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运算定律1.加法运算定律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8444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想验证,探索规律,四个例子,全班合起来那就多了,回顾全课,总结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7页-18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猜想验证,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4.渗透符号化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运算律,发现并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猴妈妈和猴宝宝的故事。(一只猴妈妈给一只猴宝宝分桃子,上午给他3个,下午给他4个。猴宝宝说:“妈妈,上午再多一点,好吗?”猴妈妈说:“好,上午给你4个,下午给你3个。”)听完故事,你想说些什么?2.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4=4+3。 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生2:交换3和4的位置和不变。3.比较这两个结论,你想说些什么? 生:交换3和4的位置和不变。给出的结论只代表了一个特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给出的结论能代表许多情况。 师:的确,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的结论,似乎草率了点。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验证。二、猜想验证,探索规律。1.验证猜想,怎么验证呢? 生:我觉得可以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比如再列一些加法算式,然后交换加数的位置,看看和是不是跟原来一样。2.那你们觉得需要举多少个这样的例子呢? 生1:三个以上。 生2:至少要十个以上。3.师: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我们每人都来举三、四个例子,全班合起来那就多了。同时大家也留心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交换加数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有及时告诉大家行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举例,教师巡视。4.师:正式交流前,老师想给大家展示同学们在刚才举例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教师展示如下两种情况:1.先写出12+23和23+12,计算后,再在两个算式之间添上“=”。2.不计算,直接从左往右依次写下“12+23=23+12”。) 5.师:比较两种举例的情况,想说些什么? 生1:我觉得第二种情况根本不能算举例。他连算都没算,就直接将等号写上去了。这叫不负责任。 生2:我觉得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到底等不等,但这位同学只是照样子写了一个等式而已,至于两边是不是相等,他想都没想。这样举例是不对的,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 6.师:哪些同学是这样举例的,能举手示意一下吗? 为了验证猜想,举例可不能乱举。这样,再给你们几位一次补救的机会,迅速看看你们写出的算式,左右两边是不是真的相等。7.师:其余同学,你们举了哪些例子,又有怎样的发现? 生1:我举了三个例子,7+8=8+7,2+9=9+2,4+7=7+4。从这些例子来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生2:我也举了三个例子,5+4=4+5,30+15=15+30,200+500=500+200。我也觉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两位同学举的例子略有不同,一个全是一位数加一位数,另一个则有一位数加一位数、二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比较而言,你更欣赏谁?8.师:下面这位同学的举例,又给了你哪些新的启迪? (课件):0+8=8+0,6+21=21+6,1/9+4/9=4/9+1/9。 生:我们在举例时,都没考虑到0的问题,但他考虑到了。 生:他还举到了分数的例子,让我明白了,不但交换两个整数的位置和不变,交换两个分数的位置和也不变。9.师:看来,举例验证猜想,还有不少的学问。现在,有了这么多例子,能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了吗? 10.师:回顾刚才的学习,除了得到这一结论外,你还有什么其它收获?11.给这一规律起什么名称呢? 加法交换律,师板书12.师:在这一规律中,变化的是两个加数的――(板书:变)但不变的是――1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这两个数,怎样表示这个定律。(板书)14.用其他的图形或字母还可以怎样表示?15.学习例题1,指名读题,读懂什么了?独立完成列式,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16.这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40+56=96(km)50+46=96(km)17. 板书40+56=56+4018.出示例题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19.板书88+104+96=88+(104+96)20.学生举例验证,三个数相加,先加前两个和先加后两个,和不变。21.得出加法结合律结论。22.用字母表示。板书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 应用加法交换律,用线连一连。2.根据运算定律填空。3.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4.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四、回顾全课,总结收获。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自学检测,课堂检测,拓展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 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探索规律,练习巩固,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索规律,练习巩固,全课总结谈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