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697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697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697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共7页。
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读我国新疆部分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第1~2题。1.影响新疆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气候D.地形2.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有一定的关联性,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疆经济呈现北强南弱的趋势B.新疆的经济与人口一直呈现正相关性C.新疆生态环境不影响人口与经济变化D.新疆各地区人口与经济分布匹配均匀【答案】1.B 2.A【解析】第1题,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人们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源并不稳定,因此水资源是影响新疆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第2题,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得出,新疆经济发展呈现北强南弱的趋势。新疆经济与人口分布不一定呈正相关;经济发展与生态具有相关性;据图推测,各地区的经济与人口分布不均匀。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第3~4题。3.由图可知,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4.该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3.A 4.D【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聚落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第4题,由图可知,④处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量最大。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的多少。读图,完成第5~6题。5.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6.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矿产资源D.交通【答案】5.A 6.B【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区。第6题,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黄金和钻石产量居世界首位。读南非人口密度示意图,完成第7~8题。7.南非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①人口密度东高西低 ②呈多核心集聚分布 ③内陆人口分布均衡 ④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递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与开普敦相比,约翰内斯堡人口核心区的形成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气候凉爽B.矿产丰富C.海运便利D.开发历史早【答案】7.A 8.B【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非人口东部比西部密集;有约翰内斯堡、开普敦以及东部沿海等多个核心。第8题,约翰内斯堡位于东北部,随着金矿的发现和开采发展为城镇,目前是世界最大金矿区和南非的经济中心。下图是黑龙江省2015年不同户籍性质年龄流出人口分布统计图(反映近年的一般情况)。读图,完成第9~11题。9.影响该省57岁以上乡村与城镇户籍人口流出比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受教育程度B.经济状况C.性别差异D.婚姻状况10.该省57岁以上人口流出最多的月份可能是( )A.5—6月B.7—8月C.9—10月D.11—12月11.该省57岁以上流出人口迁住量最多的城市可能是( )A.厦门B.桂林C.三亚D.昆明【答案】9.B 10.D 11.C【解析】第9题,由材料可知,57岁以上老年人口流出的原因一般不是外出务工、经商和婚姻等,而是旅游休闲、避寒等,需要资金的支持和保障。读图可知,黑龙江省57岁以上乡村人口流出比例较小,而57岁以上城镇人口流出比例较大,这是因为57岁以上的城镇人口收入水平高于57岁以上乡村人口的收入水平,资金有保障,所以流出比例大,影响因素是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性别差异和婚姻状况对老年人口流出比例影响较小。第10题,黑龙江省所处的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57岁以上人口流出主要是因为旅游休闲、避寒等,所以人口流出最多的月份可能是11—12月。第11题,黑龙江省57岁以上人口流出主要是因为旅游休闲、避寒等,三亚纬度位置低,冬季气候温暖,而且有独特的热带海岛风光,与黑龙江省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所以该省57岁以上流出人口迁往量最多的城市可能是三亚。下表为某年我国跨省级行政区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据此完成第12~13题。省级行政区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例/%6.116.110.68.68.310.639.7省级行政区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例/%5.65.67.25.68.935.531.6 12.表中显示人口跨省级行政区流动的空间特征是( )A.城市到农村B.城市到城市C.中西部到沿海D.农村到农村13.表中人口跨省级行政区空间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C.资源条件 D.自然灾害【答案】12.C 13.A【解析】第12题,对比表中人口流出和人口流入的省级行政区可以判断出,人口跨省级行政区流动的空间特征是从中西部到沿海。第13题,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大量人口由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迁向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第14~15题。14.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15.“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带动服务业发展B.改善环境质量C.降低住房价格D.缓解人地矛盾【答案】14.C 15.A【解析】第14题,“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因此,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第15题,“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对区域服务业要求高。“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但可能导致环境质量变差,推动住房价格上涨;迁入地人口增加,可能加重人地矛盾。下图为2018年各省级行政区迁入上海市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6~17题。16.迁入上海市的人口,主要来源于( )A.中西部省级行政区B.南部山区C.周边省级行政区D.东北三省17.河南省与浙江省迁入上海市的人口数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距上海市远近不一样B.居民开放观念不同C.两省人口政策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答案】16.A 17.D【解析】第16题,由图可知,迁入上海市的人口数量大的省级行政区有河南、四川、江西、湖南,这些地区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第17题,河南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浙江和上海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河南省与浙江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第18~20题。18.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19.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年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20.我国继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又在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这将使我国今后几十年中( )A.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C.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D.城市环境问题得到缓解【答案】18.C 19.B 20.A【解析】第18题,注意纵坐标表示劳动人口增长率。由图可知,劳动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只要增长率为正值,则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当增长率减小为零时,劳动人口达最大值,图中显示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减小为0,即劳动人口数量最多,C项正确。第19题,由图可知,2015—202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一直为负值,且持续下降,说明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这将会导致企业间争夺劳动力,使得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上升,B项正确。第20题,“全面两孩”政策将使我国今后几十年中新生儿人口数量增多,入学与就业压力增大;老年人口增多,养老金支付总额增多;劳动力人口数量增多,减幅放缓;城市环境问题增多。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21.(10分)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大。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现象。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有什么影响?(4)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应如何吸收这些劳动力?【答案】(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是由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引起的。(3)有利影响: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利影响:造成人才外流,当地劳动力不足,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4)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回乡人员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吸收回乡人员参加工作;组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建厂。【解析】第(1)题,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该线以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第(2)题,四川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形成很多“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第(3)题,人口流出对流出地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有利方面主要表现为加强经济和文化交流,增加收入;不利方面主要表现为人才流失,劳动力减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第(4)题,当地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吸引返乡人员在家乡自主创业;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企业迁入。2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回流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和回流后的第一份工作的行业类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下图为本次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2)概括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特点。(3)指出回流人口对振兴乡村经济所具有的意义。【答案】(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2)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从事的行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于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回流后从事加工制造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减少较多;回流后从事农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增加较多。(3)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增加农村各行业的经济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应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人口迁出的推力、农村地区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两方面回答。根据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力在回流前后所从事的行业类型发生一定改变,其中加工制造业在回流前后发生极大的变化,由此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机会减少。此外,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加之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使得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第(2)题,农村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从事的行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据图可知,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于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回流前其职业选择倾向于加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回流后从事加工制造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减少较多;回流后从事农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增加较多。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回流人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同时,由于回流人口回流后在农村不同行业就业,增加农村各行业的经济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此外,人口的回流能够促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回流人口增多,减少了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利于解决一系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23.(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18年7月发布的某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902万。贵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9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1)据材料分析,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去哪个区域打工?会对荣防村产生哪些不利影响?(2)从2017年到2018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试分析原因。【答案】(1)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且距离较近。影响: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老人,劳动力缺乏,人才流失。(2)呈现下降趋势。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部分用工企业的要求;东部地区房租上涨,生活成本提高。【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荣防村青壮年最有可能去东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或珠江三角洲地区打工,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好,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前景好。但是人口大量迁出后会对该村产生不利影响,如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劳动力缺乏,人才流失等。第(2)题,据图可知,从2017年到2018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经济飞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在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的素质达不到东部地区部分用工企业的要求;东部地区房租上涨,生活成本提高。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以内。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后,人口猛增到3亿,当时开发边陲,推广了高产番薯、玉米等,多数中原移民及其后人保持多吃粮、少吃肉的习惯。目前一些工业化历史较长的国家,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产资源,不得不依赖进口。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几千克钢铁制成生产生活工具,而20世纪70年代美国每人每年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养活今天中国的14多亿人吗?说明理由。(2)工业化较早的发达国家若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会有何变化?(3)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答案】(1)不能。当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或其他食物产量低。(2)会大大缩小。发达国家现有的生产能力大,所需的矿产资源多。若闭关锁国,失去了国际市场的矿产资源,其生产能力、就业岗位、社会产值等将大大缩减。(3)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等。【解析】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等对其影响较大,随着某些条件发生变化,其大小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不确定性。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