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案01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案02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整体感知,文章特色总结,链接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借助常见的形容建筑的词语、建筑图片,使抽象的建筑学术用语立体鲜活起来。
    借助关键词句,抓住要点,理清思路。
    通过团队合作,探究疑难问题,解读人文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课文的结构。
    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学习难点:
    理解建筑的“文法”、“词汇”、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意思,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异的特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世界留下了结尾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有四大发明……。除了这些,中国建筑也也是源远流长,享誉世界。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中国建筑的图片,想一想可以用来形容这些建筑的成语。
    金碧辉煌、美轮美奂、鳞次栉比、登堂入室、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
    作家介绍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主要文字作品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注释》、《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
    文体知识
    自然科学小论文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也可以成为科普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
    1.语言特点:简明、确切、通俗、生动。
    2.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引用法、作比较、打比方、分析说明、描述说明等。
    3.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也使用描写、议论、叙述等手法。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四、整体感知
    字词积累
    帷幕(wéi) 屋脊(jǐ) 接榫(sǔn) 穹窿(qióng lóng) 斗拱(gǒng)
    埋怨(mán) 翘首以盼(qiá) 辍学(chuò)蚂蚱(mà zhɑ)
    凤毛麟角(jiǎ) 角色(jué) 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 1 至 2 )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这是文章的引论部分。
    第二部分:( 3至 13 ) 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进行总结性说明,概括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

    本部分又分三层:
    (一)( 一 至 二 ) 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二)( 三 至 五 ) 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 六 至 九 ) 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部分:( 14 至 19 )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谈论主题。
    第四部分:( 20 )从古为今用的角度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这是文章的结语部分。
    3、再次阅读教材,弄清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这九点基本特征,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能否调换位置?
    明确:九大特征:立体结构、平面布局、木材结构、斗拱、举架、屋顶、主要颜色、装饰部件、装饰材料
    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逻辑顺序:①由整体到局部;②由主(结构)到次(装饰)。所以不能调换位置。
    4、重点探究
    (1)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说到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把建筑的“风格和和手法”称为中国建筑的“文法”,它们有何共同点?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章 建筑或建筑群
    大文章 宫殿、庙宇等
    小品 山亭、水榭等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3)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时代建筑的特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古代建筑的特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思考)继承我们古代建筑上的特点,来构建我们新中国的建筑。
    梁思成在这篇小论文中,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进行对照联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概念,辨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探究“可译性”的内涵,可从中感受到梁思成做为一代建筑宗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费孝通语)的大文化观。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五、文章特色总结: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先总后分,分具体后抽象。作者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概括时,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步步深入,简洁严密对特征突出部分用“最显著”、“最主要”、“最大胆”等修饰语加以界定这一部分是课文的主体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和上部屋顶”的主要构成作为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再依序分别从结构原则、方法,斗拱、举折、举架的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以及屋顶、颜色、构件和材料的装饰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绍,条理十分清楚。
    2.举例说明、打比方说明方法的运用,使介绍事物非常清晰, 明确,通俗易懂。
    3.语言严谨,有逻辑性,体现了出严谨的科学精神。
    六、链接高考
    高考科技类文章阅读方法
    1、握中心议题。(为什么是“中国建筑”?特点是什么?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2、理解词语含义 。(文法,词汇)
    3 、理解句子含义。(修辞句,结尾句)
    4、筛选整合信息。(九大特点归类)
    5、合理推断和想象。(梁思成对中国建筑的态度和情感)
    【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建筑中的塔
    梁思成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既然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
    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
    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窣”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1.下列对“塔”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
    B.塔往往是多层建筑,人们在遥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C.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一些发展罢了。
    D.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2.下列不属于“塔”的成因的一项是( )
    A.秦汉的封建主常常幻想成仙、遇仙和长生不老。
    B.佛教带来了“窣堵坡”这一概念和具体形象。
    C.由于口语传承中概念和语音的变化,使“窣堵坡”变成了“塔”。
    D.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想有一种高耸入云、引人注目、令人产生丰富想象和联想的建筑。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
    B.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
    C.凡有佛教传入的国家,都一定会有塔这种建筑。
    D.由“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术语的研究,能够发现汉语语音的一些发展演变规律。

    1.C 解析:文章第二段末“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表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并非中国固有。
    2.A 解析:这是古代修建“重楼”的原因。
    3.C 解析:观点太武断了,“凡有”过于绝对。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授课方法,学习方式,教具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合作式解读,理解比喻的表达效果,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感知课文,整体把握,研读课文,讨论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探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