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五四制)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五四制)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五四制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五四制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不能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 新冠病毒形态结构B. 草履虫形态结构
C.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D. 小鱼尾鳍血液流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A.新冠病毒个体极其微小,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的结构,符合题意。
BCD.草履虫形态结构、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都可以借助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
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和生物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 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n→2n→2n
C.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 自然界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A错误。
B.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故染色体的变化应该是:n→2n→n,B错误。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即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此题要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提到“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引起此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温度B. 阳光C. 空气D. 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左右,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相差很大,影响高山上的植物分层分布的环境因素是温度。题干中“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说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温度的回升也更缓慢;“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也是一个道理,高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海拔地区更低,秋冬季节的降温也比低地来得更早些。因此,引起此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 如图是根据某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而绘制的“数量金字塔”,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下面食物链中,与金字塔相符合的是( )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丙、乙、甲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即第二营养级生物数量最多,其次是第三营养级,而生产者数量最少。
【详解】A.在①→④→⑥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兔,与题图不符合,A错误。
B.在①→③→⑤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昆虫,与题图不符合,B错误。
C.在②→③-→⑤这条食物链中,昆虫的数量最多,其次是鸟,最后是树,与题图相符,C正确。
D.兔吃草,不吃树,因此兔和树之间没有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数量金字塔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明确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而数量金字塔可能会倒置,并根据题图结合实际作出准确的判断.
5. 首次以大自然元素为“第一人称”的公益纪录片——《大自然在说话》,以大自然独特的视角,倡导人类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关爱环境。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 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人类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
B. 建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C. 为了创造辉煌的现代文明,我们可以无限制地获取自然资源
D. 倡导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减少空气污染的根本措施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层,包括大气圈底部、岩石圈表面和水圈大部,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但不是整个地球,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错误。
B.建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正确。
C.为了创造辉煌的现代文明,我们不能无限制地获取自然资源,错误。
D.倡导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但是减少空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排放,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6.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种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该作物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下列有关大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经过传粉受精等过程,[③]子房发育为[⑤]果皮
B. 大豆豆荚中[⑥]种子的数量由子房数决定
C. 大豆种子中的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D. 大豆根瘤菌和大豆的关系是竞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在果实的形成过程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图中所示:①花药,②花丝,③子房,④胚珠,⑤果皮,⑥种子。
(2)大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用于检测蛋白质。
【详解】A.经过传粉受精等过程,[③]子房发育为果实,A错误。
B.大豆豆荚中[⑥]种子的数量由④胚珠的数量决定的,胚珠发育成种子,B错误。
C.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所以,大豆种子中的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C正确。
D.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大豆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大豆与根瘤菌是共生关系,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及蛋白质的检测等知识可解答。
7. 呼吸作用原理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下列措施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是( )
A. 给农作物松土B. 作物遇到洪灾时要及时排水
C. 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D. 在傍晚移栽蔬菜秧苗
【答案】C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
【详解】A.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对种植作物的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作物遇到洪灾时及时排水,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B不符合题意。
C.低温抑制大棚内蔬菜植株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产量,C符合题意。
D.在傍晚移栽蔬菜秧苗,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8. 如图是植物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示意图,M为细胞内有关结构,a、b分别表示某种气体。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b两种气体进出该植物叶片的结构是气孔
B. 若图中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则M代表的结构是叶绿体
C. 若b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M代表的结构内正在进行呼吸作用
D. 若M代表的结构是线粒体,则该项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储存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a气体如果表示二氧化碳,b气体表示氧气时,该示意图表示光合作用;a气体如果表示氧气,b气体表示二氧化碳,该示意图表示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详解】A.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a、b两种气体进出该植物叶片的结构,A正确。
B.若图中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则M内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为光合作用,M代表的结构是叶绿体,B正确。
C.若b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b气体为二氧化碳,则M代表的结构内正在进行呼吸作用,C正确。
D.若M代表的结构是线粒体,则该图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呼吸作用,则该项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的物像,①②③④代表血液的成分,其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时,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此外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图中①所示的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的体积较大、数量少,有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图中②所示的细胞是白细胞。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图中③所示的细胞是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图中④就是血浆,其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详解】据分析可知:①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此外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②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③血小板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④就是血浆,其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可见血液的运输功能是由①红细胞和④血浆完成。
故选C。
【点睛】熟记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即可解答此题。
10. 紫菜是一种含碘丰富的食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紫菜靠叶进行光合作用
B. 紫菜中的碘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C.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D. 幼年时期缺碘会引起侏儒症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幼年缺碘时,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得呆小症,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详解】A.藻类植物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内有杯状的叶绿体,也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等,它们虽然由多细胞构成,但结构很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故A错误。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但碘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故B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肿大,所以我们常吃的海带和紫菜含碘丰富,可防治大脖子病,故C正确。
D.幼年时期缺碘会造成智力发育出现障碍,会患呆小症,故D错误。
【点睛】熟记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11. 在采集新冠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时,患者会剧烈的咳嗽。对该反射描述错误的是( )
A. 感受器在咽部B. 效应器是呼吸肌
C.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 它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其过程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作出反应。在采集新冠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时,患者会剧烈的咳嗽,感受器在咽部,效应器是呼吸肌,咳嗽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脑干,属于非条件反射,可见C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2. 厨师把一个萝卜雕成了一条威武的龙,参与完成该项精细工作必须通过其神经系统的( )
A. 大脑和脑干B. 小脑和脑干
C. 脑干和脊髓D. 大脑和小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详解】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里面有控制运动的躯体运动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厨师把一个萝卜雕成了一条威武的龙,完成该项精细工作必须通过其神经系统大脑和小脑的参与。
故选D。
【点睛】掌握脑的组成及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
13. 家庭饲养的宠物狗每年要接种一次狂犬病疫苗,被狗咬伤的人,要及时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以上所注射的物质分别属于( )
A. 抗体、抗体B. 抗体、抗原C. 抗原、抗原D. 抗原、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理解人体免疫。
【详解】疫苗是由低毒、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抗体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保护人体自身的蛋白质。抗毒血清是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家庭饲养的宠物狗每年要接种一次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让其产生抗体;被狗咬伤的人,及时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可以使毒性减弱,属于抗体,故选D。
【点睛】解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14. 真菌生活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不包括
A. 水分B. 空气C. 有机物D. 适宜的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解答即可。
【详解】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特定的最佳生存、繁殖温度,一般低温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微生物的繁殖需要水分,干燥的环境也不适应微生物的繁殖。真菌是异养型生物,需要外界提供有机物。有的真菌是需氧型的,如青霉、曲霉等;而有的真菌不是需氧型的,因此空气不是所有真菌生活所必需的条件。
故选B。
【点睛】微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保存食物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15. 蜜蜂和蜂鸟都喜食花蜜,形态大小也很相似,下列有关二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蜜蜂的体表有外骨骼,蜂鸟的体表被覆羽毛
B. 蜜蜂依靠气管进行气体交换,蜂鸟依靠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 蜜蜂具有社会行为,蜂鸟没有
D. 二者取食花蜜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蜂鸟属于鸟类,具备鸟类的特征,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营飞行生活,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卵生。
(2)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在环境中分布非常广泛。有的生活在水中,如虾、蟹,有的生活在陆地上,如蜈蚣、蝗虫、蟋蟀、蜜蜂、蝴蝶。
(3)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
(4)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详解】A.蜜蜂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蜂鸟属于鸟类,体表被覆羽毛,A正确。
B.鸟的呼吸器官是肺,所以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气囊只起到暂存气体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中有数万只工蜂、少量雄蜂和一只蜂王。工蜂的主要职责是清理蜂巢、喂养幼虫、筑巢、采蜜等,雄蜂专职与蜂王交配;蜂王的主要任务是产卵繁殖后代。因此可以看出蜜蜂是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蜂鸟不具有社会行为,C正确。
D.二者取食花蜜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D正确。
故选B。
【点睛】理解掌握昆虫和鸟类的主要特征,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及作用,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16. 下列四种生殖方式中,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详解】ABD.鳞茎繁殖、嫁接、孢子繁殖,均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C.小鸡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有性生殖,与其他三种繁殖方式不同。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
17. 引体向上可以同时锻炼肱二头肌、背阔肌等多块肌肉。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背阔肌的肌腱绕过肩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B. 包裹在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C. 引体向上时,背阔肌收缩牵引肱骨绕肩关节活动,使躯体向上臂方向靠拢
D. 引体向上的动力来自于背阔肌等相关肌群地收缩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A.骨骼肌的肌腱绕过肩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正确。
B.包裹在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错误。
C.图中引体向上时,背阔肌收缩牵引肱骨绕肩关节活动,使躯体向上臂方向靠拢,正确。
D.在运动中,骨起到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的作用,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引体向上的动力来自于背阔肌等相关肌群地收缩,正确。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躯体运动的形成过程。
18. 下图是科研所利用的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
B. 这种新型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
C. 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
D. 该病菌抗药性增强是遗传变异和抗生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随着新型抗生素用药时间的延长,该病菌的菌落数突高突低,说明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的变异,A正确。
B.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被抗生素杀死,因此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病菌的变异有抗药性变异和没有抗药性变异,病菌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病菌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错误。
D.病菌的抗药性增强,是通过病菌和抗生素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一代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新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点睛】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 生物分类就是依据某一标准将生物分门别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或生物结构归为一类。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如图是将不同生物分为A、B、C、D四类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将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A类,依据是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B. 图中将衣藻和葫芦藓、小麦、大豆归为B类,依据是它们细胞内都含有叶绿体
C. C类生物同属于动物,其中草履虫是变温动物、鲫鱼和家兔是恒温动物
D. 将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归为D类的依据是都具有细胞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非细胞生物界,解答即可。
【详解】A.图中的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都属于单细胞生物;而葫芦藓、小麦、大豆、鲫鱼、家兔都属于多细胞生物,故图中将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A类,依据是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A正确。
B.衣藻和葫芦藓、小麦、大豆都属于绿色植物,它们都具有叶绿体,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而其它生物体内不含叶绿体;因此图中将衣藻和葫芦藓、小麦、大豆归为B类,依据是它们细胞内都含有叶绿体,B正确。
C.C类生物同属于动物,其中草履虫和鲫鱼是变温动物,家兔是恒温动物,C错误。
D.除病毒无细胞结构外,其它生物都是有细胞结构的,故将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归为D类的依据是都具有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C。
【点睛】正确掌握生物的分类依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为了宣传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不做“校服烟民”,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有关实验,实验结果绘成如图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B. 实验中每组用4只水蚤并且重复测量3次, 是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C. 由曲线可知,烟草浸出液可使水蚤的心率加快,浓度越小,心率越快
D. 吸烟有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 -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
(2)在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除烟草浸出液的浓度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据此解答。
【详解】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在“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时,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除烟草浸出液的浓度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A正确。
B.在实验中,用了4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B正确。
C.根据表中数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小增大,水蚤1 0秒内的心跳次数有35增加到42,表明烟草浸出液对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大,则心率越高,说明促进作用越强,C错误。
D.烟草燃烧时会产生约1400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CO、焦油等),会随着吸烟(烟雾)首先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病,严重时还会导致肺癌、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吸烟有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1. 洋葱(学名:Allium cepaL.)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富含营养物质。它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洋葱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结构,一般撕取洋葱鳞片叶的 ________来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到的物像如甲图所示,甲图所示结构层次为____________。
(2)乙图是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洋葱根尖的结构,视野中没有观察到的根尖结构是__________,要想观察到这一结构应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移动。
(3)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_。
(4)在超市里有琳琅满目的洋葱品种,有黄皮的、紫皮的、白皮的等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多样性。
【答案】 (1). 内表皮 (2). 组织 (3). 成熟区 (4). 上 (5). 适应 (6). 基因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绿色植物的相关知识、掌握洋葱实验的操作技能、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植物的结构层次、根尖的结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多样性等知识。综合性强,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与联系。
【详解】(1)洋葱作为实验材料,一般撕取鳞片叶的内表皮做临时装片,好获取,材料薄,利于观察。在显微镜下可看见如图甲的细胞,它们形态相似,功能相同,在植物结构层次中称为组织。
(2)图乙中观察到根尖结构,并没有观察到根毛,说明没有看见的结构是成熟区,成熟区位于根尖结构最上方,要想观察这一结构,根据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成像为倒像,玻片移动方向应与需要观察的方向一致,即向上移动玻片。
(3)洋葱的冠状叶在空气中,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富含营养物质,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4)洋葱的品种很多,颜色多样,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基因表达的不同,所以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点睛】关于绿色植物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学生应重点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性,做到举一反三。
22. 某糖尿病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收治在方舱医院。如图为他的消化、呼吸、泌尿和循环等系统关系示意图,其中1-5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H、h、b、c、d、f、g表示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H是构成人体细胞重要物质,分解H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正常人的f与d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f不含有葡萄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g的分泌量不足,人易患糖尿病,则g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某糖尿病患者,臀部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结构。
(4)轻症新冠肺炎病人收治在方舱医院,采取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5)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有时需要使用ECMO(俗称“人工肺”)。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该装置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内。“人工肺”模拟了图中______所示的生理过程。
【答案】 (1). 胃液、胰液、肠液 (2). 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 (3). 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4). 右心房 (5). 控制传染源 (6). 3
【解析】
【分析】
图示中,H是蛋白质,h是氨基酸,b氧气,c二氧化碳,d原尿,f尿液,g胰岛素;1是吸收,2肺的通气、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4肾小管的重吸收,5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详解】(1)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进入消化系统后,首先在胃内,被胃液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
(2)(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一个正常人的f尿液与d原尿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f不含有葡萄糖,原因是4肾小管的重吸收。g胰岛素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臀部注射胰岛素,胰岛素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
(4)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方舱医院的作用是避免大量的轻症病人流动,收治他们,得到医治,做到隔离,避免造成社会和家庭的进一步感染,因为这些轻症病人属于传染源,采取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
(5)人工心肺机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使氧气进入人体,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人工心肺机排出,其中氧合器模拟了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食物的消化、呼吸的过程、尿的形成以及糖尿。
23. 生物通过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使生命得到延续和发展。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人的受精卵模式图,它是在女性体内的____________结构中形成的。
(2)图乙所示的是_____(填写“男性”或“女性”)染色体排序图,染色体存在于图甲所示的__________结构中(填字母)。
(3)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据图丙分析,能卷舌为_____性状。
(4)假如图丙中父亲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他与妻子又生了一个漂亮女儿,女儿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 。
(5)不同人种在相貌上有较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在黑皮肤、卷发、高而狭的鼻梁、黄头发、黑眼睛、直发这些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输卵管 (2). 男性 (3). B (4). 显性 (5). 100% (6). 卷发和直发
【解析】
【分析】
(1)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甲表示受精卵,是在妈妈体内输卵管完成的。
(2)B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从乙图可以看出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因此图示中的染色体排序图是男性的,因为图示中的第23号染色体有Y染色体且形态、大小不同。
(3)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能卷舌与不能卷舌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据图丙分析:父母都能卷舌,儿子不能卷舌的,表明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
(4)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女儿的染色体中XX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父亲一定为女儿提供X染色体,男子X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因此父亲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他与妻子生了漂亮女儿,女儿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00%。
(5)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在黑皮肤、卷发、高而狭的鼻梁、黄头发、黑眼睛、直发这些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卷发和直发。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的遗传过程和基因显性与隐性。
24. 某同学从朋友圈里看到了别人分享的以下几条信息,其中蕴含着诸多生物学知识,请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1)一位朋友晒出了他制作酸奶的过程。制作酸奶时,向容器中倒入250克鲜奶和两匙白糖,该步骤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 ________。制作酸奶的过程离不开发酵,发酵时要加盖密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朋友晒出的信息是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富含牛肉蛋白质的“马铃薯”新品种。科研人员将控制某种牛肉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移植到马铃薯的细胞内,马铃薯表现出富含牛肉蛋白质的特性,极大增加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培育上述“马铃薯”新品种利用的核心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科学家将移植到“马铃薯”细胞中的基因破坏后,培养出的马铃薯不再含牛肉蛋白质,这一事实说明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朋友晒出的是几种冠状病毒的图文资料。新型冠状病毒(SARS-CV-2)与SARS冠状病毒(SARS-C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V)的差异性主要是由图中所示结构中的[ ] _________决定的。
(4)一位朋友晒出了他养的桑蚕吐丝过程中取食桑叶的视频。桑蚕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视频中的桑蚕正在吐丝,这说明它正处于发育过程的________时期。
【答案】 (1). 配置培养基 (2). 提供缺氧的环境,使乳酸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 (3). 转基因技术 (4). 控制生物性状 (5). B 内部遗传物质(或RNA) (6). 幼虫
【解析】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别。
(2)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3)很多细菌和真菌是对人类有益的,在生产生活中也应用的非常广泛。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如下表所示:
。
【详解】 (1)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发酵时要加盖密封,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一个少氧的环境, 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制作酸奶时,向容器中倒入250克鲜奶和两匙白糖,该步骤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配置培养基,购买的酸奶中有乳酸菌,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了乳酸菌,使乳酸菌生长、繁殖、发酵产生乳酸,这一步叫做接种。
(2)培育上述“马铃薯”新品种利用的核心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将移植到“马铃薯”细胞中的基因破坏后,培养出的马铃薯不再含牛肉蛋白质,这一事实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3)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A蛋白质外壳和B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新型冠状病毒(SARS-CV-2) 与SARS冠状病毒(SARS-CV)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V)的差异性主要是由图中B遗传物质决定的。
(4)家蚕的生殖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吐丝阶段是在幼虫时期,因此,为了提高家蚕的吐丝量,人们通常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
【点睛】理解掌握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及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的概念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25. 探索和揭开光合作用的奥秘,是人类探索大自然的一个里程碑,许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以下资料是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部分实验,请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是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
资料二:科学家希尔采摘生长旺盛的树叶,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如图所示。
(1)萨克斯的实验中,将绿色叶片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希尔设计实验装置A、C,可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皿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_______,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皿B中无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 (2).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3).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吗 (4). 氧气 (5). 将气体收集,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气体的试管内,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6). 没有光照,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暗处理也叫“饥饿处理”,是将实验材料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在暗处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会被运走耗尽,就排除了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比较A、C实验变量是叶绿体,可探究的问题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吗?A有气泡产生,C没有气泡产生,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装置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在培养皿A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根据氧气能助燃,将气体收集,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气体的试管内,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4)装置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的条件--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聊城临清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聊城临清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聊城临清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