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图版 (2019)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中图版 (2019)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济南章丘大葱,其葱白肥大,甘芳可口,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葱平均高度1.0—1.8米,最高可达2.51米。大葱生长期采用培土技术,将土壤分次培于植株根部以延长葱白长度,培土越高,葱白越长。2020年入冬以来,国内大葱价格持续上涨。据此完成1∼3题。
1.章丘大葱生长地的环境特点是( )
A.生长期长,一年一熟B.土壤深厚疏松
C.春夏降水丰沛D.坡度大,排水好
2.章丘大葱种植过程中不断培土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弱光照影响②防止旱涝灾害
③提供充足水分、养分④防止植株倒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3.2020年入冬以来,国内大葱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 )
A.市场需求量增多B.种植面积减少
C.绿色环保要求提高D.交通运送能力差
【答案】1.B 2.D 3.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
1.章丘大葱主要种植于山东济南章丘,属于北方地区,暖温带,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A项错误。根据题意,章丘大葱需要不断培土,培土越高,葱白越高,济南章丘主要的土壤是褐土,土壤深厚且较为疏松,B项正确。山东位于华北平原,春季降水较少,C项错误。济南章丘地形平坦,多为丘陵、平原,坡度较小,且种植大葱不可以斜栽斜种,不宜在坡度较大地方种植,章丘大葱种植区主要位于中部平原地区,D项错误。故选B。
2.大葱培土主要是为了使葱白增长和更嫩,培土后葱叶向上生长,拔高葱白的高度,埋起来不见阳光,不进行光合作用,葱白会更嫩,所以培土可以减弱光照影响,①正确。培土有利于排水,但并不是防止旱涝灾害的措施,②错误。培土后可以有效的增加大葱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面积,但不是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③错误。通过培土,根系入土更深,植株根系更加发达,支撑能力增加,抗倒伏能力大大加强,④正确。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3.2020年入冬以来,国内大葱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种植面积减少,受到近两年大葱种植收益下降和疫情的影响,农户担心后期会有疫情反复,害怕收获时销售不畅,主动减少了种植面积,B项正确。二是受到天气影响,山东章丘在大葱黄金生长期受到台风影响导致大面积减产,三是受到劳动成本上升的影响。而市场的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多趋势,A项错误。章丘大葱品质优良,绿色健康,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C项错误。山东省济南市是重要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便利,D项错误。故选B。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每年有数十万走南闯北的农机手,驾驶收割机进行跨区收割作业,被称为“机械麦客”。近年来,许多机械麦客收入逐渐减少。右图是某年“机械麦客”收获粮食路线图,据此完成4∼7题。
4.推测“机械麦客”在5月初在苏、豫收割的粮食作物最可能是( )
A.小麦B.水稻C.玉米D.棉花
5.“机械麦客”在江苏省出现收获期间隔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
A.播种的面积特别大B.播种时间的差异
C.种类与成熟期不同D.生产力水平差异
6.东北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收割量巨大,却极少有机械麦客“光顾”的原因主要是该地( )
A.机械化程度较高B.粮食成熟期较早
C.距商品市场较远D.交通运输较落后
7.每年数十万“机械麦客”能走南闯北“大行其道”的首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鼓励B.种植面积扩大
C.农业结构调整D.交通条件改善
【答案】4.A 5.C 6.A 7.D
【分析】
4.(1)我国粮食作物分布主要表现为“南稻 北麦"。每年4月底,江苏小麦逐渐成熟,5 月份河南河北南部小麦成熟;每年7月 初,广东水稻成熟时,7月中下旬,广 西、四川等地水稻成熟结合,10月下旬 苏、豫、冀水稻进入收割期。图中麦客的 收割路线可知,5月初在苏、豫收割的粮食作物最可能是小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江苏在5月初收 割小麦,10月夏汛收割水稻,主要是粮食作物的种类与成熟期不同,C正确。故选C。
6.东北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当地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多采用大型宽幅农业 机械作业,因此对外地收割机的需求量小;材料显示,机械麦客多来自华北、江淮等地,黑龙江纬度高,农作物成熟较晚,收获期一般从9月下旬开始,因为黑龙江距其他粮食产区较远,因此机械麦客参与黑龙江收割容易错过苏、豫、冀的水稻成熟期。A正确。故选A。
7.“机械麦客”能走南闯北“大行其道”的首要原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收割机可以通过便利交通到达全国不同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环渤海城市群(图Ⅰ)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图Ⅱ)都是我国重点规划发展区域。环渤海城市群由三个都市图(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位于中国最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据此完成8∼9题。
8.两大城市群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有( )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淡水资源充足
③水陆交通便利④都位于湿润区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9.下列关于两大城市群的工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中游城市群:依托资源优势,继续加强西部地区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B.长江中游城市群: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C.环渤海城市群:依托位置优势,继续打造沿海外向型工业基地
D.环渤海城市群:调整产业结构,禁止能耗高的重化工业的发展
【答案】8.A 9.C
【分析】
8.读图可知,环渤海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①正确;环渤海城市群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较为短缺,②错误;两城市群均有便利的水陆交通,所以③正确;环渤海城市群大部分属半湿润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湿润区,④错误。故选A。
9.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我国中部,A错。长江中游城市群靠近东部沿海地区,应大力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产业的转移,B错。环渤海城市群位于东部沿海,应依托位置优势,继续打造沿海外向型工业基地,C对。环渤海城市群应调整产业结构,限制能耗高的重化工业的发展,D错。故选C。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地形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
A.水稻种植业,土壤贫瘠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D.水稻种植业,光照不足
11.图中地形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
【答案】10.D 11.A
【分析】
10.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为四川盆地,为主要的水稻产区,故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由于四川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故光照条件是我国最贫乏地区,D项正确。
11.土地的荒漠化和风沙危害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为湿润地区,故B、D项错误;而该地区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也不存在热带雨林的砍伐问题,C项错误;该地所山地,降水丰富,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酸性气体较多,容易导致酸雨出现,故A项正确。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完成112∼13题。
12.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
13.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答案】12.B 13.D
【分析】
12.甲地位于华北地区,为暖温带,故农业生产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而乙地位于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农业生产可一年三熟。两地耕作制度不同主要与热量高低有关,热量高,生长期长,有利农作物生长。两地都位于平原地区,所以海拔不是造成两地热量差异的因素,故A选项不正确;水分影响作物的种类和产量,故C选项不对;土壤是影响作物种类和产量的因素,所以D选项也不对。两地热量的差异是由于纬度不同,所以选B
13.图示甲地位于华北平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水资源短缺、旱涝盐碱风沙等危害;而乙地位于洞庭湖平原,多旱涝灾害、酸雨危害较严重。故选D项。
酒泉桥湾变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北部通道上的特高压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核心工程。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示输电通道输送的电力最可能是( )
A.核电B.火电C.水电D.风电
15.桥湾变电站建设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是( )
A.降水集中,暴雨频繁B.多大风,沙尘天气多
C.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多D.气候高寒,严重缺氧
16.酒泉桥湾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
A.促进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B.促进资源产地的能源消费转型
C.保护输入地的生态环境D.促进资源同经济发展的合理配置
【答案】14.D 15.B 16.D
【分析】
14.酒泉气候干旱,河流径流量小,可排除水电,C错误;我国核电站分布多靠近东部能源市场,因此不可能是核电,A错误;由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可知,该通道输送的是清洁能源,可排除火电,B错误。酒泉气候干旱,位于西北地区,多大风天气,风能资源丰富,利用风能发电,D正确,故选D。
15.酒泉深居大陆内部,降水稀少,地形较平坦,周边地区沙漠广布,多大风和沙尘天气,不利于电站建设。故选B。
16.酒泉桥湾变电站工程建设有利于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同时增加了资源输出地的收入,促进资源同经济发展的合理配置。据此分析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研究表明,生态系统脆弱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极其敏感。玛纳斯河流域发源于北天山,自南向北流入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四大灌溉农业区。玛纳斯河流域山地、平原、沙漠、湖泊俱全,垂直分异特征明显,是我国西北典型的干旱脆弱区。新疆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研究当地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变化。
材料二 下图为研学小组填绘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用的底图。
材料三 下图为研学小组绘制的玛纳斯河流域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饼状图。
(1)分别写出①和②两地的主要农业部门。
(2)通过实地采样后发现③地表层土壤盐度比②地高,试分析原因。
(3)分析十年间玛纳斯河流域林地和荒漠沙地比重变化特征并推测原因。
(4)在整个实地考察中,研学小组发现两个现象:现象I:作为我国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当地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节水技术,节水效益的提高促使当地人四处打井开荒,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现象II:北部的玛纳斯湖区位于克拉玛依附近,地表空旷,2000年玛纳斯湖汇集了较浅水面,但2010年水面完全消失。请从两个现象中任选一个并解释原因。
【答案】(1)畜牧业种植业
(2)③地位于玛纳斯河下游地区,河水、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③地粘土层能阻滞地表水下渗,导致地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表层聚集;③处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加之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导致地下水中的盐分容易上移聚集;③地不合理的灌溉:③地长期发展灌溉农业等。
(3)林地:比重下降原因:气候变化导致林地退化:过度开垦等;荒漠沙地:比重下降原因:开发土地资源(开垦耕地、城市工矿建设等);开展土地荒漠化治理。
(4)现象I:人们四处打井开荒,流域灌溉实际用水量增加,加剧水资源短缺:河流萎缩,地下水位下降:加剧气候干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或现象II:气候干早,地表空旷,风力强,蒸发旺盛;流域内截水农垦,农业耗水多;流域内人口、城市、工业发展,用水量增大。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①地基岩层裸露,土层浅薄,无法发育大片森林,冰雪融水为大片草地提供优质水源,适合发展畜牧业;②地位于山麓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
(2)②地靠近天山,冰雪融水通过地下岩层进入位于山脚的土壤,冲淡土壤中的盐分。②地土壤位于玛纳斯河水域面积大、盐度含量低的早期,③地在后期形成粘土层,水分易蒸发,导致地表水中的盐分在表层聚集。且③地地势低洼,地下水埋藏较浅,在加上当地农业的不合理灌溉方式,盐分较高。
(3)图中林地由2000年的7%变为2010年的5%,荒漠沙地由36%变为28%,林地和荒漠沙地所占比重均有所减少。图中耕地面积由15%增加到20%,推测林地面积减少原因可能为过度开垦;同时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部分林地退化为草地。受人类活动影响,部分荒漠沙地被改良为草地和其他用地。
(4)现象I:人们到处打井开荒,扩大农业生产面积,增加了灌溉用水量,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节水农业并不能阻止水资源的持续消耗,当地河流开始萎缩,地下水位也开始下降,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越发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现象II:附近的克拉玛依油田的开采导致地下岩层松、岩层中空,湖水流失。加上当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空旷,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强,蒸发旺盛。流域内农业消耗大量水源,城市、人口、工业的发展,用水量激增,最终导致水面完全消失。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综合考虑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基础等因素,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思路,以“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为核心,对全国农业生产进行了“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将进一步北移。下图为“中国农业“十二五”期间农产品主产区战略格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简述我国进行农业发展规划的作用。
(2)指出甘肃新疆农业主产区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3)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分析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于长江流域的原因。
(4)分析我国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北移后对粮食运输产生的影响。
【答案】(1)促进各农业主产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业用地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保障我国农产品供应安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2)带状(“Y”形)分布。该区域气候干旱,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水源;祁连山脉和天山海拔高,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一定的山地降水;山麓冲积扇地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农业沿山麓分布而成带状。
(3)自然:与长江流域相比,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河网较稀疏。人文: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适合高度机械化。
(4)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粮食南运,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使运输成本上升。
【分析】
中国一直是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是国家稳定的基础。高考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的考查。只有加强规划,确保18亿亩的耕地红线,才能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的规划。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地形平坦、地广人稀、高度适合机械化。
【详解】
(1)我国进行农业发展规划的作用在于:通过合理规划,促进各农业主产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各地农民收入;加强保护,保护农业用地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保障我国农产品供应安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提高粮食产量。
(2)甘肃、新疆农业主产区的分布特点为呈带状(“Y”形)分布。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水源;祁连山脉和天山海拔高,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一定的山地降水;山麓冲积扇地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农业沿山麓分布而成带状。
(3)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于长江流域的原因:自然角度:与长江流域相比,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河网较稀疏。人文: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而且是商品谷物农业,适合高度机械化。长江流域人多地少,水稻生产精耕细作,不适合机械化。
(4)南方气候较好,降水丰富,原来一直是南粮北运,但近年来,出现了北粮南运的情况。但是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粮食需要南运,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使运输成本上升。
19.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东北农作物分布图、中图水稻种植地区气温降水柱状图、右图辽中南工业区
材料二 东北大米在民间流传一句谚语“东北米、帝王粮”。东北大米生长在蓝天之下,黑土之上,经历180天的生长周期,2600小时的日照,产品品质极佳,被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收录。东北水稻种植面积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近40倍,种植的北界不断向北移动。
材料三 东北南部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也面临能源资源面临枯竭,工业耗水量大,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
(1)东北的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推测东北地区种植的是____(春、冬)小麦。东北种植水稻的不利的条件有____、____。
(2)根据图文材料说出东北大米的品质高的原因。
(3)简述东北大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
(4)请你根据近年来辽中南地区工业发展遇到问题提出几条解决措施?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春;纬度高,热量不足;季风气候、多旱涝灾害;播种期多低温冻害。
(2)纬度高,东北水稻生长周期长,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黑土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冬季气温低,病害虫少,使用农药少;蓝天多,环境污染少。
(3)经济发展,市场对品质优良东北大米需求增大;水稻生产农业技术提升;国家政策的支持。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节约用水、废水回收利用。
【分析】
本题主要结合东北地区工农业分布及气候资料图,考查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等内容,图文材料丰富,仔细阅读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可顺利作答。
【详解】
(1)东北地区黑土肥沃,地形平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适宜种植喜温凉的春小麦。水稻生产需要充足的光热水资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处于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使该地旱涝灾害多发。
(2)东北地区土壤肥沃,气温较低,水稻生长缓慢且生长期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冬季寒冷,病虫害少,农药等使用量少等,所以大米的品质好。
(3)东北大米“产品品质极佳”,随着经济发展,高品质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增大,“种植的北界不断向北移动”说明水稻种植技术有了较大进步,使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被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收录”体现国家政策的支持。
(4)材料中显示:“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也面临能源资源面临枯竭,工业耗水量大,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经济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3 第1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卷,文件包含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章末综合检测卷一doc、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无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练习题,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打破图示资源供需平衡的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季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