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优质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优质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1. 数据的集中趋势第1课时 平均数【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教学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教学难点】对“权”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某校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体会数据的合理性,思考如何计算平均数比较合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1.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x1+x2…+xn) 叫做这个n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读作“x拔”. 2.如何求上面问题中的平均成绩?3.小结:一般的,对上面的求平均数,可统一用下面的公式:其中f1,f2,…,fk分别表示数据x1,x2,…,xk出现的次数,或者表示数据x1,x2,…,xk在总结果中的比重,我们称其为各数据的权,叫做这n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教学说明】 〓通过探究,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体会权的作用. 三、示例讲解,掌握新知例 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甲、乙两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测试,他们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5∶3∶2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1次,3出现了x2次,4出现了x3次,5出现了x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____.2.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_____环.3.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4.在一次英语考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多少人?【教学说明】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进一步熟练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什么叫做权?你是怎样理解权的?它对数据有什么作用?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要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权的意义,可以再举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比如:某班有4个小组,在一次测验中第一组有7名同学得了99分,1名同学得了61分,第二组有1名同学得到了100分、7名同学得62分.能否由得出第二小组平均成绩较大这样的结论?为什么?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想象理解,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得99分的7个人比1个得61分的学生对平均成绩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权的意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概念归纳,概念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