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113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113张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113张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113张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113张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113张第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113张第6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113张第7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113张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113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113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分析,第2题,思维解构,人物分析四角度,炼字题答题三步骤,防范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真题]一、(2021·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答案 C解析 C项,“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不是说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说诗人自己不如飞鸟自在。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二、(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赠别郑炼赴襄阳杜 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高考真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答案 B解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理解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来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1.在送别朋友之际,诗人的感情很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时局混乱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的伤感,从首联的“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可以看出;也包含与朋友离别的伤感,从“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可以看出。②有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是通过设想离开之后各自所处之地的环境“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表现出来的。③有对先贤的仰慕和对得到有识之士赏识的渴望,通过结尾的“试觅姓庞人”可以看出。
    2.有人说,“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与《春日忆李白》中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同意?说说你的看法。附:春日忆李白 杜 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答案同意。①这两联都写了各自所在之地相距遥远,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②都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语言质朴,表达含蓄,余韵悠长。
    1.文本选材(1)符合时代主题和主流价值观的“冷”经典。(2)多选用唐宋古体诗和律诗,八大题材为主。(3)关联教材。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一诗的寄赠对象是白居易,选择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考查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再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示儿子》,容易想到陆游经典爱国诗《示儿》。
    二轮复习应优化阅读步骤,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1)明确时、地、人、事、景、物,了解诗歌大意;(2)领会深意,弄清所写内容(包括人物)、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运用的表达技巧;(3)关注选择题选项,借题解诗,聚焦关键词句。
    (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即慧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快速判断选项正误的技巧
    答案 1.B2.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作铺垫。
    (2022·广西·一模) 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①苏轼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稽如嚼竹。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莫救优孟②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③。【注】①李伯时,名公麟,宋朝著名画家、诗人,是苏轼的好友。此诗为苏轼刚结束贬谪黄州的生活回京担任翰林学士时所写。好头赤是马名。②优孟,战国楚国人,有辩才,长讽谏。楚庄王要求以大夫之礼安葬爱马,他却讽劝楚庄王将爱马葬在人腹肠之中,“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于人之腹肠”(《史记·滑稽列传》)。③厚衣,用大火烧。槱(yǒu),烤。历,即鬲,古代食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形象写出战马只能以粗粝果腹而瘦骨嶙峋,表现了战马的生活条件艰苦。B.第三、四句用夸张修辞手法,生动刻画了战马奔驰如飞,踏坎坷如履平地的形象。C.第五、六句将战马与御马对比,突出御马好头赤雄壮威武的姿态和画家高超的技艺。D.最后两句用优孟给马选择安葬之地的典故,以马自喻,寄托诗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概。2.请从“戏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答案】1.C2.①幽默风趣。诗歌用调侃的笔调写御马的命运,御马生前待遇优厚、荣耀威武,死后却难逃被人吃掉的结局,寓庄于谐,语言幽默风趣。②含蓄隽永。将弦外之音寄托在戏言之中,以马喻人,寄寓了无限的人生感慨;结尾用优孟的典故来写御马的结局,发人深思,回味无穷。③豪迈奔放。“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等诗句用夸张的修辞、玩笑的口吻写出战马面对艰辛劳苦的乐观与旷达,语言豪迈奔放。
    【解析】1.C.“突出御马好头赤雄壮威武的姿态和画家高超的技艺”错误,将战马和御马对比是为了突出御马生活条件优越,只是去站站仪仗,每天饱食早卧,没有奔波劳碌之苦。故选C。2.“戏书”的意思是玩笑之作,既然是开玩笑,语言便免不了诙谐幽默,如诗歌中运用优孟的典故,说御马纵然有着“立仗归来卧斜日”的悠闲生活,然而最终却免不了葬身人腹的命运,充满调侃之意,显得格外风趣幽默。虽说幽默,但也并非完全的游戏之作,苏轼在诗歌中把战马与御马的命运进行比较,战马以粗粝果腹而瘦骨嶙峋,生活条件艰苦,却自信昂扬;御马“立仗归来卧斜日”,待遇优厚而生活悠闲自得,可以视作是以马喻人,写出在外征战沙场的将士与朝中碌碌无为的士人的不同生活状态。在此情形下,再以优孟的典故来点出御马的结局,不由人深思回味,有所惕然。诗人虽然写的是李伯时画的御马,其实诗人的思想感情显然更倾向于不曾在画中出现的“战马”,描写战马时说“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写出战马奔腾如飞、征战沙场而豪迈自信的昂扬态度,与其面对的艰辛劳苦对比,更体现出乐观旷达态度,显得豪迈奔放。
    (20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⑤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概括情感有方略(1)切分层次。一联(两句)可能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2)多方联系。着眼全篇,细读文本,联系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多方开掘,内外勾连,全面分析,答全情感。(3)注意双关。如“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用典抒情的句子往往具有双关义:托物言志则一物一志,用典抒情则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青溪王维言①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②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③将已矣。注释:①言:发语词,无义。②趣:通“趋”。③垂钓:指严子陵隐居富春江。结合最后四句,谈谈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
    答案 ①借景抒情。作者先写清溪美景之素淡,又用“素已闲”点出自己的心境淡定安宁,与青溪之景相映衬,心境、物境融合为一。②借典故明志。尾句展开想象,自己在溪边的巨石上做一个消闲自在的垂钓老翁,借严子陵隐居的典故表明自己有归隐山林之意,愿意远离凡尘,在此清幽之地终老一生。
    分析:借景抒情。“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的意思是: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借典故明志。“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的意思是: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磐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苦  笋 陆 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2.理解形象意义两方面
    (2022·四川成都·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题吴江刘仙伦 重唤松江渡。叹垂虹亭①下,销磨几番今古。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但遗爱、沙边鸥鹭。天水相连苍茫外,更碧云、去尽山无数。潮正落,日还暮。 十年到此长凝伫。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②。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俄皓月、飞来烟渚。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③。歌欸乃,过江去。【注】①垂虹亭,江苏吴江长桥上。苏轼自杭州移高密时,曾与张先等在此饮酒。②西晋张翰为吴郡人,秋风吹起时想到家乡的莼羹鲈鲙,辞官归去。③古代神话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客星犯牵牛时,就是有人乘槎至天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虹亭下江流不息,今古多少风云变化,“销磨”二字蕴含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B.上阕关联与苏轼相关的人事,风景依旧,问坡仙何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追慕之意。C.天水相连,日暮苍茫,词人伫立其间,深感潮起潮落、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D.本词以唤渡开始,以过江结束,中间融抒情、写景于一炉,构思新巧,情感跌宕。2.本词下阕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恨”“怕”,直接点出词人的情感。②用典以蕴含感情。用张翰之典,表达知音难觅、世无同调的怅惘。③借想象传情。招引湘妃、乘槎星汉的想象情境,突出无人作伴的孤寂。④借动作情态及变化流露情感。长久凝伫、歌欸乃而过江,流露出词人从黯然神伤到无奈离去的情感和情感变化。
    【解析】1.C.“及时行乐”错误,应该是透露出他的落寞怅惘的心境。故选C。
    2.直抒胸臆:下片过拍之后,即转入对另一人物的怀念:“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三句用张翰归田之典。秋风吹起,他想到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鲙,便辞官归去。鲙丝莼缕,鲈鱼鲙和莼菜丝。十年到此,无与为伍,像张翰那样淡泊功名、热爱山林的人再也找不到了。“恨”字,憾也,表现他怀人之深切,写出隐居山林、无人作伴的孤寂,隐含世无同调的感慨。三句承上片“销磨”句而来,词意又推进一步,主题至此而明朗。以下笔势腾飞,墨彩淋漓,终于唱出了词章的最高潮:“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
    用典抒情:今古人物既然杳无音信,现实中又无人可与为伍,于是他想起了化作湘水之神的虞舜二妃:他轻轻地转动着朱红色的琴弦,弹奏出虞舜的箫韶之乐,想把湘妃引来作伴。箫韶奏罢,湘妃未降,江天还是那样旷远而寂寥。这时皓月当空,薄雾横江,水中的沙洲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显得朦胧而缥缈。云烟飘过,皓月如飞,照临江渚。在薄雾、月色、波光之中,在这个半透明而神秘的夜里,他仿佛也在升腾,飞驰,他觉得自己仿佛传说中那个住在海岛上的人那样,乘着木筏,到达天河。--他怕是真的顺流而上,侵入斗牛之宿,把天河中的蛟龙惹怒了。想象抒情:七句笔飞墨舞,尤为精彩,把作者孤寂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他高度的技巧。云烟在月边飘流,“飞”字,既从对面写云烟,也从正面写月亮,它将云烟、皓月、洲渚组织成一幅灵气飞动的画面。最后以高歌过江作结,将江流、碧空、群山、皓月、烟渚,连同作者的琴音、浩叹和丰富瑰丽的联想留给读者,让他们去细细回味。总而言之,作者通过临江喊渡,浮想联翩,终于写成了这首词。
    意境由意象组成,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分析意境关键在于对意象(景象)进行分析。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要善于把握景物基调,如温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由此概括意境特征。意境体现了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其特征也要从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方面来概括。
    [典题再练](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纪 村 事韦 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注①饷田:到田间送饭。
    读题审题“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
    精准抢分概括分析意境“三步骤”
    答案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着酿酒;暮色渐浓,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防范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 鸪 天陆 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道经的名称。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
    答案 ①“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②“苍烟”“墟里烟”都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③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的居住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任务三 赏析题——明确角度,注重分析效果
    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考查的热点,此类题分值高,答题难度大,是二轮复习的重点。(1)提升对诗歌中运用的某一种表达技巧进行深层赏析的能力;(2)能够准确判断并分析诗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技巧;(3)提升“炼字”“赏句”和语言风格赏析题目的应对能力;(4)熟知各类方法技巧,准确而恰当地使用术语,提升答案语言的有效度。
    赏析表达技巧三大要领1.依据内容特征多角度判断分析对于判断手法技巧而言,最关键的是读懂诗句内容,依据内容去判断,这是答好题目的前提条件。
    2.重点关注结尾的表达技巧
    3.结合位置赏析效果答出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既要结合内容、情感,又要联系技巧本身的效果和所处位置。
    答案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琴  歌李 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②。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注①广陵客:指琴师。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②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两句诗与此诗的七、八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来并简要分析两者的共同之处。
    答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①两者都通过听者“无言”的反应侧面烘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②两者都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宁静去侧面烘托乐声的美妙。
    (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纪 村 事韦 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注①饷田:到田间送饭。“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
    精准抢分五角度答好炼字题
    解答本题,首先表明观点,答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然后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
    答案 示例 ①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②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2021·福建莆田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初冬从父老饮村酒有作陆 游父老招呼共一觞,岁犹中熟有余粮。荞花漫漫浑如雪,豆荚离离未著霜。山路猎归收兔网,水滨农隙架鱼梁。醉看四海何曾窄①,且复相扶醉夕阳。注①作者自注:苏子美诗云,“吁嗟四海窄”。尾联使用了两个“醉”,有何含意?请简要赏析。
    答案 第一个“醉”指醉酒,第二个“醉”指陶醉。醉酒后看辽阔的天下,乡亲们相亲相爱一起陶醉在夕阳美景之中,表达了诗人在乡村生活的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022·贵州铜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秋怀二前(其一)黄庭坚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筼筜【注】宫应商。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注】筼筜,一种支薄、节长而杆高的竹子。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扣题,从细微处入手,分别用了两个叠词,展现出了秋天的凄清景象。B.颔联对仗工稳,写出雨后芭蕉叶子的颜色变化和风吹竹动的声音,极具画面感。C.颈联宕开一笔,通过写捣衣声的急促和日影不长,侧面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D.全诗写景,视觉和听觉并用,既体现了诗人观物之细,也为最后抒情做了铺垫。14.诗人在尾联写自己的生活境遇,看似颓唐,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3.C14.尾联表面上写诗人裘破无人缝补,故而“弃墙角”而不收拾,接着写夜晚严霜多,也不考虑应对之策。这些表明诗人作客在外,为官清贫,生活看似颓唐,但却侧面说明了诗人不重物质贫乏,不拘生活小节的生活情调,从而反映诗人洒脱达观的生活态度,颇具理趣。
    C.“侧面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错误,这两句诗是写作者通过砧声急、檐景短而感到时序已经流转到秋天,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而非烘托思乡之情。故选C。14.尾联写“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意思是:狐裘破了而没有人缝补,只能丢弃在墙角,怎会想到岁暮时繁霜寒冷,如何应对呢?这句诗上承“砧声”而来。户外捣衣声急,触动作者想到寒衣问题。他想起来却是裘破无人缝补,这一是作客在外,二是为官清贫,不重物质享受。“弃墙角”,不自收拾,接以“不念岁晚(岁晏)严霜多”,难以对付深秋寒冬,看似缺少谋虑,意态颓唐,实际上却是作者曲述自己心情的洒脱。因为在作者的心目中,“达者”对待未来之事,是不应该戚戚于怀,多作预先的谋虑的。这种不过多考虑的达观的态度,使人觉得作者所关心的倒是那些不相干的景物和天然的声籁,凄清之感便在洒脱的情趣中冲淡了。
    精准抢分炼句题答题四要领(1)理解句子含意,品味艺术魅力。解答炼句题,要根据句子的表现对象和句子内涵,结合全诗体会其在表达上的匠心。(2)多角度判断艺术技巧。注意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子与全诗(词)结构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句子的精妙之处。有时还需要从用词特点(叠词等)、句式特点、语法特点(词类活用等)等角度去赏析。
    (3)情感分析要准确。“炼句”体现的情感一定是诗歌表达的情感之一,但“炼句”表达的情感不一定就是诗歌表达的全部情感,所以表述句子表达的情感时,要分析句子的情感而不是分析诗歌表达的全部情感。(4)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考生要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效果,要抓住关键词分析句子的深层内涵,切忌架空分析。
    答案 ①用词生动形象。“揉”“练”“翻”等动词,写出李花经风雨磨砺,愈显生机勃勃、洁白繁茂的特点。②修辞手法使用精当。白雪羞与李花相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李花的洁白;繁密的花林像波涛一样在空中翻腾涌动,无边无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李花带给人的视觉震撼。③联想想象丰富。由花想到雪,由花林想到波涛,写出洁白的李花成片盛开的雄奇景象。
    (2021·河南模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裴侍御归上都①张 谓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注①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 ①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②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性。③前后照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
    [典题再练](2021·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读题审题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精准抢分赏析语言风格两步走第一步,判断语言风格。这就需要牢记语言风格的相关知识:(1)派别: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派、婉约派等。(2)诗歌的语言特点:平实、瑰丽、清新、豪迈、明快、含蓄、淡雅、沉郁等。
    (3)诗人的语言特点:白居易的平实通俗、温庭筠的瑰丽秾艳、陶渊明的朴素平易、李白的豪迈飘逸、李商隐的绮丽精工、王维的清新淡雅、杜甫的沉郁顿挫等。(4)不同类型的诗歌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的缠绵婉转、田园诗的恬淡宁静、山水诗的清新优美、边塞诗的慷慨悲凉、讽喻诗的沉郁激愤、咏史诗的雄浑壮阔等。
    第二步,分析语言风格。(1)从特殊字词入手,防止分析粗疏。从字词的属性、色彩、韵律等方面分析语言风格。①诗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构建诗歌语言风格的主要支撑。②诗歌中的词语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色彩体现出语言风格。一般来说,秾艳的色彩体现出诗歌瑰丽的语言风格,而素净的色彩体现出诗歌淡雅的语言风格。③诗歌中的词语展现出的韵律和节奏体现出语言风格。一般来说,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明快的;韵律单一、节奏短促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沉郁的。
    (2)从表达技巧入手,防止胡乱拼凑。常见的修辞手法中,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反复、对偶等能够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形象性、生动性。不同的修辞手法会体现出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如诗歌中纯用白描,不饰雕琢,则往往体现出清淡自然的诗风。(3)从典型意象入手,辨析语言风格。不同的意象会体现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题目涉及的意象来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应是明丽清新的。
    答案 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春日二首晁冲之注其一男儿更老气如虹,短鬓何嫌似断蓬。欲问桃花借颜色,未甘著笑向春风。其二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两首诗都写到了桃花,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简要分析。
    (2022·江苏模拟)
    答案 其一写欲向春日粉艳的桃花借颜色,但是又不肯向春风展露笑颜,直抒胸臆,以戏谑、自嘲的口吻,表达诗人老当益壮、气吞长虹的英雄之气(或:不愿奔走权门,强颜为笑的生活态度)。其二描绘鹅鸭不知春之将尽,还在水中争着追逐落水桃花的情景,借景抒情,隐隐流露出诗人惜春的情绪。
    分析:其一,“欲问桃花借颜色,未甘着笑向春风”,意思是我打算从桃花中借用一种红色,但我太羞愧了,不能赔笑脸向东风鞠躬。要向桃花借点色,本来大气磅礴,直冲云雷,现在却要违心向着春风赔上笑脸,实属不甘心。这一波三折,来来回回,将老人复杂矛盾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表现了他不愿奔走权门,强颜为笑的生活态度。全诗意境开阔,乐观向上,风格豪迈,格调凊新。通过问桃花借颜色的戏谑、自嘲的口吻,表现出一种不服老的精神。其二,“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意思是水中嬉戏的鹅鸭还不了解春天就要过去,争先恐后地在溪水中游来游去追逐着桃花。借鹅鸭不懂春天将尽,还在追逐桃花表现诗人惜春的情绪。
    一、(2021·山东潍坊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选诗关键词 唐诗 羁旅行役 向往田园 济世情怀将入关行次湘阴曹 松背顾秦城①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神鸦乱噪黄陵②近,候雁斜沈梦泽空。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注①秦城:地名,位于湘水之南。②黄陵:指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诗人入关前经过秦城、湘东到达湘阴的行程,照应诗歌的题目。B.诗歌的第二句“图书作伴”暗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与末句“文闱”相呼应。C.颔联的“空”字含义丰富,既指梦泽之地寥落空旷,也指自己济世理想落空。D.颈联对渔民和农夫的劳作图景进行了描绘,色彩鲜明,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答案 C解析 C项,“也指自己济世理想落空”理解错误。“候雁斜沈梦泽空”是说自己如同这候雁一样滞留在寥落空旷的梦泽之地,是多么渺小;诗人巧妙地使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有嗟叹客居过于僻远之意。从后面的“争奈文闱有至公”可看出,诗人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并无“自己济世理想落空”之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心理变化。
    答案①诗歌前两联记述诗人赶考的行程及所见,“神鸦乱噪”以景衬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烦躁;以“梦泽”的空旷反衬诗人的渺小,表现出诗人的孤寂。②后两联写诗人看到平民百姓的渔樵生活,内心又变得安定平静,并心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想到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又坚定了自己参加科考、出仕为官的想法。
    二、(2021·山东淄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选诗关键词 唐诗 相思之苦 建功立业 报国之志寄  远杜 牧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功名待寄凌烟阁①,力尽辽城不肯回。注①凌烟阁: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摹了双眉不展的愁态,两个“愁”字为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愁绪。B.抒情主人公心怀惆怅,独上高台,见雁影已逝、红叶凋零,而征人未归。C.颈联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情景,“塞外”暗合“寄远”二字。D.诗人以思妇的视角进行写作,全诗既写了登台所见,又寄托了登台所思。
    答案 C解析 C项,“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情景”理解有误。“道傍车马起尘埃”只是描写过往车马带起的尘埃,表达思妇对征人的盼归之情。
    4.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善用“掉尾一波”,意为其诗文“虽有悲慨之情,却往往能于结尾处呈现豪爽俊健之风”。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①前三联写抒情主人公在惆怅中独登高台,大雁远去,红叶凋零,塞外音书不至,道旁尘埃四起,描绘了邈远寂寥之景,衬托了自己的孤独落寞,表达了对征人的思念之感。②尾联抒发了远征之人建功立业之志,写出了不灭敌寇不回乡的报国之心,豪爽俊健。
    三、(2021·山东日照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选诗关键词 唐诗 优美自然 融情于景 虚实结合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霏霏雪花时散时凝,落在竹树上,不时发出声响,视听结合,描绘出雪落春山的场景。B.春雪到来,岭梅重新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又凝结成冰,新奇的山景令诗人欣喜。C.“鹿儿”“吟僧”写出诗人情趣的高雅,诗人身处严寒之地却闲适宁静、恬淡自怡。D.诗歌描摹春景,紧扣诗题中的“春日”“山中”“雪”,语言清新优美、质朴明畅。
    答案 B解析 B项,“岭梅重新开放”理解有误。“岭梅谢后重妆蕊”意思是岭头的梅花已经凋谢,现在又好像重新开放了,写出了春雪缀满枝头,宛如梅花再放的景象。
    6.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答案 ①视听结合。霏霏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雪落春山的场景。②巧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因雪而形成的雾凇景观想象成梅树上重新装扮上的花朵,新奇形象。③虚实结合。后两句由实入虚,希望春雪与春雨一齐发力,让万物早日复苏。④融情于景。通过春山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山中雪景的喜爱之情。
    (2022·湖南·模拟预测)苏武令·塞上风高【注】李纲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注】南宋初,李纲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排挤。本词写于李纲被罢相后。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二句简单勾勒出一幅秋风萧瑟的塞上风景,交代了时间、地点,引出作者的惆怅。B.词人遥望“征鸿”,期盼着京城的消息,希望重新被起用,感情含蓄而又深沉。C.下片用典,词人虽欲像方叔和召虎一样救国救民,无奈时局多变,忠奸不辨,他有志难伸。D.“平扫”“横行”等词,极富战争氛围,气势壮观,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所向无敌的气概。2.有人评价这首词“怨而不怒”。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1.B2.怨:二帝被虏至北国,音信全无之哀;自己仕途失意,无力救国救民之怨。不怒:仍怀有恢复中原,迎回二帝的慷慨豪情。

    相关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纵览•,•分析预测•,•读文指导•,图解技法,•教师知识回顾•,•教师备用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纵览•,•分析预测•,•读文指导•,图解技法,•教师知识回顾•,•教师备用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7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7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案一整体阅读指导,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5,典例6,典例7,典例8,典例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