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 素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47张PPT).pptx
    • 视频
      a9704455a9fdbba0d69e549d8e3f643a.mp4
    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47张PPT)第1页
    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47张PPT)第2页
    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47张PPT)第3页
    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47张PPT)第4页
    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47张PPT)第5页
    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47张PPT)第6页
    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47张PPT)第7页
    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47张PPT)第8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16* 最苦与最乐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16* 最苦与最乐教课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16最苦与最乐课件共47张PPTpptx、a9704455a9fdbba0d69e549d8e3f643a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我想,只有品尝过生活滋味的人才能说得出它们的准确含义。至于同学们,你们想说“苦”或“乐”,未免有些“为赋新辞强说愁”了。
    但梁启超对生活中的苦与乐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他的《最苦与最乐》,了解一下名人的苦乐观。
    揽 ( ) 契约( ) 监督( ) 循环( )曾孙( ) 悲天悯人( ) 卸却( ) 恩惠( )
    (bēi)背负(bèi)背景
    (yīng)应该(yìng)答应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一(1-3)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痛苦”。
    二(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快乐”。
    三(5、6)论述“人生当于勇于负责, 而不能逃避责任”。
    本文中心论点:人生最苦的事是未能尽责, 人生最乐的事是尽到责任。
    2.概括文章主要观点。
    1、作者是如何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
    2、作者又是如何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
    3、作者论述“责任”这一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他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
    1.开篇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2.论述:“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小结:“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设问,排比。作者先用一串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观点,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3、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的答案?
    因为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这是许多人的想法和说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这时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是一种水到渠成之妙。
    4、作者认为责任有多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哪几种责任?
    答应人的事没办,欠了人钱没还,受了人恩惠没报答,得罪了人没赔礼,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5、第三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没有尽责任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论点的?
    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对比论证: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与贫、病、老、死的痛苦进行对比,照应开头,突出论证了应尽责任而没有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阅读第二部分,说说作者认为人生最乐的事是什么,他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
    观点:人生最乐的事是尽责任。
    翻过来看,什么是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结论: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1、说一说作者的论证思路: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 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 缓解。
    2、作者引用这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语言浅显易懂,简洁明了。
    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 自在的。
    3、“翻过来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渡作用。有第一部分的“苦”过度到第二部分的“乐”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5、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6、作者是怎样具体阐述责任与乐的呢?
    作者认为:“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哩!”“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就说明快乐和责任是分不开的,快乐是建立在责任之上。
    7、“论乐”部分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对比论证:将不尽责任之苦与尽责任之乐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尽责任之乐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含义: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是很遥远吗?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引用名言的作用: 引用孟子的话,论述君子有终身之忧的原因;引用曾子的话,论证了君子有终身之忧实际上是一种“真乐”。进一步证明了尽责任的快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他们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3、为什么人不应当逃避责任?
    因为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请结合文段说说“担责任”部分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引证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引用曾子的话,举“仁人志士”“诸圣诸佛”的例子,论证君子终身之忧实际上是一种“真乐”,进一步论证了尽责任的快乐,从而使论证更加有说服力。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对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人不能逃避责任,应勇于承担责任的观点。这是本文的第三个分论点。
    1、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苦乐循环”的“苦”指负责任带来的身心劳苦;“这些苦”的“苦”指不尽责任,受良心的责备带来的痛苦。
    2、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也可以说“推卸责任”“逃避责任”)“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3.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
    说明作者把“负责任”当成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它像千斤重担在肩头,使自己痛苦,使自己良心过不去。表现了作者对人、对国家极度的责任感。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1)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论点2)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 了的责任。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阿来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课前预习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pptx、16《最苦与最乐》mp3、专题151《最苦与最乐》视频朗读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图片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品读,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返观全文把握文脉,提出论点,3举例论证,观点人生最乐的事,引用论证,重点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6* 最苦与最乐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6* 最苦与最乐图文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最苦与最乐,三要素,划分层次概括内容,提出论点,3举例论证,观点人生最乐的事,引用论证,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关于“责任”的名句,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