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文姬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响,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摘编自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材料二:
    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家的方面——说,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顷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
    艺术的性质,古来说者不一,亚里士多德“艺术是模仿自然”,这话现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它决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它从那艺术家的理想情感里发展进化到一个完满的艺术品,也就同一个生物细胞发展进化到一个完全的生物一样。所以我向来的观察,以为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因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并且是一种最高级的、最完满的自然创造的过程。因为艺术是选择自然间最适宜的材料,加以理想化、精神化,使它成了人类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现。其实各种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也很不同。譬如建筑艺术在建作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乃是随顺着几何学比例的法则;音乐也不是取象于自然;抒情诗更不是模仿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与艺术略谈》)
    材料三:
    艺术家中的古典派,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信奉理想的自然主义。他们承认自然之中有美也有丑。两只燕子,飞得最快而姿态最轻盈的一只是美的;许多耕牛中,最强壮耐劳的是美的:一个少女和一个老妇,前者是美的;两个青年,一个气色红润,一个贫血早衰,壮健的是美的。总之,在生物中间,正常的和典型的为美,完满表现种族特征的为关,发展和谐健全的为美,机能旺盛、精神饱满的为美。在无生物或自然景色中间,予人以伟大、强烈、繁荣之感的为美。反之,自然的丑是不合于种族特征的,非典型的,畸形的,早衰的,病弱的。在精神生活方面,反乎一切正常性格的是丑的,例如卑鄙、懦怯、强暴、欺诈、淫乱。艺术既是自然的再现,凡是自然的美丑,当然就是艺术的美丑了。
    (摘编自傅雷《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 古人提出“文以载道”,这一创作理论把艺术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而忽略了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B. 艺术创作离不开创作者情感的主观流露,但是表达需要客观化处理,只有站在客观审视的角度上才能创造艺术。
    C. 从主观上讲,艺术会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艺术也离不开创作者的创作自觉和想象能力。
    D. 音乐和抒情诗并没有取象于自然,表明艺术并非—味地模仿自然。艺术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一段自然的实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3分)
    A. “哥特式”教堂的雕像将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抽象化的表现方式。
    B. 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决定了艺术的民族性或个性,因为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影响微弱。
    C. 艺术家中的古典派和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认为自然存有美丑之分,这种观点也对其艺术主张产生了影响。
    D. 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材料三介绍的“理想的自然主义者”的美学理念,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的一项是( )(3分)
    A.在梵高的油画作品《星月夜》中,天空是旋涡状的,星云呈现出流动感。
    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C.断桥残雪,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成为西湖胜景。
    D.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
    4.材料二在反驳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时论证说服力强,请简要分析。(4分)
    5.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千古传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其蕴含的美学意义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阿来
    (1)马!对于一个藏族人来说,可是有着酒一样效力的动物。
    (2)我已经两年多没有跨上过马背了。现在,一看到它们的影子出没在金色桦树掩映的路上,潜伏在身上的全部关于这种善于驰骋的动物的感觉一下子就复活了。那种强健动物才有的腥膻味,蹄声在寂静中震荡,波浪一般的起伏,和大地一起扑面而来的风,这一切就是马。
    (3)马们一匹匹从山上下来。可那是什么样的一群马呀!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
    (4)我们上了马。马队主人没有马骑,那一头乱发的脑袋在我膝盖那个高度起起落落。我问刚才他把马叫什么?他说,牲口。这个回答使我高兴。我胯下的不是马,而是另一种东西。
    (5)马所以是马,就是因为在食物方面有着自己特别的讲究。在这一点上,马和鹿一样,总是要寻找最鲜嫩的草和最洁净的水,所以它们总是在黎明时出现在牧场上,寻食带露的青草。故乡一个高僧在诗中把这两者并称为“星空下洁净的动物”。我们在一块草地上下了马,吃干粮。这些牲口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长长的脸伸到你面前,鼻翼翕动着,呼呼地往你身上喷着热气,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我的那一匹,就从我手上,伸出舌头来,把一包方便面、一个夹肉面包卷到口里吃进肚子里去了。
    (6)半夜里醒来,先是看见星星,然后是高崖上突然断裂的一道冰川,齐齐的断口在那里闪着幽幽的寒光。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它们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那些简陋的鞍具也卸下来了。月光不论多么明亮,都是一种夜晚的光芒,恰好掩去了眼前物体上容易叫人挑剔的细节,剩下一个粗略的轮廓。这样的因造成了一个果:牲口重新成了法国人布封在书中赞誉过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了。
    (7)布封说:“它们只是豪迈而狂野。”
    (8)在这样的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响动,都会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起来。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来,鼻子喷着热气。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渴望和自己的骑手建立情感。它舔我左手,又去舔右手。我空着的那只手并没有缩回被子里,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
    (9)我们的谚语说: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
    (10)过去我所知的马是黄河上游草原上的河曲名马,那些马总是引起我歌唱的欲望。今天,一匹山地马和它的一群同伴,也引起了我的这种欲望。
    (11)第二天骑涉过一个海子,同行的朋友把这个过程完整地拍了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从监视器里看那个长长的镜头。一到电视画面里,那匹马在外形上就成一匹真的马了。我看见它驮着我涉入湖水,越来越深,最后在水中浮起来,慢慢地到了对岸。然后扬起前蹄,身子一纵,上了半人高的湖岸。它驮着我,在一个孕雪的下午,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从一段枯木上跃过,那么轻捷、灵敏。于是,我在它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
    (12)顶着刺眼的阳光,给马备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捆好我们带来的所有东西。这一来,它们又不像是马,而像是牲口了。它们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没入了雪里,它们窄窄的胸膛推开积雪,开出了一条道路。马的主人说,以前,有人从别的地方买来过名马,但在崎岖的山路上,在这样的大雪里,不是跌残就是摔死了,那些神气十足的马在我们这里没有用处,而这些牲口,命贱,像是使不坏的东西。
    (13)这些矮小、坚忍的山地马,又摇响了脖子上的铃铛,驮着我们上路了。这时,有人发现,骑这些马根本不必要用手去提着缰绳,它们自会顺着熟悉的道路往前走,不需要人来告诉它行走的方向。我禁不住想这些马确实该有另一个名字,就叫牲口。
    (14)这些牲口这样走着,我们就成了货物,没有生命的东西,从一个地方被运到另一个地方。事实正是如此。是的,在我的家乡,这样的搬运工作不劳马做,几头牦牛就可以了。
    (15)在我的美感中,马是风暴,是闪电,牛才是这样百折不挠的坚忍绵长。人总是这样的:不否认生活中需要牛,但总认为作为一个个体,自己更加适合美丽的、矫健的马。更主要是认为,这样的劳役对于马是不适合的。我不能使它们完全变回去,恢复马的一切天性了。我相信,它们的祖先也是从草原上来的。它们是沦落了的一群,在传递血脉的同时,传递了它们对于山地的适应一一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的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16)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
    文本二:
    在阿来的散文中,言说主体的身份影响着他散文的述说视角。不同的社会身份让阿来看到不同的社会、自然景观。整体来看,阿来的散文大致有这样三重述说视角:藏族人视角,知识分子视角,人类视角。
    (摘编自冯茂桐《阿来散文的艺术特色》)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扣题,点明在藏族人心中马就像酒一样能够让人激情澎湃,以此强调马的重要,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B.“牲口”命贱却使不坏,名马虽神气十足在山地却没有用处,作者在理性审视山地马的同时也对名马进行了批判。
    C.夜里宿营时,“我”的马过来亲近“我”,“我”也给予积极的回应,很好地诠释了“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的谚语。
    D.山地马不需驾驭即可自行前进,这使作者感觉自己成为没有生命的货物,失去了作为一名骑手策马驰骋的豪迈感。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第(6)段的描写富有特色,冰川的寒光和皎洁的月光从正面衬托出山地马的高大,简陋的鞍具从反面衬托出山地马的不凡。
    B.文本分别用“马”和“性口”来指称山地马,但是这两种称谓在表达涵义上却有很大的差别,传达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和态度。
    C.眼前所见的山地马属于实写,心目中理想的马则属于虚写,虚实有机结合,两种马互为衬托,丰富了形象,拓展了文章内涵。
    D.文本将生动的描写、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浓郁的人文情怀,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文风。
    8.作者对山地马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4分)
    9.文本二提到的阿来散文的“三重述说视角”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帝永平十八年二月,诏窦固等罢兵还京师。十一月,焉耆、龟兹攻没都护陈睦。
    章帝建初元年三月,诏征还班超。超将发还,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曰:“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不忍见汉使去。”因以刀自刎。超还至于阗,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超亦欲遂其本志,乃更还疏勒。疏勒复安。
    五年,夏五月,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请兵曰:“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故北击匈奴,西使外国,鄯善、于阗即时向化,今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复愿归附,欲共并力,破灭龟兹,平通汉道。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绝,唯焉耆、龟兹独未服从。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以是效之,则葱岭可通,龟兹可伐。今宜拜龟兹待子白霸为其国王,以步骑数百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徐干上疏,愿奋身佐超,帝以干为假司马,将弛刑及义从千人就超。
    先是莎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叛。会徐干适至,超遂与干击番辰,大破之。八年,冬,十二月,帝拜班超为将兵长史,以徐干为军司马,别遣卫候李邑护送乌孙使者。
    章和元年,班超发于阗诸国兵共二万五千人击莎车,龟兹王发温宿、姑墨、尉头兵合五万人救之。超召将校及于阗王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于阗从是而东,长史亦于此西归,可须夜鼓声而发。”阴缓所得生口。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缴于阗。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龟兹等因各退散。自是威震西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
    B. 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
    C.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湖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
    D.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都护,汉代设置的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
    B. 西域,汉代以后对玉门关以西地区的统称。
    C. 贡奉,文中指向朝廷进献物品的人。
    D. 上疏,文中指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为平定西域,班超在奏疏中从先帝的谋划说起,对当时的有利形势和战争结果做出了分析和判断,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B.攻打莎车国时,龟兹王率领五万人前来救援,班超施展计谋,故意放跑俘虏传递消息,诱使敌人中计,大败敌兵,莎车投降。
    C. 徐干率军与班超会合时,莎车国已经投降了龟兹,疏勒国都尉番辰也已背叛了汉朝,于,他们联合行动首先击败了番辰。
    D. 汉章帝虽然认为平定西域可以成功,但在是否发兵的问题上仍犹豫不决,这时徐干主动上疏请战,章帝才任命他率军出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步骑数百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
    (2)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
    14. 文章第二段说班超“乃更还疏勒”,请概括班超重新返回疏勒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6.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________”直接写出了蜀道所在的地方山峰连绵不断高耸险峻,“_________”通过写山间水石相搏发出的巨大声响侧面表现出了蜀道的艰险。
    (3)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以拟人手法表现金兵进犯长江北岸后,百姓因遭受战乱而不堪回首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展现经典之美,赋能创意产业,要注重个性。个性化不是____________的另类,也不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而是在生活化基础上的创意巧思。这个“巧”,是设计师在其作品中独具慧眼与独特个性的综合体现。要想达到这一高度,就离不开设计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作品的深刻理解。从历史背景入手,全方位了解古人画作的创作年代、生活习俗、表现手法、审美理念等,然后再对照现代审美、现代潮流,创作出契合当下生活的设计作品,这既是古为今用的____________,又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更是融合中国传统与个人才能的创新性发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国的经典绘画作品中有太多可供挖掘的资源与素材,且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只要将当代生活的风尚和文化传统的血脉融合起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就能创造更多创意丰富、制作考究的精品,从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天马行空 故弄玄虚 推陈出新 标新立异
    B. 天马行空 故弄玄虚 标新立异 推陈出新
    故弄玄虚 天马行空 标新立异 推陈出新
    D. 故弄玄虚 天马行空 推陈出新 标新立异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只要将当代生活的风尚和文化传统的脉融合起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就能创造更多创意丰富、制作考究的精品,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B.只要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将当代生活的风尚和文化传统的血脉融合起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就能创造更多创意丰富、制作考究的精品,从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C. 只要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当代生活的风尚和文化传统的血脉融合起来,我们就能创造更多创意丰富、制作考究的精品,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D. 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只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当代生活的风尚和文化传统的血脉融合起来,我们就能创造更多创意丰富、制作考究的精品,从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 文中画横线的诗句与下文构成比喻关系,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滑雪者进入滑雪场, ① ,大多数雪场都会在显眼位置介绍《国际雪联十大安全准则》。其次滑雪者滑行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依据个人能力、地形和雪况控制好滑行速度。前方滑雪者有雪道使用优先权,后方滑雪者务必选择不危及前方滑雪者安全的线路滑行,如发生碰撞事故, ② 。另外,滑雪时 ③ ,可以有针对性地佩戴头盔、护甲、护臀、护膝、护腕等护具。这样,一方面可以固定住关节,起稳定作用;另一方面能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保证让自己处于安全状态,不要对他人造成伤害
    B. 要让自己处于可控状态,保证不对他人造成伤害
    C. 保证不对他人造成伤害,要让自己处于可控状态
    D. 不要对他人造成伤害,保证让自己处于安全状态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目前,中国高铁运行的速度已越来越快。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被不断压缩,人们的铁路出行体验在持续提高。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的冬奥高铁,为冬奥会参与者提供高效快捷的交通服务;乘动车到崇礼滑雪,成为越来越多北京人休闲的选择。
    但我国还有81对同样忙碌的“慢火车”,这些列车主要服务于偏远地区、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和田玉龙号”旅客列车,是新疆停靠站点最多、票价最便宜的“慢火车”。众多群众喜欢选择乘坐这趟列车外出务工、经商、求学、就医等。
    结合对上面材料的整体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级高二年级3月份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C(C.“从主观上讲,……”曲解文意,根据“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可知,“从主观上讲,艺术创作会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表述错误。)
    2. C(A.“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抽象化的表现方式”关系混淆,原文为“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可见二者是并列关系,没有说明二者存在师承关系。B.“因为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影响微弱”因果不当,原文为“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顷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可见艺术的起源与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构不成因果关系。D.“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比较有误,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两则材料话题方向不一致,且材料三认同“艺术是自然的再现”,而材料二认为艺术“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
    3. D(BC项只谈了对自然的审美,未涉及艺术;A项强调艺术创作与自然有距离,符合材料一的观点。只有D项“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
    4. ①论点辩证深刻,在承认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再点出本质是“自然的实现”;
    ②论据合理充分,用建筑、音乐、抒情诗等论据论证了“模仿说”观点存在漏洞;
    ③论证逻辑严密,先承认其有合理成分,再对其不合理性予以批驳,最后举例论证;
    ④论证语言精确,“已不能完全成立”“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表达恰切、有分寸。
    5.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使艺术和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
    ②“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以自身创作情绪和想象力将理想情感具体化、客观化;
    ③选取瀑布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自由的创造,并加以理想化、精神化;
    ④诗句呈现出了瀑布这一自然景观旺盛、强烈的美感,彰显了自然之美。
    6.B(“也对名马进行了批判”错。)
    7.A(“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错。)
    8.①失望,初见时的山地马体形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不讲究食物,有违于作者心目中马的形象;(1分)②亲近,月光下的山地马形象高大,反应警觉,主动靠拢,符合作者的经验与期望;(1分)③接受,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得到作者的认同;(1分)④叹惜,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引发作者感慨。(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藏族人视角:马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对马的感性认知和深厚情感来源于藏族人的特定身份和经历经验。(2分)②知识分子视角:山地马竟然沦落成牲口,这种异化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常人实用主义的认知界限,具有理想化色彩。(2分)③人类视角:丧失个性、沦入平凡、甘于平凡,这种病态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体现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度思考。(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 A
    11. C(C.“贡奉,文中指向朝廷进献物品的人”错误,原文为“大小欣欣,贡奉不绝”,可知文中指呈献物品给朝廷,指进贡。)
    12. D(D.“但在是否发兵的问题上仍犹豫不决”错误,原文为“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可知并不是犹豫不决,而是决定发兵。)
    13. (1)用数百骑兵步兵送他,跟其他国家连兵,一年或几个月时间,龟兹王便可擒获。(“以”,用;“步骑数百”,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数百步骑”,数百骑兵步兵;“岁月”,一年或几个月时间;“禽”,通“擒”,获得、捕获。)
    (2)班超知道两路敌军已经出发,暗地号令各部率领军队,奔赴莎车军营。(“二虏”,两路敌军;“密”,暗地里;“勒兵”,率领军队;“驰赴”,奔赴。)
    14. (1)疏勒国怕班超回去后会被龟兹国所灭。(2)于阗人也不舍得班超回去,很依恋汉朝使者。(3)班超也想实现他原本平定西域的志向。(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明帝永平十八年二月,明帝下诏命令窦固等解散部队,返回京城洛阳。十一月,焉耆、龟兹两国进攻西域都护陈睦,陈睦全军覆没。
    章帝建初元年三月,下诏让班超回京,准备起程回国,疏勒全国忧愁恐惧。都尉黎弇说:“汉朝使者抛弃了我们,我们一定会再次被龟兹所灭,我真不忍心看到汉使离去。”于是拔刀自杀了。班超回到于阗,于阗国自王侯以下都号哭着说:“我们依靠汉使就像依靠父母一样,真不能离开啊!”于是相互抱着班超的马脚,使班超不能行走。班超也想实现他原来的志愿,便返回疏勒。疏勒又安定了。
    建初五年夏天五月,班超想平定西域诸国,于是上书给皇帝请求增兵,说:“我私自以为先帝想要开辟西域,所以北边派兵进击匈奴,西边派使者出使外国,鄯善、于阗很快归服我朝。现在,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等国又都愿意归附,和我们同心协力,击破龟兹,打通汉道。现在西域各国,从日之所入的广大地区,莫有不归顺我们的。大小国家,都高高兴兴地不断向我朝进贡,惟独焉耆、龟兹没有服从。我自从跟所属三十六人出使绝域,历尽了艰难险阻。从孤军困守疏勒,到现在已经五年了。胡人的情况,我都非常熟悉,问他们城郭的大小,都说:“依靠汉朝就像依靠天一样。”以此推测,则葱岭一带可以畅通,那么讨伐龟兹便没有什么问题了。现在,应该扶植龟兹侍子白霸做龟兹的国王,以数百骑兵步兵送他,跟其他国家连兵,一年或几个月时间,龟兹王便可擒获。”奏章送上去后,皇帝知道可以成功,商议想要给班超兵马。平陵人徐干向来与班超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上书给皇帝愿意竭力帮助班超。朝廷就任命徐干为假司马,拨发减刑的罪人及志愿人员一千人给班超。
    以前,莎车以为汉朝不出兵,于是向龟兹投降,而疏勒都尉番辰,又反叛汉朝。正好徐干领兵来了,班超便和徐干合兵攻击番辰,把番辰打得大败。建初八年冬天,十二月,皇帝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任命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
    章和元年,班超带领于阗各国的军队二万五千人,再次进攻莎车,而龟兹王派遣温宿、姑墨、尉头等国的军队合计五万人援救莎车。班超召集将校和于阗王商议说:“现在兵少不能克敌,最好的计策是各自散去。于阗从这里往东走,长史也从此西归。等听到夜里的鼓声便可出发。”暗地放松所抓获的俘虏的监禁。龟兹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欢喜,自己率领一万骑兵赴西边阻挡班超;温宿王率领八千骑兵往东边拦截于阗王。班超知道两路敌军已经出发,暗地号令各部率领军队,奔赴莎车军营。敌人大惊,慌忙逃窜。班超军队追击敌人,杀死敌军五千余人。莎车便投降了。龟兹等国亦各自败退走散。从此班超威振西域。
    15. B(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
    16.①第二句“慧远东林住得无”用“慧远”“东林”两个意象,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的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②“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尾联点名这一主旨,用“莫谩”“青云依旧”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第二句为此做了铺垫。
    17.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 连峰去天不盈尺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18. B(故弄玄虚:形容故意玩弄花招,叫人不可捉摸。天马行空: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才思豪放,超群不凡。第一空,强调“另类”,与众不同,应选“天马行空”。第二空,与“在生活化基础上”意义对立,应强调脱离生活,不可捉摸,应填“故弄玄虚”。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见解、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有时也指敢于打破旧框框,进行革新创造。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第三空,与“在生活化基础上的创意巧思”意义对立,强调创意新奇,应选“标新立异”。第四空,强调作画“古为今用”,有创新,应选“推陈出新”。)
    19. C(画线句语序不当,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句子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只要”应放在主语“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前面;二是分句语序不当,“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先,“将当代生活的风尚和文化传统的血脉融合起来”在后。)
    20. 本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喻体是百花齐放的满园春色,表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使语言具体形象,充满文学韵味。
    21. C(括号前内容为对滑雪者的安全和责任的规定、要求,应该照应不要“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内容,排除AB;后文为“依据个人能力、地形和雪况控制好滑行速度。前方滑雪者有雪道使用优先权,后方滑雪者务必选择不危及前方滑雪者安全的线路滑行”,强调自我控制,应该衔接“自己”“可控”之类的话题,排除D。)
    22. ①首先要了解并遵循滑雪安全准则
    ②后方滑雪者负全部责任
    ③选择合适护具非常重要
    23.略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