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697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697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697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共7页。
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图是我国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占比最大的水质类型是( )A.Ⅰ类水质 B.Ⅱ类水质C.Ⅲ类水质 D.Ⅴ类水质2.下列我国河流中,水污染状况可能最严重的是( )A.珠江 B.海河C.长江 D.松花江【答案】1.C 2.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占比最大的水质类型是Ⅲ类水质。第2题,海河处于京津唐工业区,该区工业发达,污染严重,且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自净能力弱。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第3~4题。3.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A.东部沿海地带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D.西南青藏地区4.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防护林建设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D.环境污染【答案】3.A 4.C【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表明我国自西向东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第4题,生态环境质量重心偏移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达,生态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俄罗斯历史上曾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垦荒。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完成第5~6题。5.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B.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C.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D.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6.当地出现该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过度开垦D.过度灌溉【答案】5.C 6.C【解析】第5题,该垦荒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不合理垦荒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第6题,结合材料中的“垦荒”可判断是过度开垦。专家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第7~8题。7.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下降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的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8.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有(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答案】7.B 8.A【解析】第7题,全球变暖导致干旱、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气温升高,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会移动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第8题,控制全球变暖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节水措施、多种水稻、自备购物篮等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无关。2020年10月1日,太湖水域全面进入封湖禁渔期。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第9~10题。9.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10.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答案】9.B 10.B【解析】第9题,太湖定期禁渔是为了给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长期、稳定地利用,这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10题,太湖定期禁渔,可以使鱼类休养生息,确保渔业资源不枯竭,从而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读中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11.北京、天津的可持续发展处于良好状态,主要原因是( )A.资源环境状况较好B.资源与环境水平相对落后C.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藏环境质量比较差,交通不便,可持续发展能力弱B.四川能源缺乏,能源保障程度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C.青海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D.山西矿产资源短缺,污染较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答案】11.C 12.C【解析】第11题,北京、天津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第12题,青海省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交通不发达,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西藏交通不便,但环境质量好;四川水能资源丰富,能源保障程度高;山西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共建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图示意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方案的工作流程。读图,完成第13~14題。方案① 垃圾收运企业运输—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厂—沼气肥料厂方案② 回收点—分拣中心—回收利用企业—再生产品方案③ 环卫企业收运—垃圾转运站—垃圾综合处理场—焚烧填埋方案④ 暂存点—危险废弃物收运企业运输—危险废弃物处理单位13.各类垃圾与处理方案匹配正确的是( )A.塑料纸张——方案①B.废旧电池——方案②C.尘土烟蒂——方案③D.剩菜剩饭——方案④14.有利于缓解我国现阶段制造业原材料短缺状况的是( )A.方案①B.方案②C.方案③D.方案④【答案】13.C 14.B【解析】第13题,塑料纸张可以回收利用,加工处理后变成再生产品,匹配方案②;废旧电池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应该运送到专业的危险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匹配方案④;尘土烟蒂没有回收利用价值,应该焚烧填埋,匹配方案③;剩菜剩饭可以送到垃圾处理厂处理,再送到沼气肥料厂生产肥料,匹配方案①。第14题,根据材料分析,方案2中垃圾回收后,经加工处理变成再生产品,可为制造业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缓解我国现阶段制造业原材料短缺状况。《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据此完成第15~16题。15.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城市环境恶化B.酸雨C.荒漠化和水土流失D.温室效应增强16.下列关于我国所面临的困难,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举步维艰B.人口继续增长与迅速年轻化C.农业资源日益紧张D.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答案】15.C 16.A【解析】第15题,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第16题,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农业发展中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粮食增产问题严峻,但不是所有农业资源都日益紧张,同时环境污染正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17.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A.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竞争能力B.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C.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D.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18.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A.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B.湖区的混合放养C.北方的退耕还草D.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答案】17.C 18.A【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该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产品及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但对于农民素质提高没有影响;不会降低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了综合利用,不会加剧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第18题,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长江经济带在中国国土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进入现代化工业文明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以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已从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据此完成第19~20题。19.长江经济带属于我国的( )A.优化开发区域B.重点开发区域C.限制开发区域D.禁止开发区域20.为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今后长江三角洲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A.外向型农业B.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C.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答案】19.A 20.D【解析】第19题,长江经济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体系完整,科技创新能力强,属于优化开发区域。第20题,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应重点发展附加值高、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21.(10分)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水窖所集雨水用于灌溉,该园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条件主要是( )A.技术落后B.劳动力短缺C.光照不足D.水源不足(2)依据图中数码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位置上。A.饲料加工 B.生产过程废弃物 C.肥料① 、② 、③ 。 (3)该园区体现出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和 持续发展。 (4)请对图中农业发展模式作出简要评价。(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D(2)B A C(3)经济 生态 社会(4)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节约利用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解析】第(1)题,该园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用水窖收集雨水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地水源不足的问题。因此当地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条件主要是水源不足。第(2)题,结合图示可知,①是作物种植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作为沼气池的原料,B符合;秸秆通过②过程后可用于畜禽养殖,应该是饲料加工,A符合;③是沼气池中产生的肥料用于作物种植,C符合。第(3)题,该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生态持续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体现了社会持续发展;该模式将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体现了经济持续发展。第(4)题,该模式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水窖收集雨水,缓解水源短缺问题,节约利用水资源,利于可持续发展。22.(10分)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读某地区人口和环境质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甲乙(1)从地形类型分析,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是 。 (2)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原因。(3)图乙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填写下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 ② 【答案】(1)东北平原(2)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开发不合理,通过工农业生产等活动,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3)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砍伐导致树木更新缓慢,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重②草场沙化、退化人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牧草来不及生长,导致草场沙化、退化 【解析】首先通过地图信息判断该地是我国东北地区,结合图例分布状况及所了解的东北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和主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此题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入手,既联系到自然地理知识,又联系到人口分布与环境问题等人文地理知识,从原因分析找东北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突破口。23.(10分)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各环节代表的含义是A ,B ,C 。(填数码) ①运输销售 ②使用 ③采集处理(2)图中的各环节,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有 、 、 等。 (3)(多选)绿色产品是指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的产品。选用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时尚。广泛使用绿色产品带来的影响有 ( )A.增加碳排放量B.减少环境污染C.提高资源利用率D.降低生活质量(4)列举两项生活中公众可以普遍参与的绿色消费行为。【答案】(1)③ ① ②(2)采集处理 加工制作 运输销售(3)BC(4)使用环保购物袋、拒绝使用一次性产品、回收废旧电池等。【解析】第(1)题,根据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分析,A为废弃或再利用的结果,也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的结果,应表示采集处理的过程;B为产品制成后进行运输销售变为商品的过程;C为商品使用过程,此后变为废品。第(2)题,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第(3)题,广泛使用绿色产品会减少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生活质量。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合理即可。24.(10分)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下图为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注:1海里约等于1.852千米(1)根据材料分析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的理由。(2)分析钓鱼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3)防止钓鱼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衰竭的措施主要有 。 【答案】(1)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钓鱼岛与冲绳诸岛相隔420千米,已经超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的范围。(2)地处大陆架,阳光充足,浮游生物繁殖旺盛;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3)实行休渔制度;规定合理的捕捞量;防止水污染;发展海洋牧场【解析】第(1)题,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钓鱼岛与冲绳诸岛相隔420千米,已经超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因此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防止钓鱼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衰竭的措施可从休渔制度、合理捕捞、防治水污染和发展海洋牧场等方面分析。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