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新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PPT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城镇化,变化成城镇,探索深圳的变化,地域的转化过程,经济结构的变化,世界城镇化的特点,城镇化起步时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运用资料,说出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弊。
“化”字在甲骨文中由一个正立的人和一个倒立的人构成,人倒过来了,乃“变化”之意! 化者,变也!—《说文》
你知道“化”字的意思吗?
1982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高楼林立的深圳(2000年)
1985刚开发的深圳
1980年8月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时,建成区面积仅为3.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1万人,农村人口30万人,城区5层楼为最高建筑:到2000年前后,深圳建成区面积130多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0多万人;2017年深圳建成区面积9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00多万人。思考:深圳多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和同学们讨论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
从地域的用地性质来看,深圳近几十年来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深圳近几十年来土地变化情况
城镇的建设用地拓展,农业用地发展成为城市用地
城镇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大量建筑物出现
耕地面积减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怎样变化?其他产业怎样变化?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镇文明向农村文明扩散
地域:农村用地→城市用地经济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
耕地面积减少,农民的数量怎样变化?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人口:农村人口→城市集中
城镇化的内涵: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镇化的概念: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人口、空间地域和经济结构三个方面的转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其中,第二、第三产业在特定地域的空间集乘是前提人口的集中、空间地域的转化则是第二、第三产业空间集聚的结果因此,城市地理学家认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引发了城镇化。
最重要标志: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本质:第二、三产业集聚
根本动力: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化)
(1)世界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
(2)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人口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城市被称为特大城市。1990年全世界只有21个特大城市,2014年增加到43个,预计2030年将会增加到63个。 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被称为超大城市。1950年世界超大城市只有纽约;1975年增加到5个:1990年增加到10个;2001年,世界起大城市有17个,我国上海和北京分别位列第10位和第14位;2016年,世界超大城市已经增加到31个。预计到2030年,世界上将会有41个超大城市。
十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1、 日本东京:2010年人口367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到3710万。2、 印度德里:2010年人口222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到2860万。3、 巴西圣保罗:2010年人口203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到2370万。4、 印度孟买:2010年人口200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达到2580万。5、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2010年人口195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达到2070万。6、 美国纽约:2010年人口194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达到2060万。7、 中国上海:2010年人口166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达到2000万。8、 印度加尔各答:2010年人口156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达到2010万。9、 孟加拉国达卡:2010年人口146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达到2090万。10、巴基斯坦卡拉奇:2010年人口131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达到1810万。
(三)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带有6个: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有波士领、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等主要城市;北美五大湖城市带,有蒙特利尔、多伦多、底特律和芝加哥等主要成市日本东海岸城市带,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和神户等主要城市;英国南部城市带,有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等主要城市;欧洲西部城市带,有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和多隆等主要城市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沪宁、沪杭铁路为轴线。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特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对比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
逆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工业和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伴随着郊区逐渐繁荣,中心区人口数量下降,并出现“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萧条、衰败等现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出现了多次逆城市化的潮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镇化过程的新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仅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小城镇和乡村,结果城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针对逆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西方各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促使一大批中心城市在经历了前一时期的低潮后,趋于复兴,例如,英国伦敦的人口在连续30多年下降后,于1985年开始出现微弱增长
巴黎市区及附近地区简图和人口变化表
造成上述人口分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城市中心人口过于密集,居住环境恶化2、郊区环境优美,能避免一系列“城市病”3、城郊之间交通完善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
特点:以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迁移为主。原因:推力:农村缺乏资金、技术、市场,失业拉力: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 (医疗、教育、市政等)反推力:就业岗位有限,农民素质不高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
过度城市化现象主要发生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如巴西的城市化水平超过85%,阿根廷的城市化水平甚至超过90%,所谓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和农业相应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基本的生活条件。
过度城市化的城市内部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在这些城市中,既有现代化的产业、高档住宅区和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同时也存在着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缺少最基本公共设施的贫民住宅区,这些城市的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城镇化能够创造出比较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传播文明。伴随着城镇化,城镇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乡村更加开放和文明,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社会更加进步。科技进步、生产发展。现代化城镇是主要的科技基地和息交流中心,它可以带动乡村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区域的整体发展城镇化也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会给城镇化提供技装的推动力。城乡互动、全面发展。城镇化促进乡村发展的同时,也从多方面(食品生产、休闲旅游和污染物处理等)推动城镇自身健康发展
城市居民燃煤;工矿企业排放;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一等奖ppt课件,文件包含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pptx、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优秀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2019中图版必修二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pptx、中图版23巴西城市化导致“一个城市两个世界”mp4、中图版23解读城市病及解决措施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