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地理总复习重要微专题讲解一 季节的判断与运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745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高考地理总复习重要微专题讲解一 季节的判断与运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745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高考地理总复习重要微专题讲解一 季节的判断与运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745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高考地理总复习重要微专题讲解一 季节的判断与运用
展开
微专题一:高考中高频考点——季节的判断与运用一、高考曾这样考过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球疯狂【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事物的季节特征。从图乙地是我国的华北地区,其土壤中的盐分特征是夏季(雨季)淋盐、春秋季返盐、冬季较稳定。题干中乙地淋盐为夏季的78月雨,此时丁地为长江中游,受副高影响为伏旱,C正确。A油菜花开为春季,B是初夏的梅雨季节,D落叶遍地为秋季。故选C。 二、微点突破季节的判断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因为它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终身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在做选择题时,若能快速判断季节,往往能很快选出正确答案。季节变化涉及哪些相关的知识呢?又如何进行判断呢?与季节相关的知识结构如下图。一.四季的形成——来自天文的信息(地球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地球公转的位置来定季节(或节气)【例1】1.判断图中ABCD代表的节气:A B C D 【解析】甲图是从秋分点看地球公转,乙两图是从春分点看地球的公转。读图的关键是作垂直于地轴的赤道,画出太阳光线,据太阳光直射半球判断节气。甲图A为北半球的夏至,B为春分。乙图C为北半球冬至,D为夏至。2.利用公转速度快慢定季节。“近快远慢”,地球处于公转快的位置,为1月初(北冬南夏);地球处于公转慢的位置,为7月初(北夏南冬)。【例2】(2014年高考江苏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2.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3.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解析】2D,3D。第2题考查不同时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6月初,太阳直射点还未移到夏至点(即未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应处于丁位置。故选D。第3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地球公转的对称性。公转速度关于近日点和远日点对称,故A错误。昼长变化趋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关,甲乙两点的移动方向不同,昼长变化趋势不同。故C错误。甲更接近远日点,故甲乙两时刻暗暗地距离不同。故C错误。甲乙两位置关于夏至对称,则日出日落方位对称,(相同)故D正确。 3.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定季节。北半球,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大,冬半年年太阳高度角小。【例3】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5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4.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解析】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太阳高度角越小,室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越大。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大。此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4.据昼夜长短判断。因春秋分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故昼长于夜为夏半年(昼﹥12小时),昼短于夜为冬半年(昼﹤12小时)。据日出日落地方时判断:日出早于6点(如5点),日落晚于18点(如19点)为夏半年;日出晚于6点(如7点),日落早于18点(如17点)为冬半年。【例4】(2019·江苏高考)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5题。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5.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5选B。第5题,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分,昼长为12个小时,当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时候,地球上的昼长应当接近12个小时,因此可以计算四个日期的昼长时间,最接近12个小时的即为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日期。①昼长为9小时36分,②昼长为11小时44分,③昼长为14小时54分,④昼长为9小时27分。所以②的昼长最接近12小时,此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赤道。故选B。 5.据太阳视运动信息判断。(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北半球:夏: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也就是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例5】(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6题。6.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解析】6选D。 从图中可知线①所示太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该运动轨迹出现在冬至;夏至时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春、秋分时太阳日出正东,日落正西。第4题,图中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位于正南,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根据当地春、秋分时正午的太阳高度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约为北纬40°,“琼”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新”位于北纬40°附近,“苏”位于北纬30°到40°之间,“赣”位于北纬30°以南。 二.气候季节变化——来自气象变化的信息(天气与气候的季变规律)1.气温反映季节信息(1)太阳辐射引起的——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冬半年是低温季节。(2)海陆热力差异——海水热容量大,变温慢,表现为冬暖夏凉;陆地热容量小,变温快,表现为冬冷夏热。(夏:陆高海低;冬:陆低海高)(3)就我国而言:1月前后,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南北温差大;东部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受纬度因素影响大。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全国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东部等温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受海洋影响大。【例7】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 8.据图5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解析】8选D。季度不是季节。1季度为1-3月,是四个季度中气温最低的;3季度为7-9月,是四个季度中气温最高的;2季度为4-6月,4季度为10-12月,2季度气温高于4季度。故选C。【例8】(2020•全国Ⅱ卷)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第9题。9.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 ~ 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解析】第9题C。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在沙漠高温时期,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时,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近40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2.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季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例9】图4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第10题10.由图文信息可知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解析】10选C。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则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夏季。M位于N的东北方;悉尼夏季多雨;到南极科考最佳时期就是它的夏季;甲乙在同一经线上,但甲的纬度更低,昼更短,日出较乙晚。故C正确,ABD错误。 3.据降水信息判断季节(1)以夏季降水(夏雨型)为主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应注意的是,在给定的文字、图象信息条件中,首先判断其南北半球位置,否则答案将全部相反。熟记各种气候类型的典型分布区或城市是应用此法的基础。(2)以冬季降水(冬雨型)为主的只有地中海气候。(3)沿海地区的冬季风,如果经过了海洋,使之变暖变湿,经地形抬升后降水也十分丰富,许多地区还多于夏季。【例10】下图表示的是四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1题。11.当④地出现最低气温值时,从科伦坡驶往亚丁湾的轮船将是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解析】11选A。考查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④地1月气温低,降水少;7月气温高,降水多,最热月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最低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北印度洋为逆时针的洋流,从科伦坡到亚丁湾顺风顺水。故A正确。 3.气压与风向、风力反映的季节信息。季风区: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陆地形成低压如亚洲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或风力较弱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11】(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2题。12.该月最可能是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解析】12选A。该题考查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气压的季节差异。澳大利亚大陆气压较低,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应当是南半球的夏季。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3月。 4.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反映季节。以北半球为例----北移为夏,南移为冬(点北北移,点南南移——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在南半球向南移)【例12】13.以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如图所示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我国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 B.泰晤士河的水位明显降低C.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D.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小麦正值生长季节【解析】13选D。读图知,气压带和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华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A错。泰晤士河流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小,B错误。黄淮海平原夏季淋盐,盐分较低,C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种植冬小麦,冬季小麦在地里生长。D正确。 5.来自气象灾害的季节信息。台风飓风多在夏秋;寒潮多发生在深秋、冬季、早春;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多在夏季(7、8月);夏雨型地区夏季多洪涝,冬春多干旱;冬雨型地区冬季多洪涝,夏秋多干旱。【例13】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14题。14.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解析】14选B。飓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一般发生于夏秋季,A错;冬季多暴风雪,B正确;海啸和龙卷风白天和夜晚都可能发生。CD错。三.来自水文现象的季节信息1.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随季节的变化。冬季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南亚地区盛行西南风,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例14】15.图示洋流系统最强盛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2月【解析】15选C。图示北印度洋洋流为顺时针,是夏季。故7月最强盛。正确答案为C。 2.由于河流补给类型的不同,河流径流季节变化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夏雨型气候区,夏汛;冬雨型气候区,冬季汛期;季节积雪融水,春汛;永久冰雪融水,夏汛。此外,山地雪线高低的变化和地下水位特别是潜水水位的变化也都与季节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地,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洪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例15】(2013高考题四川卷)图3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16题。16.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16选D。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降水量较大的是11-2月,冬季多雨,河流水量最大,水循环最活跃。故正确答案是D。 3.根据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变化判断季节。丰水期低,枯水期高。【例16】读图“长江口等盐度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7题。17.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 B.5月 C.7月 D.10月【解析】17选A。长江口海水盐度受长江径流的影响。从图中知,越往外海盐度越高,长江径流影响就小。图中2.8等值线距大陆最近,就是长江径流最小的时候,应是冬季。故选A。 四.来自生物等自然景观的季节信息1.植物景观反映的季节信息。当地夏半年,多数地区水源丰富,光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草原一片葱绿,青翠欲滴;亚热带树木枝繁叶茂,处于挂果期。冬半年,多数地区水热欠缺,天寒地冻,植物生长量小,或处于休眠状态,草原一片枯黄,温带森林叶落皮枯,大多处于休眠期。常绿林叶子换季也会出现景观差异。如春季吐新叶,掉老叶。【例17】(2016•江苏卷)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5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18题。 18.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18选C。常绿针叶林遮阳和挡风的效果都优于落叶阔叶林。华北地区,夏季阳光较强,应在房屋南侧植树遮阳。冬季吹寒冷的西北风,应在房屋北侧植树挡风。冬季则要采光,房屋南侧不能有树叶挡阳光。故③组合可以达到夏季遮阳,冬季挡西北风和南面采光取暖。正确答案为C。 2.动物的迁徙反映的季节信息。受太阳直射点季节性南北移动的影响,动物南迁为1月前后,动物北迁为7月前后。温带和寒带地区有的动物有冬眠现象,热带沙漠地区有的动物有夏眠现象。如:西伯利亚驯鹿由苔原带迁往亚寒带针叶林时是冬半年,为1月前后。坦桑尼亚热带草原羚羊、斑马大量北迁时,是7月前后。青海湖鸟岛赏鸟的季节是春季(3月 ~ 5月),因北半球大陆自南而北逐渐变暖,北迁的鸟在此繁殖。鄱阳湖赏鸟的季节是冬季(10月 ~ 次年2月),因水鸟类多在此越冬。【例18】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年往返于西伯利亚和我国的南方地区。在长途旅行中,雁群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下图为日落雁行景观图。据此回答19题19.照片拍摄的月份可能为A.4月 B.6月 C.8月 D.11月【解析】19选D。根据材料信息,照片为日落雁行景观图,所以拍摄者面朝的方向为西,则大雁前进的方向为南,所以推断拍摄的时间为秋末冬初,可能为11月。故选D。 五.来自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季节信息1.气候资源的季节性是最明显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农事活动的安排上,例如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而冬小麦在秋季播种夏季收获。海盐的晒制时间也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长芦盐场的晒盐时间就应选择在雨季来临之前。2.水资源的利用也能体现出季节性。我国的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夏秋多冬春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在夏秋季蓄水,冬春季放水,调节河流的径流量。3.生物资源的利用也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在我国的东北林区,冬季大雪覆盖了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但便于雪橇等运输工具的使用,所以冬季是东北地区伐木,特别是林木外运的好季节。又例如我国的天山牧场,每到夏季牧民就把牲畜赶到3000米以上的夏季牧场,这里水草丰美又比较凉爽,冬季来临时他们就回到1000~2000米的冬季牧场,这里相对温暖一些。 六.人类活动(生产生活)的季节性1.农业等产业活动的季节性。季节性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体现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上。例如:水稻在温带季风区秋季收获,双季早稻夏季收获,晚稻夏播秋收,玉米春夏播种秋季收获,生长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棉花春夏播种,秋季收获;甘蔗、甜菜秋季收获。苹果、柑橘秋季成熟;江南丘陵的早茶在春季收采等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生产活动也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制糖业、榨油厂、水果罐头厂等 2.来自休闲服务等文化活动的季节信息。“气象经济”近几年成为热门话题,商家准确地把握气候的季节变化,为冬夏时令商品的生产、进货、采购提供依据。(1)旅游业:北京的旅游旺季是夏季;海南的旅游旺季是冬季;庐山、峨眉山、九寨沟等地避暑、水景区旅游旺季是夏季;鄱阳湖观鸟在冬季;东北观鸟在夏季;拉萨观光夏季是旺季。(2)商业:冬装生产夏季是忙季,冬季是销售旺季;制冷家电销售旺季是热季;中国食品销售旺季是春节前。(3)各种文化活动常在特定的节日进行,季节性强。【例19】阅读材料,回答第20题。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图13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20.分析该景区7、8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解析】该地为高海拔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适合人们旅游,人数较多。冬季气温低,大雪封山,不适合旅游,故人数少。 七.来自环境问题的季节信息环境问题是现在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环境问题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赤潮和水华现象(由藻类引起淡水变色现象,如蓝藻、绿藻、硅藻等,也是水的富养化)的产生与水体的有机物的过度生长有关,因此在气温、水温较高季节发生频率增大。沙尘暴发生在降水较少、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冬春季节。燃煤季节(冬季燃煤取暖)空气质量较差,尤其是逆温情况下容易发生大气污染事件。【例20】(2018年全国卷III)“洪水一片天,枯水一线天”是鄱阳湖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 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放水捕鱼。至次年 1 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 月份候鸟陆续迁离。21.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