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七章 磁与电2 电流的磁场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七章 磁与电2 电流的磁场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课题,进行新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奥斯特实验验证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掌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安培定则;
4.会用安培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5.知道物体的磁性来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
2.难点:安培定则的运用。
教学准备
奥斯特实验演示仪,小磁针,右手定则演示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呢?
科学家们基于这种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电与磁的联系。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验证实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进行新课
(一)奥斯特的发现。
演示实验:
将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并放在小磁针的上方。
观察:
1.当直导线通电时产生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
2.断电后发生什么现象?(小磁针转回到原来指南北的方向。)
3.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发生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其N极所指方向与1时相反。)
提问:
(1)通过实验,你观察到哪些物理现象?
物理现象: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转回到指南北的方向;通电电流方向相反,小磁针偏转方向也相反。
(2)通过这些物理现象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规律:
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总结奥斯特实验:
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
规律: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演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观察铁屑的分布和小磁针的指向。如图:在板上均匀撒满铁屑在螺线管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轻敲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1.提问:
(1)通电前小磁针如何指向,通电后发生什么现象。
(原指南北,通电后磁针偏转。)
(2)通电后,轻轻敲板,铁屑为什么会产生规则排列?铁屑的排列与什么现象一样?
(铁屑磁化变成“小磁针”,轻敲使铁屑可自由转动。使铁屑按磁场进行排列。其排列与条形磁体的排列相同,通电螺线管相当于条形磁体。)
(3)改变通电方向,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小磁针指向相反,说明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通电电流有关。)
通电螺线管相当于一个条形磁体,其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符合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三)物体磁性从哪里来。
环形电流的磁场和小磁针的磁场类似,那么物体的磁性来源是什么?
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构成。电子绕核旋转就形成了环形电流。因此,每一个原子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微型小磁针。在大部分物体中,由于大量微型小磁针的指向紊乱,物体不显磁性;而在有的物体中,大量微型小磁针指向较为一致,物体就有了磁性。
物体磁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体内微型小磁针按顺序“整队”的过程。
三、小结
(一)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二)安培定则:说明如何由线圈电流方向确定螺线管的极性。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的图中,两个线圈,套在一根光滑的玻璃管上,导线柔软,可自由滑动,开关S闭合后,则( )。
A.两线圈左右分开。
B.两线圈向中间靠拢。
C.两线圈静止不动。
D.两线圈先左右分开,然后向中间靠拢。
例2.在所示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上册2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后拓展,课后反馈,板书设计,奥斯特实验,安培定则,磁性的产生,电磁的运用,课内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七章 磁与电2 电流的磁场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