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卷(人教版2019)
展开1.B
【解析】
【分析】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详解】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B正确,
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2、某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详解】
A、羊的同化量有一部分被呼吸消耗,A错误;
B、羊的粪便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然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B正确;
C、羊的同化量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
D、羊死亡后,羊的部分同化量流向分解者,D错误。
故选B。
3.B
【解析】
【分析】
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选B。
【点睛】
4.D
【解析】
【分析】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
【详解】
A、火山喷发和燃料燃烧产生的CO2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A正确;
B、生物群落的碳元素可通过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进人无机环境,B正确;
C、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C正确;
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流动,D错误。
故选D。
5.D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该林区发生的是次生演替;针阔混交林(③)比草本灌木(①)垂直结构更复杂,更有利于光能的利用;草本植物在与乔木利用光能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在此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种类下降;在此演替过程中,物种数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群落演替的三个易错点: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演替并不都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详解】
A、由题图可知,该林区发生的是次生演替,与弃耕农田中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A正确;
B、针阔混交林(③)比草本灌木(①)垂直结构更复杂,更有利于光能的利用,B正确;
C、草本植物种类下降,是因为草本植物在与乔木利用光能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正确;
D、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来越复杂,物种数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错误。
故选D。
6.A
【解析】
【详解】
向“金花”样品中加入无菌水制成样品悬液,A项错误;可根据菌落特征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B项正确;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C项正确;可通过基因组测序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D项正确。
7.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扺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A、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
B、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演替出树林,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而扺抗力稳定性提高,B错误;
C、外来物种入侵某生态系统,可能会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C错误;
D、在林业生产上,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森林依然能够保持持续更新的能力,不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详解】
当经济利益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发生冲突时,我们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主,如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时采取绕避、设置安全通道等措施,这样做的意义是②有利于保护该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栖息环境,进而保护了当地的野生动物,③维持生态平衡,体现了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④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C
【解析】
【分析】
酿制苹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酿制苹果醋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好氧菌。
【详解】
A、①过程要先清洗后切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A正确;
B、②过程加入果胶酶可以破坏细胞壁,提高苹果的出汁率,B正确;
C、③过程发酵属于酒精发酵,所需要的菌种为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存在具膜结构的细胞器,C错误;
D、④过程为醋酸发酵,所需要的菌种为醋酸杆菌,为需氧菌,故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打开,D正确。
故选C。
10.A
【解析】
【分析】
如果通过直接有性杂交产生白菜-甘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9,属于异源二倍体,由于异源二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效配子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一般是不育的,但也可能产生有效配子,所以偶尔会出现可育的现象.偶尔会出现可育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异源二倍体可能某种原因出现染色体自然加倍,成为异源四倍体。
【详解】
A、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染色染染色体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B错误;
C、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C错误;
D、将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
11.A
【解析】
【分析】
1、愈伤组织的形成:
(1)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
(2)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植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3)消毒和灭菌: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操作前手需用酒精消毒;培养基需用高压蒸汽灭菌。
【详解】
A、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温度适宜。外植体有的存活,有的失败,不应该是高温导致的,A正确;
B、接种时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故接种时有些外植体未消毒,可能会导致外植体死亡,B错误;
C、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会导致高温杀死外植体,C错误;
D、有些植物激素是极性运输的,即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到形态学的下端,将外植体倒插入培养基中,会使得组织培养失败,D错误。
故选A。
1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反馈调节机制。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能使各生命层次的状态达到稳定,是调节稳定的基础。
【详解】
A、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 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 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该调节机制属 于正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长,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A项不符合 题意;
B、水体污染引起鱼虾死亡,引起水体进一步恶化,加剧鱼虾死亡进程,属于正反馈调节,B项符合题意;
C、代谢过程中,产物积累减弱反应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C项不符合题意;
D、寒冷时,甲状腺 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不符合 。
故选B。
13.C
【解析】
【分析】
捕蝇草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它的茎很短,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
【详解】
A、捕蝇草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捕蝇草可作生产者,捕蝇草能捕食昆虫和动物,说明捕蝇草可作消费者,A正确;
B、捕蝇草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捕食昆虫和小动物,说明捕蝇草既能自养也能异养,B正确;
C、捕蝇草捕食苍蝇的过程中,捕蝇草为高营养级,能量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C错误;
D、捕蝇草生活在贫瘠的地方,土里缺少氮肥,所以捕蝇草进化出了能够捕食昆虫的叶子,当虫子碰到叶子上的毛,它就会合拢,然后“吃掉”虫子获取养分,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D正确。
故选C。
14.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培养过程需要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其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A、培养基需灭菌后再分装到培养皿中,A错误;
B、转换划线角度时要先灼烧接种环,待冷却后再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进行划线,B错误;
C、为防止杂菌污染,沾取菌液和划线应在酒精灯附近操作,C正确;
D、划线时,为挑选出单个菌落,最后一区的划线(细菌数最少)和第一区(细菌数最多)的划线不能相连,D错误。
故选C。
15.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生产者的同化量,b为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e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详解】
A、a为生产者的同化能,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里面的能量,A正确;
BC、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b),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c),BC正确;
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若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大约是a的10%~20%,D错误。
故选D。
16.D
【解析】
【分析】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固定太阳能,能量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成传递,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
【详解】
A、X2是生产者输入到初级消费者的,X1是输入到生产者的,X2/X1可以表示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超过20%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但低于10%不会破坏生态平衡,A错误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B错误;
C、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一部分 以残枝落叶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还有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
D、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若初次捕获60只并进行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为4只,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60×20)÷4=300只,若每只个体平均含4kJ能量,则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为300×4=1200kJ,求生产者最少应该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因此生产者最少应含有的能量为1200÷20%=6000kJ,D正确。
故选D。
17.D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4、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
A、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A正确;
B、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B正确;
C、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C正确;
D、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醋酸,D错误。
故选D。
18.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植物a单位水体面积氮的吸收量最大,植物c单位水体面积P的吸收量最大,a、b、c均为生产者。
【详解】
三种植物中,a对N的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生物的种类有所增加,会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和食物链的数目,而这两种植物吸收N、P,其种群密度会增大,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选C。
19.D
【解析】
【详解】
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长期服用睾丸酮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C正确;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误。
20.C
【解析】
【详解】
1988年麇鹿种群数量=44×127.3%≈56,存活数为54只,则死亡率=2÷44×100%≈4.5%,A正确;在麋鹿野生放归后,由于多样的环境对物种进行着自然选择,以及种群内个体之间的随机交配,有助于提高麋鹿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 1986年,麋鹿的数量为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雌性比例=2∶1,因麋鹿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另一种含Y染色体,雌性个体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配子,可见,种群新出生后代的性别比接近1∶1,所以从1987年到1992年,麋鹿种群的性别比例从最初的2∶1趋向于1∶1,C错误;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由于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等,使得种群数量逐渐增加,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A选项的判断,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出生率和死亡率指的单位时间内种群中出生的个体或死亡的个体占种群数量的比例,这里指的种群数量是指种群的起始数量,因此计算1988年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起始数量是指1987年的种群个体数量。
21(14分).(1)水草→甲→丁(2分)
(2)丙和丁(3分)
(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3分)
(4)大于(3分)
(5)丁(3分)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1)
水鸟以各种鱼类为食,因此图1食物网遗漏了水草→甲→丁这条食物链。
(2)
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就是次级消费者,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丙、丁。
(3)
除顶级消费者以外,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因此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4)
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第二营养级所有生物同化的能量与第一营养级所有个体同化能量的比例。图2中,水草、藻类流向乙的能量有1900÷25000×100%=7.6%,而第二营养级还包括甲,因此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7.6%。
(5)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由此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丁。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食物网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图1正确判断图中具体的食物网情况,理解富集的概念;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把握能量流经各个营养级时的去向,能够计算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22.(16分)(1) 真核(1分) 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分) 小分子肽和氨基酸(2分) 甘油和脂肪酸(2分)
(2) 腌制的时间(1分) 食盐的用量(1分)
(3) 18〜25℃(2分) 重铬酸钾(或酸性重铬酸钾)(2分) 升高温度至30〜35℃(需答到具体温度)(2分) 持续通入氧气(1分)
【解析】
【分析】
1.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2.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细胞,适宜温度为30~35℃,需要持续通入氧气。
3.腐乳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4.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中.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等。
(1)
同学们利用毛霉制腐乳,毛霉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豆腐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从豆腐到腐乳,涉及到毛霉产生的多种酶类,包括脂肪酶、蛋白质酶等,因此豆腐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和氨基酸,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而腐乳有独特的风味。
(2)
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条件,如腌制的时间、 温度和食盐的用量等,若条件不适,如食盐用量过少容易造成细菌的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3)
在自制葡萄酒、葡萄醋的实验中,果酒制作时,由于酵母菌适宜的温度条件是18〜25℃,为了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酒精发酵阶段将温度控制在18〜25℃条件下。对于酒精的含量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根据灰绿色是否出现和颜色的深浅,判断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和产生的多少。利用产生的果酒进一步发酵得到果醋时,除需要加入醋酸菌外,由于醋酸菌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0〜35℃,且是严格的需氧型微生物,因此这里还需要调整的两个环境条件具体是升高温度至30〜35℃,且持续通入氧气,以保证醋酸菌对氧气的需求。
【点睛】
熟知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流程和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微生物发酵的技术要点和在生产中 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3.(15分)(1) 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2分) 步骤③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2分)
(2) 稀释涂布平板法(2分) 涂布不均匀(2分)
(3)5.7×107(3分)
(4)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通过振荡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2分)
(5)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2分)
【解析】
【分析】
实验室中目的菌的筛选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当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1)
制备好的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灭菌。步骤③可以选择培养,利用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可以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可以生长繁殖。
(2)
图乙中,菌落主要分布在平板的一侧,说明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出现图乙结果可能的失误操作是涂布不均匀,导致平板一侧的微生物数量较多。
(3)
同学B也按照同学A的接种方法进行了步骤④的操作:将1 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8+57)÷0.1×100×103=5.7×107个。
(4)
步骤⑤振荡培养可以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通过振荡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5)
在本实验中,可以降解石油的细菌可以生长繁殖,培养液中石油的含量会减少,要获得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就需要通过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需要考生熟记微生物分离的原理,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
24.(15分)(1) (2分) 重铬酸(2分)钾 温度适宜时与果酒发酵相关的酶活性最高(2分)
(2) 此阶段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2分) 营养物质消耗殆尽,高浓度的酒精和代谢废物会抑制酵母菌的代谢而影响发酵(2分)
(3)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2分) 组氨酸(3分)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3)检测发酵产物酒精的方法: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来检测,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即证明有酒精的存在。
2、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1)平板划线分离法: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生物的纯种。
(2)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1)
酵母菌无氧呼吸时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酒精,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可用利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的存在,酒精遇到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作用,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温度适宜时与果酒发酵相关的酶活性最高,果酒的发酵时间较短。
(2)
在发酵前24h,由于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从而使得糖度变化很小,酒精度上升很慢;96h后,由于高浓度的酒精和代谢废物会抑制酵母菌的代谢而影响发酵,从而使得酒精度和糖度的变化都趋于平缓。
(3)
识图分析可知,图甲中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说明采用的为平板划线接种法,图乙接种工具为涂布器,因此该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题意可知,野生型伤寒沙门氏菌(his+)可合成组氨酸,某种突变体丧失了这种能力,必须在添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因此若要培养his菌,则除了基础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组氨酸。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发酵及培养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果酒的发酵原理和过程,理解果酒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以及酒精的检测方法;掌握微生物接种常用的方法,能够识图判断图中的接种方法,做到结合题意和所学的知识点准确解决问题。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B
D
D
A
D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C
D
D
D
C
D
C
【培优分级练】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次月考卷(含解析)-全册综合: 这是一份【培优分级练】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次月考卷(含解析)-全册综合,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次月考卷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次月考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培优分级练】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次月考卷(含解析)-全册综合: 这是一份【培优分级练】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次月考卷(含解析)-全册综合,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次月考卷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次月考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0)实验与探究——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 这是一份(10)实验与探究——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mg/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