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二语文下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699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二语文下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699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二语文下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699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二语文下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展开初二语文下第二单元检测题
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翩然 (piān) 载途 (zǎi) 连翘(qiáo) 农谚(yàn)
B. 流逝 (shì) 褶皱(zhě) 携带(xié) 潮汐(xī)
C. 陨石(yǔn) 追溯(shuò) 缄默(jiān) 两栖(qī)
D. 狩猎(shòu) 沙砾(lì) 龟裂(ɡuī) 山麓(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踪迹 劫难 萌发 消声匿迹
B. 次第 彗星 宣嚷 草长莺飞
C. 沼泽 凋零 盘旋 海枯石烂
D. 腐蚀 维幕 沟壑 周而复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诗中的夸张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使人觉得非如此不可。
B.美国太空人在太空飞行中,看到12名前苏联太空人的尸体在太空轨道飘浮,甚至看到他们临死前那恐怖的表情,大有兔死狐悲之感。
C.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行贿被判处死刑,其受贿数额之巨令国人叹为观止。
D.他16岁那年被地主逼得铤而走险,参加了红军,拿起武器跟敌人斗争。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为柠檬的酸性比葡萄更明显,所以网友们现在选择了“吃柠檬”来表示妒忌。
②但是在网络时代,“柠檬”代替了“葡萄”成为“酸”的代名词。
③“吃柠檬”的人就成了“柠檬人”,形容那些躲在键盘后表达很多酸言酸语的人。
④原来有一句熟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用米形容妒忌的心态。
⑤我们希望大家做一个理智而文明的“柠檬人”,因为小酸怡情,大酸伤身。
A.①③⑤④② B. ③①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④②①③⑤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在城阙兮。《郑风·子衿》
②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如三月兮!《郑风·子衿》
④欲济无舟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如果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WWF(世界自然基金会)“20行动”和搜狐网科学频道、绿色频道一起,共同向热爱环境保护的网友发出倡议,从11月28日开始在一周时间里每人减少一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声援哥本哈根会议,为地球的命运投下自己实质的一票!
材料二:12月24日,安徽农业大学“绿色家园”志愿者社团的成员们装扮成圣诞老人走上合肥街头,向市民宣传“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将环保小知识作为圣诞礼物送给行人。
材料三:歌坛天后麦当娜最近“挨批”了。环保专家预计她的全球巡回演唱会将造成1635吨的废气污染。看看环保专家给她算的账:搭乘私人飞机,95吨废气;吨碳污染;货运交通,碳排放达460吨。
①你从这三则材料中发现了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提到的`低碳生活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材料一中的“20行动”还开展了“我为哥本哈根减斤碳”口号征集活动,请你积极响应,拟一则口号,要求语言生动,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答: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甲】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9.【甲】文介绍了 ,【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诎右臂支船
③一士人善画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译文: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3.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2分)
14.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2分)
15.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6.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分)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看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 世纪70 年代平均气温下降l℃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 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欠收,损失约22 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 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童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 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 厘米到16 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天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7.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下面句子出自选文第⑥段,分析其中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4分)
到2030 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 厘米到16 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19.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分)
20.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请你提出两条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2分)
(五)名著阅读(4分)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2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
22.在做人方面作者在书中是怎样教育儿子的?请概述其中两点。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以“好习惯就是这样炼成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50分)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而后天
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互相之间差异甚大)——《论语》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
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佩利
要求:(1)记叙、抒情、议论皆可,文体特征鲜明;(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 2、 C 3、 A 4、D
5、①挑兮达兮②儿女共沾巾 ③一日不见 ④端居耻圣明 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①全世界都在关注碳排放,提倡低碳生活。
②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③示例: ①愿我们地球的“碳”息越来越少! ②青山绿水长驻,鸟语花香永在。 ③排碳低一点,未来美一点。 ④绿色地球,低碳城市。
7.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
8.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二.阅读理解
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 逼真
10.①类似,像 ②弯曲 ③善于,擅长 ④早晨
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12.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13.“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4.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呙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淸晰。(意思对即可)
15.作比较。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曰期与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意思对即可)
16.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维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翅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的早。
17.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准确地说明了气温上升或下降1℃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大意对即可)
18.“可能”表估计,推测。说明出现海平面上升1厘米到16厘米的情况几率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19.内容: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说明气候变化带来的利弊。写法:把气温升高的利与弊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地说明了气温升高的弊大于利,(大意对,答出一方面即可)
20.示例:①清爽地球靠大家,低碳走进你我他。②少坐汽车多行走,低碳健康我拥有。③低碳走进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
21.B
22.示例:《傅雷家书》既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家书字字珠玑,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孩子的殷殷期望,包含着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对世界的高尚情感。
三、作文(50分)略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