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10——化学实验

    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10——化学实验第1页
    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10——化学实验第2页
    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10——化学实验第3页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10——化学实验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10——化学实验,共39页。
    2020和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10
    ——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1•苏州二模)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
    B.硝酸银溶液(硝酸铜):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C.碳酸钙固体(氯化钠):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2.(2021•姑苏区校级二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的为杂质)
    试剂及方法
    A
    Fe(Cu)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MgCl2(Mg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KNO3(NaCl)
    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D
    NH3(H2O)
    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干燥
    A.A B.B C.C D.D
    3.(2021•虎丘区校级二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H2O)
    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干燥
    B
    Cu(Fe)
    加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CO2气体(CO)
    点燃
    D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4.(2021•高新区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氮气
    氧气
    木条,点燃
    B
    氯化钾
    二氧化锰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D
    氯酸钾
    氯化钾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A.A B.B C.C D.D
    5.(2021•姑苏区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H2O)
    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干燥
    B
    NaOH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C
    NaCl固体(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6.(2020•吴江区校级模拟)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aO
    CaCO3
    加足量稀盐酸
    B
    CO2
    HCl
    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干燥
    C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D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足量CaCO3,过滤
    A.A B.B C.C D.D
    7.(2020•吴江区校级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A.CaO[Ca(OH)2]:水
    B.CO2(水蒸气):浓硫酸
    C.MnO2(CaCO3):水
    D.NaOH溶液(Na2CO3):盐酸
    8.(2020•吴江区校级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法
    A
    氧化钙
    碳酸钙
    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
    B
    氯化钾
    氯酸钾
    加少量二氧化锰,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
    C
    氯化钠溶液
    硫酸钠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适量的氧气,点燃
    A.A B.B C.C D.D
    9.(2020•吴江区校级模拟)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O2
    水蒸气
    把气体通过盛有烧碱的干燥管
    B
    Fe
    Cu
    先加入足量稀硫酸,再过滤
    C
    K2SO4
    K2CO3
    先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再蒸发
    D
    CaO
    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减轻
    A.A B.B C.C D.D
    10.(2020•吴江区校级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
    项目
    物质
    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
    A
    CO(CO2)
    通过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B
    Fe粉(Cu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CaCl2)
    加入适量K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
    D
    NaHCO3固体(NaCl固体)
    充分加热
    A.A B.B C.C D.D
    11.(2020•工业园区二模)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各选项中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CO)
    O2
    点燃
    B
    NaCl溶液(Na2CO3溶液)
    过量CaCl2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
    C
    KNO3固体(NaCl固体)
    足量的水
    降温,结晶,过滤
    D
    FeCl2溶液(CuCl2溶液)
    过量镁粉
    过滤,蒸发,干燥
    A.A B.B C.C D.D
    12.(2020•常熟市校级二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使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CaO(CaCO3):高温煅烧
    B.MnO2(KCl):加水过滤
    C.NH3(H2O):用浓硫酸洗气
    D.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13.(2020•太仓市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CuO)
    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aO(CaCO3)
    滴加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蒸发,干燥
    C
    NaNO3溶液(NaCl溶液)
    滴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
    CO2(CO)
    点燃混合气体
    A.A B.B C.C D.D
    14.(2020•高新区二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CaO固体(Ca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B.CO2气体(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NaOH溶液(Na2CO3)﹣﹣加入过量饱和石灰水,过滤
    D.MnO2固体(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5.(2020•姑苏区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和主要操作均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主要操作
    A
    CO
    CO2
    浓NaOH溶液
    洗气
    B
    KNO3溶液
    K2SO4
    适量BaCl2溶液
    过滤
    C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
    结晶
    D
    NaCl溶液
    MgCl2
    过量NaOH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16.(2020•姑苏区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O2)
    通入氧气并点燃
    B
    KCl固体(K2CO3固体)
    加入过量稀盐酸溶解,蒸发结晶
    C
    Fe粉(Cu 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二.实验探究题(共13小题)
    17.(2021•苏州二模)我国塑料购物袋的年消耗量很大,废弃塑料的处理亟待解决。回答下列问题。
    (1)购物袋等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可能会造成的一种环境污染是  。
    (2)小林尝试用焚烧法对某类塑料购物袋(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进行处理,并将燃烧产物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
    【查阅资料】I.聚氯乙烯的化学式为(C2H3Cl)n。
    Ⅱ.氯化氢气体会污染环境。
    Ⅲ.Na2CO3+CaCl2═CaCO3↓+2NaCl。
    ①聚氯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C2H3Cl)n+5nX4nCO2+2nHCl+2nH2O,则X的化学式为  。
    ②将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全部通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得到吸收液,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
    ③小林对吸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吸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实验1】取吸收液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变红色,说明溶液呈  性。
    【猜想】猜想1:NaCl、NaOH、Na2CO3。
    猜想2:  。
    猜想3:NaCl、Na2CO3、NaHCO3。
    猜想4:NaCl、NaHCO3。
    【进行实验2】向实验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小林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猜想1正确。
    【交流反思】实验结束后,小林对吸收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方案是  ,然后倒入废液缸。咨询老师后,小林获悉废弃塑料资源化回收是减少环境危害的最好方法。
    (3)聚氯乙烯的生产需要用到氯气。工业上获取氯气的方法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某工厂需生产28.4t氯气(Cl2),至少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吨?(请写出计算过程)
    18.(2021•苏州校级三模)同学们在做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有的组铜较快析出形成铜树,有的组却较慢。课后化学小组同学对影响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实验1和实验2两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每次实验中所用铝条长度、粗细相同,伸入到硫酸铜溶液部分绕成的螺旋数相同;硫酸铜溶液的体积相同。
    实验1:
    编号
    温度/℃
    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铝条是否打磨
    实验现象
    1﹣1
    20℃
    8%
    打磨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慢
    1﹣2
    30℃
    8%
    打磨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快
    1﹣3
    40℃
    8%
    打磨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快
    实验2:
    编号
    温度/℃
    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铝条是否打磨
    实验现象
    2﹣1
    20℃
    16%
    打磨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快
    2﹣2
    20℃
    16%
    未打磨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慢
    【解释与结论】
    (1)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铜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
    (3)通过实验1可得到的结论是  。
    (4)通过对比实验  (填编号),可得到“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影响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5)实验2的目的是  。
    【反思与评价】
    (6)在做铝与酸反应、铝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前,要打磨铝条,其目的是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写出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7)影响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  (写出1条即可)。

    19.(2021•姑苏区校级二模)以下是某校学生在做兴趣实验时的实验实录:
    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做了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图甲和乙):

    (1)甲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  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同学在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钠和氯化铁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
    (查阅资料)因为氯化铁容易水解产生沉淀,所以实验室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先是把氯化铁的晶体溶于浓盐酸,再稀释到需要的浓度。
    (提出猜想)实验所用的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盐酸。
    (验证与探究)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分别取少量氯化铁溶液于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案
    步骤
    现象
    1
    取少量溶液氯化铁,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2
    取少量溶液氯化铁,加入镁粉
    产生气泡
    上述方案中有一个设计不合理,指出不合理的实验方案编号及原因  。
    (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时,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以开始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3)丙同学取盐酸与生锈铁钉反应后的上层清液a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图丙),发现没有如甲同学实验产生的现象,而是有灰绿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与甲同学实验现象相同。查阅资料:Fe(OH)2,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易被氧化,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而变成Fe(OH)3,灰绿色固体是转化过程中复杂不稳定的过渡态。由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出Fe(OH)2被氧气氧化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  。
    Ⅱ.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探究Fe(OH)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同学利用瓶颈上有侧管的蒸馏烧瓶组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2,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并迅速冷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馏水加热煮沸并迅速冷却的目的是  。
    (2)X可以是  (填试剂名称),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开始时,向烧瓶中加X前,应  (填字母)。
    A.先关闭止水夹a、b
    B.先打开止水夹a、b
    C.先关闭止水夹b、打开a
    D.先关闭止水夹a、打开b
    (4)反应一会后,在b导管口收集检验氢气纯净后,关闭  (填“a”或“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反应结束后,为确保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则应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  (填“a”或“b”)。
    20.(2021•姑苏区校级二模)某学习小组对CO2展开研究。
    Ⅰ.探究CO2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如图A~F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用的发生装置有:  (选填字母序号)。
    (2)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2的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试管收集)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反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与否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烧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以证明空气完全排尽。
    向收集到CO2的试管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用胶塞旋紧小试管口,振荡
    先浑浊变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先浑浊变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①  
    ②  
    收集到CO2的试管内倒入澄清石灰水,用胶塞旋紧小试管口振荡的原因是
    ①  
    ②  
    Ⅱ.CO2减排新进展:我国CO2减排的战略是CCUS(CO2的捕集、利用与储存)。
    ①捕集:氨法吸收的原理是在水溶液中氨(NH3)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利用:超临界CO2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清洗时,溶剂是  。
    储存:天然矿石中MgO与CO2反应,生成长期稳定存在的碳酸镁,从而使CO2固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2021•苏州校级二模)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两个实验(加热装置已略去)。
    实验1:探究CO的化学性质
    该实验有以下实验操作:
    ①对Ⅰ处粉末进行高温加热,观察现象;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待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气体;
    ④从Ⅱ处通入CO;
    ⑤Ⅰ处放入Fe2O3粉末,固定好仪器后:
    (1)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序号)
    (2)Ⅰ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导管伸入试管底部的目的是  。
    (4)该实验有一个缺点,你的改进措施是  。
    实验2: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具体操作步骤:
    ①在Ⅰ处放入木炭,从Ⅱ处通入气体X;②在Ⅰ处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③Ⅱ处通入N2。
    (1)气体X是  。
    (2)此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
    (3)该实验不能探究出的燃烧条件是  。

    22.(2021•苏州一模)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
    8.1g
    9.6g
    11.1g
    12.7g
    ②碳酸氢钠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或受热分解均生成Na2CO3、H2O和CO2。
    【实验探究】
    探究1: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室温下(20℃),边搅拌边向盛有0.5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5℃;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0℃),搅拌,测得温度为20.8℃。
    (1)实验中配制的NaHCO3溶液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2)由上述实验可知:NaHCO3固体溶于水  (填“放热”或“吸热”)。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热的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  。
    探究2: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的反应
    分别向10mL 0.5%和5% 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发现均有白色浑浊出现,通过传感器测得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3)由上图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该条件下,NaHCO3溶液和C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CaCl2═2NaCl+  +H2O

    探究3:久置的NaHCO3样品中NaHCO3含量的测定
    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假设只有NaHCO3和Na2CO3)混合均匀后,称取190g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59g。
    (5)①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01%)。
    ②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3.(2021•苏州一模)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用FeCl3溶液和H2O2溶液做了以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5mL 3% 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现象
    无明显气泡产生

    ②取5mL 6% 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现象
    无明显气泡产生

    ③取5mL 3% 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2滴FeCl3溶液
    有明显气泡产生

    ④取5mL 3% 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2滴FeCl3溶液,放入盛有40℃热水中浸泡
    有明显气泡,放入热水后气泡量增大
    查阅资料:氯化铁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1)实验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③与实验④中滴加相同滴数FeCl3溶液的目的是  ,对比实验③与实验④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①与②对比,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可用实验中所提供的试剂对上述操作作出改进  。
    (3)某同学在50mL某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速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24.(2021•苏州模拟)实验室可用亚硫酸钠粉末和硫酸反应制取SO2:Na2SO3+H2SO4═Na2SO4+SO2↑+H2O。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制取S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下方的字母)。
    (3)干燥SO2:选择合适的干燥装置,气体应从该装置的  (填小写英文字母)端通入。
    (4)探究SO2的性质:实验装置、操作和现象如下。
    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装置


    操作
    将水倒入盛有二氧化硫的软质塑料瓶中,拧紧瓶盖,振荡
    将二氧化硫缓慢通入装有不同状态蓝色石蕊
    试纸的硬质玻璃管中
    现象
    塑料瓶明显变瘪
    ②③试纸无变化,④①试纸先后变红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二氧化硫的性质有  
    25.(2021•工业园区一模)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在不同的生活、生产环境中对氧气浓度的要求不同,人类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请根据下列信息及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3)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也可以制取氧气,同时生成碳酸盐,潜水器中可使用过氧化钠固体做供氧剂。
    ①产物中碳酸盐的化学式为  。
    ②若要收集用该方法制得的纯净、干燥的氧气,还需将上述所得氧气先通装置B、C,最后用装置D来收集,其中装置B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D来直接收集氧气时,氧气从  管通入(填“b”或“c”)
    (4)某兴趣小组对H2O2的分解产生氧气进行了探究。设计如下实验:
    组别
    试剂
    处理情况
    图示
    待测数据
    A
    10mL 3%H2O2溶液
    常温

    ﹣﹣﹣
    B
    10mL 3%H2O2溶液
    水浴加热(90℃)

    m
    C
    10mL 3%H2O2溶液
    常温,加入少量CuSO4溶液

    n
    ①实验A的作用是  ;
    ②写出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根据待测数据m>n,可判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H2O2的分解速率大于水浴加热(90℃)时H2O2的分解速率。那么“待测数据”测量的是  。
    26.(2021•高新区模拟)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对这一知识模块的梳理和认知,请你共同参与。
    知识点一:认识钠元素及氯化钠的形成:

    (1)下列是某同学据图1获得的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②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④钠原子核带11个单位正电荷
    (2)图2是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其微观实质是  。
    (3)由图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
    ①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结构中的电子数一定改变
    ②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电子层数一定改变
    ③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质子数一定不变
    ④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知识点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图3所示实验方案:

    (1)实验A验证了氢氧化钠的两条化学性质,其中酚酞试液所起的作用是  。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C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于是他们展开了如图4探究: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可以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20℃,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110
    21.8
    9.6
    (定性探究)
    ①装置B中盛有NaHCO3溶液,目的是  ;
    ②图中C处装置应该选择  (选填E或F)达到实验目的;
    ③D烧杯中是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在实验过程中装置D中观察到  ,说明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
    知识点三: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溶液的酸碱性
    (查阅资料)
    20℃
    8% Na2CO3溶液
    8% NaHCO3溶液
    pH
    10.6
    8.0
    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由数据可知两种溶液都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按如图5实验,充分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大试管内固体物质无明显变化,小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甲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乙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

    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  。
    ②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7.(2021•姑苏区一模)订书钉是生活中常用的文具,主要成分是铁,其表面镀有镁、锌、铜中的一种,为探究是哪种金属,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一块订书钉(40根钉),如图甲所示,浸入酒精中,一段时间后从表面取下一层胶水薄膜;
    ②用棉花擦去酒精,待干燥后称量质量为13.4g;
    ③将其放入图乙所示装置,并在干燥管口用氢气传感器测量氢气的质量,同时记录电子天平显示的质量变化(如图丙所示);
    ④5.8min时停止反应取出装置剩余订书钉,洗涤、干燥、称量、剩余订书钉质量为7.8g。
    根据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请回答:
    (1)从订书钉的外观看,可以首先排除的金属是  。
    (2)图丙中,表示电子天平读数的曲线是点  所在的曲线(填“O”或“P”),P点纵坐标X的值为  。
    (3)0~0.2min不产生氢气的原因主要是  。
    (4)1.7min后锥形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通过所给数据分析,订书钉表面镀的金属是  (填化学式)。
    (6)金属铝也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迅速放入气密性良好的塑料瓶中,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请说明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先减少后基本不变的原因  。
    28.(2021•苏州二模)绿矾(FeSO4•7H2O),在医药、净水、化肥、农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化学小组的同学在用绿矾配制FeSO4溶液时发现,溶液颜色会由绿变黄,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ⅰ.FeSO4溶液如果长时间显露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发生反应转换成Fe2(SO4)3,色泽由最初的浅绿色或淡绿色转变成黄色。反应生成的Fe2(SO4)3遇KSCN溶液会变红。
    ⅱ.保存FeSO4溶液时要加入稀硫酸和铁钉,置于阴凉处。
    【提出猜想】
    影响FeSO4溶液与氧气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浓度、溶液酸碱性、是否有铁钉等。
    【进行实验】
    编号
    实验
    0min
    30min
    2h


    溶液为浅绿色
    溶液略显黄色
    溶液黄色略有加深


    溶液为浅绿色
    溶液明显变黄
    溶液黄色明显加深


    溶液立即变黄




    溶液为浅绿色
    溶液明显变黄,振荡后无变化
    溶液黄色明显加深,振荡后无变化


    溶液为浅绿色
    溶液为浅绿色
    溶液为浅绿色;滴加KSCN溶液后,略显红色


    溶液为浅绿色
    溶液为浅绿色
    溶液为浅绿色;滴加KSCN溶液后,略显红色,振荡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解释与结论】
    (1)FeSO4溶液为浅绿色或淡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可见这两种盐溶液的颜色差异与  元素有关。
    (2)实验①中实验温度T=  ℃
    (3)通过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  。
    (4)欲得出“稀硫酸和铁钉共同存在下才能有效防止FeSO4溶液变质”的结论,需要对比  (填写实验编号)。
    (5)实验⑤中,FeSO4溶液变质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SO4+2H2SO4+O2═2Fe2(SO4)3+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相同,溶液酸性增强,FeSO4溶液变质加快
    B.其他条件相同,FeSO4溶液浓度越大,变质越快
    C.实验⑥中,滴加KSCN溶液后,略显红色,振荡后溶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发生了反应Fe2(SO4)3+Fe═3FeSO4
    29.(2021•苏州校级三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有关问题:

    (1)写出B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是  。
    (2)用装置F收集一瓶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填“a”或“b”)处。
    (3)将装置G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用装置G的是  。
    A.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D.加热无水醋酸钾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  (填序号)。
    A.A和D B.A和E C.B和E D.A和F
    (5)如图H所示,由“①处的白磷不燃烧、②处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
    (6)I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一周后试管①、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另一铁钉生锈,说明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一种);除防止金属腐蚀外,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还有  (答一点)。
    三.解答题(共2小题)
    30.(2021•虎丘区校级二模)同学们对三星堆遗址的Ⅱ号青铜神树(如图1)展开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
    ①青铜古称“吉金”,多为金黄色,主要是铜、锡、铅的合金。因其铜锈呈青绿色,故名青铜。
    ②科研人员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测定树座外侧铜锈成分,得出该处铜锈由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和碱式氯化铜[Cu2(OH)3Cl]组成。
    【分析研究】
    (1)铸造铜树时,在铜中加入锡和铅会使材料的熔点  (选填“降低”或“升高”)。
    (2)金属锡的冶炼原理是用锡石(主要成分为SnO2)与木炭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锡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考古学家从保护铜制品的角度出发,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结构如图2所示。
    (4)高铁上提供的餐点食品包括米饭、鸡肉、蔬菜、牛奶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
    ①Cu2(OH)3Cl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水和  (选填“氯化物”或“CO2”)密切相关。
    ②Cu2(OH)3Cl属于有害锈,原因是  。
    ③出土青铜器的包装不能用某些会挥发出酸性物质的木材,原因是  。
    【实验探究】同学们用Cu2(OH)2CO3和Cu2(OH)3Cl组成的混合物,采用图3的实验装置来模拟测定铜锈中的Cu2(OH)3Cl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a.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b.准确称取1.2g样品;
    c.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且量气管液面在0刻度处;
    d.向锥形瓶内加入50mL(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e.冷却到室温;
    f.再次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读数为162mL。
    已知:2Cu2(OH)3Cl+3H2SO4═3CuSO4+CuCl2+6H2O
    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5)装置A中固体混合物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6)装置B中合适的试剂是  。
    (7)步骤f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准管  (填“缓慢上移”或“缓慢下移”)。
    (8)实验状况下,每44g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产品中Cu2(OH)3Cl的质量分数  。
    (9)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Cu2(OH)3Cl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填字母)。
    A.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
    B.步骤c中平视刻度,步骤f中仰视读数
    C.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回升
    D.步骤f中没有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就读数
    31.(2021•吴中区二模)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比两个反应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按图1装置进行双氧水分解实验:水浴温度控制在21℃,二氧化锰均为0.5g,过氧化氢溶液均为5mL,三颈瓶容积为250mL,恒压漏斗(漏斗的支管与三颈瓶相连)的作用是使过氧化氢溶液自行下滴。数字传感器数据绘制图像如图2、图3。

    分析上述图像中的数据,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  ;以10% H2O2溶液为例,一段时间后,三颈瓶内气压缓慢降低的原因是  ;从温度测量数据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反应越  (填“剧烈”或“平稳”)。
    (3)铜与稀盐酸在持续通入空气的条件下生成CuCl2,研究发现Fe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其催化原理如图4所示。在Fe3+催化作用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的实验中,有下列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Cu+2H2SO4(浓)CuSO4+SO2↑+2H2O
    乙方案:2Cu+O22CuO
    CuO+H2SO4(稀)═CuSO4+H2O
    ①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案制取80g硫酸铜,甲方案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98g,计算乙方案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
    ②对比这两种实验方案及计算结果,你认为选用哪种方案更好?  。请说明你的理由:  (回答两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足量的铜粉能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A、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MgSO4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结晶出来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碱石灰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氨气,可用于干燥氨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3.【解答】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除去氮气中的氧气不能够用木条点燃,这是因为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木条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还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溶液能与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Cl2能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7.【解答】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正确.
    C、二氧化锰、碳酸钙均难溶于水,用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错误.
    D、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硫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A、烧碱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错误。
    B、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l2能与适量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HCO3固体充分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1.【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溶液能与过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FeCl2溶液和CuCl2溶液均能与过量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13.【解答】解:A、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Cl溶液能与过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4.【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过量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5.【解答】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2SO4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应再过滤而不是进行蒸发,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Cl2能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6.【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2CO3固体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Fe粉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Cl2能与适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二.实验探究题(共13小题)
    17.【解答】解:(1)购物袋等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可能会造成的一种环境污染是白色污染。
    故填:白色污染。
    (2)①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4n个,氢原子都是6n个,氯原子都是2n个,反应后氧原子是10n个,反应后应该是10n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X的化学式为O2。
    故填:O2。
    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时,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③【进行实验1】
    取吸收液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
    故填:碱。
    【猜想】
    猜想1:氢氧化钠过量时是NaCl、NaOH、Na2CO3。
    猜想2: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Cl、Na2CO3。
    猜想3:二氧化碳过量并且不足以和碳酸钠完全反应时是NaCl、Na2CO3、NaHCO3。
    猜想4:二氧化碳过量时是NaCl、NaHCO3。
    故填:NaCl、Na2CO3。
    【进行实验2】
    向实验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小林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仍然是红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最终得出结论猜想1正确。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是红色。
    【交流反思】
    实验结束后,小林对吸收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方案是滴加稀盐酸直至不产生气泡(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然后倒入废液缸。
    故填:滴加稀盐酸直至不产生气泡。
    (3)设需要氯化钠质量为x,
    2NaCl+2H2O2NaOH+H2↑+Cl2↑,
    117 71
    x 28.4t

    x=46.8t,
    答:某工厂需生产28.4t氯气,至少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46.8t。
    18.【解答】解:(1)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
    故填:2Al+3CuSO4═Al2(SO4)3+3Cu。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铝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铝比铜活泼。
    故填:铝比铜强。
    (3)通过实验1可得到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故填: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通过对比实验1﹣1、2﹣1,可得到“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影响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即其它条件相同时,硫酸铜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填:1﹣1、2﹣1。
    (5)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铝条是否打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填:探究铝条是否打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反应方程式:4Al+3O2=2Al2O3。
    故填:4Al+3O2=2Al2O3。
    (7)影响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铝条绕成螺旋的疏密程度等。
    故填:铝条绕成螺旋的疏密程度。
    19.【解答】解:Ⅰ.(1)甲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产生红褐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
    故填:产生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Fe(OH)3↓+3NaCl。
    (2)(验证与探究)
    方案1不合理,是因为氯化铁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故填:方案1不合理,是因为氯化铁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反思与评价)
    根据实验,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时,因为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所以开始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故填:NaOH+HCl═NaCl+H2O。
    (3)由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亚铁,Fe(OH)2被氧气氧化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故填:氯化亚铁;4Fe(OH)2+O2+2H2O=4Fe(OH)3。
    Ⅱ.(1)蒸馏水加热煮沸并迅速冷却的目的是排出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故填:排出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2)X可以是稀盐酸,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填:稀盐酸;Fe+2HCl═FeCl2+H2↑。
    (3)实验开始时,向烧瓶中加X前,应先打开止水夹a、b。
    故填:B。
    (4)反应一会后,在b导管口收集检验氢气纯净后,关闭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瓶中的液体流入锥形瓶,产生白色沉淀。
    故填:b;烧瓶中的液体流入锥形瓶,产生白色沉淀。
    (5)反应结束后,为确保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则应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a,以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中氧化氢氧化亚铁。
    故填:a。
    20.【解答】解:(1)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可以选择简易装置B及改进的装置CDF和启普发生器E;
    (2)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看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中的水已排完,气体已收集满;通过实验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能看到什么时候收集满,而用向上排空气法则不能,因而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收集到CO2的试管内倒入澄清石灰水,用胶塞旋紧小试管口振荡的原因是防止石灰水冲出试管腐蚀皮肤、促进石灰水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3)①氨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②超临界CO2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清洗时,溶剂是超临界CO2;
    ③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镁,化学方程式为:MgO+CO2=MgCO3。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BCDEF;
    (2)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率
    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反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与否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烧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以证明空气完全排尽。
    向收集到CO2的试管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用胶塞旋紧小试管口,振荡
    先浑浊变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先浑浊变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①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
    收集到CO2的试管内倒入澄清石灰水,用胶塞旋紧小试管口振荡的原因是
    ①防止石灰水冲出试管腐蚀皮肤
    ②促进石灰水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3)NH3+CO2+H2O=NH4HCO3;CO2;MgO+CO2=MgCO3。
    21.【解答】解:【实验1】
    (1)有气体参与反应的实验,实验前需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由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故加热前应先通入CO;停止加热后要继续通入防止III中液体倒吸;故顺序为:②⑤④①③;
    (2)Ⅰ处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故填:3CO+Fe2O32Fe+3CO2;
    (3)导管伸入试管底部有利于排出空气,能使试管充满CO,使CO与氧化铁充分接触,故填:有利于排出空气,使试管充满CO,使Fe2O3充分接触反应;
    (4)由于CO有毒会污染空气,因此需要给该实验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可在Ⅱ端套一个小气球,故填:在Ⅱ端套一个小气球。
    【实验2】
    (1)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通入的气体X是氧气,故填:氧气;
    (2)此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通入氧气后,点燃酒精灯,木炭燃烧,通入氮气后,木条熄灭,故填: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木炭燃烧,通入氮气木炭熄灭;
    (3)通过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木炭燃烧,通入氮气木炭熄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通入氧气后,木炭不燃烧,点燃酒精灯,木炭燃烧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未探究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故填: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22.【解答】解:探究1:(1)碳酸氢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9.6g,即20℃时100g水中溶解9.6g碳酸氢钠达到饱和状态,故在20℃时将0.5g的碳酸氢钠加入10mL水中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填:不是。
    (2)室温下(20℃),边搅拌边向盛有0.5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5℃,说明碳酸氢钠溶于水吸收热量,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0℃),测得温度为20.8℃,此时温度升高,但有可能是加入20%的盐酸时,盐酸稀释放出的热量,并不能说明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热,故填:吸热;盐酸的稀释过程可能放热。
    探究2:(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碳酸氢钠浓度增大,生成二氧化碳量增多,说明反应速率快,因此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增大碳酸氢钠浓度,二氧化碳生成速度变快;故填: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均有CO2产生,且浓度越大,产生CO2速度越快。
    (4)加入氯化钙有气泡产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只有二氧化碳为气体,有沉淀生成,则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沉淀为碳酸钙,故填:CaCO3↓+CO2↑。
    探究3:(5)①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根据差量法固体减少的质量为190g﹣159g=31g
    2NaHCO3Na2CO3+H2O+CO2↑固体减少的质量△(﹣)
    168 106 62
    x 31g

    x=84g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44.21%
    答: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44.21%
    ②若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碳酸氢钠可能未完全分解,最终测定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能偏小,故填:偏小。
    23.【解答】解:(1)实验③中,在氯化铁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实验③与实验④中滴加相同滴数FeCl3溶液的目的是排除氯化铁对温度的影响;
    对比实验③与实验④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故填:2H2O22H2O+O2↑;排除氯化铁对温度的影响;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改进方法:①取5mL 3% H2O2溶液于试管中,放入40℃热水中浸泡,观察现象;
    ②取5mL 6% H2O2溶液于试管中,放入40℃热水中浸泡,观察现象。
    故填:①取5mL 3% H2O2溶液于试管中,放入40℃热水中浸泡,观察现象;
    ②取5mL 6% H2O2溶液于试管中,放入40℃热水中浸泡,观察现象。
    (3)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C,速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反应进行,过氧化氢浓度减小。
    故填:C;随着反应进行,过氧化氢浓度减小。
    24.【解答】解:(1)分析图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故填:圆底烧瓶;
    (2)制取二氧化硫的反应原理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因为Na2SO3能溶于水,则制取S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故填:B;
    (3)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用浓硫酸干燥,洗气瓶的进气原则是“长进短出”,则气体应从该装置的e端通入,故填:e;
    (4)分析实验方案可知,实验一的现象是塑料瓶明显变瘪,说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实验二的实验现象是②③试纸无变化,④①试纸先后变红,说明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则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二氧化硫的性质有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故填: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25.【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的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①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也可以制取氧气,同时生成碳酸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则碳酸盐为碳酸钠,故填:Na2CO3;
    ②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取氧气的氧气中可能含有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碳,可用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进行收集时应从长管进,因此氧气从c管通入;故填:2NaOH+CO2=Na2CO3+H2O;c。
    (4)①实验A为实验B和实验C的对照组,故实验A的作用是对照实验,故填:对照实验;
    ②实验B中过氧化氢在90℃时分解成为氧气和水,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2H2O22H2O+O2↑;
    ③根据待测数据m>n,可判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H2O2的分解速率大于水浴加热(90℃)时H2O2的分解速率,说明“待测数据”是测量的生成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故填:生成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26.【解答】解:知识点一:(1)①钠元素为金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属于金属元素,①正确;
    ②根据元素符号图可知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②错误;
    ③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电子,③正确;
    ④钠原子有11的质子,所以带有11单位正电荷,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2)从图中可以看出,是钠原子失去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最终形成氯化钠分子;
    故答案为:钠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变为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钠分子。
    (3)①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因此电子数一定改变,①正确;
    ②氯离子电子层数未发生改变,②错误;
    ③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质子数不会改变,③正确;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知识点二:(1)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不显色,在碱性溶液显红色,起到检验溶液酸碱性作用;
    故答案为:检验溶液是否是碱性。
    (2)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答案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①挥发出的气体中有氯化氢,利用碳酸氢钠溶液去除;
    故答案为:去除气体中的氯化氢。
    ②为了得到干燥气体,需要利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故选E;
    故答案为:E。
    ③根据题目数据可知,碳酸钠和碳酸氢溶解度较小,因此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容易形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所以看到白色固体析出;
    故答案为:有固体析出。
    知识三:(1)两种溶液的pH都大于7,所以都显碱性;
    故答案为:碱性。
    (2)①为了避免发生倒吸,需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故答案为:先移出水中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②碳酸氢钠试管内部有水珠,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而碳酸钠则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未分解,由此证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
    故答案为: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更易受热分解。
    27.【解答】解:(1)订书钉的外观的颜色是银白色,金属铜是红色,因此订书钉表面镀有的金属不是铜;故填:铜;
    (2)随着反应进行,氢气不断逸出,导致天平示数减小,因此图丙中表示电子天平读数的曲线是点O所在的曲线;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被吸收,样品和酸反应减少的质量为213.4g﹣213.22g=0.18g,减少的质量就是氢气的质量,即反应生成了0.18g氢气。所以图丙中P点纵坐标X的值为0.18;故填:O;0.18;
    (3)订书钉表面有少量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会先与酸发生反应,所以0→0.2分钟不产生氢气;故填:稀硫酸先和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反应;
    (4)从图像分析 0~0.2min是稀硫酸先和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反应,0.2~1.7min主要是酸与镀的金属反应,1.7min后锥形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故填:Fe+H2SO4═FeSO4+H2↑;
    (5)反应的金属质量:13.4g﹣7.8g=5.6g,设5.6g铁、镁、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分别是x、y、z、
    Fe+H2SO4═FeSO4+H2↑
    56 2
    5.6g x

    x=0.2g
    Mg+H2SO4═MgSO4+H2↑
    24 2
    5.6g y

    y≈0.23g
    Zn+H2SO4═ZnSO4+H2↑
    65 2
    5.6g z

    z≈0.17g
    5.6g铁、镁、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分别是0.2g氢气、大于0.2g、小于0.2g,订书钉表面不是红色,因此镀的不是铜,如果是镁,则生成氢气质量大于0.2g,如果是锌,生成氢气质量小于0.2g,因此订书钉表面镀的金属是锌;故填:锌;
    (6)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先减少后基本不变的原因: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与空气接触后,常温下就与氧气发生反应,消耗氧气,氧气含量下降,一段时间后,铝表面生成的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氧气含量不再减少;故填:铝与空气接触后,常温下就与氧气发生反应,消耗氧气,氧气含量下降,一段时间后,铝表面生成的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氧气含量不再减少。
    28.【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FeSO4溶液为浅绿色或淡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其中硫酸根离子都相同,不同的是两种溶液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答案为:铁。
    (2)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①中硫酸亚铁溶液浓度最高,但是与氧气反应变质的速率并不是很快,而且和实验二对比,其他现象基本相同,故①、②两组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浓度改变了,温度应该固定,故答案为:20。
    (3)由题意可知,②、③组实验对比,浓度相同,但是温度改变后,反应速率明显提高,故答案为:在控制浓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时,FeSO4溶液变黄色与温度有关,40℃比20℃变色快。
    (4)分析题意,欲得出“稀硫酸和铁钉共同存在下才能有效防止FeSO4溶液变质”的结论,根据题中给的数据可知其中变量有,温度、浓度、溶液酸碱性、是否有铁钉,根据控制变量法,所以先要控制温度浓度进行对比,在控制酸碱性进行对比,最后控制是否有铁钉,故答案为:②④⑤⑥。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个数不会发生改变。故答案为:2H2O。
    (6)由题意可知,A选项中,其他条件相同,溶液酸性增强,FeSO4溶液变质加快,对比实验②、⑤可知,加入稀硫酸后,变质速率变慢,故A选项错误;
    B选项中,其他条件相同,FeSO4溶液浓度越大,变质越快,根据对比实验①、②可知,FeSO4溶液浓度越大,变质越慢,故B选项错误;
    C选项实验⑥中,滴加KSCN溶液后,略显红色,振荡后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硫酸亚铁变质成了硫酸铁,振荡后硫酸铁又反应变成硫酸亚铁,故可能发生了反应Fe2(SO4)3+Fe═3FeSO4.故C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29.【解答】解:(1)B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是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故填:锥形瓶;A;2KMnO4 K2MnO4+MnO2+O2↑;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用装置F收集一瓶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处。
    故填:b。
    (3)将装置G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用装置G的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故填:AC。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该选择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或G装置收集。
    故填:BD。
    (5)如图H所示,由“①处的白磷不燃烧、②处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故填:与氧气接触。
    (6)一周后试管①(与氧气隔绝)、②(与水隔绝)中铁钉无明显变化,另一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说明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涂漆、涂油、镀一层金属等;
    除防止金属腐蚀外,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还有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等。
    故填:水、氧气;涂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三.解答题(共2小题)
    30.【解答】解:(1)铸造铜树时,在铜中加入锡和铅会使材料的熔点降低。
    故填:降低。
    (2)SnO2与木炭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锡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O2+2CSn+2CO↑。
    故填:SnO2+2CSn+2CO↑。
    (4)高铁上提供的餐点食品包括米饭、鸡肉、蔬菜、牛奶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米饭。
    故填:米饭。
    ①Cu2(OH)3Cl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水和氯化物密切相关。
    故填:氯化物。
    ②Cu2(OH)3Cl属于有害锈,原因是碱式氯化铜疏松,能够吸附氧气、水蒸气、氯化物,促进铜生锈。
    故填:碱式氯化铜疏松,能够吸附氧气、水蒸气、氯化物,促进铜生锈。
    ③出土青铜器的包装不能用某些会挥发出酸性物质的木材,原因是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铜能和酸反应。
    故填: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铜能和酸反应。
    (5)装置A中固体混合物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不再产生气泡。
    故填:不再产生气泡。
    (6)装置B中合适的试剂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
    故填:浓硫酸。
    (7)步骤f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准管缓慢下移。
    故填:缓慢下移。
    (8)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体积:162mL﹣50mL=112mL,
    二氧化碳质量:0.112L÷22.4L×44g=0.22g,
    设产品中Cu2(OH)3Cl的质量分数为x,
    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222 44
    1.2g×x 0.22g

    x=92.5%。
    故填:92.5%。
    (9)A.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导致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进一步导致Cu2(OH)3Cl测定结果偏大;
    B.步骤c中平视刻度,步骤f中仰视读数,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Cu2(OH)3Cl测定结果偏小;
    C.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回升,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偏小,进一步导致Cu2(OH)3Cl测定结果偏大;
    D.步骤f中没有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就读数,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偏小,进一步导致Cu2(OH)3Cl测定结果偏大。
    故填:B。
    31.【解答】解:(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比两个反应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故填: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2)分析上述图像中的数据,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以10% H2O2溶液为例,一段时间后,三颈瓶内气压缓慢降低的原因是反应生成气体导致气压增大幅度小于散热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
    从温度测量数据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反应越剧烈。
    故填: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生成气体导致气压增大幅度小于散热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剧烈。
    (3)在Fe3+催化作用下,铜、氧气、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4HCl2CuCl2+2H2O。
    故填:2Cu+O2+4HCl2CuCl2+2H2O。
    (4)①乙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2Cu+O2+2H2SO4(稀)═2CuSO4+2H2O,
    196 320
    49g 80g
    因此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49g。
    故填:49g。
    ②对比这两种实验方案及计算结果,选用乙方案更好,理由:乙方案不产生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制取相同质量的硫酸铜时消耗硫酸较少。
    故填:乙方案更好;不产生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制取相同质量的硫酸铜时消耗硫酸较少。

    相关试卷

    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9——基础实验技能:

    这是一份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9——基础实验技能,共22页。

    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7——酸、碱、盐:

    这是一份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7——酸、碱、盐,共27页。

    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8——化学与生活:

    这是一份2020、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专题8——化学与生活,共1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