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知识点
展开5 秋天的怀念1.题目解说“秋天”点出了文章叙事的时节,“怀念”指“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这一题目富有深刻的含义、绵长的情思,沉淀的是对母爱和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2.文体常识叙事性散文 叙事性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它侧重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它往往通过叙述事情的经过,反映社会生活,或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 3.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4.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自文章。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很苦的母亲。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史铁生双腿瘫痪的第6个年头,她便因肝病去世,当时才49岁。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受到母爱的珍贵与厚重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对“母爱”这个话题,史铁生一直是笔耕不辍的。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母亲用生命铺就的。 5.句段全解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句解:品词“砸”“摔”等词具体体现了“我”当时的“暴怒无常”,表现了“我”内心的痛苦与绝望。]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句解:细节描写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偷偷”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句解细节描写“眼边儿红红的”说明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呵护和关爱。]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句解:“总是”表明母亲不止一次提议推“我”去北海看花。这一看似平常的提议中包含着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这样做,一是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二是暗示“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句解:插叙看似平淡无奇好像多余之笔的一句话,却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一颗心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句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我可活什么劲儿”的语言,“捶打”的动作,表现了“我”因双腿瘫痪而生不如死的痛苦与绝望的心情。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句解:动作描写“扑”“抓”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我”经受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抑制自己的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句解:语言描写“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她自己正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另一方面,她不希望看到儿子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她要鼓励儿子坚强地活下去。] 2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句解:“一直”表达了“我”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句解: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十分严重,又说明了母亲为了不让儿子伤心而强忍病痛做出了超常的努力,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忍,也为下文母亲的突然去世做了铺垫。]部分解:第一部分(1、2段),写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句解:景物描写写树叶飘落的情景,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铺垫。]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句解:动作描写]“挡”是母亲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句解:神态描写“憔悴的脸”既暗示母亲饱受病痛折磨,也暗示儿子因双腿瘫痪而绝望的状态是对母亲心理的折磨;“央求般的神色”表现出母亲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希望。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句解:细节描写“她比我还敏感”表现母亲的慈爱和细心。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段解:写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句解 照应 这句与下文“也绝没有想 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相照应。段解:独句成段,表达了“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3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句解:品词“绝”和“竟”,说明“我”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不了解,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6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句解:母亲最牵挂的就是“我”和妹妹,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只有儿子和女儿。省略号包含了母亲的无尽牵挂。段解:写母亲临终的牵挂。部分解:第二部分(3~6段),写母亲在准备推“我”去看菊花时,却因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句解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忍,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句解:“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部分解:第三部分(7段),写妹妹推“我”去北海观赏菊花,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照应前文,含蓄地揭示了主题。 6.主题归纳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突出表现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以及正确面对生命中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决心。 7.写作特色(1)细节入手,含蓄动人。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显得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咏叹呼号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母亲“悄悄”走出去又“悄悄”进来“挡”住落叶,对“跑”和“踩”一类的字眼,比“我”还敏感,都是细节描写,含蓄但感人。当年和母亲在一起时,“我”虽然也有脾气暴躁、极不耐烦的表现,但内心深处仍然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关怀,比如知道母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时过境迁,“我”更为自己当时“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病情、“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而悔恨不已。平实的细节,不仅表现了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感怀。 (2)情感张弛有节奏感。 文章第1段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的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独句成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最不堪回首、最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再赏菊花,泼墨写菊,回味反思,意味悠长。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富有节奏感。 8.问题探究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①:她是一位活得辛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的母亲。她活得辛苦,是因为作为一个双腿瘫痪的孩子的母亲,自己又身患绝症,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的慈爱,体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到北海看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困境,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②:她是一位细心的母亲。她的细心,体现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查③:她是一位无私和坚忍的母亲。她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瘫痪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这类话。这些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忍。④:她是一位睿智的母亲。她的睿智,体现在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9.读后感悟感悟:“好好儿活”,一句朴素的话,寄予着母亲最纯粹的爱与期望。重病的母亲在临终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没能树立起生活勇气的儿子和未成〔赏析]这两句运用了工整的对仗,落霞自上而下洒下,孤净而映水,故曰“一色”。在这水天一色的青碧之中,点级以红年的女儿,这句话包含着她满怀的牵挂、不甘和期盼。所幸儿子最终理解了母亲的心愿,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身体健康的我们,正处在求知、成长的黄金时期,更要珍爱亲情,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主动承担家务,以优异成绩、优良品质报答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