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
专题1 物理学史及运动的描述-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 物理学史及运动的描述-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文件包含专题1物理学史及运动的描述解析版-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docx、专题1物理学史及运动的描述原卷版-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 物理学史及运动的描述(解析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
1.[来源:2021年云南师大附中高考物理适应性试卷(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中子,并预言了质子的存在
B. 地球上的核电站与太阳内部主要进行的核反应类型相同
C. 玻尔提出了原子能级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光谱
D. 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故A错误。
核电站的反应是核裂变,太阳内部主要进行的核反应是核聚变,故B错误。
玻尔提出了原子能级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但不能解释其他原子光谱,故C错误。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来源:202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微元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影响非常小时,物体可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种方法叫极限思想法
B. 根据功率的定义式,当时间间隔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这一间隔内的平均功率表示间隔内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C. 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这里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D. 在推导弹簧弹力做功的表达式时,把整个做功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恒力做功,然后把各小段弹力所做的功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D
【解析】
解:A、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错误;
B、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瞬时功率,根据功率的定义式,当时间间隔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这一间隔内的平均功率表示间隔内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应用了极限思维法,故B错误;
C、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这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C错误;
D、在推导弹簧弹力做功的表达式时,把整个做功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恒力做功,然后把各小段弹力所做的功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故选:D。
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是采用了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
当时间间隔非常小时,用这一间隔内的平均功率表示间隔内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应用了极限思维法;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
在推导弹簧弹力做功的表达式时,常常采用微元法.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
3.[来源:2021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物理一诊试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元法
B. 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C. 由于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很相似,所以静电力和万有引力都是电磁相互作用
D. 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答案】B
【解析】
解: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理想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故A错误;
B、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B正确;
C、静电力是电磁相互作用,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作用,二者的性质是不同的,故C错误;
D、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D错误。
故选:B。
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理想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法,结合四种相互作用分析;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等.
4.[来源:2021年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高考物理模拟试卷(2月份)]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选项符合史实的是( )
A. 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 安培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 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 法拉第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力作了深入研究并得到了定量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解: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并提出了焦耳定律,故A正确;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故B错误;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故C错误;
D、洛伦兹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力作了深入研究并得到了定量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是物理学史问题,根据焦耳、库仑、奥斯特、安培等人的物理学成就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属于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重视知识的积累。
5.[来源:2021江苏省模拟题]以下说法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一个地方
B.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 牛顿第一定律是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直接用实验验证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一道物理常识题,同学可以通过对物理常识的掌握解答,也可以应用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等物理知识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刻牢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便可对大多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也要注意,当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时,说明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解答】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的作用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A正确;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B错误;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正确;
D.牛顿第一定律是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直接用实验验证,D正确。
6.[来源:2021浙江省模拟题]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牛顿用“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
C. 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D. 伽利略首先通过逻辑推理,否定了重物下落比轻物快的观点
【答案】D
【解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A.亚里士多德主张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B.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故B错误;
C.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故C错误;
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在逻辑推理上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故D正确。
故选D。
7.[来源:2021海南省模拟题]下列关于历史人物与其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法拉第坚持了长达十年的实验探究,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 历史上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牛顿是“波动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D. 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
【答案】D
【解析】
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
B、法拉第坚持了长达十年的实验探究,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B错误;
C、历史上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牛顿是“粒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故C错误;
D、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是物理学史问题,根据伽利略、法拉第、爱因斯坦等人的物理学贡献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属于识记内容,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8.[来源:2021浙江省模拟题]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实验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
B. 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玻尔的原子模型
C. 居里夫人首次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 爱因斯坦首次提出能量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
【答案】A
【解析】
由物理学史判断得解。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解答】
A.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A正确;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错误;
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C错误;
D.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完美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D错误。
故选A。
9.[来源:2021广东省模拟题]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下列模型、公式或规律得出运用的物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点电荷是运用了微元法建立得出的
B. 受到“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十分相似”的启发,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 电场线和磁感线是根据实物模型建立的
D. 物体的电阻R=UI是用比值法定义的,说明物体的电阻与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B
【解析】
解:A、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在研究的问题中,带电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电荷分布可以忽略不计,即可将它看作是一个几何点,则这样的带电体就是点电荷,并不是微元法建立得出的,故A错误;
B、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十分相似,受此启发,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故B正确;
C、电场和磁场在自然界中是客观存在的,电场线和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而引入的线,它不是真实存在的曲线,故C错误;
D、R=UI是电阻的定义式,R反映导体本身的特性,与U、I无关,不能说电阻R跟U成正比,跟I成反比,故D错误。
故选:B。
明确点电荷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同时知道分子电流假说的内容以及发现历程;同时知道电场线和磁感线是虚拟的,并不存在;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以及电场线等,学好物理学史不仅是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而且能增加我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平时要注意物理学史的积累。
10.[来源:2021浙江省模拟题]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 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C. 麦克斯韦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
D. 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答案】D
11.[来源:2021浙江省模拟题]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密立根由带电油滴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与重力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发现了电子
B.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装置将微小形变放大,测定了静电力恒量k的值
C. 牛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开普勒有关天体运动的三个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 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在磁场中转动的金属圆盘可以对外输出电流
【答案】C
【解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解答】
A.密立根由带电油滴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与重力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出电子的电量,故A错误;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将微小形变放大,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B错误;
C.牛顿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及开普勒有关天体运动的三个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C正确;
D.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在磁场中转动的金属圆盘可以对外输出电流,故D错误。
故选C。
12.[来源:2021湖南省模拟题]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所取得的成就时认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主要是基于伽利略( )
A. 定义了“惯性”和“力”的概念
B. 通过实验推翻了“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的错误观点
C. 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D. 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发展了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答案】D
【解析】
解:爱因斯坦认为,“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发展了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解题的关键是“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伽利略通过实验推翻了“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的错误观点,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提出了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加速了物理学的发展,但爱因斯坦所评论的是伽利略创立的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方法。
13.[来源:2021年上海市嘉定区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下列四个表达式中,不属于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是( )
A. 电流I=UR B. 加速度a=△v△t
C. 角速度ω=θt D. 磁感应强度B=FIL
【答案】A
【解析】
解:A、因为I与U成正比,与R成反比,所以电流I不属于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故A错误;
B、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无关,所以加速度公式a=△v△t属于比值定义法,故B正确;
C、角速度等于半径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则角速度ω=θt属于比值定义法,故C正确;
D、磁感应强度B反映磁场本身的特点,与F、IL无关,磁感应强度B=FIL运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D正确。
本题选不属于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故选:A。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属性,与参与定义所用的物理量无关。根据物理量的定义分析是否是比值定义法。
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比值定义法的特点: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
14.[来源:2021年上海市长宁区高考物理一模试卷]有多位大家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按贡献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牛顿、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笛卡尔
B. 笛卡尔、亚里士多德、牛顿、伽利略
C. 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伽利略、牛顿
D.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
【答案】D
【解析】解: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中,物理学家按贡献时间先后排序为: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是物理学史问题,根据各位科学家的物理学成绩以及年代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物理学建立之初的物理学史,可按年代、科学家成就等等进行记忆。
15.[来源:2021江苏省模拟题]下列关于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质点是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B. 参考系是为了描述运动引入的,所以只能以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C. 第一秒末到第二秒初的时间间隔是一秒钟
D.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所以路程是位移的大小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物理概念,注意路程与位移的区别,时间是标量,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解答】
A.质点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人为引入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概念有意义,故A正确;
B. 参考系是为了描述运动引入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故B错误;
C. 第一秒末到第二秒初是同一时刻,故C错误;
D.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所以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A。
16.[来源:2021广东省模拟题]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电势 B. 电势差 C. 电场强度 D. 电势能
【答案】C
【解析】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本题要能抓住矢量与标量的区别: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能正确区分物理量的矢标性.
【解答】
解:ABD、电势、电势差和电势能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ABD错误。
D、电场强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C正确。
故选:C。
17.[来源: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卷] 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m。“奋斗者”号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情况中“奋斗者”号一定可视为质点的是( )
A. 估算下降总时间时
B. 用推进器使其转弯时
C. 在海沟中穿越窄缝时
D. 科学家在其舱内进行实验时
【答案】A
【解析】
解:A、估算潜水器下降的总时间时,潜水器的大小和形状相对运动的轨迹可以忽略,可以视为质点,故A正确;
BD、用推进器使其转弯时和科学家在其舱内进行实验时,都需要研究潜水器本身的特点,不可视为质点,故BD错误;
C、在海沟中穿越窄缝时,潜水器的大小和形状相对窄缝,尺寸不可以忽略,不可视为质点,故C错误。
故选:A。
解决本题要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质点是运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要理解其实质,不能停在表面。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18.[来源:2021湖南省模拟题]规划中的渝长厦高铁长沙至赣州段全长约420km,设计速度(最高)350km/h,通车后,原来6h的汽车车程将缩短为2h的高铁车程。可知( )
A. “2h”指的是时刻 B. “420km”指的是位移
C. “350km/h”是平均速度 D. 高铁的平均速度约为汽车的3倍
【答案】D
【解析】
解:A、“2h”为高铁运动的时间间隔,故A错误;
B、“420km”是高铁长沙至赣州段全长,因高铁轨道不可能为直线,故只能为路程,故B错误;
C、设计速度(最高)“350km/h”对应的是最大速度,应理解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
D、高铁的位移与汽车的位移金属相等,但高铁运行的时间是2h,汽车运行的时间为6h,个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知,高铁的平均速度约为汽车的3倍,故D正确;
故选:D。
明确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明确时间与时刻的区别;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明确高铁速度显示器显示的是即时速度。
本题考查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以及位移,对于物理中的相近物理量一定要注意分析,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19.[来源:2021江苏省模拟题]下列所研究的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 )
A. 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自转
B. 用北斗导航系统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C. 教练员对百米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进行指导
D. 乒乓球运动员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
【答案】B
【解析】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质点概念的理解,是很基本的内容,必须要掌握住的,题目比较简单。
【解答】
A.研究物体绕自身旋转时物体自身尺寸不能忽略,所以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自身不可以看做质点,故A错误;
B.海轮的大小和形状不影响它在海面的位置,所以可以看做质点,故B正确;
C.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看的就是运动员的动作,所以不可以看做质点,故C错误;
D.乒乓球旋转时不可以看成质点,如果看成质点就没有旋转了,故D错误;
故选B。
20.[来源:2021江苏省模拟题]从高为5 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 )
A. 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小球运动的路程为7 m
B. 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小球运动的路程为7 m
C. 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小球运动的路程为3 m
D. 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小球运动的路程为3 m
【答案】A
21.[来源:2021江苏省模拟题]如图所示为一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
B. 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
C. 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D. tn-1~t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 s内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时间和时刻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容易
【解答】A.t2表示时刻,2 s内指时间间隔,A错误;
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B正确;
C.t0~t2表示最初2 s内或前2 s内,C错误;
D.tn-1~tn表示第n s内,D错误.
22.[来源:2021江苏省模拟题]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是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 加速度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D.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C
【解析】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掌握加速度、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不难属于基础题。
【解答】
A.位移是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故A错误;
B.速度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B错误;
C.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C正确;
D.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为负时,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C。
23.[来源: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想模型的是( )
A. 电场 B. 电阻 C. 元电荷 D. 质点
【答案】D
【解析】
解:建立理想化模型的原则是首先突出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忽略问题的次要因素,为了使物理问题简化,也为了方便把研究的对象简化,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建立的理想化模型为:质点、电场线、磁场线、理想气体、点电荷等,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由理想模型的概念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理想模型的建立原则,解题关键在于看此模型有没有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
24.[来源: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下列物理量中,负号表示其方向的是( )
A. 温度t=-10℃ B. 位移s=-8m
C. 重力势能Ep=-50J D. 电量q=-2.5×10-5C
【答案】B
【解析】解:A、温度是标量,其负号不表示方向,表示物体的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故A错误;
B、位移为矢量,故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故B正确;
C、重力势能是标量,其负号不表示方向,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是在零势能面的下方,故C错误;
D、电荷量是标量,故负号不表示方向,只是用来明确自然界中正负两种电荷,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单位分析其对应的物理量,若物理量是矢量,其正负表示方向。若物理量是标量,其正负表示大小。
解决本题时,要明确矢量的正负表示矢量的方向,而对于不是矢量的物理量应注意正确理解正负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
25.[来源:2021年湖南省新高考“八省联考”高考物理适应性试卷]
甲、乙两同学相约去参观博物馆。两人同时从各自家中出发,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人会合。身上携带的运动传感器分别记录了他们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为两段四分之一圆弧,则( )
A. 在t1时刻,甲、乙两人速度相同
B. 0-t2时间内,乙所走路程大于甲
C. 在t3时刻,甲、乙两人加速度大小相等
D. 0-t4时间内,甲、乙两人平均速率相同
【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的图像v-t图像,根据选项中的条件逐项判断正误即可.
v-t图像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斜率表示加速度,由此分析解题。
【解答】
解:A.因为两个人是相向运动的,说明运动方向相反,因此t1时刻速度方向相反,A错误;
B.v-t图像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因此可得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B正确;
C.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设交点为A,则t3时刻交点A恰好等分t2-t4的圆周,因此由几何关系可得过A点圆的切线的斜率和乙的斜率大小相等,都为v0t2,C正确;
D.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甲的图像面积为S=14πR2+R2-14πR2=R2,
乙图像的面积为R2,说明甲乙的路程相等,则平均速率相同,D正确。
故选BCD。
26.[来源:2021浙江省模拟题]
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D. 麦克斯韦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
【答案】ABC
【解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解答】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静止,故A正确;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故B正确;
C.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故C正确;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故D错误。
故选ABC。
27.[来源:2021浙江省模拟题]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证明了原子可以再分
C. 麦克斯韦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
D. 法拉第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并由此建立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答案】AB
【解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解答】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故A正确;
B.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故B正确;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故C错误;
D.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故D错误。
故选AB。
28.[来源:2021河南省模拟题]
下列关于力学知识和物理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研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论断
B. 汽车突然刹车,由于惯性车上的人会突然前倾,当车静止后,则惯性消失
C. 人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电梯,当电梯减速下降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D. 滑冰中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C
【解析】
解:A、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论,故A正确;
B、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车静止后,则惯性仍然存在,故B错误;
C、当电梯减速下降时,加速度的方向向上,随导体运动的人处于超重状态,故C正确;
D、滑冰中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C。
根据伽利略的主要贡献可直接解答A选项;惯性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是平衡力.
要明确物理上的一些重要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对于物理学史部分平时要注意记忆与积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9 电学实验-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文件包含专题19电学实验解析版-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docx、专题19电学实验原卷版-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力学实验-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文件包含专题18力学实验解析版-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docx、专题18力学实验原卷版-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6 光学-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文件包含专题16光学解析版-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docx、专题16光学原卷版-2021年高考物理各地市模拟题专题汇编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