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体会探究三角形全等所需条件的研究方法,能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内容分析
知识层面:本节课选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第1课时。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以及图形的全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也研究过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为本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研究奠定了知识基础。本节课为之后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其他条件指引了学习方向,同时为今后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学习思路和研究方向;
能力层面:学生经历一系列的猜想,操作,验证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领会数学思想,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发展推理能力。
思想层面:从知识建构的层面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对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的内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应用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感受通过举反例否定结论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并能运用“边边边”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
教学策略
1、从生活中熟悉的三角形框架入手,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再利用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资源:学生准备:圆规、剪刀、一套三角板,直尺,彩色卡纸,铅笔
老师准备:彩色吸铁卡纸一对。
教学过程
新知学习
(一)创设情景
问1:老师手中有两张长方形卡纸,将它们重叠,剪去一角,得到什么?(2个三角形)老师动手操作
问2: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全等)
为什么?(因为它们能够完全重合)
问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问4: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示为?
PPt: ∵△ABC≌△DEF
∴AB=DE,BC=EF,AC=DF,
∴∠A=∠D,∠B=∠E,∠C=∠F。
问5:已知黑板上的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如果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需要什么条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板书——4.3.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设计意图:明确探究方向,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敢于表达的探究意识.)
(二)探索新知
探索1:
师:我们从少到多开始研究。
问 6:只给一个条件,可以是什么条件?
(一条边 ,一个角)
问7:只给一条边,画出来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不全等)
问8:举个例子?
举例:只给一边相等
问9:只给一个角,画出来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不全等)再举例。
生:只给一角相等
师:老师也做了一组动画,
已知一条边都是5cm的三角形,将它们重叠在一起,发现它们?(不全等);
已知一个角都是30度的三角形,将它们重叠在一起,发现它们?(也不全等。)
问10:根据举例和演示,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只给一条边(或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探索2 :
问11:一个条件不够,我们就猜想?
(2个条件)
问12:两个条件可以是?
(两边 两角 一角一边 )
师:同学们分析问题很全面。
师:根据这三种情况,拿出准备好的卡纸,一起来画三角形。
第1到4组:画两条边分别为8cm和10cm的三角形;
第5到8组:画一个内角是60度,一条边是7cm的三角形;
第9到12组:画两个内角分别为30度和50度的三角形;
师:把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同组内进行比较
师:请一个代表总结你们的实验结果。其他小组,你们的结论跟第2组一样吗?
问13:通过探索2,可以得出什么?
结论:只给出两个条件时,所画出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问14:如果不画图,能从手中的工具中举出例子来说明问题吗?
(三角板的例子。)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初步探索结论: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对应相等都不能保证所画的三角形全等.)
【课堂讨论】
探索3:
问15:接下来我们考虑几个条件?3个
问16:可以是哪三个条件?
(三个角 三条边 两边一角 两角一边)
问17:已知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生:不一定全等
问18:举出反例。得出什么结论?
(大小直角三角板)
结论:三个内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问19:给出三条边,能得到全等的三角形吗?试一试。
画一画,剪一剪:
请全体同学们都画一个三边长为9cm,12cm和15cm的三角形,并剪下来比较。问20:有新的发现吗?
(动手操作,发现全等)
问21:为什么全等?
(能够完全重合)
问22: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三边分别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三)实践出真知
师:这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用几何语言表示为:
A D
B C E F
在ΔABC与ΔDEF中,
问22:现在要画一个三角形与黑板上的这个三角形全等,需要量什么数据?
生:三条边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对应相等不能保证所画的三角形全等.让学生动手,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类的思想。以学生的画图活动为主线开展探究活动,注重“SSS”条件的发生过程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从实践中获取“SSS”的条件,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概括规律的能力)
(四)知识应用
师:我们看这样一道例题
例1 如图,AB=CD,AD=CB,△ABD与 △CDB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师:请一个同学起来说!
生:AB=CD,AD=CB 还有BD=BD,所以全等
问23:依据是什么?(sss)
解:全等
在△ABD与△CDB中,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整理说理的思路和规范解题格式)
问24:如果将例题中的图形改变,条件变为AF=CE,BE=DF,那么△ABF和△CDE全等吗?
(学生先做,然后投影,出现直接用BE=DF的同学加以指出错误)
问25:BE和DF是三角形的边吗?如何转化成三角形的边?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变化,拓宽学生思维,引出练习1)
(五)方法巩固
练习1 如图,AB=CD,AF=CE,BE=DF,△ABF和△CDE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问26:图中有哪些角相等?理由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的板书,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培养的独立分析能力,会运用“SSS”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它的平面图是这样的
A
B
C
D
练习2 如图,是我们城市的一座大桥,如果钢绳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请问27:AD与BC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解:AD⊥BC
理由:∵点D是BC的中点
∴BD=DC
在△ABD与△ACD中,
∴∠ADB=∠A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ADB+∠ADC=180°
∴∠ADB=∠ADC=90°
∴ AD⊥BC
(设计意图:将习题与生活紧密相连,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六)生活中的数学
试一试
问28:这是2个框架,拉动四边形框架,它会怎样?(改变形状)拉动三角形框架呢?(不发生改变)
问29:这就说明,三角形比四边形更?(稳定)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问30: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形状大小固定不变,这个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比如:
(幻灯展示)
师:支撑屋顶的脊梁,单车坐垫承受重量的下方,还有ipad的支架
问: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用模型示范活跃课堂气氛,用生边的图片,再次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七)晒晒收获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用到了哪些方法?
有什么困惑?
(八)作业设计
补充题1~6
优化设计P39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我尽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新知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不足的是,部分环节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指导要点,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起点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准备活动,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