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I卷为单选题共16道题,其中第1至12题,每题2分,共24分;第13至16题,每题4分,共16分。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第II卷5道题,共60分。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 细胞质基质B. 膀胱内的尿液C. 胃内的消化液D. 毛细淋巴管中的液体2、和同学打完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后,小明大汗淋漓,满脸通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打球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减少C. 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D. 此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3、消防员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在执行灭火时,身体要受到高温、脱水等的挑战。下列有关消防员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下,机体毛细血管舒张有利于增加散热B.脱水时,下丘脑和垂体能通过分级调节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C.消防员高度疲劳时,还能坚持救火,控制该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D.消防员救火结束后,机体通过体液调节可使呼吸、心率立即恢复正常 4、下图为相互联系的两个神经元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 静息时,两个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B. 由于Na+内流而产生的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C.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释放到突触间隙D. 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且只能从①→②传递5、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下列对大豆异黄酮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B.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 D.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6、在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中,有时使用到糖皮质激素(GC)。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正常机体调节GC分泌的途径如下图所示(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关于GC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新冠肺炎患者使用GC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消灭病毒B. 长期大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弱C. GC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级调节D. GC的分泌过程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7、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免疫细胞数目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损害胸腺影响特异性免疫D导致唾液中溶菌酶减少影响第二道防线A. A B. B C. C D. D8、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本人的干细胞B.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9、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右图。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乙丙顶芽摘除保留保留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0 mg/L2 mg/L0 mg/L A.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C.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D.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B. 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可合成且能促进果实的成熟C. 细胞分裂素直接参与细胞内代谢活动并促进细胞分裂D. 用脱落酸处理水稻种子,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11、银胶菊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美洲热带地区,在我国境内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分布范围较广,由路旁向荒地、耕地发展,引起了很大的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应在银胶菊分布较多的区域选取样方调查其种群密度B.银胶菊入侵初期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银胶菊与本地物种竞争水和无机盐等,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D.银胶菊的大量繁殖有利于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积累 12、某种蚜虫在黄瓜植株上分布不均匀,下位叶多于中位叶,中位叶多于上位叶。过多的蚜虫在大量吸食黄瓜植株的汁液后,黄瓜植株内产生的单宁和烯类化学物增加。单宁能抑制蚜虫的消化,减少蚜虫的取食。烯类化学物具有挥发性,对蚜虫的天敌——瓢虫具有吸引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该种蚜虫在黄瓜植株上呈现垂直结构C.黄瓜与蚜虫,瓢虫与蚜虫间分别存在寄生和捕食关系D.单宁和烯类化学物质能调节种间关系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3、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B.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C.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D.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14、下图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类型以及激素的分泌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既体现分级调节,又体现反馈调节B.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在神经调节下由下丘脑中神经细胞合成并释放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胰岛细胞还直接受血糖浓度高低的影响D.若A为突触,则该突触后膜由腺体的细胞膜组成,调节该腺体分泌激素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15、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在每一温度条件下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以及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9次。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所示(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次数指标123456789A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B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C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A. 实验中A先增加,B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B. 表中指标A、B、C依次为皮肤血流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 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此时的体温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D. 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出13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大于26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16、蜂毒中包含一种蜂毒肽,蜂毒肽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甲醇等有机试剂。蜂毒肽可以融合病毒的外膜包被,对HIV及其他病毒进行包被、打孔,从而破坏HIV的外膜,促使HIV崩解。科研人员构建了蜂毒纳米运载颗粒,作用于患癌小鼠,发现不仅对原位肿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起到类似肿瘤疫苗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蜂毒肽是一种多肽,具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蜂毒肽可与病毒外膜包被结合进而插入脂双层中,改变病毒外膜包被的结构使病毒崩解C.蜂毒纳米运载颗粒可能诱导激活了机体的体液免疫,抑制肿瘤的生长或促进肿瘤消退D.蜂毒纳米运载颗粒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前需要进一步实验,以免产生过敏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17、(10分)听毛细胞是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其纤毛、盖膜和基底膜构成了一个听觉感受效应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声音引起的振动传递到内耳后会引起纤毛发生机械偏转,使听毛细胞和盖膜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基底膜上的某些离子通道打开,使听毛细胞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听觉。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听毛细胞的膜外某种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当盖膜和听毛细胞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基底膜上的相应离子通道会打开,该离子通过___________方式进入听毛细胞,使基底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引起听毛细胞兴奋。(2)纤毛、盖膜和基底膜构成的听觉感受效应系统能将机械振动信号转化为 ,听毛细胞的底部和听觉神经细胞的树突构成了突触,突触由 三部分组成,兴奋只能由听毛细胞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而不能由听觉神经细胞传递到听毛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声音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听觉,该过程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2分)科学研究发现,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使血糖升高,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________作用。在图示过程中,________细胞是两种激素的靶细胞。(2)欲探究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可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的注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第一种糖尿病患者能产生一种抗体Y1,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后者对血糖敏感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使血糖升高;第二种糖尿病患者能产生一种抗体Y2,Y2能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_____________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升高。上述的免疫疾病称为________________。19、(12分)科学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如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D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免疫过程中,甲细胞表示________细胞,物质A表示________,物质D表示________。(2)树突状细胞将_______传递给T淋巴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结核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_______。(3)上述治疗膀胱癌的方法称为免疫激活疗法,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20、(12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请回答: (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_ mol/L。(3)根的向地弯曲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4)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 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I.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Ⅱ.下图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 Ⅲ.实验结果及解释装置①内胚芽鞘_____________生长,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②③内胚芽鞘___________生长,表明胚芽鞘A段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21、(14分)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数量过多对草地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1)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原鼢鼠进行防治,效果如表。人工捕杀措施主要是通过提高种群的________控制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通过降低________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为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往往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根据下表,最有效的防治措施组合方案是________。 不同防治措施对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单位:只/hm2)造林整地药物治理人工捕杀整地方式整治前整治后药物种类整治前整治后捕杀月份整治前整治后块状7060药物A62245月53.3336.67鱼鳞状6755药物B57348月6148.33水平沟7254药物C5837 对照69174对照54141 (2)高原鼢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植物组成。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演替。在第3~6年阶段,群落内“其它一年生植物”的生物量占比呈现________的趋势,说明在演替的过程中________。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教学质量监测生 物 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40分)题号12345678答案DAACAADD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BCBDBAC二、非选择题(60分)17、(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协助扩散(1分) 外负内正(1分)(2)电信号(1分)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不属于(1分) 该过程未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18、(每空2分,共12分)(1)协同 肝脏 (2)胰岛素 葡萄糖 (3)胰岛素 自身免疫病19、(每空2分,共12分)(1)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抗体(2)抗原 疫苗(3)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20、(每空2分,共12分)(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范围则抑制生长 (2)10-8(3)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4)直立 胚芽鞘的B段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弯向光源21、(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14分)(1)死亡率 环境容纳量在每年五月进行人工捕杀的同时,采用水平沟的整地方式并施加药物A (4分)(2)次生 逐年减少 其它一年生植物在竞争中不占优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南充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