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天津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5页。
2022年天津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1•天津)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D.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2.(2020•天津)在国庆七十周年联欢会上,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3.(2021•天津)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是( )
A. B.
C. D.
4.(2022•天津模拟)小刚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做“小孔成像”实验,下列知识能用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是( )
A.光的反射 B.平面镜成像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路的可逆性
5.(2021•东丽区一模)下列实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水中倒影 B.手影的形成 C.日食和月食 D.小孔成像
6.(2021•天津一模)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在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7.(2021•天津二模)在两千多年前,《墨经》中就记录了小孔成像现象。下列诗(词)句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成因相同的是( )
A.起舞弄清影 B.对镜帖花黄 C.潭清疑水浅 D.池水映明月
8.(2021•河西区一模)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关于他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1•河北区二模)2020年6月21日,全国多地都观测到如图所示的“金边日食”,能解释“日食”形成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直线传播
10.(2021•天津模拟)两块完全相同的平行玻璃砖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相互垂直,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从右侧玻璃砖的右侧射出,则经过两块玻璃砖的出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 )
A.平行 B.不平行,向上偏折
C.不平行,向下偏折 D.都有可能
11.(2021•红桥区三模)小莹在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小莹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币。如图所示是用作图方法说明重新看到硬币原因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2021•南开区模拟)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21 B.21:10 C.10:51 D.12:01
13.(2021•南开区二模)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14.(2022•天津模拟)为避免教室内学生上课时受到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方法有效、合理的是( )
A.在教室周围植树
B.老师讲课声音大一些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15.(2021•天津一模)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16.(2021•东丽区一模)二胡、小提琴和钢琴都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用这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17.(2021•东丽区二模)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控制速度
18.(2021•河西区二模)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光通过透镜后再发电。该透镜是一个( )
A.凹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C.凸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D.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
19.(2021•河北区二模)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二.多选题(共9小题)
(多选)20.(2021•河西区一模)物理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他们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烛焰的像。接下来他们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
B.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
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多选)21.(2021•天津)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
D.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
(多选)22.(2020•天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多选)23.(2021•红桥区三模)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三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出现清晰的像。关于a、b、c三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C.烛焰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烛焰位于c点时,成倒立的实像
(多选)24.(2021•红桥区二模)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做原理工作的
C.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放到刻度线30cm处,向右移动光屏一定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多选)25.(2021•东丽区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光具座上A点向左移动距离s到C点,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所成的像始终是放大的
B.光屏上所成的像先是放大的后是缩小的
C.光屏向左移动了大于s的距离
D.光屏向右移动了小于s的距离
(多选)26.(2021•南开区三模)如图所示,小红将凸透镜(焦距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32cm刻度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B.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C.从如图中所示位置移动蜡烛,当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若此时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D.将蜡烛从图中所示位置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多选)27.(2021•津南区一模)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在A点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蜡烛在C点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蜡烛从A移到C时,像一直在变大
D.蜡烛在B、C点时,成像特点相同
(多选)28.(2021•东丽区二模)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此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40cm
B.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C.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三.填空题(共1小题)
29.(2021•天津)耸立于碧波与云霄之间的“天塔”是津门十景之一。天塔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塔尖周围的“云雾”是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0.(2020•和平区模拟)学完“视力矫正”的知识后,小明用透明橡皮膜自制了一个水透镜,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或往外抽水,来改变水透镜焦距。小明利用此水透镜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实验前,将水透镜、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水透镜的 上。
(2)某次实验中,当蜡烛、水透镜和光屏在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在第(2)的基础上,要想模拟正常人眼睛的成像情况,小明需要把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4)小明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远视眼的晶状体要比正常眼更扁平一些。要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在保持蜡烛和水透镜位置不动的情况下,他要用注射器 (选填“向水透镜中注水”或“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并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
31.(2018•德州)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 (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022年天津市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解答】解: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故选:C。
5.【解答】解: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解答】解: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位置降低,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池底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A、B选项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D选项中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应该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D错误,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起舞弄清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符合题意;
B、对镜贴花黄是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池水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解答】解:岸上人看到水中的鱼,是来自鱼的光由水中进入空气,A、D图中光是由空气进入水中,错误;
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图正确,B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当太阳、月球、地球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阳光照不到的地球上,形成影,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便形成日食。
故选:D。
10.【解答】解:光线通过第一块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
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由于玻璃砖上下表面垂直,第二次折射的入射角等于第一次折射的折射角,所以第二次折射的折射角等于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最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只是作了平移,即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同理,经过第二块玻璃砖时,也是这样两次折射,第四次的折射光线,与第三次的入射光线即第二次的折射光线平行;第二次的折射光线与第与第一次的入射光线平行,因此经过两块玻璃砖折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如下图:
故选:A。
11.【解答】解: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物体时,
物体所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才看清物体。故选项AB光线方向错误;选项CD光线正确,但D选项折射光线没有发生偏折,故D错误,只有选项C图正确。
故选:C。
12.【解答】解: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10.51,故C正确。也可以利用对称性规律,从像的背面去直接读取。
故选:C。
13.【解答】解: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是虚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管是移近还是远离,像的大小永远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题目中“像会变大”不正确,符合题意;
C、通过实验证明,蜡烛的像与蜡烛之间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若不垂直就无法观测到像了,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物远离,像也远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解答】解:A、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故B不符合题意;
C、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解答】解: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钟,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解答】解:由于二胡、小提琴和钢琴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用这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
故选:C。
17.【解答】解: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就是通过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故C正确。
故选:C。
18.【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则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由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知,此透镜是一个凸透镜。
故选:D。
19.【解答】解:
AB.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白色墙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正确;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透镜的其它部分仍然能会聚光线而成像,白色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共9小题)
20.【解答】解:由图知,此时物距为u=60.0cm﹣10.0cm=50cm,
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改用10cm的凸透镜来进行实验,焦距变小,若保持凸透镜与物的位置不变,相当于增大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此时像距减小,像减小,即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若保持光屏到凸透镜距离不变,由图知,像距为v=95.0cm﹣60.0cm=35.0cm>2f=2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应减小物距,故应将蜡烛向右移动,由于物距变小了,则像会变大,故BD正确。
故选:BD。
21.【解答】解:此时物距u=30cm,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生活中照相机就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22.【解答】解: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23.【解答】解:A、图中a点:ua>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中a距离透镜最远,则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A正确;
BD、c点:f<uc<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c点离透镜更近,所成的实像比a、b更大,故B错误、D正确;
C、b点:f<ub<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故选:AD。
24.【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2f,f<v<2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原理,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30cm>2f,f<15cm<2f,解得,7.5cm<f<15cm,将蜡烛放到刻度线30cm处,物距为20cm,大于一倍焦距,所以光屏上一定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ABCD。
25.【解答】解:AB、将蜡烛从光具座上A点向左移动距离s到C点,物距始终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B错误;
CD、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接到清晰的像。当物距等于2f,此时像距也为2f,物像之距最小。当由A处向左移动时,由于物体向2f处靠近,所以物像之距在减小,因为物体向左移动,像也向左移动,所以像移动的距离大于物体移动的距离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26.【解答】解:A、将蜡烛从32cm刻度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物距一直小于焦距,成虚像,此时物距变小,像变小,故A正确;
B、将蜡烛放在10cm处,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由于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C正确;
D、将蜡烛从图中所示位置移动到25cm刻度处,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需要将光屏右移,故D错误。
故选:ABC。
27.【解答】解:A、由图象知,u=v=2f=15cm,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7.5cm,当蜡烛在A点时,由图象可知,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当蜡烛在C点时,由图象可知,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C、蜡烛从A移到C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一直在变小,故C错误;
D、蜡烛在B、C处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特点相同,故D正确。
故选:ABD。
28.【解答】解:A、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f=10cm,成实像时,物与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f,故用此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40cm,故A正确;
BC、由图可知,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正确;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u=f,不成像,所以移动光屏不可能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共1小题)
29.【解答】解:天塔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塔尖周围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反射;液化。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0.【解答】解:(1)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调整后使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且它们的中心在水透镜的主光轴上;
(2)由图知光屏上成了应该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小明需要把蜡烛向左移动,增大物距,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4)因为远视眼的晶状体要比正常眼更扁平一些,故需要用注射器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使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成像较远,像距较大,需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
答案为:(1)主光轴;(2)投影仪;(3)左;(4)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右。
31.【解答】解:(1)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u=15cm,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55cm﹣25cm=30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u=3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4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4图符合像的性质;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
(3)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像推迟会聚,故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1)放大;40;(2)B;4;(3)远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云南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5页。
这是一份2022年广西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6页。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