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 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 课件 课件 8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 课件 6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 学案 学案 4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 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
2.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
1.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
2.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法指导】
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知识链接】[来源:学+科+网Z+X+X+K]
1.作家作品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2.写作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字音
1.秦军氾南:
2.佚之狐:
3.夜缒而出:
4.君之薄也: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共其乏困: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8.夫晋:
9. 阙秦:
10.秦伯说: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3.失其所与,不知: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以乱易整
⑦阙秦以利晋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5.之
①公从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
④何厌之有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2.晋军函陵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邻之厚,君之薄也
5.越国以鄙远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与郑人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共其乏困 [来源:学&科&网]
10.阙秦以利晋
11.且贰于楚也
12.夜缒而出
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4.君亦无所害
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6.若不阙秦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5.夫晋,何厌之有
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 古义:
今义:
东道主 古义:
今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
4.亦去之
古义:
今义:
5.敢以烦执事
古义:
今义:
6.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
二、文本探究
1.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
2.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受”,有什么作用?
3.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4.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
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5.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
6.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
7.小结: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基础达标】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讨厌
B.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给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撤走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能早用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
B.夜缒而出 在夜里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只有
D.吾其还也 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名微而众寡 细小,轻微
B.微闻鼠有作作索索 暗暗地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略微,稍微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
4.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 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结构助词,的
D.何厌之有?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7.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越国以鄙远 敢以烦执事
②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8.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9.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12.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13.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字音:1.氾,fàn;2.佚,yì;3.缒,zhuì;4.薄,bó;5.为,wéi;6.共,gōng;7.为,wéi;8.夫,fú(译为“那”,表示远指的指示代词);9.阙秦: quē ;10.秦,“说”通“悦”,yuè;11.杞,qǐ,逢,páng;12.夫,fú;13.知,zhì。
重要虚词:1.因为,连词;拿,来,介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连词;把,介词;用;用来。2.连词,表顺承;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3.语气词,表陈述;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代词,哪里;兼词,在那里。4.代词,指代“使者”;代词,指代“那件事”;代词,自己的;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5.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有何厌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使……退却;2.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3.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4.“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5.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6.“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7.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8.形容词做动词,损害;9.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10.使动用法.使……获利;11.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12.名词做状语;在夜晚;13.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14.动词用作名词,害处;15.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16.使动用法,使……减少。
通假字:1.已,同“矣”,了;2.共,通“供”,供给;3.说,通“悦”,赞同,高兴;4.知,通“智”,明智;5.厌,通“餍”,知足,满足。
古今异义: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2.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3.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4.古义:离开;今义:往,到。5.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6.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二、文本探究
1.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且两国军队分地驻扎,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提供了条件,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2.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负责,勇于自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
3.提示:(1)以退为进;(2)晓之以弊;(3)许之以利;(4)巧施离间。
4.先讨秦欢心——以退为进;陈亡郑利晋——以害动秦;
主存郑利秦——以利诱秦;责晋贪不义——巧施离间。
5.提示:因为假如没有秦国的支持,晋文公就不会做王。他认为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秦伯,这是不仁义的;如果攻打秦国就会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6.爱国,睿智超群,能言善辩。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基础达标】
1.A(厌,满足)
2.C(唯,希望)
3.D(假如没有)
4.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C(A项,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B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D项,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6.C(行李:出使的人)
7.B(第一个“以”,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为介词,拿。前一个“封”为“使……成为疆界”,后一个为“疆界”。)
8.C 9.B 10.C
【达标检测】
11.C(意思是“钱财”。)
12.B(A项,成为“病态”,动词;B项,与“郑人病之”同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病”,即译为“对……感动担忧”;C项,患病,动词;D项,使……成为病态,使动用法。)
13.C(①写子产劝宣子治国以德,表现了子产治国以德思想。③写子产不赞成毁乡校,善于听取人民的各种意见,表现了一定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C;②写子产能区别对待卿大夫,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A;④写乡校的作用,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D;⑤写人要爱人,就要让他做有利于他的事,这是怎样“爱人”的问题,与以民为本关系不大,故排除B;⑥这是直接表现治国以德的思想;⑦写子产从谏如流;⑧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用比喻说明好名声的重要 )
14.A(“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错。)
15.①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②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③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 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检测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结构图解,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