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复习回顾,泌尿系统,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小结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滤过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表数据是某人尿样化验的结果,你认为该患者的哪些指标是不正常的?注:“+”表示有红细胞,“-”表示没有红细胞
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 习 目 标1.血液在肾单位中怎样形成尿液?2.尿液是怎样排出体外的?3.如何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
讨论1:进入肾的血液与尿液比较
1.比较尿液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说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讨论2:肾小球和肾小囊成分比较
1.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 。2.你发现肾小囊中有哪些物质?3.由此你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 作用。
讨论3:原尿与尿液成分比较
1.你发现尿液中没有 和 ,说明了它们被全部重新吸收了。2.你推测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的物质还会有 和 等。为什么?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下表数据是某人尿样化验的结果,你认为该患者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2、一旦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3、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1、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适量饮水和适时排尿有利健康
1.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 )A、葡萄糖 B、尿素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2.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
部位是 ( )A、肾小囊 B、集合管C、肾小球 D、肾小管3.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4.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5.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囊壁
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1)原尿是样本 ,因为其中含有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只含有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含 有 。
课本P66 第2、3题
父亲给儿子捐肾脏
田世国:我来掌灯 照亮母亲的生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田世国的事迹感动了世人,他成为了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备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内部结构,泌尿系统的功能,肾单位,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漏斗状,肾小体,尿的形成,排尿的生理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内部结构,泌尿系统的功能,肾单位,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漏斗状,肾小体,尿的形成,排尿的生理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课文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节课学习目标,温故知新,肾单位,肾小体,尿的形成过程,形成尿液,形成原尿,尿的形成过程小结,形成部位,形成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