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786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黑龙江省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786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黑龙江省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786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黑龙江省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黑龙江省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向一定量NaOH和B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黑龙江初中化学九年级下酸碱盐专项练习一.选择题(共21小题)1.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2.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 B.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 C.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 D.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3.用稀的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后不能清洗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是( )A.白酒(溶液pH=7) B.食醋(溶液pH=4) C.小苏打(溶液pH=8) D.纯碱(溶液pH=10)4.向一定量NaOH和Ba(OH)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图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6.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X是氢氧化钠 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7.下列四种叙述均用图中所对应的图象表示,其中图象正确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其导电性与加入量的关系 B.表示向一定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C.表示一定量的KMnO4加热制O2的过程中,MnO2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D.表示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与加入量的关系8.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C点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D点生成氢气的质量 B.D点反应结束 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反应速度减慢 D.E点温度大于A点9.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bc段溶液中有硫酸铜生成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t℃时取溶质质量分数为w的KNO3饱和溶液20g,升高温度至90℃ B.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 D.向少量二氧化锰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11.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 C.可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波尔多液,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其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与CO2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12.下列实验过程与如图所示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表示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表示用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1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CO2、Ba(OH)2、CuSO4 B.Mg(OH)2、HNO3、K2CO3 C.KOH、FeCl3、CaCO3 D.NaOH、BaCl2、H2SO414.现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氢氧化钠液质量为a~cg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MgCl2+2NaOH═2NaCl+Mg(OH)2↓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cg时,溶液呈中性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①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③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④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A.1个 B.2个 C.3个 D.4个16.如图所示,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滴管中有液体甲,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滴加到乙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右侧气球胀大。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碳酸钙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氢氧化钠 C.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D.当把甲滴加到乙中,广口瓶内的气压降低17.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 B.图中涉及到置换、复分解二种基本反应类型 C.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包括②③④⑤ D.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18.某溶液溶质可能是NaOH、HCl、H2SO4、MgCl2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H2SO4一定有 B.H2SO4和MgCl2一定有,NaOH一定无 C.HCl和MgCl2一定有 D.HCl一定有,NaOH、H2SO4一定无,MgCl2可能有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与该实验有关的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K2SO4和H2SO4;②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③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④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A.1个 B.2个 C.3个 D.4个20.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1.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BC段,CO2与NaOH反应基本停止 C.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二.填空题(共3小题)22.观察下列三幅微观结构示意图,并按要求填空:(1)图1和图2分别是溴化氢(HBr)和乙醇(C2H5OH)在水中的微观示意图。请你结合已有的酸、碱知识,判断溴化氢的水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下同),乙醇的水溶液显 。(2)图3代表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由图中可知酸碱中和的实质是 和 (填离子符号)发生结合。类比写出溴化氢的水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A.燃烧的条件B.铁定生锈的条件C.证明CO2与NaOH反应(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完后在瓶①中滴加石蕊出现的现象是 。24.学习酸碱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 .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5.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图一实验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生的现象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三描述了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 。(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用检验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继续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来证明反应的发生。步骤现象结论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证明没有NaOH实验2: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HCl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 产生证明有NaCl生成(注:实验1已证明没有氢氧化钠)【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评价反思】】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得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 。2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归纳酸、碱、盐化学性质时,发现有些实验无法观察到明显现象,需要进行改进或继续实验验证。Ⅰ.兴趣小组小觐同学提出,酸、碱中和没有明显现象,并设计如下两个实验:(1)实验一: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说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往上述试管中再逐滴滴入过量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 ,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2)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该同学又设计了实验二,将足量的稀硫酸滴入NaOH溶液后,再滴入甲溶液,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甲溶液可以是 (指示剂除外)。(3)其他同学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不是所有酸、碱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例如稀硫酸与 反应就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Ⅱ.兴趣小组小琪同学提出: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并设计如下实验三继续探究。(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查阅资料]①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②常温下NaOH易溶于乙醇,Na2CO3微溶于乙醇。(4)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 。从生成物角度验证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Ⅲ.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兴趣小组的其他同学继续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制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6)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反思感悟](7)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可以通过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的生成以及 变化等角度验证反应的发生;还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四.计算题(共2小题)27.向Ba(OH)2溶液中先滴加一定量CuSO4溶液,直至沉淀质量为m克,再不断滴加H2SO4溶液。整个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a点对应溶液pH (选填“>”、“=”或“<”)7。(2)取c点对应的溶液,不断滴加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3)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 28.在化学实验中,有时药品的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某同学使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广口瓶内气球的体积变化与滴加药品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 A 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 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不考虑由于滴入液体的体积 及反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对集气瓶内气压的影响)。据图回答:(1)实验中首先加入试剂是 。(2)试从加入药品的种类、顺序及发生的化学反应等角度来解释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1小题)1.A; 2.D; 3.B; 4.D; 5.B; 6.C; 7.B; 8.A; 9.C; 10.A; 11.D; 12.B; 13.B; 14.C; 15.A; 16.B; 17.D; 18.C; 19.C; 20.C; 21.C;二.填空题(共3小题)22.酸性;中性;H+;OH﹣;HBr+NaOH═NaBr+H2O; 23.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氧气;2NaOH+CO2═Na2CO3+H2O;溶液变红色; 24.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放热;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减小;Na+、H+;2NaOH+CO2═Na2CO3+H2O;CD;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5.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放出;OH﹣、H+、H2O;不产生蓝色沉淀;白色固体;此反应中Cl﹣是旁观者,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仍然含有大量的Cl﹣,加入硝酸银溶液只能证明Cl﹣存在,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H+,故无法确定含有盐酸; 26.红;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CuSO4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CO2+2NaOH=Na2CO3↓+H2O;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Na2CO3+H2O=2NaHC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能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满分练习专题1.4.1 常见的酸碱盐——酸碱盐的主要性质、用途及化肥(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9酸碱盐基础知识-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真题提分重点专项冲刺练习,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酸碱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