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
展开
2022年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1. 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所含碱基的种类不同
B. 细胞中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C. ATP彻底水解产物为核糖、腺苷和磷酸
D. 叶绿素、生长激素和胸腺嘧啶均含有氮元素
2. 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a2+进入内质网腔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 Ca2+在线粒体内膜上调控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进而影响脂肪的合成
C. 细胞内包裹脂肪的脂滴膜可能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
D. 若控制蛋白A的基因突变导致蛋白A不能合成,细胞中脂肪的合成会减少
3. 如图为酶促反应曲线,Km表示反应速率为Vmax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Km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低
B. 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减小
C. 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
D. 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4. 关于教材基础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
B. 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观测指标为细胞壁的位置变化
D. 酒精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的体积分数虽然不同但是作用相同
5. 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肺炎,该病毒有包膜,可以通过膜融合进入宿主细胞,其为单链+RNA,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与真核生物的信使RNA非常相似,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表达出RNA聚合酶等物质。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B. 新型冠状病毒需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侵入方式和T2噬菌体相同
C. 人类成熟mRNA应该具有5'端甲基化帽子,3'端多聚腺苷酸(PolyA)等结构
D. 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内的宿主细胞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完全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6. 中国百米“飞人”苏炳添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以9秒58破百米亚洲纪录。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在百米短跑过程中,由于产热等于散热,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B. 若长时间运动未进食,血液流经肝脏组织后,血糖含量会下降
C. 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D. 运动员在赛道等待指令时,既兴奋又紧张,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增加
7. 研究表明,嘌呤能神经元对平滑肌的作用是通过PDGFRα+细胞介导的,而平滑肌细胞和PDGFRα+细胞之间通过缝隙连接(直接传递电信号进行信息传递),PDGFRα+细胞上有P2Y1受体和SK3通道,嘌呤能神经元兴奋后,可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平滑肌细胞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调节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嘌呤能神经元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ATP
B. 图中神经递质ATP在突触间的移动和与P2Y1受体的结合无须线粒体供能
C. 兴奋在缝隙连接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快
D. 嘌呤能神经元兴奋后可使平滑肌细胞发生收缩反应
8. 在作物育种中,使作物具有矮生性状是某些农作物性状改良方向之一。实验小组利用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从基二倍体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田中获得了一株矮生型突变体,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矮生植株占5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长势弱小,所结的种子比野生型水稻的小
B. 可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测交的方法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矮生植株
C. 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在自然条件下能进行基因交流
D. 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发生了整倍性的变化
9. 人参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常以根入药,由于过度采挖导致人参资源枯竭,而人工栽培周期长。研究表明,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培养人参不定根,用以满足市场需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外植体愈伤组织不定根
A. 人参不定根培养中有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B. 过程①必须光照培养以增加有机物来源
C. 过程②所需要的生长素比例大于细胞分裂素
D. 需要检测获得的不定根中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的含量
10. 野生型伤寒沙门氏菌(his+)可合成组氨酸,某种突变体丧失了这种能力,必须在添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称为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图甲、乙为培养伤寒沙门氏菌时两种不同的接种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用培养基均为固体培养基
B. 图甲所示接种方法可用于对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C. 图乙所示接种方法可用于对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D. 将接触过某药物的his菌株接种在含有组氨酸的培养基上能长出菌落,说明该药物有致突变作用
11. 脱落酸(ABA)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激素,其具有多种功能。ABA通过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小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以增强植物抗寒性的功能已经研究证实。某研究小组为验证ABA增强植物的抗寒性,取若干生长状况良好的水稻幼苗作为材料进行了两次实验处理,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BA常温下预处理48小时作为第一次实验处理,进行完第二次处理后测定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10~5mol/L脱落酸处理的水稻幼苗抗寒性最低
B. 第二次处理是将幼苗在低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C. 推测植物体在寒冷条件下脱落酸的合成量会减少
D. 据图分析脱落酸增强抗寒性的功能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12. 隐性基因b(黑色体色)、st(鲜红眼色)和h(钩状刚毛)是野生型果蝇三个常染色体基因的等位基因。用三对基因均为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实验,据表分析不合理的是( )
测交实验
子代性状及其数量
杂合雌蝇×黑色鲜红
黑色鲜红253、黑色256、鲜红238、野生型253
杂合雌蝇×钩状鲜红
钩状鲜红236、鲜红255、钩状250、野生型259
杂合雌蝇×黑色钩状
黑色钩状25、黑色 484、钩状461、野生型30
A. 基因b与基因st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B. 测交子代中野生型个体为杂合子
C. 各组均发生过基因重组 D. 杂合雌蝇产生的配子中BH少于Bh
13. 科研人员调查了白天气温与八角金盘花丛中昆虫数、昆虫体温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C. 气温属于物理信息,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
D. 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越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越多
14. 锚定“美丽中国”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近日,辽宁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于2021年计划实施工程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填补了全省山水项目的空白,开启了辽宁省生态保护修复新篇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反馈调节是辽河流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辽河流域气候适宜,群落的物种组成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C.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该生态系统,遵循了整体性原理
D. 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会提高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15. 如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如果研制的单克隆抗体是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则①中小鼠可以用狂犬疫苗处理
B. ⑤中的细胞包括③自身融合的细胞、④自身融合的细胞以及③和④融合形成的细胞
C. ⑥中的细胞是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D. ⑧属于体外培养,⑦属于体内培养,均可得到单克降抗体
16. 为探讨不同流速对草鱼幼鱼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健康的草鱼幼鱼放在不同流速的装置(如图1)中训练十周后,测定各组草鱼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结果如图2、3。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3、TSH是分别由甲状腺和下丘脑合成
B. T3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C. T3分泌增加有利于运动所需能量的供应
D. TSH分泌的增加可能是T3减少的引起的
17. 下表表示人体内一个卵原细胞发生的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相关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理过程
甲
乙
丙
丁
染色体数
46→23→46→23
23→46
46→92→46
46
相关描述
雌激素作用
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
遗传信息不变
功能趋向专门化
A. 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甲过程中
B. 乙过程不仅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也能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C. 高尔基体参与了丙过程中的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D. 丁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是遗传物质并未改变
18. 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记是在配子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印记重建。如图为遗传印记对转基因鼠的I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两种基因)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B. 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父方
C. 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
D. 亲代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3:1
19. 糖和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产物,二者都是由在卡尔文循环中产生的丙糖磷酸转化而成,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磷酸转运体(TPT)在将丙糖磷酸运到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可将无机磷酸(Pi)运入叶绿体,且这种转运严格遵循1:1的反向交换原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可知,淀粉和蔗糖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合成场所都在叶绿体基质
B. TPT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能结合Pi和丙糖磷酸,说明不是所有的载体都有专一性
C. 据图可知,当细胞质基质中的Pi水平降低时,淀粉的合成会增加
D. 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并结合图,推测丙糖磷酸生成蔗糖的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的ATP
20. 人类Y染色体短臂上的性别决定区(SRY)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减数分裂过程中SRY基因有时会联会交换到X染色体上,其表达的睾丸决定因子(TDF)可以激活位于常染色体上的SOX9基因的表达,随后SOX9又可激活同样位于常染色体上的FGF9基因表达,FGF9参与胚胎发育时的性腺分化。此外,在SRY、SOX9、FGF9基因顺序激活的同时,位于X染色体上与雌性性征发育相关的基因WNT4表达则被抑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个体一定发育为女性
B. SRY、SOX9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FGF9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双性征个体出现
D. SRY基因可以作为刑侦领域鉴别犯罪嫌疑人的依据
21. 消化过程从口腔开始,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咀嚼被磨碎,并经过唾液湿润而便于吞咽。唾液无色无味,成分与血浆类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2中的P物质是广泛分布于神经细胞内的一种神经肽,IP3(三磷酸肌醇)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作用于细胞内Ca2+池,引发Ca2+释放)
表1 正常人体中血浆部分离子浓度
血浆
Na+
Cl-
K+
HCO3-
浓度/(mEq/L)
144
111
5
22
(1)唾液的主要功能是产生 ______消化淀粉,同时唾液中存在一些杀菌物质如 ______等,可以抵御口腔中的微生物。
(2)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人在进食时,进食环境、食物颜色、形状和气味都可以成为刺激因素而引起唾液分泌,属于 ______反射。
(3)实验发现,切断交感神经不会引起唾液腺的功能障碍,切断副交感神经,唾液腺会萎缩。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能引起唾液的分泌,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唾液腺使之分泌大量稀薄的、酶多消化力强的唾液。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量较少的黏稠唾液。若用阿托品(抗乙酰胆碱药),则能 ______唾液分泌。由此可以得出唾液分泌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______神经来完成的。
(4)唾液腺导管由最初较细的闰管汇集而成较粗的分泌管,再通过小叶内导管和小叶间导管汇成总排泄管。用微刺穿术从闰管起始部获得的最初唾液腺分泌的成分与血浆相同,K+和Na+浓度与血浆相同。根据图1分析,唾液分泌越快,其渗透压就越 ______(填“高”“低”或“不变”);唾液渗透压总是 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血浆渗透压,原因是 ______。
(5)科学家发现静息时,唾液的pH偏酸。结合图1分析,分泌时唾液呈 ______,原因是 ______。
(6)结合图2,去甲肾上腺素与a受体结合引起的信号转导途径是最终通过增加细胞内 ______调控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分泌量大,但是蛋白质含量低;去甲肾上腺素和β受体结合引起的信号转导途径是通过提高细胞内 ______调控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分泌量相对较少,但是蛋白质含量高。
22. 克氏原螯虾被引种到黄河流域后,由于养殖管理不善,已经扩散并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克氏原螯虾体内含有丰富的虾青素能有效增强其抗逆能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外来生物入侵问题。
(1)克氏原鳌虾自身并不能产生虾青素,主要是通过食用微藻类等食物获取的。克氏原鳌虾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
(2)克氏原螯虾扩散到黄河流域时,种群数量短期内大幅增加,除缺少专食性天敌的制约外,还有 ______(至少答出2点)。
(3)为了研究克氏原螯虾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克氏原鳌虾对本地水生动物泽蛙蝌蚪和饰纹姬蛙蝌蚪的捕食及二者对克氏原鳌虾的反捕食反应”的实验。
实验一:取8只体长不等的克氏原螯虾,测量体长后放入8个编好序号且保持约3cm水深的塑料盆中。在每个盆中放入10只泽蛙蝌蚪和10只饰纹姬蛙蝌蚪,每隔6~7h观察记录蝌蚪被捕食的情况。蝌蚪被捕食后,立即向盆中添加同种相应数量的蝌蚪,保持每种蝌蚪均为10只。实验共进行3天,分别统计每只克氏原螯虾捕食的泽蛙蝌蚪和饰纹姬蛙蝌蚪的数量。实验统计结果如下表。
编号
克氏原螯虾体长
被捕食的泽蛙蝌蚪个体数
被捕食的饰纹姬蛙蝌蚪个体数
1
3.6
1
1
2
4.4
2
2
3
4.7
2
2
4
5.4
2
2
5
6.4
4
2
6
6.5
6
3
7
6.9
8
4
8
7.7
8
4
据表分析,______,表明克氏原鳌虾对两栖类幼体有比较严重的危害。
实验二:探究两种蝌蚪对外来捕食者识别与逃避的结果表明,饰纹姬蛙蝌蚪识别克氏原鳌虾接近的信号后,出现远离,降低自身活动水平,提高遮蔽物的利用等反捕食行为;而泽蛙蝌蚪并未建立起对入侵捕食者的识别能力。据此推测克氏原鳌虾入侵对泽蛙种群生存的影响结果是 ______。
23. 基因打靶技术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以及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注:neor是新霉素抗性基因;tk基因的表达可以使无毒的丙氧鸟苷代谢为毒性物质,导致细胞死亡。
(1)将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段都重组到______上,构建打靶载体(基因表达载体)。
(2)打靶载体测序验证正确后,利用______酶,将之线性化,以提高重组率。通过______技术将打靶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这样打靶载体和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区段就有机会发生同源重组。
(3)为了筛选发生同源重组的细胞,可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最后还需要通过______技术鉴定同源重组的细胞(去除靶基因),将这样的细胞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后,获得大量打靶成功的细胞。其中,暂时不用的细胞进行______保存。
(4)将打靶成功的细胞注射入小鼠囊胚,移植到同种、______的母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对受体母鼠进行妊娠检查,确保其生下嵌合体小鼠。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如果某些小鼠的______(填“体细胞”或“生殖细胞”)恰巧被“修饰”过了,则它们的杂交后代中,就可能出现基因完全被“修饰”过的小鼠。
24. 气孔有利于二氧化碳流入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但同时也是蒸腾作用丧失水分的门户。科研人员在拟南芥气孔周围的保卫细胞中表达了一种K+载体蛋白(BLINK1),如图1所示。该载体蛋白能调控气孔快速开启与关闭,而野生拟南芥无BLINK1,气孔开闭较慢。图2表示拟南芥在一天中连续光照和间隔光照(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下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转基因拟南芥保卫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 ______,K+进入保卫细胞后,提高了细胞内的 ______,导致气孔快速 ______。若通过一定办法测得某株拟南芥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氧气的释放量相等,一段时间后该植物的干重将 ______。
(2)为确定拟南芥叶片光合产物的去向,可采用 ______法,在此过程中需要利用 ______提供的磷酸基团和氢。
(3)由图2可知,______条件下,转基因植株每升水可产生植物茎的干重大于野生植株,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25. 研究人员培育了一株拟南芥(2n=10)纯合突变体(纯合突变是指一对等位基因都存在突变),其4号染色体上冷敏型基因d突变为抗冻型基因D,5号染色体上耐高盐基因N却突变为盐敏型基因n.现将该纯合突变体自交所结种子分为两组,一组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耐高盐抗冻型:耐高盐冷敏型:盐敏抗冻型:盐敏冷敏型=21:15:7:5;另一组留种待用。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耐盐性状的遗传遵循 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2)F2群体中抗冻型与冷敏型的数量比是7:5,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D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
①实验方案:______。
②子代的性状及比例: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4号染色体上与d基因相邻有一对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m,m基因编码的毒性蛋白抑制D基因花粉发育而对d基因花粉没有影响;突变株4号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导致m基因丢失。F1产生配子时,m基因最迟在 ______(填“MⅠ”“MⅡ”或“精子”)时期表达才会影响D基因花粉的成活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细胞基质中含有8种核苷酸,故含有5种碱基,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都含有少量DNA和RNA,也含有5种碱基,A错误;
B、糖类中的多糖是大分子物质,单糖和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脂质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
C、ATP彻底水解产物为核糖、腺嘌呤、磷酸,而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C错误;
D、叶绿素(C、H、O、Mg)、生长激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含有(C、H、O、N),胸腺嘧啶(C、H、O、N)均含有氮元素,D正确。
故选:D。
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本题考查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解:A、由题图甲可知,Ca2+进入内质网需要消耗ATP,因此是主动运输过程,A正确;
B、由题图可知,Ca2+进入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进而影响脂肪的合成,线粒体基质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B错误;
C、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的尾部和亲水的头部,包裹脂肪膜上的磷脂分子的亲脂(疏水)一端与脂肪相近,因此是单层磷脂分子围成的单层膜结构,C正确;
D、若控制蛋白A的基因突变,钙离子进入内质网减少,细胞中脂肪的合成也会随之减少,D正确。
故选:B。
脂肪的合成过程:钙离子进入内质网,由内质网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丙酮酸形成柠檬酸,柠檬酸从线粒体进入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脂肪。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物质跨膜运输、脂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及具体过程、场所等基础知识;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识记脂质的种类及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
3.【答案】B
【解析】解:A、Km表示反应速率为Vmax时的底物浓度。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低,A正确;
B、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反应物与酶结合的机会,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增大,B错误;
C、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C正确;
D、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不能和底物结合,D正确。
故选:B。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反应物与酶结合的机会,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的结构相似,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分子结构与底物的不相似。
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明确Km的含义,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解:A、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提取物分别加入蛋白酶、DNA酶、RNA酶,除去细胞中特定的成分,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A正确;
B、鉴定还原糖和DNA需要水浴加热,蛋白质的鉴定在常温条件下即可,B错误;
C、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观测指标为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位置、液泡的大小以及颜色的深浅,C错误;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体积分数为50%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HCl制备解离液,作用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D错误。
故选:A。
1、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2、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本题主要考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和DNA的粗提取及鉴定的方法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5.【答案】C
【解析】解:A、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表达出RNA聚合酶,从而RNA进行自我复制;该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因此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不需要逆转录酶参与,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需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新型冠状病毒为有包膜病毒,可以通过膜融合(或胞吞)进入宿主细胞,而T2噬菌体是先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然后只有DNA注入宿主细胞,侵入方式和T2噬菌体不相同,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与真核生物的信使RNA非常相似”可知,人类成熟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应该具有5'端甲基化帽子,3'端多聚腺苷酸(PolyA)等结构,C正确;
D、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内的宿主细胞具有不完全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前者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C-G,而人体内的宿主细胞在不同生理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如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D错误。
故选:C。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2、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本题考查病毒、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6.【答案】D
【解析】解:A、人体运动过程中最初由于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机体通过增加血流量、汗腺分泌汗液散失热量,最后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错误;
B、若长时间运动未进食,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浓度,血液流经肝脏组织后,血糖含量会上升,B错误;
C、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引起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
D、运动员在赛道等待指令的那一刻,既兴奋又紧张,体内肾上腺素含量会增加,心跳加速,D正确。
故选:D。
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本题的知识点是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区别等相关知识,对相关生理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解析时要把几个调节过程以下丘脑的作用为纽带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掌握和应用。
7.【答案】D
【解析】解:A、据图可知,嘌呤能神经元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ATP,A正确;
B、图中P2Y1受体与神经递质ATP的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兴奋在缝隙连接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快,C正确;
D、嘌呤能神经元兴奋后,引起平滑肌细胞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因此嘌呤能神经元兴奋后不能使平滑肌细胞发生收缩反应,D错误。
故选: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8.【答案】D
【解析】解:A、野生型水稻为二倍体,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只含一个染色体组,高度不育,因此其不能结种子,A错误;
B、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矮生植株占50%,说明获得的矮生突变体植株为杂合子,即矮生为显性性状,可通过逐代自交淘汰隐性植株的方法使矮生基因纯合,以获得纯合的矮生植株,若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测交的方法得到的子代矮生型均为杂合子,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生植株,B错误;
C、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
D、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减少一半,D正确。
故选:D。
1、遗传变异的应用:
(1)逐代挑选变异,培育优良品种;
(2)人工方法(用药物或紫外线照射),使染色体和基因发生改变产生新变异个体,获得新品种;
(3)利用航天技术进行空间的技术育种。
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重点是掌握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B
【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人参不定根培养中有①脱分化和②再分化过程,A正确;
B、过程①为脱分化过程,该过程应该避光培养,B错误;
C、过程②是诱导形成不定根,因此所需要的生长素比例大于细胞分裂素,C正确;
D、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培养人参不定根,用以满足市场需求时,需要检测获得的不定根中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的含量,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图示为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培养人参不定根的过程,其中①为脱分化过程,②为再分化过程。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及过程,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答案】D
【解析】解:A、由图观察可知,图甲是划线法,图乙是涂布分离,图中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接种的操作,A正确;
B、图甲是平板划线分离法,可用于对微生物的分离纯化,B正确;
C、图乙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示接种方法可用于对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野生型伤寒沙门氏菌(his+)可合成组氨酸,某种突变体丧失了这种能力,必须在添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故将接触过某药物的his菌株接种在不含有组氨酸的培养基上能长出菌落,说明该药物有致突变作用,D错误。
故选:D。
两种纯化细菌的方法的比较: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平板划
线分离法
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不能计数
适用于好氧菌
稀释涂布
平板法
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适用于厌氧,兼性厌氧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微生物中的接种方法的操作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11.【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图干信息可知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低有利于抗寒,因此,用10-5mol/L脱落酸处理的水稻幼苗抗寒性最高,A错误;
B、实验目的是验证ABA增强植物的抗寒性,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BA进行了第一次常温下48小时的预处理,作为对照组,因此第二次应将幼苗放入低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定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作为实验组,B正确;
C、由图可知添加了外源ABA的叶片在低温条件下相对电解质渗透率要低,故ABA增强植物的抗寒性,由此推测植物体在寒冷条件下合成的脱落酸会增多,C错误;
D、图中三个浓度下的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都低于对照组,据此分析ABA增强抗寒性的功能不具有两重性,D错误。
故选:B。
1、脱落酸:产生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生理作用: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应用: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2、分析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ABA处理,因变量为相对电解质渗透率。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信息和柱形图,并能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
12.【答案】A
【解析】解:A、组合一的子代中,4种表现型比例各占,说明杂合雌蝇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故基因b与基因st不是连锁的,A错误;
B、测交是指是杂交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测交子代中野生型个体为杂合子,B正确;
C、据表格数据可知,各组测交子代均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说明各组发生过基因重组,C正确;
D、第三组的测交子代中钩状果蝇总数461均大于野生型数量30,说明杂合雌蝇产生的配子中Bh多于BH,D正确。
故选:A。
基因连锁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不同(非等位)基因常常连在一起不相分离,进入同一配子中。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解:A、这个区域的八角金盘、各种昆虫和其他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
B、用样方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B错误;
C、通过图示分析可知,气温属于物理信息,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C正确;
D、通过图示分析可知,中午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不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也较多,D错误。
故选:C。
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样:①五点取样法: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②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例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以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4)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数。
2、标志重捕法:(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解:A、负反馈调节是辽河流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错误;
B、辽河流域气候适宜,但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长时间保持不变,B错误;
C、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该生态系统,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这遵循了整体性原理,C正确;
D、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工程提高生物多样性,会增强抵抗力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负相关,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D错误。
故选:C。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规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5.【答案】B
【解析】解:A、如果研制的单克隆抗体是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则①中小鼠可以用狂犬疫苗处理,A正确;
B、⑤为杂交瘤细胞,因此只含有③和④融合形成的细胞,B错误;
C、⑥中的细胞是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C正确;
D、⑧属于体外培养,⑦属于体内培养,均可得到单克隆抗体,D正确。
故选:B。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答案】BCD
【解析】解:A、T3、TSH是分别由甲状腺和垂体合成的,A错误;
B、甲状腺激素(T3)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即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B正确;
C、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代谢,T3分泌增加有利于运动所需能量的供应,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还存在负反馈调节,TSH分泌的增加可能是T3减少的引起的,D正确。
故选:BCD。
据图分析:随着草鱼流速训练时流速的增加,草鱼血清的TSH含量逐渐增加,而T3的含量逐渐减小,T3的分泌对TSH具有负反馈调节的作用。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激素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7.【答案】ABD
【解析】解: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后期,而甲过程为减数分裂,A正确;
B、乙过程为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进行识别融合,故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以及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B正确;
C、过程为有丝分裂,但是该过程指的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无细胞壁,C错误;
D、丁过程染色体不变,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D正确。
故选:ABD。
分析表格:经过甲过程染色体数减半,且该过程需要雄性激素的作用。说明甲是减数分裂过程;经过乙过程染色体数目加倍说明乙表示受精作用;经过丙过程染色体数不变,且该过程不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说明丙是有丝分裂过程;经过丁过程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说明丁是细胞分化过程。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分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掌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表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8.【答案】D
【解析】解:A、遗传印记是对基因进行甲基化,影响其表达,碱基序列并没有改变,故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正确;
B、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知,雄配子中印记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甲基化,雌鼠的A基因未甲基化,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父方,B正确;
C、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原因是体细胞里发生甲基化的等位基因不同,且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C正确;
D、亲代雌鼠基因型为Aa,产生配子为甲基化A':甲基化a'=1:1,雄鼠基因型为Aa,产生的配子为未甲基化A:未甲基化a=1:1。由于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子代小鼠基因型及比例为AA'(生长正常鼠):Aa'(生长正常鼠,):A'a(生长缺陷鼠):aa'(生长缺陷鼠)=1:1:1:1,即子代小鼠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1:1,D错误。
故选:D。
据图分析可知,雄配子中印记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甲基化。设甲基化分别用A'、a'表示。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即显性有功能(生长正常),隐性无功能(生长缺陷)。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印记重建的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知识,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9.【答案】AB
【解析】解:A、由图可知,淀粉和蔗糖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但蔗糖的合成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
B、TPT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能结合Pi和丙糖磷酸,说明载体具有专一性,B错误;
C、据图可知,当细胞质基质中的Pi水平降低时,会导致丙糖磷酸不能转运至细胞质基质,而使淀粉的合成增加,C正确;
D、光合作用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供能和供氢生成糖类(淀粉),该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而丙糖磷酸生成蔗糖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结合图推测需要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供能,D正确。
故选:AB。
分析图形:磷酸丙糖和淀粉都是暗反应的产物,产物的量积累过多会抑制暗反应的进行;磷酸转运器将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至叶绿体基质。所以磷酸运转器的活性受抑制,会导致磷酸丙糖在叶绿体内积累同时运至叶绿体基质的Pi减少也会抑制暗反应的进行。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各阶段的物质变化以及发生场所,并结合图解判断图中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BC
【解析】解:A、题干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SRY基因有时会联会交换到X染色体上,因此若X染色体上含有SRY基因时,此时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个体将发育成男性,A错误;
B、SRY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SOX9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这两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FGF9基因参与胚胎发育时的性腺分化,若其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双性征个体出现,C正确;
D、SRY基因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不适合作为刑侦领域鉴别犯罪嫌疑人的依据,D错误。
故选:BC。
题干分析,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其表达的睾丸决定因子(TDF)可以激活SOX9基因的表达,随后SOX9又可激活FGF9基因表达,这三种基因依次顺序激活的同时抑制基因WNT4的表达,从而最终表现为雄性。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理解题干信息并能结合伴性遗传进行分析、准确判断各选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唾液淀粉酶 溶菌酶 条件 抑制 副交感 高 小于 唾液中Na+和Cl-离子浓度显著低于血浆中其含量水平 碱性 随唾液分泌率加快,唾液中的浓度升高,高于血浆水平两倍以上 Ca2+浓度 cAMP浓度
【解析】解:(1)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水解淀粉,唾液、泪液等存在一些溶菌酶,溶菌酶属于非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起到杀菌的作用。
(2)人在进食时,进食环境、食物颜色、形状和气味都可以成为刺激因素,这些因素都属于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活动是需要在后天不断学习和训练才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高级神经中枢参与。
(3)乙酰胆碱会促进唾液的分泌,而阿托品为抗乙酰胆碱药,故会抑制唾液分泌;切断交感神经不会引起唾液腺的功能障碍,切断副交感神经,唾液腺会萎缩,由此可以得出唾液的分泌主要受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4)渗透压大小与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呈正相关。根据图1看出唾液分泌越快,唾液中的Na+、Cl-浓度不断上升,会导致其渗透压就越高,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发现唾液中Na+、Cl-离子浓度显著低于血浆中其含量水平,故唾液渗透压总是小于血浆渗透压。
(5)结合图1分析,可以看出随唾液分泌率加快,唾液中HCO3-的浓度升高,高于血浆水平两倍以上,HCO3-呈碱性。
(6)根据图2,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引起的信号转导途径是通过增加细胞内Ca2+浓度调控唾液腺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β受体结合引起的信号转导途径是通过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调控唾液腺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与不同受体结合,信号转导途径有所不同,产生唾液也有区别。
故答案为:
(1)唾液淀粉酶 溶菌酶
(2)条件
(3)抑制 副交感
(4)高 小于 唾液中Na+和Cl-离子浓度显著低于血浆中其含量水平
(5)碱性 随唾液分泌率加快,唾液中的浓度升高,高于血浆水平两倍以上
(6)Ca2+浓度 cAMP浓度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2、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
3、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4、从图1可知,随着唾液分泌率的升高,唾液中Na+和Cl-不断升高,HCO3-先升高后不变;从图2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和去甲肾上腺素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IP3,作用于细胞内Ca2+池,引发Ca2+释放,促进淀粉酶的释放。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消化过程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22.【答案】消费者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食物、空间充足,环境适宜,抗逆性强 克氏原螯虾体长越长取食蝌蚪数量越多;体长较长的个体,更倾向于捕食泽蛙蝌蚪 泽蛙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衰退型,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解析】解:(1)克氏原螯虾主要是通过食用微藻类等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是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2)入侵的物种在新的环境中,种群数量短期内大幅增加,除了缺少天敌外,还与环境条件、食物空间充足,以及其自身抗逆性强有关。
(3)根据实验一的表格数据可知,随着克氏原螯虾体长的增长,被捕食的泽蛙蝌蚪个体数和饰纹姬蛙蝌蚪个体数增加,并且体长较长的个体,更倾向于捕食泽蛙蝌蚪。实验二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饰纹姬蛙蝌蚪识别克氏原螯虾接近的信号后,出现远离,降低自身活动水平,提高遮蔽物的利用等反捕食行为,所以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但泽蛙蝌蚪并未建立起对入侵捕食者的识别能力,使得泽蛙被捕食的越多,种群数量会不断减少。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2)食物、空间充足,环境适宜,抗逆性强
(3)克氏原螯虾体长越长取食蝌蚪数量越多;体长较长的个体,更倾向于捕食泽蛙蝌蚪 泽蛙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衰退型,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生长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23.【答案】载体(或质粒) 限制 显微注射 新霉素和丙氧鸟苷 DNA分子杂交 液氮(或冷冻) 生理状态相同(或经同期发情处理) 生殖细胞
【解析】解:(1)将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段都重组到载体(或质粒)上,构建打靶载体(基因表达载体)。
(2)由图可知,线性化是指将环状DNA变为线状DNA,该过程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3)由图可知,标记基因是neor(新霉素抗性基因)和tk基因(tk基因的表达可以使无毒的丙氧鸟苷代谢为毒性物质,导致细胞死亡),因此为了筛选发生同源重组的细胞,可在培养液中加入新霉素和丙氧鸟苷。最后还需要通过DNA分子杂交 技术鉴定同源重组的细胞(去除靶基因),将这样的细胞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后,获得大量打靶成功的细胞。其中,暂时不用的细胞进行液氮(或冷冻)保存。
(4)胚胎移植时,应该将胚胎移植到同种、生理状态相同的母鼠体内。含有被“修饰”的基因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后代中,就可能出现基因完全被“修饰”过的小鼠。
故答案为:
(1)载体(或质粒)
(2)限制 显微注射
(3)新霉素和丙氧鸟苷 DNA分子杂交 液氮(或冷冻)
(4)生理状态相同(或经同期发情处理) 生殖细胞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4.【答案】主动转运 渗透压 开启 增加 14CO2的同位素示踪 ATP和NADPH 间隔光照 在间隔光照下,BLINKI株强光时气孔能快速打开快速吸收CO2,弱光时气孔能快速关闭减少水分蒸发,而野生株气孔开闭较慢
【解析】解:(1)据上分析可知,钾离子通过K+通道(BLINK1)进入气孔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转运。据图1分析,在光照条件下,钾离子通过K+通道(BLINK1)进入气孔细胞内,提高了胞内渗透压,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快速开启。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氧气的释放量都是净光合作用,因此如果有二氧化碳在吸收,并且有氧气的释放,说明总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植物干重会增加。
(2)为确定拟南芥叶片光合产物的去向,可采用14CO2的同位素示踪,根据14C的转移途径确定去向;每3个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就形成6分子的三碳酸分子,这些三碳酸分子都被还原为三碳糖,其中5个三碳糖分子在卡尔文循环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再生为RuBP,所以6个CO2进入卡尔文循环,则可再生RuBP的三碳糖为10mol,这是暗反应的过程,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提供磷酸基团和氢。
(3)据图2分析可知,在连续光照下,野生株和含BLINK1植株的茎干重无显著性差异,因为连续光照下,野生株和含BLINK1植株的均气孔开启,二氧化碳摄入量和水分散失量基本相当;间隔光照下,含BLINK1植株的茎干重大于野生株,因为间隔光照下,强光时含BLINK1植株气孔能快速打开,加快二氧化碳摄入,弱光时,气孔能快速关闭,减少水分蒸发量,所以每单位重量水分干物质量大。
故答案为:
(1)主动转运 渗透压 开启 增加
(2)14CO2的同位素示踪 ATP和NADPH
(3)间隔光照 在间隔光照下,BLINKI株强光时气孔能快速打开快速吸收CO2,弱光时气孔能快速关闭减少水分蒸发,而野生株气孔开闭较慢
1、分析图1:在光照条件下,钾离子通过K+通道(BLINK1)进入气孔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2、分析图2:自变量是植株类型(是否含BLINK1)和光照类型(连续光照或者是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因变量是每单位重量水分干物质量,可以反映蒸腾作用的强弱和气孔的开放程度。
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及相关实验分析,抓准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25.【答案】(基因的)分离 F1自交,F2耐高盐型与盐敏型性状分离比为3:1 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所得F1做父本,野生型为母本进行杂交(测交),再以F1做母本,野生型为父本进行杂交(测交) F1父本时,子代抗冻型:冷敏型=1:5;F1做母本时子代抗冻型:冷敏型=1:1 MⅠ
【解析】解:(1)F2耐高盐型与盐敏型性状分离比为=(21+15):(7+5)=3:1,可推出耐缺盐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2)①为了检验“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D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的推测可通过正反交实验判断,先以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所得F1为父本,野生型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再以野生型植株为父本,F1为母本进行正反交实验,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以验证以上推测。
②因为F2群体中抗冻型与冷敏型的数量比是7:5,科研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D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F1自交即Dd×Dd,F1产生雌配子D:d=1:1,F2中冷敏型(dd)的概率为5/12,因此F1产生雄配子d占的比例为5/6,故父本Dd产生的配子D:d=1:5,所以F1为父本(Dd)的测交实验中抗冻性(Dd):冷敏型(dd)=1:5,以野生型为母本(Dd)的测交实验中,抗冻性:冷敏型=1:1。
(3)由于突变株4号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导致m基因丢失,所以如果要m基因编码的毒性蛋白抑制D基因花粉发育,则m基因最迟在MI时期表达,因为MI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子细胞,且染色体发生缺失,所以可能形成只含有D而不含m的子细胞。
故答案为:
(1)(基因的)分离 F1自交,F2耐高盐型与盐敏型性状分离比为3:1
(2)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所得F1做父本,野生型为母本进行杂交(测交),再以F1做母本,野生型为父本进行杂交(测交) F1父本时,子代抗冻型:冷敏型=1:5;F1做母本时子代抗冻型:冷敏型=1:1
(3)MⅠ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本题主要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运用和分析,属于考纲中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024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共3页。
2024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末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末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共5页。
2024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末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末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