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压强教案
展开《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 一、压强 |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会画出压力的示意图 (2)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知道压强的概念,并会简单的计算 (4)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
教学重点 | 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 |||
教学难点 | 得出压强的概念 | |||
仪器材料 | 实物投影仪、海绵、压力小桌、200g的钩码 | |||
教学方法 | 启发式、探究式 |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
引入新课:
| 同样的水袋分别放在三个钉子的钉板,和多个钉子的钉板上,一个破一个不破,设问为什么,由此引入课题 |
学生观察,思考 | ||
进行新课 一、压力: | 给出实物,让学生分析受力,并把力的示意图画出来。投影,分析 提出问题:这些力作用点和方向各如何,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学生讨论,得到结论。 提问:压力和重力一样吗? 安排学生在学案上画出重力的示意图 通过课件展示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分析得出结论 | 学生分析,画图 进行讨论,总结出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学生画图 通过对比发现物体静止在水平面时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 | ||
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 学生演示实验:扁担挑椰子 提出问题:结合这个小实验分析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一步设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及受力面积有关 要求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比赛哪个组做得最多。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把实验结论写在导学案上。 每组请一个代表说出实验过程和结论。
提问2:为什么水袋躺在很多钉子的钉床上不破,躺在三个钉子的钉床上却破了? |
学生观察,思考,猜想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分组完成实验. 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学生讨论,回答 | ||
三、压强:
|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论,比较三个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用比值定义法得出压强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引出压强的公式,单位
举出实例,让学生感知压强单位的大小. | 学生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计算公式:P = F / S 单位:帕,用Pa表示 体会出压强单位的大小. | ||
| 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计算题:一个大箱子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600N,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2m2,求箱子对地面的压强 实物投影几名学生的计算过程,总结正确的计算方法 | 学生动手计算例题1,感悟到压强计算公式、压强单位的推导过程.
学生讨论,分析 | ||
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 播放视频一:用线剪膜 提问:用线来切是利用了什么知识 展示图片:压路机 提问:压路机的压轮很重视利用了什么知识? 播放视频二:玉兔号登月 提问:轮子的设计运用了我们这节课的什么知识? 展示图片:桥塌图片 提醒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崇尚科学 提问:吸管的设计利用了什么知识? 总结增大,减少压强的方法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增大减小压强的例子 |
学生观看视频 讨论,思考,回答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总结归纳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回答 | ||
小结
|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学生思考,回答 | ||
板书设计 | 一、压强 一、压力:(F)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大小 三、压强:(p) ⒈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压强 2.公式: p= 3.单位:帕(pa) 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 |||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压强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压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1 压强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1 压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压强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压强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