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第1页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第2页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8页。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1•上海)属于光的三原色的为(  )
    A.黄色 B.紫色 C.红色 D.橙色
    2.(2021•杨浦区三模)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A.绿光 B.黄光 C.紫光 D.橙光
    3.(2021•青浦区二模)一束光线射向平静的水面,若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度,反射角为(  )
    A.30° B.60° C.70° D.90°
    4.(2021•徐汇区模拟)在研究光现象的实验时,小红在玻璃杯中放入一根木棒,从侧面观察到如图甲所示,当他倒入一定量水后,从同样的角度观察这根木棒时,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5.(2020•奉贤区二模)下列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的是(  )
    ①红光 ②绿光 ③蓝光 ④黄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20•宝山区二模)下列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的是(  )
    A.黄光 B.绿光 C.橙光 D.紫光
    7.(2020•崇明区二模)平面镜可以(  )
    A.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成实像
    C.成放大像 D.成倒立像
    8.(2021•黄浦区模拟)如图甲、乙分别是利用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两段声音的波形图的部分截图,分析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声音音调较高 B.乙图的声音响度较大
    C.两种声音的音色相同 D.两种声音的频率相同
    9.(2021•杨浦区三模)我们能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频率 B.音色 C.音调 D.响度
    10.(2021•黄浦区二模)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11.(2021•杨浦区三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与该透镜的距离小于25厘米,则物体与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20厘米 B.25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
    12.(2021•上海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与该透镜的距离大于25厘米,则物体与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5厘米 B.15厘米 C.25厘米 D.35厘米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2021•上海)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    高,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    不同。
    14.(2021•上海)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是    V,电饭煲在工作时,将    转化为内能,在电饭锅中注水,发现锅底比平时看到的浅,是由于    。
    15.(2021•奉贤区二模)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已知AO为入射光线,其入射角等于   度。关于OD的性质,请说出你的观点:   。关于OE,部分同学认为是法线。你支持他们的观点吗?答:   (选填“支持”或“反对”)。


    16.(2021•浦东新区二模)在各种不同色光中,   叫做三原色光。凸透镜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将光源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找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他将光源放到光具座的“45”厘米刻度处时,通过移动光屏   (选填“一定能”、“可能”或“一定不能”)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7.(2021•浦东新区二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18.(2021•徐汇区二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四.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19.(2021•宝山区校级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用焦距f为8厘米的凸透镜和物高h物为5厘米的光源等器材进行实验,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大小与物距u、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计算了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1中。
    表1:f=8厘米,h物=5厘米
    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h像(厘米)
    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
    1
    28.0
    11.2
    2.0
    2.5
    2
    24.0
    12.0
    2.5
    2.0
    3
    18.0
    14.4
    4.0
    1.25
    4
    13.0
    20.8
    8.0
    0.625
    5
    12.0
    24.0
    10.0
    0.50
    6
    10.0
    40.0
    20.0
    0.25
    ①根据实验序号1~3的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通过比较像高h像与    的大小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   。
    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像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③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和像高h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
    20.(2021•徐汇区模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便于确定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可能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中的一个,当光源分别位于图所示的A、B、C、D位置时,能通过凸透镜得到两次缩小的像和两次放大的像,则蜡烛在A位置时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该凸透镜焦距为    厘米。

    21.(2021•黄浦区模拟)如图所示,物体MN放在凸透镜前,0cm处为凸透镜光心,M点发出的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

    ①凸透镜的焦距是    cm,物距是    cm;
    ②画出光线b经过光心后的光线;
    ③物体MN经凸透镜成的像M′N′相对于物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22.(2021•金山区二模)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选取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像高L像分别记录在表一中。在得到凸透镜成实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表一的后两列中。
    表一:f=10厘米,h物=3厘米
    实验序号
    u(厘米)
    v(厘米)
    L像(厘米)
    1u(厘米﹣1)
    1v(厘米﹣1)
    1
    60.0
    12.0
    0.60
    0.017
    0.083
    2
    50.0
    12.5
    0.75
    0.020
    0.080
    3
    30.0
    15.0
    1.50
    0.033
    0.067
    4
    20.0
    20.0
    3.00
    0.050
    0.050
    5
    17.0
    24.3
    4.29
    0.059
    0.041
    6
    15.0
    30.0
    6.00
    0.067
    0.033
    7
    13.0
    43.3
    9.99
    0.077
    0.023
    8
    12.0
    60.0
    15.00
    0.083
    0.017
    ①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u与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成缩小的像。
    ②根据实验序号4~8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
    (a)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
    (b)判断:当u=11厘米时,v   76.7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8(或3、6)中u与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当u=12.5厘米时,v=   厘米。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中运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一定的规律,请根据这一规律在表二实验序号9中填入相应的数据。
    表二f=5厘米,h物=3厘米
    实验序号
    1u(厘米﹣1)
    1v(厘米﹣1)
    9
       
    0.15
    23.(2021•青浦区二模)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他们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f的凸透镜,取高度h为8厘米的物体进行实验。调节好实验装置后,他们分别取不同的物距u、并移动光屏找像,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中。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像高h′
    (厘米)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像高h′
    (厘米)
    1
    32.0
    14.4
    3.6
    4
    19.0
    21.1
    8.9
    2
    25.0
    16.7
    5.3
    5
    15.0
    30.0
    16.0
    3
    22.0
    18.3
    6.7
    6
    12.0
    60.0
    40.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物距u、像距v及成像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3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且   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③通过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物距与像距之和及成像情况,他们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距与像距之和最小时,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
    (a)这么猜想的依据是:   。
    (b)为了验证该猜想,他们应将物距设定在   厘米的范围内继续进行实验。
    24.(2021•杨浦区二模)小杨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他选用焦距为15厘米,10厘米的两个透镜,高度H为3.00厘米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焦距15厘米,物高H=3.00厘米)

    表二(焦距10厘米,物高H=3.00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h(厘米)
    像与物体的距离(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h(厘米)
    像与物体的距离(厘米)
    1
    20.0
    60.0
    9.00
    80.0
    6
       
    60.0
    15.00
       
    2
    22.5
    45.0
    6.00
    67.5
    7
    14.0
    35.0
    7.50
    49.0
    3
    30.0
    30.0
    3.00
    60.0
    8
    18.0
    22.5
       
    40.5
    4
    40.0
    24.0
    1.80
    64.0
    9
    35.0
    14.0
    1.20
    49.0
    5
    45.0
    22.5
    1.50
    67.5
    10
    60.0
    12.0
    0.60
    72.0
    ①根据实验序号1、2、3、4、5或7、9、10数据中物距u、像距v、像高h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②根据实验序号2与5或7与9的数据,发现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当   ,像与物体的距离相同。
    ③进一步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请你推断实验序号6中的物距u为   厘米,像与物体的距离为   厘米。
    ④进一步分析表格中的像距v、物距u、像高h、物高H的关系,可推断实验序号8中的像高为   厘米。
    25.(2021•静安区二模)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计算的u+v、成像情况记录在如表中。
    试验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厘米)
    u+v(厘米)
    像与物的大小比较
    像的虚实
    1
    60.0
    12.0
    72.0
    缩小
    实像
    2
    50.0
    12.5
    62.5
    缩小
    实像
    3
    40.0
    13.3
    53.3
    缩小
    实像
    4
    30.0
    15.0
    45.0
    缩小
    实像
    5
    18.0
    22.5
    40.5
    放大
    实像
    6
    16.0
    26.7
    42.7
    放大
    实像
    7
    14.0
    35.0
    49.0
    放大
    实像
    8
    12.0
    60.0
    72.0
    放大
    实像
    ①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1~4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b)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u<v。
    ②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③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u+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推测凸透镜成实像时,u+v存在   (选填“最小值”或“最大值”),且当物距u在   范围内可以找到这个极值。
    26.(2021•徐汇区二模)小徐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他选取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H为3.00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像高h像记录在如表中,为了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h像与物距u、像距v之间的关系,还进行了适当的运算,将相关数据记录在如表最后一列。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h像(厘米)
    像距和物距比值k(k=v/u)
    1
    60.0
    12.0
    0.60
    0.20
    2
    50.0
    12.5
    0.75
    0.25
    3
    30.0
    15.0
    1.50
    0.50
    4
    18.0
    22.5

    1.25
    5
    16.0
    26.7
    5.00
    1.67
    6
    14.0
    35.0
       
    2.50
    ①根据实验序号1~5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像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同一发光体,   。
    ②根据实验序号1~5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h像与像距和物距比值k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同一发光体   。
    ③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实验序号6中:像高h像为   厘米。
    ④小徐在完成上述实验后,认为还可以通过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进行拓展探究。
    示例:可以用黑色纸片遮挡部分凸透镜,探究遮挡物的形状及大小对凸透镜成像的影响。请仿照示例写出其他拓展探究方案(一个方案即可)。   。
    27.(2021•奉贤区二模)某小组同学发现在拍集体照时摄影师会通过拉伸镜头的办法改变物距和像距从而使照片更大些,于是该小组同学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器材和刻度尺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和物距及像距之间的关系。已知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厘米和15厘米,发光体高均为5厘米,实验并记录测得的物距u、像距v和所成像的像高L像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焦距10厘米
    试验序号
    u(厘米)
    v(厘米)
    Lu(厘米)
    v和u(厘米)的比值
    1
    12.0
    60.0
    25.0
    5.0
    2
    15.0
    30.0
    10.0
    2.0
    3
    18.0
    22.5
    6.3
    1.3
    4
    20.0
    20.0
    5.0
    1.0
    5
    30.0
    15.0
    2.5
    0.5
    6
    35.0
    14.0
    2.0
    0.4
    7
    40.0
    13.3
    1.6
    0.3
    表二:焦距15厘米
    试验序号
    u(厘米)
    v(厘米)
    L像(厘米)
    v和u(厘米)的比值
    8
    20.0
    60.0
    15.0
    3.0
    9
    25.0
    37.5
    7.5
    1.5
    10
    27.0
    33.8
    6.5
    1.3
    11
    30.0
    30.0
    5.0
    1.0
    12
    35.0
    26.3
    3.9
    0.8
    13
    40.0
    24.0
    3.0
    0.6
    14
    45.0
    21.5
    2.5
    0.5
    ①分析比较表中v、u和L像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8与10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   像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
    (c)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与6与7或12与13与14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   。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v、u和L像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随   的增大而减小。
    ③该小组同学为了进一步得到L像与v、u的关系,计算了v和u的比值,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一和表二的最后一列。分析L像与v、u的关系的比值关系,可得到的结论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L像与v和u的关系的比值成   。
    28.(2020•浦东新区三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常用    作为平面镜;为了确定虚像的位置,需移动未点燃的蜡烛,直到它看上去好像    似的。在“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需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是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    ;图中,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置于B点,点燃的蜡烛放在A点,则应该在    两点间移动光屏,才能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像。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9.(2021•虹口区二模)小明学习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后,知道了远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他发现左右两个镜片的度数不同,那么远视眼镜镜片的度数与其焦距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同一物体经度数不同的镜片所成的实像,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在如表中。
    镜片度数
    序号
    物距(厘米)
    像距(厘米)
    成像大小
    250度
    1
    60
    120
    放大
    2
    80
    80
    等大
    3
    100
    67
    缩小
    200度
    4
    80
    133
    放大
    5
    100
    100
    等大
    6
    150
    75
    缩小
    100度
    7
       
       
    等大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4或3与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   。
    ②小明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序号2、5的数据,得出250度镜片的焦距是   厘米、200度镜片的焦距是   厘米,据此他得到镜片度数和焦距的数量关系为   。
    ③请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答】解:红、绿、蓝叫做色光三原色,它们按不同比例组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光;故C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故选:A。
    3.【解答】解: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90°﹣30°=60°;当入射角为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60°。
    故选:B。
    4.【解答】解:图甲所示,当他倒入一定量水后,木棒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类似通过厚玻璃砖看物体,光线传播方向在玻璃杯与空气界面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从侧面透过玻璃杯观察,木棒发生“错位”,人看到的是木棒的虚像。
    把看到的杯子当成平面图像,筷子在正中央位置是不变的,如果水上的部分偏左,水下的就更偏左。如果水上的部分偏右,水下的就更偏右。
    综上所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解答】解:
    由于三原色光指的是红光、绿光和蓝光,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故绿光是光的三原色之一。
    故选:B。
    7.【解答】解:(1)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A正确。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C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AD、由图象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乙振动的次数相同,即甲、乙振动的频率相同,甲、乙音调相同;故A错误,D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甲、乙振幅相同,故甲、乙响度相同,故B错误。
    C、甲、乙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音色是声音的一种特性,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
    故选:B。
    10.【解答】解: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有不同的音色,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1.【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像距v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而二倍焦距2f=2×15cm=3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大于30cm,故D正确。
    故选:D。
    12.【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像距v大于25cm,而二倍焦距2f=2×10cm,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2f>u>f,即20cm>u>10cm,所以u=15cm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解答】解: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能听出不同歌手唱同一首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声音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
    14.【解答】解:(1)各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
    (2)电饭锅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工作时将消耗的电能转化成内能;
    (3)在电饭锅中注水,发现锅底比平时看到的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的是锅底的虚像。
    故答案为:(1)220;(2)电能;(3)光的折射形成的。
    15.【解答】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为4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90°﹣40°=50°,即入射角为50°;
    由图可知,OD是反射光线OB通过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OE没有与入射光线OA和反射光线OB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不是法线。
    故答案为:50;是反射光线的像;反对。
    16.【解答】解:(1)红光、绿光、蓝光叫做三原色光;
    (2)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3)某同学将光源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找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的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15.0cm<2f,即7.5cm<f<15cm,所以当他将光源放到光具座的“45”厘米刻度处时,此时的物距为5cm,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光屏上一定不能看到像。
    故答案为:红光、绿光、蓝光;会聚;一定不能。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7.【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18.【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19.【解答】解:
    ①根据实验序号1~3的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不变,物体的高度不变,通过比较像高h像与物高h物的大小关系可知: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要大于像距。
    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像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知当同一物体经过同一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就越小,同时所成的像就越小,故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③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和像高h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同一物体,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越小,像高h像越大。
    故答案为:①物高h物;物距大于像距;②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③同一物体,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越小,像高h像越大。
    20.【解答】解: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并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当光源分别位于图所示的A、B、C、D位置时,能通过凸透镜得到两次缩小的像和两次放大的像,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两次放大的像,一次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一次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光源在A、B位置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在C点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物距应该小于焦距,D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f大于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故答案为:玻璃板;像的位置;缩小;15。
    21.【解答】解:①由图可知,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焦点,光心O到这一点的距离为焦距,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3.0 cm,物距为5.0cm。
    ②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据此画出光线b经光心后的光线,如图所示:

    ③由图知,物距u=5.0cm,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物体MN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是放大的。
    故答案为:①3.0;5.0;②见上图;③放大;倒立。
    22.【解答】解:①由表中实验序号1~3的数据知,物距u大于像距v,像高L都小于发光体高h=3cm,所成像是缩小的实像,
    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u>v时,成缩小的像。
    ②由表中实验序号4~8的数据知,物距变化量△u小于像距变化量△v,像高L逐渐变大且大于发光体高,所以像是放大的实像,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成放大的像时,△u<△v;
    (b)由实验序号7、8两次实验知,△u=u7﹣u8=13.0cm﹣12.0cm=1cm,
    △v=v8﹣v7=60.0cm﹣43.3cm=16.7cm,
    当u=11厘米时,与第8次实验相比,△u′=12.0cm﹣11cm=1cm,
    因为物距变化量△u小于像距变化量△v,所以△v′>△v=16.7cm,
    所以此时v>v8+16.7cm=60.0cm+16.7cm=76.7cm,即v大于76.7cm。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8(或3、6)中u与v可知,物距u与像距v互换后,物体经凸透镜仍成清晰像,
    由第2次实验数据知,当u2=50.0cm时,v2=12.5cm,
    所以,当u=12.5厘米时,v=50.0cm。
    ④由表一的1~8次实验数据知,1u+1v=0.017cm﹣1+0.083cm﹣1=0.020cm﹣1+0.080cm﹣1=...=0.083cm﹣1+0.017cm﹣1=0.1cm﹣1,
    实验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f=10cm,所以1f=110cm=0.1cm﹣1,
    可得:1u+1v=1f,
    表二中:f=5cm,则:1f=15cm=0.2cm﹣1,1v=0.15cm﹣1,
    所以本次实验中:1u=1f−1v=0.2cm﹣1﹣0.15m﹣1=0.05cm﹣1。
    故答案为:①u>v时;②(a)成放大的像时,△u<△v;(b)大于;③50;④0.05。
    23.【解答】解:①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数据中,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实像,所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②实验中1、2或3数据中,物体在凸透镜中都小于物体的高度8cm,即都成缩小的实像时,其共同的特点是:物距大于像距;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1~3和4~6数据中,当物距和像距之和变小时,像的大小越接近物体大小;
    因为物体的高度为8cm,在表中,当物距为22cm时,像高度为6.7cm;当物距为19cm时,像高度为8.9cm,这两个数据与物体的高度比较接近,所以为了验证该猜想,他们应将物距设定在19~22厘米的范围内继续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①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②物距大于像距;③(a)1~3和4~6数据中,当物距和像距之和变小时,像的大小越接近物体大小;(b)19~22。
    24.【解答】解:
    ①根据实验序号1、2、3、4、5或7、9、10数据可知,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实像,所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越大,像距v越小,像高h越小;
    ②根据分析实验序号2与5或7与9的数据可知,物距u与像距v互换时,像与物体的距离相同;
    ③由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所以实验6与实验10物距u与像距v互换,所以实验6中的物距u为12.0厘米,像与物体的距离为12.0+60.0=72.0厘米;
    ④在实验序号1中,像距与物距的比值:vu=60cm20cm=3,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的比值为:ℎH=9cm3cm=3;
    在实验序号2中,像距与物距的比值:vu=45cm22.5cm=2,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的比值为:ℎH=6cm3cm=2;
    在实验序号3中,像距与物距的比值:vu=30cm30cm=1,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的比值为:ℎH=3cm3cm=1;
    依此类推………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由此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等于像高h与物高H的比值;
    所以实验序号8中像距和物距的比值为vu=22.5cm18.5cm=4536,则ℎH=ℎ3cm=4536,所以h=3.75cm。
    故答案为:①物距u越大,像距v越小,像高h越小;②物距u与像距v互换时;③12.0;72.0;④3.75。
    25.【解答】解:①(a)根据实验序号1~4的数据,物距在不断减小,像距却不断增大,故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缩小实像;
    (b)要凸透镜成放大实像,需要选择的实验数据是:5、6、7、8;
    ②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③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u+v先变小后变大,所以u+v存在最小值;由于物距从30cm减小至18cm时,u+v变小,物距从18cm减小至16cm时,u+v变大,所以当物距u在18cm﹣30cm这个范围内可以找到这个极值。
    故答案为:①(a)物距大于像距成缩小实像;(b)5、6、7、8;②物远像近像变小;③最小值;18cm﹣30cm。
    26.【解答】解:①根据实验序号1~5的数据,可以看出物距u变小时,像距v增大,像高h也增大,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同一发光体,物距u变小,像距v变大,像高h变大;
    ②根据实验序号1~5的数据,像高在变大,像距和物距的比值也变大,且二者始终成相同倍数增加,可得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同一发光体,像高h像与像距和物距比值k成正比;
    ③数据中,像高均为比值k的3倍,序号6中比值k=2.50,所以像高应为h像=3×2.50cm=7.50cm;
    ④实验中也可更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探究焦距变化对成像的影响(或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面;探究近视眼的矫正原理)。
    故答案为:①物距u变小,像距v变大,像高h变大; ②像高h像与像距和物距比值k成正比; ③7.50; ④更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探究焦距变化对成像的影响。
    27.【解答】解:①(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8与10中的数据,物距均小于像距,且像高均大于物体的高度,可得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表一中第4组数据和表二中第11组数据,物距均等于像距,其像的高度均等于物体的高度,可得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
    (c)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与6与7或12与13与14中的数据,物距均大于像距,此时像高均小于物体的高度,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缩小的实像,且随着物距的增大,像的高度在变小,可得出的结论是: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v、u和L像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物距在逐渐增大,像距在逐渐减小,像的高度也在变小,可得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③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最后两列,发现像的高度在变小,像距和物距的比值也在变小,且成正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①(a)小于;(b)4或11;(c)减小;②物距;③正比。
    28.【解答】解:因为玻璃板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同时观察蜡烛A的像,同时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能确定像的位置。当蜡烛B好像被点燃似的,蜡烛B与像完全重合,这样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成像在光屏的中央;
    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将蜡烛置于B点时,物距u=50cm﹣20cm=30cm,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即在CD间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实像;
    故答案为:玻璃板;被点燃;中央;CD。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9.【解答】解:①验序号2与4或3与5,物距相等,镜片的度数不同,像距也不同,2比4的度数大,但2比4的像距小,3比5的度数大,但3比5的像距小,可得:物距相同,镜片的度数越大,像距越小;
    ②当u=2f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等于物距,由2组数据可知,物距与像距均等于80cm,可知250度镜片的焦距f=12×80cm=40cm;
    由5组数据可知,200度镜片的焦距:f′=12×100cm=50cm;
    250度镜片的焦距f=40cm=0.4m,200度镜片的焦距f′=50cm=0.5m,分析可发现镜片度数与焦距的乘积均为100,则可得镜片度数和焦距的数量关系为:
    度数=100×1焦距或度数=100焦距;
    ③根据以上结论可知,100度镜片的焦距为:焦距=100度数=100100=1m=100cm;
    要成等大的像,像距=物距=2×焦距=2×100cm=200cm。
    故答案为:①物距相同,镜片的度数越大,像距越小;②40;50;度数=100焦距;③200;200.

    相关试卷

    2022年云南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这是一份2022年云南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5页。

    2022年广西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这是一份2022年广西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6页。

    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