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常见的碱及性质
展开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常见的碱及性质
一.选择题
1.NaOH可用于造纸和印染工业,NaOH属于( )
A.单质 B.酸 C.碱 D.盐
2.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烧碱溶液
3.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制肥皂 B.铝制品表面铬镀防锈
C.树木上刷涂石灰水 D.硫酸可制造药物
4.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碳酸盐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5.对于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一定含有 H 元素 B.可使酚酞变红的都是碱溶液
C.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与碱溶液反应 D.酸与碱反应一定不产生沉淀
6.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
C.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
7.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
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
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
C.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
8.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9.关于固体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能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相同的离子而性质相似
B. 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C. 都需要密封保存
D. 溶于水时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10.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A.HCl B.KNO3 C.Na2CO3 D.FeCl3
11.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5mL,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
B.t1~t2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振荡
C.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D.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12.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强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且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⑤
13.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14.《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制取氢氧化钾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漂洗丝帛的液体可使酚酞显红色
C.“石灰”常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石灰”
15.物质X和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可能为氯化铁 B.X只能为硫酸
C.Y可以为氢氧化铜 D.Y不一定是水
16.下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物质
酱油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4~5
6~7
7~8
12~13
A.酱油 B.牛奶
C.鸡蛋清 D.炉具清洁剂
17.某同学将一定量的Na2CO3与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酚酞 B. CuCl2溶液 C. Na2CO3溶液 D. NaCl溶液
18.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化学探究活动。
实验一: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中,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时间
水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n小时
8.14g
8.32g
8.62g
11.16g
9.36g
2n小时
5.74g
5.93g
6.67g
12.53g
8.45g
实验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敞口久置后浓度会变小 B. 实验二的溶液①中溶质只有Na2CO3
C. 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可能会变大 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变化小于水的质量变化,原因之一是饱和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的CO2
19.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是氢氧化钠
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20.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二.非选择题
2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 。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 。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22.根据碱的部分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补上图中碱类物质的第④点化学性质: 。
(2)小红同学为了验证碱溶液与指示剂的作用,向石灰水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发现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__色。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就是利用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的性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 (填物质类别),以氢氧化钠为例,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4)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
23.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测量其溶液的pH时,可以 ,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例)。
(4)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素是 (填元素符号)。
24.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铁B.碳C.二氧化锰D.氧化铜
(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1)(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三:________。
(2)(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充分反应。
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②将步骤①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3)(反思拓展)
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________保存。
②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________。
26.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 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________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提升】
(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
(1)写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3)学习小组同学用的X是CaCl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
②取少量A中溶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pH,pH>7
③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再向其中加入K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查阅资料可知CaCl2溶液呈中性。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A中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______(填序号)。
2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时,将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但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乙同学: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的猜想______(写一条)。
(设计与实验)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
(1)甲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实验中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再加热煮沸
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的猜想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②将①中的溶液冷却后滴入酚酞溶液,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设计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的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用pH试纸测量试管中的溶液,结果pH<7,说明溶液显______性,造成试管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使用色度传感器测量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传感器测得的数值为100%)。他在三个专用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的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同时放入色度传感器进行测量,测出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自己的猜想正确。你能从变化曲线中总结出的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实验结论)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29.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 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当pH=13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当恰好中和时,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_。
(3)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0.取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X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
(3)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 (4)计算滤液A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常见的碱及性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NaOH可用于造纸和印染工业,NaOH属于( )
A.单质 B.酸 C.碱 D.盐
【答案】C
2.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烧碱溶液
【答案】C
3.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制肥皂 B.铝制品表面铬镀防锈
C.树木上刷涂石灰水 D.硫酸可制造药物
【答案】A。
4.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碳酸盐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答案】A
5.对于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一定含有 H 元素 B.可使酚酞变红的都是碱溶液
C.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与碱溶液反应 D.酸与碱反应一定不产生沉淀
【答案】A
6.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
C.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
【答案】C
7.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
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
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
C.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
【答案】B
8.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答案】A
9.关于固体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能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相同的离子而性质相似
B. 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C. 都需要密封保存
D. 溶于水时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答案】A
10.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A.HCl B.KNO3 C.Na2CO3 D.FeCl3
【答案】C
11.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5mL,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
B.t1~t2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振荡
C.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D.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答案】C
12.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强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且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⑤
【答案】D
13.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答案】C
14.《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制取氢氧化钾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漂洗丝帛的液体可使酚酞显红色
C.“石灰”常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石灰”
【答案】C
15.物质X和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可能为氯化铁 B.X只能为硫酸
C.Y可以为氢氧化铜 D.Y不一定是水
【答案】D
16.下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物质
酱油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4~5
6~7
7~8
12~13
A.酱油 B.牛奶
C.鸡蛋清 D.炉具清洁剂
【答案】D
17.某同学将一定量的Na2CO3与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酚酞 B. CuCl2溶液 C. Na2CO3溶液 D. NaCl溶液
【答案】C
18.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化学探究活动。
实验一: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中,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时间
水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n小时
8.14g
8.32g
8.62g
11.16g
9.36g
2n小时
5.74g
5.93g
6.67g
12.53g
8.45g
实验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敞口久置后浓度会变小 B. 实验二的溶液①中溶质只有Na2CO3
C. 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可能会变大 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变化小于水的质量变化,原因之一是饱和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的CO2
【答案】B
19.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是氢氧化钠
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答案】C
20.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 。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 。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
(2)盐酸先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Na2CO3+2HCl═2NaCl+H2O+CO2↑。
22.根据碱的部分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补上图中碱类物质的第④点化学性质: 。
(2)小红同学为了验证碱溶液与指示剂的作用,向石灰水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发现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__色。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就是利用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的性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 (填物质类别),以氢氧化钠为例,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4)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
【答案】(1)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2)红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酸 NaOH+HCl=NaCl+H2O H++OH﹣=H2O
(4)OH﹣
23.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测量其溶液的pH时,可以 ,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例)。
(4)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素是 (填元素符号)。
【答案】
(1)CaO+H2O═Ca(OH)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2)CO2+ Ca(OH)2═CaCO3↓+H2O;
(3)Ca(OH)2+H2SO4═CaSO4+2H2O;
(4)①Ca(OH)2+K2CO3=CaCO3↓+2KOH;
②K
24.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铁B.碳C.二氧化锰D.氧化铜
(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氢氧化铜; D ;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25.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1)(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三:________。
(2)(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充分反应。
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②将步骤①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3)(反思拓展)
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________保存。
②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________。
【答案】 (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2)加入足量(或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合理即可);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白色浑浊);酚酞溶液(或可溶性铜盐、铁盐、镁盐溶液、石蕊溶液)(合理即可)
(3)2NaOH+CO2 ==Na2CO3+H2O;密封;氯化钠、氯化钙(或NaCl、CaC12)
26.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 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________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提升】
(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 水多会吸收热量,影响判断 【结论与反思】
(1)1
(2)CaO+H2O === Ca(OH)2 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3)CaCO3+2HCl ==CaCl2+H2O+CO2↑
(4)不能确定干燥剂中有氧化钙还是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1)称量(2)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3)CaCO3 CaO+CO2↑
27.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
(1)写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3)学习小组同学用的X是CaCl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
②取少量A中溶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pH,pH>7
③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再向其中加入K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查阅资料可知CaCl2溶液呈中性。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A中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 Ca(OH)2或Ba(OH)2 ;②③
2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时,将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但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乙同学: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的猜想______(写一条)。
(设计与实验)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
(1)甲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实验中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再加热煮沸
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的猜想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②将①中的溶液冷却后滴入酚酞溶液,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设计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的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用pH试纸测量试管中的溶液,结果pH<7,说明溶液显______性,造成试管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使用色度传感器测量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传感器测得的数值为100%)。他在三个专用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的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同时放入色度传感器进行测量,测出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自己的猜想正确。你能从变化曲线中总结出的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实验结论)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答案】加入酚酞溶液的多少;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氧 ;不正确; 隔绝氧气 ;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酸性;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且氯化氢过量;在实验范围内,氢氧化钠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
29.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 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当pH=13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当恰好中和时,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_。
(3)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Na2SO4、NaOH(2)50 g(3)解:设100 g炉具清洁剂中NaOH的质量为x
解得x=4 g
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30.取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X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
(3)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 (4)计算滤液A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
【答案】引流 ; CO2; NaOH、Na2CO3、Na2SO4
解:设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x=2.34g
设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y=4.68g氯化钠的质量为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34 常见的碱及性质(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34 常见的碱及性质(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 碱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变质探究,下列关于Ca2的说法错误的是,22L<V<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练习考点34 常见的碱及性质(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练习考点34 常见的碱及性质(教师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 碱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变质探究,下列关于Ca2的说法错误的是,22L<V<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34 常见的碱及性质-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34 常见的碱及性质-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原卷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 碱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变质探究,下列关于Ca2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