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阅读理解之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中考阅读理解之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页
    中考阅读理解之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页
    中考阅读理解之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页
    中考阅读理解之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4页
    中考阅读理解之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5页
    中考阅读理解之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6页
    中考阅读理解之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7页
    中考阅读理解之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8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阅读理解之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阅读理解之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夸张的作用,排比的作用,反复与排比的区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修辞: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常见修辞:比喻、反复、排比、反问、设问、拟人、夸张、对偶等。
    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通常比较完整的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喻事物),喻词(表明比喻关系的词)和喻体(比喻事物)。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本体+明显性喻词+喻体,三者缺一不可;喻词必须是“像”“如”“似”“犹”“若”“如同”“好比”“仿佛”等明显性的喻词。例句:残月(本体)像(喻词)一片薄冰(喻体),飘在沁凉的夜色里。
    2.暗喻本体+暗示性喻词+喻体,暗喻有时可以不使用喻词;暗示性喻词大多是“是”“做”“成”“为”“等于”“当做”等,暗示性比较突出。例句:①汗水在他那络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②胡宗南这个志大才疏的饭桶,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舍不得,结果把一切都丢得精光。(无暗示性喻词)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例句:晚妆新,高绾起乌云。(把乌黑的发髻比作乌云)
    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褒贬分明地表达感情;含蓄深刻,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再写上比喻的作用。
    1.拟人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例:货轮放慢速度在河上滑行。马达犹犹豫豫地喘息着。
    比拟是故意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2.拟物故意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例:尤其是县政府豢养的警察、警备队、差役这般恶狗,他们怕下乡,下乡也不敢再敲诈。(把人当做物来写)
    3.比拟的作用使叙述形象生动;使感情褒贬分明;使气氛更加浓郁。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等,故意说的比实际要高、大得多。例句:当我们回顾四年这一切,笑声和泪水不仅仅限于嘴和眼睛,甚至会从肚脐眼里溢出。(扩大了感情激动的程度)
    所谓夸张,就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故意将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扩大或缩小,以便更充分地描写事物和表达感情。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等加以缩小。例句: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高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写月离山近,故意缩小距离)
    3.超前夸张从时间先后上进行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反之亦然。例句:憨老汉真是饿急了,那位大嫂刚把一碗黑面饸饸端进来,他接住,嘴还没沾上碗边,半碗饸饸早九咽下肚了。
    夸张可以使所描绘的事物形象更鲜明,让人印象深刻;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体会到它所蕴藉的感情。答题规范: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形象,使人印象更深刻,启发读者联想。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关的内容。排比既可以是词组排比,也可以是句子排比。
    排比的作用在于加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排比用于叙事,可使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抒情,起到节奏和谐,感情奔放的效果。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层层深入的写出……,突出地表达了作者……之情,句式整齐,语调铿锵,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词组排比)②走生路,生而出新;走险路,险而出奇;走难路,难而不俗。(句子排比)
    1.连续反复相同的语句连续不断地使用,中间不插进别的语句。例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反复是指,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反复的作用: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答题规范: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XX”加强了(对象的特征),强烈地抒发了(情感)。
    2.间接反复把相同的语句间隔开来使用,中间插进了别的语句。例句:在一条并不惹人注目的小巷深处有一扇并不惹人注目的石库门。在那扇并不惹人注目的石库门里住着一对并不惹人注目的夫妻。
    反复是字面上的重复,起到强调感情、突出思想,增强节奏感的作用。排比是结构相似,语气一致,三句或三句以上并列,起到加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反复和排比也可以一起使用,以同时达到两种修辞效果。例句:“夜,静极了;月光,静极了;大地,静极了。在这如水的静夜中,她仿佛是一段莲花,在微风中开放。”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1.严式对偶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例句】海内存知己 仄仄平平仄天涯若比邻 平平仄仄平2.宽式对偶要求不那么严格,仅一部分等同于严式对偶。【例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运用对偶,使结构匀称,形式整齐,音律和谐。
    反问的作用在于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引起深思。答题规范: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答案就是问语的反面。【例句】①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②谁说一见钟情总是轻浮的呢?在某种机缘下,突然遇见自己或朦胧向往或苦苦追求而未能获得美好的事物,怎能不一见生情呢?
    设问,故作疑问,自问自答;或者自己问而不答,但是答案读者已经能够体会到。只问不答,一般出现在小说结尾。答案在前面故事中,让读者去思考。【例句】①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设问的作用1.引起注意,启发思考。2.蕴含丰富,引人遐想。(多见于诗歌中)3.设问在不同的位置也有不同的作用:①设问在标题或文章开头,有提挈全篇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帮助读者领会篇章的主要内容。②设问在段与段之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表述自然、严谨。③设问在文章末尾,再次引人深思,加深情感,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答题规范: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文中提问的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下文)。
    引用,是指创造性地引用现成语(警句,诗词,成语,熟语等,)来印证、补充、对照作者的本意。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引用的作用,因作者的的意图和文体的不同而不同,或警辟中肯,或简洁凝练,或幽默风趣,或生动形象,总之,能增强文章或说话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答题规范: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了警句/诗词/成语/熟语,使语言简洁凝练/警辟中肯/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说服力/感染力。
    借代,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构成借代的三个要素: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叫“本体”;借用来代替本体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叫做“借体”;本体和借体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性”。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部分代整体,“孤帆一片”代一只船。)②排队挂号“白大褂”。(白大褂代指医务人员)③老拔贡的脚丫子迈进了民国,脑瓜子可还留在大清的门槛里,遗老思想,痰迷心窍,一心想教出个状元及第的徒弟,他也好人死留名。(具体代抽象,脑瓜子代老拔贡的遗老思想。)
    借代的作用是突出描述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委婉地表达情意;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褒贬感情。答题规范: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c)代(d),使(c)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引(什么感情或特点)。
    通感的作用:能够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文采,生动形象。答题规范: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是……觉,……是……觉,两种感觉相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通感,用形象的词语,把一种感官的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官上。也叫移觉。换句话说就是用描写甲类感官感觉的词语去描写乙类感官的感觉。这种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沟通起来的方法,称为通感。【例句】①一弯甜甜的的弦月,刚刚被西山吞没,山坳里的养鹿场,有间小房内就亮起了灯光。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相关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对联谜语专题四二、常见修辞手法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对联谜语专题四二、常见修辞手法教学课件,共15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汇编课件专题14 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汇编课件专题14 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含答案),共1页。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之句子赏析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之句子赏析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句子赏析,输入标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