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展开《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中的一篇课文,是《左传》人物画卷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巧退秦师的烛之武形象,展示了春秋时代政治外交上风云变幻的社会历史面貌。我们在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让学生了解说话艺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尽量自主解决翻译问题。
2.体会烛之武的劝说之词的魅力,并理解烛之武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文言知识的积累。
2.烛之武劝说之词魅力探讨,分析、把握烛之武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假设一个情形,如果日本想攻打朝鲜,但是又缺乏正当的理由,于是它就把美国拉着,现在国难当头,朝鲜需要派一个人去劝美国退兵,这个人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跟美国奥巴马说?
(设计意图:因为课文讲述的故事所处的年代比较远,学生可能没有多大感觉,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我就地取材,把学生安排在这样一个假设的情景里,希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二、自主预习,小组讨论
教师按照小组数把标题、创作背景、文章翻译等任务分配到小组,并要求小组讨论,特别是重点文言知识必须在翻译的时候明确出来,如果本组有疑问,可以指出来,由其他组解决。学生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在进行第二单元文言文教学之前,强调高中文言文学习知识点及要求:1.古文化常识,文言常识。2.文言字、词的用法,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3.各种文言句式的判断与运用。4.能有现代汉语翻译简易文言文。5.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6.背诵一定量名篇、名段,提升文言素养。但根据我的调查,初中语文很少说这些,考试也不要求,但是高中的学习却需要这些。而本课预习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就是想检查他们之前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三、预习检查,疏通文意
学习小组互相出题考察预习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重点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 “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供”, 供给、供应。读gōng)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 “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è。)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智”,明智,聪明。读zhì)
2.词类活用:
①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⑤领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⑥即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⑦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⑧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⑩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3.古今异义
①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行李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古义: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来。
③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如:共其乏困
④夫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古义: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3)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4)状语后置 ——谓前为状,谓后为补
其无礼于晋
(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5.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互相出题考察别人来提高自学兴趣,文言文教学,不能忽略文言知识的掌握,无论是面对近处的考试还是面对远方的长远的古文阅读,而且这些死的知识,最后应该是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直至掌握,教师最后还是不要代劳,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尽量充分相信他们,假以时日,我相信大部分学生肯定是可以做到独立阅读的。)
四、问题引导,感受人物
1. 烛之武是怎么样说服秦公?
学生与教师通过探究讨论得出:
讨论明确:(板书)
示弱: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陈弊: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述利: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揭短: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展望: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总结】三个假设句,三个疑问句,八个“君“。烛之武的劝说之词非常有条理性和层次感,既能动之以情,也能晓之以理。
2. 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烛之武?
(1)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3)一个令人佩服的辩才。
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强了邻国(晋国)。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样一来,“攻守之势易矣”。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
(设计意图:在备课的时候,我考虑了很多,这个也想给学生,那个似乎也不能遗漏,但是,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这些东西也不是一篇课文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最后取舍,选择了这两个问题。)
五、课堂小结
由秦晋围郑,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之势,到秦晋退兵、危机解除,总算是有惊无险。但如果烛之武没有过人的胆识,没有非凡的口才,没有缜密的思考,又怎么能使秦穆公化敌为友留军戍守?又怎么能使晋文公偃旗息鼓未敢妄动?正所谓“五论救郑国,妙语退秦师”(板书)。学生齐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气势,并背诵烛之武的说辞,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注重诵读,读出音调的和谐美、内容的充实美、作者与读者的情调美重申烛之武的语言艺术,突破本文的重点难点。)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合作探究,形象分析,文章主旨,写作特点,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目标,教学过程,烛之武其人,言辞艺术1,文化常识,言辞艺术2,言辞艺术3,言辞艺术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