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小练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展开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藻饰 zǎ 狡黠xiá 大而无当dàng
B.诘难 nàn 咀嚼 jiǎ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 chì 劝诫jiè 抠字句kōu
D.轻鄙 bǐ 粗糙 cā 吹毛求疵cì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读史使人____,读诗使人____,数学使人____,科学使人____,伦理学使人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聪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辩
B.明智 灵秀 周密 深刻 庄重 善辩
C.高尚 明智 聪慧 深刻 有修养 巧辩
D.深刻 高尚 聪慧 明智 有修养 巧辩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是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B.《无言之美》的作者是叶圣陶,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C.《谈读书》的作者是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D.《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4.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3分)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处,修改意见:
处,修改意见:
5. 文学知识填空。
《无言之美》作者________(1897﹣1986),现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6. 指出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文字是一道桥梁。(________)
(2)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________)
(3)于是禁不住激昂地叫道:“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________)
(4)回头来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________)
二、读·写(37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卓尔之气质。某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以“传统文化漫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含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意义框架;或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地、唯利是图地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
7.【补计划】下面是“传统文化漫校园”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在这个框架图的空缺处补上相应内容。(4分)
8.【究观点】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任选两则加以概括。(每则不超过15个字)(5分)
9.【受采访】(要求:记者提问任选一问作答,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100字)(6分)
记者:同学,你好!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你最喜欢哪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请说出理由。
记者:家风依靠家训家规传承发扬,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请晒出你的家规或家训,并说出对你成长的影响。
(二)
《士兵突击》致敬戍边英雄,还记得“不抛弃,不放弃”吗?
梁言品
①一部文艺作品能多大程度上走进人心?走进人心的文艺作品能被人们记住多久?记得住的文艺作品能感染人到何种地步?还是从军旅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说起吧。
②15年前,一个叫“许三多”的荧幕人物走进千家万户。他家境不好,资质一般,在部队大熔炉里几经挫折,几经摔打,几经锻造,成就了一个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许三多”的成长经历,并非大多数人理想的样子,却迸发着令大多数人热血澎湃的激情。
③15年后,“许三多”和战友们,在“2021电视剧品质盛典”上重聚。“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当“钢七连”的连歌响起,很多人仿佛回到了追剧的日子,重温跟着剧中人摸爬滚打的点滴。时间不会遗忘,只会让文艺经典的气息越飘越久,愈加浓香。
④重聚是为了温故,更是为了致敬。重聚舞台上,请来了戍边英雄肖思远的父母,他们含泪追忆儿子。肖思远10岁那年,坐在父亲身旁看《士兵突击》,入迷了,并对母亲说,“我以后一定要当兵!”20岁那年,他从河南老家参军,在边关卫国;24岁那年,他在戍边斗争中冲锋陷阵,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天地英雄气。肖思远烈士不仅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品质,而且超越了“许三多”,成为“攻必克,守必坚”的真英雄。
⑤与肖思远一样,无数青年心中都住着一个“许三多”。有人曾问:“多少人是看了《士兵突击》后去当兵的?”有人也评价:“它真实、有血、有肉,认清了现实,却不回避矛盾;诉说着现实,却依旧传递着正能量。”这就是精品的力量、经典的魅力。从文艺作品到英雄足迹,事实证明,追求并承载价值与梦想的作品,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而且艺术越精湛、制作越精良,就越能在作品价值与人生价值的激荡中,熔铸并丰富时代的价值谱系。
⑥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只是在于深入人心,更在于余音绕梁。诗歌如《诗经·豳风·七月》,“嗟我农夫”,反映了农夫的辛勤劳作;小说如《创业史》,“当自己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的时候,世界上就根本没有什么艰难了”,激励一代代新生力量经历艰难打磨,挑起事业发展的大梁;散文如《可爱的中国》,“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以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描绘了美好中国图景,催人奋进。岁月流转,世事变迁,总是有一些经受住时间检验的经典,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传递主流价值,一次次回荡在人们耳畔,永留心间。
⑦《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曾写道:“我是起点站,这路没有终点。”文艺经典创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精神传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如有人说,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我们的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不抛弃,不放弃”,就能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在点亮前方。
10.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1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文章第⑤段和第⑥段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13结合选文,说说如何创作经典。
(三)
14.老圣人
赵长春
①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②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③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一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④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⑤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⑥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代代,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⑦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⑧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⑨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⑩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⑪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⑫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⑬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⑭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⑮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⑯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⑰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⑱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⑲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2)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3)说说第⑬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5)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三、作文(45分)
16.请以《几分________在心头》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处可填“感动”“忧伤”……
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
1.A
2.B
3.B
4.(1)② 去掉“都”(或将“双升”改为“上升”)。(2)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3)④ 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将“能否”改为“能”或删去“能否”)。(任选两处即可,2分)解析②句中“都”和“双”同时出现,造成语义重复,可以去掉“都”或将“双升”改为“上升”。③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仅是······而是······”不搭配,可将“而是”改为“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④句犯了“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可将“能否”改为“能”或删去“能否”,或在“在于”后面加“是否”。
5.略
6. 比喻,反问,引用,拟人
7.(示例)经典启智 收藏者讲传家宝 川剧变脸 书法作品展(每空1分)解析看图可知,“传统文化漫校园”活动一共分成三个大项,三个大项又各自有若干小项。根据三个大项中两项的内容与格式和第二个大项中各个小项的内容可设计第二个大项为“经典启智”。在“家训育人”大项中可设计小项为“收藏者讲传家宝”。“活动怡情”大项中可设计小项为“川剧变脸”和“书法作品展”,只要活动内容与活动主题紧密相关即可。
8.材料一:多读书,读“活”书,读全书。材料二:读、重读、反复读能把自己“钉牢”的书。材料三:去粗取精,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相结合。(每则1分,答对任意2则即可)析概括材料的观点时,用语需精练,概括要全面。可借用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概括作答。
9.(示例一)记者阿姨(叔叔),你好!我喜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阅读它,我能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能够开阔胸襟,能够涵养乐观的心态。(示例二)记者阿姨(叔叔),你好!我家的家训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我的为人处世很有帮助,它时刻提醒我用一颗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因此我拥有了许多朋友。(内容1分,语言简明、表达得体1分)本题要紧扣记者的提问,要答出自己最喜欢的经典著作或经典诗词,并要说出理由。晒自家的家规或家训,可首选“四书五经”上的名言;谈其对自已成长的影响时,一定要积极向上,且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10.A 解“形成了内在紧密性很强的中原文化”的表述不当,根据第②段内容可知,秦统一中国有利于文化交流,文化体量增大,从而使得文化的内在紧密性增强,“形成”的说法不正确。
11.连续发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由《士兵突击》引出话题:在文艺创作上“不抛弃,不放弃”。(1分)
12举例论证。(1分)用戍边英雄肖思远的英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追求并承载价值与梦想的作品,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观点,(1分)强调了经典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巨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1分)
13[解析] 本题考查两段能否调换的问题。首先,要概括出这两段内容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然后,联系前后文,看看两段之间是否存在先后顺序,是否符合逻辑关系。
[答案] 不能。(1分)第⑤段主要论述的是“经典深入人心”,第⑥段主要论述的是“经典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传递主流价值,永留人民心间”;(1分)第⑥段过渡句“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只是在于深入人心,更在于余音绕梁”承接第⑤段,有逻辑关系。所以不能调换。(1分)
14.①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1分)②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1分)③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不抛弃,不放弃”。(1分)
15(1)春分立蛋;操心碾盘;喜管闲事;饭前喝水
(2)“春分到,蛋儿俏。”竖立起来的蛋儿好风光。只要孩子们从小了解节气,了解好传统,我买鸡蛋、买奖品花再多的钱也值了!
(3)“就好了”,意思都是指治好了病。两个“就好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老圣人”治病的验方灵验,也是对“老圣人”“仁义”之心的赞美。
(4)文中描写的“老圣人”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他不只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位典范。
(5)在“立蛋”一事中,它是场景之一;在“操心碾盘”一事中,它是“讲碾盘的故事”的主体,是“老圣人”捍卫传统文化的见证,是村子文化的一景。
16.思路点拨:面对半命题作文,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写好这篇作文,可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补题出彩,点亮眼睛。为避免雷同,横线上可以填“欣赏”“温馨”“无邪”“怜爱”等,让人倍感新奇。②选材出彩,凸显主题。我们可以选择身边值得赞颂之人来写,还可以选择熟悉的物来写。这些人或物身上都有我们学习的闪光点,都有我们歌颂的情感出发点,从而可以让我们尽情发挥。③细节出彩,衬托真情。写作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最为典型的细节,用心描画,做到于细微处见神韵。细致刻画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为及时地抒情、议论打下基础。④注重描写,减少概述。记叙类文章要想打动读者,依靠的不是叙述,而是描写,因为叙述搭建的仅仅是骨架,而描写凝结的才是血肉。
期末复习测试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测试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三,补充完成以下宣传语,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检测卷(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检测卷(word版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请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复习试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试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按原文默写,【活动设计】,【偶像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