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9 说“木叶”教案设计
展开
课题 | 说“木叶” | 序号 | 1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 | |||||||
过程与方法 |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质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诗歌鉴赏实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
教学重点 | 诗歌中意象表现出的感情 |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 | ||||||
一、导入新课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林庚的《说“木叶”》来解开这个迷吧。 二、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重要句子,思考:文章结构思路如何? 三、问题探究: 明确: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木叶”、“落叶”其意象没有离开一个“愁”字。时令到秋,一年快完,古人由此联想感叹:人到中年,一生将逝。古代文人进入中年或暮年,或因壮志未酬、抱负未伸,或因仕途失意、功名难就,或因身处逆境 、穷途末路,或因羁留异地、倍感思亲,或因宦游在外,思念家人……对肃杀、萧索、冷落的秋景,凄然悲凉之情随之而生(触秋景而生悲情),看到“木叶”、“落木”,就会想到 | |||||||||
诗中主人公的颓然之貌,悲怆之情。 3、思考:为什么“木”就有了这种暗示呢? 四、拓展练习: 五.品味下列诗句,谈谈你对它们的微妙的意味和表达效果的理解。 | |||||||||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总结: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林先生没有摆出那种“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没有故弄玄虚地搬弄术语,而是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让我们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了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了诗歌的殿堂。 | |||||||||
课 堂 教 学 教 学 检 测 |
| ||||||||
板 书 |
| ||||||||
教 学 反 思 |
| ||||||||
检查意见 |
| ||||||||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师 | 耿翠超 | 班级 | 2.16 | ||||||
课题 | 说“木叶” | 序号 |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 | |||||||
过程与方法 |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质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诗歌鉴赏实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
教学重点 | 诗歌中意象表现出的感情 |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 | ||||||
一.作者介绍 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福建省福州市所辖的县,位于闽江下游,人口61万,面积2136平方千米),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 生 平: 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毕业后留校,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起存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2006年10月4日林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 活动年表: 1、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宰平,沈从文称其在文学、法政、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均为其弟子。 2、1928年毕业于北师大附中,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3、1930年转到中文系,参与创办《文学月刊》。 4、1933年毕业留校,为朱自清的助教,出版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闻一多设计封面,俞平伯写序,获得较高评价。 5、1934年辞职去上海,想靠写诗生活。当年秋返北平,先后任教于北平国民学院、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平师大。 6、1935年始改写格律诗,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它》两本格律诗集。 7、抗战爆发后,赴厦门大学任教授。 | |||||||||
8、1947年任燕京大学教授。 9、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成就: 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与“盛唐气象”紧相联接的,是他对盛唐诗歌的另一艺术概括--“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林庚教授的楚辞研究和他的唐诗研究可称为双璧,《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楚辞的一部论文集,其中大多数是关于屈原生平及其作品中文字、地理等问题方面的考释,也有一些论述屈原的人格、艺术成就和作品特色的文章。林庚教授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诗歌赏析: 在新诗格律化方面用力颇深。他创造的九言新格律诗体被称为“林庚体”。如: 破晓 破晓中天旁的水声 深山中老虎的眼睛 在鱼白的窗外鸟唱 如一曲初春的解冻歌 (冥冥的广漠里的心) 温柔的冰裂的声音 自北极像一首歌 在梦中隐隐的传来了 如人间第一次的诞生 朦胧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 |||||||||
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 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主要著作:诗集《夜》(1933) 《春野与窗》(1934) 《北平情歌》(1936) 《冬眠曲及其他》(1936) 《林庚诗选》(1985) 学术著作《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上海棠棣1953,中华书局 1962) 《诗人李白》(上海文艺联合1954;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中国文学简史》(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 1954;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中国历代诗歌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天问论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深深的爱》([美]斯蒂尔著,林庚译,华夏出版社1989) 《西游记漫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0) | |||||||||
课 堂 教 学 教 学 检 测 | 轶事: 1、早年曾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 2、九一八事变后曾撰写抗日战歌,有“为中华,决战生死路”之句,风靡全校,后随请愿团赴南京要求国民党政府抗日,并绝食。 3、贺知章《咏柳》是因为林庚在课堂上教授,选入小学课本而成为家喻户晓之名诗的。 4、因为丰子恺漫画,而从物理转读中文。 | ||||||||
板 书 |
| ||||||||
教 学 反 思 |
| ||||||||
检查意见 |
| ||||||||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9 说“木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9 说“木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了解作家及其作品一,整体感知,精读文本,思考问题,拓展阅读,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三单元9 说“木叶”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9 说“木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布置作业,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透视,教学重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拓展延伸,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