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美术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教学设计,共4页。
版画艺术欣赏黑白版画 授课教师:授课对象:高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版画的制作以及发展经历 知识目标:新兴木刻运动的核心思想 能力目标:认识版画艺术特色,了解“表现主义” 情感目标:开拓知识面,增进祖国荣誉感、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黑白版画的制作步骤 、版画的分类、表现主义等 教学准备:电教平台、版画工具教学过程:导入老师提问:版画?见过版画吗?版画是什么样?学生:略讨论:“版”与“板”的区别(五分钟)版:出版、翻版、盗版等 板:木板、黑板、板凳等一、 版画定义:通过制版(刻版)印刷出来的图案简称版画老师:生活中有没有留意过这种版画例子?学生:印章、书籍、月饼上的图案等老师:出示人民币,一幅优秀、制作精良、工序复杂的版画作品二、 版画的制作: 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板、石板、铜板、锌板等板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刻板:凸版(阳版)、凹版(阴版)凸版版画: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画稿的空白部分,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故称凸版。凹版版画:凹版与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线,滚上油墨时,即可印出黑地白线的图像。三、 中国版画的分类:复制版画(20世纪30年代以前)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版画。创作版画(20世纪30年代以后)后来版画在艺术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四、 新兴木刻作为主要倡导者的鲁迅先生,为了推动其在中国的繁荣发展,从多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讨论二:鲁迅当年什么选择版画这种艺术形式?(5分钟) 教师总结:版画特色1.可以便捷的复制 2.鲜明生动的图像比文字更加有说服力表现主义:“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 来自德版画大师珂勒惠支注重对世界主观感受的表现,特别强调内部视野,极力主张表现内在体验和心灵激情,反对单纯模仿和拍照式的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再现。表现主义拒绝浮面的和虚假的真实,要求表现比日常视觉所见到的更多的真实。五、 作品欣赏:《怒吼吧!中国 》李桦同学仔细观察作品并小组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10分钟)老师: 1、幅版画作品是凹版还是凸版?2、请你描述你看到了什么?3、你看到了哪些细节?4、为什么这个人会被绑在这里?5、他十分痛苦?6、在求救?7、束缚他的是什么?8、这个男人能不能挣脱这个缰绳?9、会不会拿到手边的匕首?作品中的寓意:(请同学们结合作品的题目谈谈你的看法)作品中强壮有力的男人——当时的中国,被束缚着不能动,只能自救。束缚的缰绳——当时的列强(日本)匕首——唯一能解救的工具,象征着当时的革命军(红军)、共产党蒙在眼睛上的布条——当时中国民众落后的封建思想六、 本课程知识点回顾 版画的定义? 通过刻版再印刷而成中国版画的两个重要时期? 复制版画 创作版画创作版画时期中新兴木刻运动的倡导者是谁? 鲁迅 教学反思: 本课介绍版画的制作步骤和艺术特色,过程中多以俗易懂的语言表述,让每一位同学明白什么是版画魅力在哪里?在作品赏析中带着问题一起探究分析,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找出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本意。通过经典作品的赏析更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绘画第一课 认识绘画艺术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人教版绘画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第一课 认识绘画艺术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