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速铁路,兰新高速铁路建设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京广铁路上的大瑶山隧道曾经是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全长14 295米,埋深70~910米,1981年11月开工到1989年12月建成,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大瑶山隧道的开通,缩短铁路路程近15千米,火车时速从50千米增至100千米以上,加强了岭南地区与内地的交通联系。据此完成第1~2题。
1.京广铁路大瑶山隧道历时8年完成是由于当地( )
A.地质条件复杂B.科学技术先进
C.社会经济发达D.气象灾害频发
2.大瑶山隧道的开通直接影响广州市的( )
A.城市地位
B.流动人口数量
C.人员与货物的流通时间
D.城市空间形态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大瑶山隧道位于岭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地下水系发达,开通运营后,大瑶山隧道涌沙涌水现象频繁。所以修建大瑶山隧道,历时较长,与地质条件复杂有关。第2题,大瑶山隧道的开通,可以提高铁路运营速度。对于广州市的城市地位及城市空间形态没有影响;流动人口的数量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关系不大;路程缩短,火车运行速度提高,减少了人员和货物的流通时间。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2010年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读图,完成第3~4题。
3.制约墨脱县修筑公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边疆,经济落后
B.地质条件复杂
C.人口稀少,运输需求少
D.海拔高,降水多
4.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墨脱县所处地区海拔高、高差大,且地质条件复杂,工程修建难度很大,因而制约了公路的修建。第4题,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交通不便,制约了其与外界的联系,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梧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曾是广西第一大城市,有着“百年商埠”之美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宁、柳州、桂林的发展相继超过梧州。下图示意广西部分主要城市分布。读图,完成第5~6题。
5.梧州曾是广西第一大城市,主要是由于( )
A.当地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
B.地处广西通往广东水路交通的枢纽位置
C.位于珠江三角洲与北部湾经济圈交会点
D.当地物产丰饶、人口多,经济发达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梧州发展落后于南宁等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铁路联系,发展动力不足
B.区域山地众多,水路运输衰落
C.地处省级行政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偏远
D.政策扶持较少,开放程度较小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在历史上,梧州地处广西通往广东的水路枢纽位置,并借西江通往海洋,水路交通便利,逐渐发展成为广西第一大城市。第6题,由于梧州没有铁路这一现代运输大动脉经过,发展动力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发展逐渐落后于有铁路经过的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
兰新高速铁路将兰州至乌鲁木齐的行程缩短至不到12小时。读图,完成第7~9题。
7.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速铁路( )
A.周转快,投资小,舒适度提高
B.速度快,运费低,安全性较差
C.运费低,运量大,灵活性降低
D.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
8.兰新高速铁路经过西宁,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客运量
C.气候D.水温
9.兰新高速铁路建设后( )
①实现了甘藏新三省级行政区的铁路贯通
②缓解了兰新线的货运压力 ③实现了西宁和兰州的“同城效应” ④促进了新丝绸之路的经济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7.D 8.B 9.D
【解析】第7题,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速铁路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高速铁路比普通铁路投资大、运费高、安全性高,故D项正确。第8题,高速铁路主要是客运,要照顾沿线的大城市发展,兰新高速铁路经过西宁,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客运量,建筑技术的提高使得自然因素不再是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需求是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第9题,兰新高速铁路不经过西藏,不能实现甘藏新三省级行政区的铁路贯通,①错误;增加了客运专线,使得兰新线能够更多地承载货运,缓解兰新线的货运压力,②正确;缩短乘车时间,实现了西宁和兰州的“同城效应”,③正确;促进了新丝绸之路的经济建设,④正确。故D项正确。
1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该城市早期选址的有利条件与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A市拟在右图所示①②地区分别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请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
(3)A市计划在周围地区建一旅游度假区。请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1)水运便利,生产、生活取水方便。交通因素。
(2)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大型超市:接近城区中心,市场广阔。
(3)A市临近海洋,附近有大面积沙滩,环境优美。
【解析】第(1)题,城市早期选址和河流有关,河流有供水和航运等功能;该城市的形态变化受交通因素的影响明显。第(2)题,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需要广阔的场地以及便利的交通,宜布局在郊区;大型超市需要大量消费群体以及便利的交通。第(3)题,A市建旅游度假区,可考虑附近的资源——临海,有大面积的沙滩。
2017年7月9日,宝兰高铁开通运营,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至乌鲁木齐的“丝路高铁”全线贯通,西北地区全面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宝兰高铁的开通,使西安至兰州的运行时间由8小时缩短至约3小时,两城市之间将形成“公交化”列车往来,平均22分钟一趟。下图示意宝兰高铁线路。读图,完成第1~3题。
1.宝兰高铁主要穿过黄土高原地区,施工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稀疏、风沙危害大
B.光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C.水源短缺,施工条件差
D.黄土湿陷,泥石流、滑坡频发
2.“丝路高铁”的全线通车将( )
A.主要承担东西部地区的货运
B.推进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C.大幅度扩大上海港的吞吐量
D.加快东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3.西安至兰州实现“公交化”运行模式的有利条件是( )
①实现高铁运输的朝发夕至 ②高铁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③东西向的客运需求量大 ④选线灵活,定时定点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1.D 2.B 3.C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施工过程中易出现黄土湿陷,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影响铁路建设。第2题,高铁主要是客运,对上海港的吞吐量无影响;“丝路高铁”的全线通车将推进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对东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影响不大。第3题,实现“公交化”运行模式,与高铁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东西向的客运需求量大有关。
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市东区的泰晤士河(见下图),距伦敦老城区约5千米,这里曾是世界最繁荣的码头之一。20世纪60年代,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80年代,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中央商务区;90年代,世界金融巨头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企业在此落户。目前,金丝雀码头已转型为伦敦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据此完成第4~5题。
4.20世纪60年代,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的原因可能是( )
A.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B.河道弯曲,淤积严重
C.伦敦金融城的冲击
D.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5.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云集金丝雀码头,其主要原因是( )
A.延长交易时间
B.共享客户信息
C.获得集群效应
D.河港地位恢复
【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市东区的泰晤士河,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航空运输、陆运的发展及深海港口的出现,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第5题,由材料“90年代,世界金融巨头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企业在此落户”可知,金融企业云集金丝雀码头的主要原因是获得集群效应。
6.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滇、川、藏“大三角”地带,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商贸通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随着更加便利的公路大规模修建,它最终成为了一条真正的“古道”。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茶马古道修建时遇到的自然障碍。
(2)盘旋的“古道”最终被便利的公路所取代,说出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
(3)简述茶马古道沿线聚落在现代公路修建后的变化。
【答案】(1)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地处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频繁,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地形: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水文:河流众多。
(2)技术水平的提高;贸易流通量的增大。
(3)聚落规模缩小;聚落布局改变。
【解析】第(1)题,主要结合区域的自然特征从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等方面进行分析。茶马古道主要经过滇、川、藏地带,从气候条件来分析,川、滇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从地质条件来说,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从地形角度来考虑,该地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从水文条件来分析,该地河流众多。第(2)题,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主要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交通的需求变化等方面分析。盘旋的“古道”最终被便利的公路所取代,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区域之间的贸易增多,货物的流通量增大,需要更加便利和安全的交通运输方式。第(3)题,由于现代公路修建,茶马古道逐渐不再使用,因此原来位于茶马古道沿线的聚落规模逐渐缩小,聚落布局也趋向沿公路分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渝新欧”班列开通的重要意义有,西成高铁的全线贯通,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