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大题练习专题5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详解)
展开www.ks5u.com(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
1.叠氮化钠(NaN3)可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添加剂,与酸反应生成N2 和H2。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亚硝酸钠和氨在无氧环境中制备NaN3,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
(1)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
(2)试剂X 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热条件下,NaNH2 和N2O反应也可制备NaN3,同时生成能使湿响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HNO2是一元弱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两种氮的氧化物。现用如下试剂:NaNO2、pH试纸、水、稀硫酸、NaOH溶液、碱石灰、CuSO4、CuO,计实验证明((可加热);
①HNO2为弱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中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有NaN3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fg(或gf)de(或ed)c(b) 碱石灰(或生石灰或NaOH固体) 5NH3+4NaNO23NaN3+NaOH+7H2O 加热条件下,NaNO2容易被氧气氧化 防止外界空气进人C装置干扰实验并吸收来参加反应的氨气 2NaNH2+N2ONaN3+ NaOH+ NH3 将NaNO2溶于适量水中配成溶液,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7 取少量装置C中固体加入稀硫酸中,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经碱石灰干燥后通过灼热的CuO,再将生成的气体通过CuSO4,若观察到CuO黑色固体变红,CuSO4变蓝,则有NaN3生成
【解析】
2.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生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固体能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为探究反应后的产物,请你协助他们完成相关的实验。
[探究一]
(1)另称取铁钉(碳素钢)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判断溶液X中是否含有Fe2+,应选用____
a.KSCN溶液和氯水 b.K3[Fe(CN)6]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将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现溶液颜色变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溴水颜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得干燥固体2.33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两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如图所示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气体Q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进一步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装置M于______(填序号),M中所加试剂为______。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E~F之间
【答案】bdSO2+Br2+2H2O=2HBr+H2SO466.7%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检验SO2是否除尽C+2H2SO4(浓)CO2↑+2SO2↑+2H2ObCa(OH)2或Ba(OH)2
【解析】
【分析】(1)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Fe2+离子能使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根据硫酸钡与二氧化硫的关系式计算二氧化硫的体积,再根据体积分数公式计算;(2)装置图中A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装置B的作用是验证二氧化硫被完全除去,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装置D、E的作用是检验氢气,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中,干扰氢气的检验,装置M中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可以根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选择M位置。
【详解】(1)①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K3[Fe(CN)6]溶液可以检验Fe2+离子;Fe2+离子具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硫还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要检验二氧化碳必须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B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所以澄清石灰水应放置在B和C之间,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涉及了浓硫酸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检验、化学计算等知识点,注意常温下,铁和冷的浓硫酸不是不反应,而是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了进一步反应。
3.甲烷在加热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气体产物除水蒸气外,还有碳的氧化物。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其反应产物。
[查阅资料]①CO能与银氨溶液反应:CO+2[Ag(NH3)2]++2OH-===2Ag↓+2NH4++CO32-+2NH3。
②Cu2O为红色,不与Ag+反应,能发生反应:Cu2O+2H+===Cu2++Cu+H2O。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实验中滴加稀盐酸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气体产物中含有CO,则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反应结束后,装置D处试管中固体全部变为红色。
①设计实验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证明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向少量红色固体中加入适量0.1mol·L−1AgNO3溶液,发现溶液变蓝,据此判断红色固体中含有Cu。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欲证明甲同学的结论,还需增加如下对比实验,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 | 若观察到溶液不变蓝,则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Cu;若观察到溶液变蓝,则不能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Cu |
【答案】Al4C3+12HCl===3CH4↑+4AlCl3F→D→B→E→C→G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先使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旋塞打开,使稀盐酸缓慢滴下试管内有黑色固体生成(或试管内有银镜生成)除去甲烷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若溶液变为蓝色,则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0.1mol·L−1AgNO3溶液
【解析】
【详解】
①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若溶液变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Cu2+,则证明红色固体中含Cu2O;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若溶液变为蓝色,则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②取少量的Cu2O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0.1mol·L−1AgNO3溶液,若溶液不变蓝,则可排除红色固体中Cu2O的干扰,证明其中含有Cu;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0.1mol·L−1AgNO3溶液。
【点睛】氧化铜与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固体全部溶解,显蓝色;氧化亚铜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溶液显蓝色,体现了+1价铜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4.为了测定实验室长期存放的Na2SO3固体的纯度,准确称取M g固体样品,配成250 mL溶液。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I:取50.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操作I→洗涤→操作Ⅱ→称量,得到沉淀的质量为m1 g
方案Ⅱ:取50.00 mL上述溶液,用a mol/L 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
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 | 1 | 2 | 3 | 4 |
待测溶液体积/mL | 50.00 | 50.00 | 50.00 | 50.00 |
滴定管初读数/mL | 0.00 | 0.20 | 0.10 | 0.15 |
滴定管末读数/mL | 20.95 | 21.20 | 20.15 | 21.20 |
(1)配制250 mL Na2SO3溶液时,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棒、滴管、药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为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______
(3)方案I中如何判别加入的氯化钡已经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方案Ⅱ中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方案Ⅱ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方案Ⅱ所提供的数据,计算Na2SO3的纯度为___________。(写成分数形式)
(7)有同学模仿方案I,提出方案Ⅲ:取50.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操作I→洗涤→操作Ⅱ→称重,得到沉淀质量为m2 g 并用方案I的方法计算结果。
根据方案Ⅲ,从理论上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方案I比方案Ⅲ的计算结果要低
b.方案I比方案Ⅲ的计算结果要高
c.m1=m2 ,方案I和方案Ⅲ的结果一样
d.方案Ⅲ不应根据方案I的方法计算
(8)上述实验中,由于操作错误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方案I中如果没有洗涤操作,实验结果将偏小
b.方案I中如果没有操作Ⅱ,实验结果将偏大
c.方案Ⅲ中如果没有洗涤操作,实验结果将偏小
d.方案Ⅲ中如果没有操作Ⅱ,实验结果将偏大
【答案】天平250mL的容量瓶过滤干燥(烘干)静置分层后,向上清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不再产生沉淀,即已沉淀完全加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2MnO4-+5SO32-+6H+=2Mn2++5SO42-+3H2O1323a/40Mbdad
【解析】
【详解】
(1)配制250 mL Na2SO3溶液的过程为:准确称取M g固体样品需要天平,溶解需要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淀来源于样品中含有的硫酸钠和亚硫酸钠,其中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钠,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较大, 方案I计算硫酸钡的质量可确定硫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亚硫酸钠的纯度,而方案Ⅲ根据硫酸钡的质量可确定硫酸钠、亚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总量,结合二者质量可确定亚硫酸钠的质量,两种方案不同,计算
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共7页。
2023版高考化学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化学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