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1章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2)(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1章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2)(教案)第1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1章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2)(教案)第2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1章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2)(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共6页。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学生能描述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2、学生能用生物学术语叙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肾脏,使学生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2、通过尿液的形成过程分析,培养学生利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在学习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特点的基础上,近一步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通过对肾移植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
    3.关注泌尿系统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
    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重难点突破]
    以数据分析为方法
    以教师引导为保证
    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结构的功能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泌尿系统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脏的结构
    皮质
    (1):宏观结构: 髓质
    肾盂
    ( 2 ):微观结构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
    二、尿的形成
    原尿
    血液
    尿液
    滤过作用 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 肾小管
    三、尿的排出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四.泌尿系统的卫生与保健
    五.血液透析与肾移植
    [教学反思]
    教学感悟:
    1、体现了探究性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2、课堂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紧扣,课堂效率较高。
    3、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宏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科学发现史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4、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5、通过分析数据,强化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及生物学术语的表达能力。
    6、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
    努力方向:
    1、合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满堂灌”为学生“主动学”,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口。同时又要防止变成教师“满堂问”,学生随口答。
    2、合理、充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力争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3、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合理地进行学生评价。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与引入
    1、观察与思考—了解泌尿系统的功能和肾脏的结构
    了解泌尿系统的功能
    ②了解肾脏的结构
    ③肾单位的结构
    2、分析与推测—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形成过程
    3、应用与拓展—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讲述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获得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引发思考:为什么肾功能衰竭能导致生命危险?
    观察泌尿系统图片,了解泌尿系统组成、各结构功能,以及尿液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观察肾脏的颜色、与肾脏相连的血管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输尿管。思考:流入肾脏的只有血液,而从肾脏流出的既有血液又有尿液,这说明了什么?
    比较血浆与尿液的的成分、了解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理解人为什么要排尿。
    观察肾单位立体结构模式图及结构图,了解肾单位的组成。认识肾小球的特点是毛细血管球。观察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并记录分析结果。发表自己的讨论结果。
    在教师指导下以准确的生物学术语总结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
    学生发现原尿和尿液在成分上存在着差异,原尿中含有葡萄糖,而尿中没有,此外其它成分的浓度也发生了改变,通过对比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学生推测原尿在肾小管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形成了尿液?
    表述推测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准确推测结论。
    在教师的启发下讨论,想到补充,相互完善。形成可行方案。加深对肾小管重吸收的理解,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和快乐。
    观察、回顾、总结,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观察肾脏病人尿检结果进行分析,巩固尿的形成过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阅读科学技术与社会,了解血液透析和肾移植以及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展开思维,发表看法。
    引导学生讲述上节课排泄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出示血浆和尿液成分。
    演示肾单位立体结构模式图及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肾单位的组成。,让学生认识肾小球的特点是毛细血管球。观察肾小管外毛细血管。提出问题:流入肾小球的是血液,流出肾小球的还是血液,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是尿液,血液在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对比分析血浆和原尿的成分,推测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
    在学生表述分析结果后,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总结肾小球和肾小囊的的滤过作用。
    以具体数字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据测定: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升,人体每天排出的尿约1.5升。看到数字大家有什么想法呢?引导推测原尿在肾小管中的变化。
    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将学生的推测结果总结成准确科学的生物学结论。
    演示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提出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肾脏出了问题,又会怎样呢?给出某肾脏病人尿检结果。
    如果肾脏无法正常形成尿液,又会怎样呢?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今日的莘莘学子,明日的栋梁之材,假如在不久的将来你成为了一名生物科学家,你能利用先进的生物学技术,找到更好的方法吗?

    相关教案

    2021学年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