgCl2•6H2OMgCl2+6SO2↑+12HCl↑;
    ②因常发生副反应,SOCl2不宜用于FeCl3•6H2O的脱水反应制取无水FeCl3,由于SOCl2水解生成的SO2会被Fe3+氧化成,副反应方程式为:SO2+2Fe3++2H2O=2Fe2+++4H+,则想要证明两者混合加热时发生了副反应,只需检验产物中含有或者Fe2+即可,实验方案可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水,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发生副反应生成SO(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水,滴加铁氰化钾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证明发生副反应生成Fe2+),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水,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发生副反应生成SO(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水,滴加铁氰化钾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证明发生副反应生成Fe2+)。
    9. 黄钠铁矾[Na3Fe3(SO4)3(OH)6]被用于作净水剂。以高品质的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含少量SiO2)为原料制取黄钠铁矾,工艺流程如图:

    (1)“盐浸”时的反应为FeS2+Fe2(SO4)3→FeSO4+S↓(未配平),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_______。
    (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用空气代替NaClO进行该反应具有成本低等优点,但存在_______的缺点。
    (3)“沉铁”过程,控制不同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的沉淀,所得沉淀与温度、pH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黄钠铁矾稳定产生的区域)。

    ①80℃时,加入碳酸钠偏多时得到的黄钠铁矾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
    ②生成黄钠铁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③由图在pH=2时,温度过高或过低,不易制得黄钠铁矾。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
    (4)测定黄钠铁矾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2.000g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H2SO4溶解,滴入稍过量的KI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调节溶液近中性,滴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1500mol•L-1Na2S2O3溶液平行滴定,平均消耗20.00mL。(已知:I2+2S2O=2I-+S4O)
    ①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②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答案】(1) ①. 1:1 ②. S
    (2) ①. 2Fe2++ClO-+2H+=2Fe3++Cl-+H2O ②. 空气氧化速率小
    (3) ①. FeOOH ②. 3Fe3++3Na++3SO+3CO+3H2O=Na3Fe3(SO4)3(OH)6↓+3CO2↑ ③. 温度过高,Fe3+水解程度增大并分解为Fe2O3导致产率低;温度过低,Fe3+水解程度小,不易生成黄钠铁矾
    (4) ①. 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s内颜色不复原 ②. 8.400%
    【解析】
    【分析】由题干工艺流程图可知,“盐浸”是FeS2和Fe2(SO4)3反应生成FeSO4和S,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反应原理为:FeS2+Fe2(SO4)3=3FeSO4+2S,过滤I得到滤渣成分为SiO2和S,向滤液中加入NaClO和H2SO4,将Fe2+氧化为Fe3+,反应原理为:2Fe2++ClO-+2H+=2Fe3++Cl-+H2O,“沉铁”中是将Fe2(SO4)3与Na2CO3、Na2SO4反应生成黄钠铁矾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Fe3++3Na++3SO+3CO+3H2O=Na3Fe3(SO4)3(OH)6↓+3CO2↑,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黄钠铁矾[Na3Fe3(SO4)3(OH)6],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盐浸”时的反应为:FeS2+Fe2(SO4)3→3FeSO4+2S↓,其中FeS2还原剂,Fe2(SO4)3是氧化剂,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S,故答案为:1:1;S;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2Fe3++Cl-+H2O,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低,O2本身氧化Fe2+的速率较慢,则用空气代替NaClO进行该反应具有成本低等优点,但存在空气氧化速率小的缺点,故答案为:2Fe2++ClO-+2H+=2Fe3++Cl-+H2O;空气氧化速率小;
    【小问3详解】
    ①80℃时,加入碳酸钠偏多时则溶液中的碱性较强,由题干信息图中可知,此条件下得到的黄钠铁矾中含有的杂质是FeOOH,故答案为:FeOOH;
    ②由分析可知,生成黄钠铁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Fe3++3Na++3SO+3CO+3H2O=Na3Fe3(SO4)3(OH)6↓+3CO2↑,故答案为:3Fe3++3Na++3SO+3CO+3H2O=Na3Fe3(SO4)3(OH)6↓+3CO2↑;
    ③由图在pH=2时,温度过高或过低,不易制得黄钠铁矾,这是由于Fe3+水解是一个吸热反应,温度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生成的Fe(OH)3易分解为Fe2O3导致产率低;温度过低,Fe3+水解程度小,不易生成黄钠铁矾,故答案为:温度过高,Fe3+水解程度增大并分解为Fe2O3导致产率低;温度过低,Fe3+水解程度小,不易生成黄钠铁矾;
    【小问4详解】
    ①本实验使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I2遇到淀粉溶液显蓝色,原溶液中含有I2,反应后没有I2,故滴定终点实验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s内颜色不复原,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s内颜色不复原;
    ②已知黄钠铁矾[Na3Fe3(SO4)3(OH)6]中铁为+3价,则有:2I-+2Fe3+=2Fe2++I2,I2+2S2O=2I-+S4O,可知:2Fe3+~~I2~~2 S2O,则有:n(Fe3+)=n(S2O)=0.1500mol•L-1 ×20.00×10-3L=3×10-3mol,则黄钠铁矾中Fe的质量分数为:=8.400%,故答案为:8.400%。
    10. 为了达到碳中和,研发二氧化碳的利用技术成为热点。
    (1)用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乙烯,其反应步骤如下:
    IC2H6(g)=C2H4(g)+H2(g) ΔH=+136kJ·mol-1
    IICO2(g)=CO(g)+O2(g) ΔH=+283kJ·mol-1
    III.H2(g)+O2(g)=H2O(l) ΔH=-285kJ·mol-1
    该工艺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用二氧化碳和甲烷反应可以制工业合成气(CO、H2)。T℃,在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0.2molCO2和0.2molCH4,发生反应:CO2(g)+CH4(g)=2CO(g)+2H2(g),经5min达到平衡,测得生成CO为0.2mol,则:
    ①0~5min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
    ②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______。
    ③保持体积不变,其他条件相同时,开始投入0.4molCO2和0.4molCH4,反应达到平衡后生成CO的物质的量______0.4mol(填“>”、“<”或“=”)。
    (3)用二氧化碳与氢气催化加氢制乙醇,其反应原理为:2CO2(g)+6H2(g)=CH3CH2OH(g)+3H2O(g) ΔHx2>x1 ②. 升高温度到一定范围,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占主要因素 ③.
    (4) ①. 2CO2+12H++12e-=C2H4+4H2O ②. 不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I.C2H6(g)=C2H4(g)+H2(g) ΔH=+136kJ·mol-1
    II .CO2(g)=CO(g)+O2(g) ΔH=+283kJ·mol-1
    III .H2(g)+O2(g)=H2O(l) ΔH=-285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I+ II+ III得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CO(g)=C2H4(g)+CO(g)+H2O(l) △H=+134kJ•mol-1;
    【小问2详解】

    ①0~5min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②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
    ③保持体积不变,其他条件相同时,开投始入0.4molCO2和0.4molCH4,相当于加压,反应达到平衡后生成CO的物质的量x2>x1;
    ②升高温度到一定范围,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占主要因素,所以随温度升高,不同投料比时CO2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近;
    ③在x=,温度为T,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O2时,初始压强为po,经一段时间反应达到平衡,CO2的转化率为50%,

    平衡后总压强为,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
    【小问4详解】
    根据图示,CO2在铜电极得电子生成C2H4,电极反应式为2CO2+12H++12e-=C2H4+4H2O;总反应为 、,电解后硫酸物质的量不变,溶液pH不变。
    11. 推广磷酸亚铁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工业上用FeCl3、NH4H2PO4、LiCl及苯胺()为原料制磷酸亚铁锂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铁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______种;基态Fe3+较基态Fe2+稳定的原因是______。
    (2)在NH4H2PO4中的N、P、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NH的空间构型为______;H2PO中P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
    (3)1mol中含有______molσ键;苯胺水溶性大于苯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构想某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晶体是锂原子嵌入石墨烯层间,晶体结构如图。

    ①石墨的硬度小、熔沸点高的原因分别是______。
    ②如图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该晶体中最近的两个碳原子核间距离为142pm,石墨烯层间距离为335p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列式即可)。
    【答案】(1) ①. 26 ②. 基态Fe3+价层电子式为3d5,处于半满较稳定状态
    (2) ①. O>N>P ②. 正四面体形 ③. sp3杂化
    (3) ①. 14 ②. 苯胺与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苯不能
    (4) ①. 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层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硬度小,层内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熔沸点高 ②. LiC6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鲍利原理可知,原子核外没有运动状态相同的电子,铁是26号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则基态铁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26种,根据洪特规则及特例可知,由于基态Fe3+价层电子式为3d5,处于半满较稳定状态,导致基态Fe3+较基态Fe2+更稳定,故答案为:26;基态Fe3+价层电子式为3d5,处于半满较稳定状态;
    【小问2详解】
    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弱,故在NH4H2PO4中的N、P、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N>P,NH的中心原子N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则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已知中中心原子P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则P的杂化方式为sp3,H2PO与的杂化方式相同,则H2PO中P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故答案为:O>N>P;正四面体;sp3;
    【小问3详解】
    已知单键均为σ键,苯环上6个碳碳键均为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独特的键,则1mol中含有14molσ键;由于苯胺与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苯不能,导致苯胺水溶性大于苯,故答案为:14;苯胺与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苯不能;
    【小问4详解】
    ①由于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层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导致其硬度小,但层内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导致其熔沸点又很高,故答案为: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层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硬度小,层内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熔沸点高;
    ②由题干晶胞图可知,Li位于8个顶点,C由8个位于侧面上,2个位于体内,故一个晶胞含有的Li+为:=1,C原子个数为:,则晶体的化学式为LiC6,该晶体中最近的两个碳原子核间距离为142pm,则底边边长为3×142pm,石墨烯层间距离为335pm,又底边为平行四边形,顶角为60°,设晶胞的密度为dg/cm3,晶胞质量为g,晶胞体积为(3×142)2×335×10-30cm3,结合密度公式ρ=,解得d=g/cm3,故答案为:LiC6;。
    12. 有机物M()是一种合成镇痛药的主要成分。某小组设计如图的合成路线:

    已知:①RCNR—COOH
    ②RX++HX
    (1)B的化学名称______;A→B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M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F→M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同时含有苯环结构和碳碳三键的结构有______种,写出其同分异构体中满足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2:2:2的结构简式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以、CH3—CN、CH3CH2NH2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______。
    【答案】(1) ①环氧乙烷 ②. 100% ③. 酯基
    (2) (3)+C2H5OH+H2O
    (4) ①. 5 ②. 或
    (5)
    【解析】
    【分析】由题干合成流程图可知,由C和E的结构简式结合D的分子式、C到D、D到E的转化条件可推知,E的结构简式为:,由E和M的结构简式结合E到F、F到M的转化条件可推知,F的结构简式为:,(5)本题采用逆向合成法,根据题干流程图中D到E的信息可知,可由和CH3NH2转化而来,由C到D的转化信息可知,可由和SOCl2转化而来,由B到C的转化信息可知,可由和CH3CH2NH2转化而来,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由题干流程图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则B的化学名称为环氧乙烷,A→B的反应方程式为:2CH2=CH2+O22,则其原子利用率为100%,由M的结构简式可知M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酯基,故答案为:环氧乙烷;100%;酯基;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则F→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5OH+H2O,故答案为:+C2H5OH+H2O;
    【小问4详解】
    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同时含有苯环结构和碳碳三键的结构,若只含一个取代基有:-C≡C-NH2,-NH-C≡C-H两种,若有两个取代基即-C≡CH、-NH2则有邻、间、对三种,故共有5种,其同分异构体中满足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2:2:2的结构简式为:或,故答案为:5;或;
    【小问5详解】
    本题采用逆向合成法,根据题干流程图中D到E的信息可知,可由和CH3NH2转化而来,由C到D的转化信息可知,可由和SOCl2转化而来,由B到C的转化信息可知,可由和CH3CH2NH2转化而来,故确定合成路线如下:

    ,故答案为:。
    成都市2019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5页,第II卷(非选择题)6至14页,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i-7 C-12 N-14 O-16 Fe-56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甲、乙同学在同一直道上的位移一时间(x-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甲始终沿同一方向运动
    B.t1时刻,甲的速度最大
    C.t1时刻,甲、乙相距最远
    D.t2时刻,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
    15.如图,倾角为0的绝缘光滑斜面和斜面底端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均固定,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刚好能够到达B点。已知A、B间距为L,Q》q,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等于

    A. B. C. D.
    16.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与在轨运行的天宫空间站成功对接。若对接后可近似认为空间站在距地面高400km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 km,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则空间站的运行速率约为
    A.8.0km/s B.7.7km/s
    C. 7.0km/s D.6.5km/s
    17.如图,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拉动下,木箱从距滑轮很远处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箱始终在地面上。则整个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一直减小
    D.一直增大
    18.如图(a),平行金属板A、B间的电压恒为U,B板右侧的平行金属板M、N间加有图(b)所示的交变电压,OO'是M、N板间的中线,当电压稳定时,板间为匀强电场且电场仅局限于板间。零时刻,紧贴A板同时由静止释放甲、乙两个离子,两离子质量相等、电荷量关系为q甲=4q乙;甲在时刻沿OO'方向进入并在时刻飞离交变电场。设甲、乙飞离交变电场时的速率为v甲、v乙,在交变电场中的偏移量大小为y甲、y乙.离子重力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均不计。则

    A.y甲=2y乙 B.y甲=y乙 C.v甲=v乙 D.v甲=4v乙
    19.图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容器的电容为C,小灯泡L的电阻为R,小型直流电动机M的线圈内阻为ro、额定电流为I0,当开关S分别接1、2、3时,它们都能正常工作。则
    A.S接1且电路稳定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EC
    B.S接2且电路稳定后,小灯泡的热功率为
    C.S接3且电路稳定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输出=
    D.S接3且电路稳定后,电动机两端的电压是
    20.如图,真空中A、B两点固定着两个等量同种正点电荷,O点是AB连线的中点,电子能够
    在AB连线的中垂面内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电子运动的
    轨道半径为r,则r较大时
    A.电子所需的向心力较小
    B.电子运动的角速度较小
    C.电子的电势能较大
    D.电子运动的周期较小
    21.将图(a)中的蹦床简化为图(b)所示的弹簧,当质量50kg的运动员站在蹦床上静止时,弹
    簧的上端由O点压缩到A点。现将比赛过程分为两段,过程1:运动员从A点开始,通过多次起跳,在空中完成动作,且越跳越高,直至重心达到距O点高为6m的最高点(此时运动员的速度为零);过程2:运动员在最高点结束表演,此后不做任何动作,多次往返,最后静止在蹦床上,弹回过程中重心与O点最大高度差为4.1m.若整个过程中运动员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重力的0.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则

    A.过程1中,运动员能够越跳越高,是因为弹簧对运动员不断做正功
    B.在过程2的每一次单向向上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上端都处于A点下方
    C.过程2中,从开始下落到弹至重心距O点高4.1m处,运动员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1010J
    D.过程2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280J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做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
    为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某同学设计了图(a)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6A,内阻为rA=0.2Ω.
    (1)请根据图(a)在答题卡虚线框中完成实物连线。
    (2)实验中,该同学利用测得的电压U、电流I数据作出了图(c)所示的U-I图像。由图可得: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保留2位小数)

    23.(9分)
    学习动量定理后,某同学用图示装置[(a)为实物图,(b)为简化图],在滑块从起动至到达
    光电门的过程中,探究滑块的末速度v与所受橡皮筋拉力的冲量I的关系。实验中,该同学先
    测出了滑块的质量为M=0.224kg,遮光条的质量为mo=0.006kg、宽度为d=0.025m;然后在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多次释放滑块,改变橡皮筋对滑块的拉力冲量,利用计算机系统采集每次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和 。(填选项序号字母)
    A.气垫导轨需进行水平调零且保持滑块运动过程中橡皮筋水平
    B.每次释放滑块的位置必须相同
    C.每次实验中,滑块、遮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必须保持不变
    D.可以在滑块开始运动后的某一时刻开始计时
    (2)下列表格记录的是实验中采集的部分数据,图(c)是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在v-I坐标中描出的五个点。

    (3)根据获得的数据可知,表格中第3次测量所缺的数据为 (保留3位小数)。
    (4)请在答题卡的v-I坐标中描出第3次测量所对应的点并做出v-I图线。

    (5)根据v-I图线,求得传感器的质量为m= kg(保留3位小数)。
    24.(12分)
    如图,ABC是固定在竖直面内、圆心在O点、半径为R的绝缘光滑圆弧形轨道,B、C分
    别为轨道的最低和最高点,∠AOB=60°,轨道所在空间有竖直方向(未画出场强方向)的匀强
    电场。现从轨道所在竖直面内距A点高度为2R的P点,以大小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小球,小球恰能在A点沿轨道切线进入轨道。小球可视为质点且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不变,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2)小球能否通过C点?若能,则求出在C点轨道对小球的弹力大小;若不能,则说明理由。
    25.(20分)
    如图,用水平传送带向右运送货物,传送带左、右端点A、B间距为L=24.5m,装货物的凹形薄木箱质量为M=1kg、长度d=1.5m.现将质量m=2kg的货物放入静止的木箱,木箱左侧位于A端,货物恰与木箱左侧壁接触。放入货物后,传送带由静止开始依次做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木箱在传送带匀速运动中的某时刻与传送带共速,且停止运动时其右侧刚好在B端,该过程中,传送带减速段、加速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o=4m/s2,最大速度v0=4m/s.已知木箱与货物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货物可视为质点,货物与木箱间的碰撞为时间不计的完全非弹性碰撞,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传送带加速运动过程中,货物对木箱侧壁的压力大小;
    (2)传送带减速运动过程中,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3)传送带匀速运动的时间。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依次经历的三个不同过程,分别由压强-温度(p-T)图
    上三条直线ab、bc和ca表示,其中ab平行于横轴,bc的延长线过坐标原点O,ca平行于纵轴。由图可知,ab过程中气体体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bc过程中气体 热(填“吸”或“放”),ca过程中 做功。(填“气体对外界”或“外界对气体”)

    (2)(10分)如图,一横截面积为S的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在升降机中,质量为m的活塞在缸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上表面水平,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不计活塞与气缸内壁之间的摩擦,大气压强为po,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i)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时,求缸内气体的压强;
    (ii)当升降机静止时,对缸内气体缓慢加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气柱高度增加了ΔL,求加热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为帮助图(a)所示在井底正中央“坐井观天”的青蛙拓宽视野,某同学设计了图(b)所示的方案,在的圆柱形井中注满透明液体。该方案中:①注入液体的折射
    率 (填“较大”或“较小”)时,观察范围较大;②当注入液体的折射率大于 时,观察范围不再增大;③若注入的液体是折射率为1.33的水,则青蛙的观察范围为 。(可能用到的三角函数值:sin70°=0.94,cos70°=0.34)

    (2)(10分)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刚好传到A点,此时相距Δx=0.8m的P、Q两质点运动方向相反、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均为yo=10cm,其中,P点
    在Q点左侧但位置未标出;从t=0时刻开始,Q质点经历1.4s第二次位于波峰。求:

    (i)此列简谐横波的周期及1.4s末A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ii)此列简谐横波的波速。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综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综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综试题pdf、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理综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理综试题 PDF版,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6月第三次诊断性检测理综试题pdf、2017级高三三诊理综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理综 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理综 PDF版,文件包含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综试题pdf、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