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 模型七 垂线段最短(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模型七垂线段最短
【基础模型】
1、"垂线段最短"的题设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的所有线段",结论是"垂线段最短"。
拓展资料
垂直定理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直线上或直线外)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定理1证明
已知直线AB和平面内一点C,过C作AB的垂线,求证这样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证明:当C在直线上时,作CD⊥AB,CD'⊥AB,不妨设CD在CD'的左边,则∠D'CB在∠DCB的内部。
∴∠D'CB<∠DCB
而∵CD⊥AB,CD'⊥AB
∴∠DCB=∠D'CB=90°,小的等于大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假设不成立,即当C在AB上时,有且只有一条直线CD与AB垂直。
当C在直线外时,作CD⊥AB,CD'⊥AB,垂足分别为D、D'。
则∠CDB=∠CD'A=90°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知,CD∥CD',这和CD与CD'交于C矛盾。
∴假设不成立,即当C在直线外时,有且只有一条直线CD与AB垂直。
这样就证明了,无论C是否AB上,命题都成立。
定理2证明
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C。作CD⊥AB,垂足为D。连接C与AB上异于D的任意一点E,求证CD<CE。
证明:由定理的第一部分可知CD是唯一的垂线段,那么C、D、E就构成了以∠CDE为直角的Rt△CDE。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CDE内没有比∠CDE更大的角
∴∠CDE>∠CED
大角对大边,因此CE>CD
由E的任意性可知对于任一异于D的E,都有CD<CE,即垂线段最短。
2、点A是l1上的动点,B,P是定点,求PA+AB的最小值.
作点P关于直线l1的对称点P’,则P’B为PA+AB的最小值.
【典例】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4,且A点在y轴正半轴上,C点在x轴上,D点是x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OD长为2a,以OD为对角线作正方形OEDF,连接BD并取BD中点M,AM交x轴于N点.
(1)N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求FN:EM的值;
(3)当△EMN面积最小时,求a的值.
【解析】:
(1)分析点N的形成,它是由AM延长后与x轴相交产生,因此观察点M,发现它是中点,于是很容易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ABM和△NDM,所以可以证明DN=AB=4,于是ON=2a-4,于是得到点N坐标为(2a-4,0);
(2)在八年级阶段求线段比值,通常突破口不容易找到,但是题目条件中其实给了不少暗示,例如正方形,例如等腰三角形,咦?△EMN,是不是很像等腰三角形呢?
猜归猜,用数学推理说话才是正道,那咱们就上路吧!
以点E为旋转中心,EO=ED,那么EN的对应边又在哪里呢?不难想到连接AE,如下图:
由正方形OEDF得到EO=ED,∠OED=90°,由正方形OABC得到OA=AB,再用前一小题中的△ABM≌△DNM得到AB=DN,于是等量转换顺利得到OA=DN,再加上∠AOE=∠NDE=45°,用SAS判断△AOE≌△NDE,从而证明了AE=NE,∠AEO=∠NED,而∠NED+∠OEN=90°,于是∠AEO=∠OEN=90°,即∠AEN=90°,得到等腰Rt△AEN,前面也提到点M是中点,因此△EMN是等腰三角形,所以FN:EM=√2;
(3)这是本题重点也是难点,△EMN的面积随着点D带动点N变化而变化,但我们可以看到,△EMN本身是个特殊三角形,它的面积与其边长有关联,即面积最值可转化成线段最值问题,于是我们学过的两个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便能派上用场了。
到底该用哪个呢?
观察线段的变化,如果两个端点都在变化,其实是不利于观察的,在△EMN中,恰恰所有顶点都在变化,设置了障碍,但回到最初求N点坐标时的思路,观察线段AN,由于M是中点,所以MN的长度与AN的长度变化是同步的,对于线段AN来讲,端点A是确定的,点N又在x轴上,即线段一端固定,另一端在直线上,这不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的案例吗?
所以当AN⊥x轴时,AN最短,连带MN最短,得到△EMN面积最小。
结合前面的探究,AB=DN,而DN和DO重合,于是2a=4,求得a=2.
解题反思:
解完之后会感觉,这道题并不难嘛!的确,在想到思路之前,的确很难,想到之后,行云流水。
那么解题的思路究竟如何更有效率地寻找?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审题,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学生平时学习,积累了大量解题经验,这些经验要用于某道具体题目,相当于大数据匹配,读题时,触发思维线,思维线织成网,最终网住结论这条鱼。
【强化训练】
1、如图,在⊙O中,弦AB=1,点C在AB上移动,连结OC,过点C作CD⊥OC交⊙O于点D,则CD的最大值为___.
【答案】
【解析】作OH⊥AB,延长DC交⊙O于E,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H=BH=AB=,CD=CE,再判断出△BCD∽△ECA得出CD•CE=BC•AC,易得CD=,当CH最小时,CD最大,C点运动到H点时,CH最小,所以CD的最大值为.
【详解】解:作OH⊥AB,延长DC交⊙O于E,如图,
∴AH=BH=AB=,
∵CD⊥OC,
∴CD=CE,
∵∠ABD=∠DEA,∠BCD=∠ECA,
∴△BCD∽△ECA,
∴,
∴CD•CE=BC•AC,
∴CD2=(BH-CH)(AH+CH)=(-CH)(+CH)=-CH2,
∴CD=,
∴当CH最小时,CD最大,
而C点运动到H点时,CH最小,
此时CD=,即CD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总结】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也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已知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 B两点,将△AOB沿直线AB翻折,使点O落在点C处, 点P,Q分别在AB , AC上,当PC+PQ取最小值时,直线OP的解析式为( )
A.y=- B.y=- C.y=- D.
【答案】A
【详解】连接CO.∵AC=AO,BC=OB,∴AB是线段OC的垂直平分线.∵直线AB的解析式为,∴直线OC的解析式为y=-2x,∴设C(a,-2a).∵CB=OB=4,∴,解得:a=0(舍去)或a=,∴C(,).设直线BC为,把C(,)代入得:,解得:k=,∴直线BC为.过O作OQ⊥AC于Q交AB于点P,连接PC,则PC+PQ=OQ最短.∵直线OQ∥直线BC,∴直线OQ的解析式为:.故选A.
3、如图:等腰△ABC的底边BC长为6,面积是18,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边于E,F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CDM周长的最小值为( )
A.6 B.8 C.9 D.10
【答案】C
【详解】连接AD,MA.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S△ABCBC•AD6×AD=18,解得:AD=6.
∵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C,MA=MC,∴MC+DM=MA+DM≥AD,∴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CDM的周长最短=(CM+MD)+CD=ADBC=66=6+3=9.
故选C.
4、如图,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的长为4 cm,面积为12 cm2,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若D为BC边上的中点,M为线段EF上一点,则△BDM的周长最小值为( )
A.5 cm B.6 cm C.8 cm D.10 cm
【答案】C
【详解】如图,连接AD.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S△ABC=BC•AD=×4×AD=12,解得:AD=6(cm).
∵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B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AD的长为BM+MD的最小值,∴△BDM的周长最短=(BM+MD)+BD=AD+BC=6+×4=6+2=8(cm).
故选C.
5、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若,分别是和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答案】
【详解】解:如图,过点C作CM⊥AB交AB于点M,交AD于点P,过点P作PQ⊥AC于点Q,
∵AD是∠BAC的平分线.
∴PQ=PM,这时PC+PQ有最小值,即CM的长度,
∵AC=3,BC=4,∠ACB=90°,
∴AB==5.
∵ ,
∴=2.4.
故答案为:2.4.
6、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ABC=60°,点M、N分别是BC、CD上任意一点,点P是BD上一点,连接PM、PN,则PM+PN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如解图,
作点N关于BD对称的点N′,根据菱形的对称性可知点N′在AD上,又由两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过点N′作N′M⊥BC于点M,故MN′与BD的交点P即满足PM+PN的值最小,故MN′=AB·sin∠ABC=4×=6.
7、如图,Rt△ABC中,∠BAC=90°,AB=3,AC=6,点D,E分别是边BC,AC上的动点,则DA+DE的最小值为_____.
【答案】
【详解】如图,作A关于BC的对称点A',连接AA',交BC于F,过A'作AE⊥AC于E,交BC于D,则AD=A'D,此时AD+DE的值最小,就是A'E的长;
Rt△ABC中,∠BAC=90°,AB=3,AC=6,
∴BC==9,
S△ABC=AB•AC=BC•AF,
∴3×6=9AF,
AF=2,
∴AA'=2AF=4,
∵∠A'FD=∠DEC=90°,∠A'DF=∠CDE,
∴∠A'=∠C,
∵∠AEA'=∠BAC=90°,
∴△AEA'∽△BAC,
∴,
∴,
∴A'E=,
即AD+DE的最小值是,
故答案为.
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DAC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点P、Q分别是AD和AE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如解图,
作D关于AE的对称点D′,DD交AE于F,再过D′作D′P⊥AD于P,∵DD′⊥AE,∴∠AFD=∠AFD′,∵AF=AF,∠DAE=∠CAE,∴△ADF≌△AD′F,∴AD′=AD=4,∵D′与D关于AE对称,∴QD=QD′,∴DQ+PQ=QD′+PQ=PD′,∴D′P′即为DQ+PQ的最小值,∵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AD′=45°,∴AP=PD′,∴在Rt△APD′中,PD′2+AP2=AD′2,即2P′D2=16,∴PD′=2,即DQ+PQ的最小值为2.
(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 类型七 与圆有关的问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 类型七 与圆有关的问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类型七与圆有关的问题解析版doc、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类型七与圆有关的问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 模型一 倍长中线模型(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 模型一 倍长中线模型(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模型一倍长中线模型解析版docx、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模型一倍长中线模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 模型五 半角模型(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 模型五 半角模型(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模型五半角模型解析版docx、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数学命题点及重难题型分类突破练模型五半角模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