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展开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2020年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1.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
A. 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 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C. 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 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C为分解者,A→B→C不能构成食物链,A错误;
图中②③④均为生物体向无机环境释放二氧化碳,可表示呼吸作用;图中食物链为A→B,所以⑥不能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
图中A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C正确;
C是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或从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D错误。
2. 如图甲表示动物、植物的结构层次,其中数字代表生理过程,字母代表各自不同的结构层次;乙表示动物、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或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B. 图乙中的a是保护组织,它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
C. 图乙中的b、d分别与图甲中的B、C在结构层次上相对应
D. 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萝卜没有的结构层次是F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就是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组织)的过程。
(2)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植株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分析图甲中B和D都是组织,C和E都是器官,F是系统。图乙a是上皮组织,b是输导组织,c是器官,d是萝卜属于器官。
【详解】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即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分裂,②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分化,正确。
B.图乙中的a是动物的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它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错误。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A细胞→D组织→E器官→F系统→动物体和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B组织→C器官→植物体,心脏和根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即图乙中的b、d分别与图甲中的B、C在结构层次上相对应,分别是组织和器官,正确。
D.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萝卜没有的结构层次是F系统,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3. 下列实验你都做过吗?其中实验操作与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A. 观察草履虫实验中,在载玻片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便于草履虫快速运动
B.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C. 观察酵母菌时,用碘液染色----------便于更清楚地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D. 将鸡卵钝端卵壳和外壳膜除去--------------便于观察气孔
【答案】C
【解析】
【分析】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2)动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选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3)细胞核里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观察酵母菌常用滴碘液的方法进行染色,便于观察细胞核。
【详解】A、草履虫表膜上密密地长着近万根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常采用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的方法,A错误。
B、口腔上皮细胞的液体浓度大于清水溶液的浓度就会吸水膨大变形,为了使细胞不至因吸水而膨大,应选用浓度为0.9%生理盐水,因动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选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B错误。
C、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用碘液染色后,可以看到细胞核和淀粉粒,C正确;
D、用剪刀轻轻敲打图一所示鸡卵的钝端,将卵壳敲出裂纹,用镊子小心将敲碎的卵壳和外壳膜除去,会发现该处有气室,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典型的生物学实验步骤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4.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合理密植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 适时松土有利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C. 植物所有的细胞白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 大气湿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的状态通过叶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A.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光照,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A正确。
B.适时松土,可使空气进入土壤,有利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B正确。
C.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必须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气孔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并非植物任何部位的活细胞都能进行蒸腾作用;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蒸腾作用受空气湿度、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大气湿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弱,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有关知识点。
5. 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植株、雌蕊、果实和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图甲中的①②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①③发育而来的
(2)图丁中的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④提供,并且首先突破种皮的是结构③
(3)图丙中的①②是由图乙中的③④发育而来的
(4)图丁中的①②③组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A. (1)(4) B. (1)(2) C. (2)(3) D. (3)(4)
【答案】A
【解析】
【分析】菜豆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子叶或胚乳为植物体发育提供营养。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发育成如下:
【详解】(1)图甲中的①叶、③根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和③胚根发育而来的,②子叶内部的营养物质消耗后,萎蔫了,错误;(2)图丁中的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④子叶提供,并且首先突破种皮的是结构③胚根,正确;(3)图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种子是由图乙中的③子房壁、④胚珠发育而来的,正确;(4)图丁中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组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错误。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萌发的过程。
6. 下列曲线图描述了生物的某种生理活动过程,选项正确的是( )
A. 甲图可以描述栽种了植物的温室一天内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B. 甲图AC段可以用来描述人在呼气时肺容积的变化
C. 乙图BC段可以表示脂肪经过小肠时含量的变化
D. 乙图BC段可以表示血液流经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前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要强于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含量应该增加,而不会出现BC下降的情况,A错误;人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肺;人在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容积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因此甲图中AC表示吸气时肺容积的变化,B错误;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首先对胆汁进行乳化作用,转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图乙中BC段下降,可以表示为小肠,脂肪在小肠内的含量会减少,C正确;当血液流经肾小管外周围毛细血管时,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因此BC不能表示葡萄糖的变化,D错误。
7. 《黄帝内经》谈到“心主身之血脉,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这是关于心脏、血管和血液之间关系的早期描述。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液由2流向1时,在甲处发生了气体交换,结果是二氧化碳由肺泡进入血液
B. 若毛细血管乙位于肾脏,则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及氧气明显减少
C. 血管3比血管4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D. 当血液流经乙时,氧与血红蛋白分离,所以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图中,1肺静脉、2肺动脉、3上下腔静脉、4主动脉,解答即可。
【详解】A.血液由2流向1时,经过甲肺部毛细血管网发生了气体交换,结果是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A错误。
B.若毛细血管乙位于肾脏,则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及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增加,B正确。
C.血管3上下腔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血管4主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C错误。
D.当血液流经乙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时,氧与血红蛋白分离,所以血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即动脉血变成静脉血,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和正确识图。
8.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位于图1中的4耳蜗
B. 篮球爱好者投篮时双眼密切关注篮球的位置移动,此时图2中2的曲度变化是由大变小
C. 在缩手反射过程中,若图3中的e受损,则无感觉也无反射
D. 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一中,1鼓膜、2听小骨、3半规管、4耳蜗、5听神经;图二中,1角膜、2晶状体、3玻璃体、4视网膜、5视觉神经;图三中,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白质、d效应器、e传出神经、f神经中枢。
【详解】A.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位于图1中的4耳蜗,A正确。
B.眼睛看物体时,看近物晶状体曲度大,看远物晶状体曲度小,篮球爱好者投篮时双眼密切关注篮球的位置移动,此时图二中2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由大变小,B正确。
C.在缩手反射过程中,若图三中的e传出神经受损,则有感觉但无反射,C错误。
D.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靠神经调节,其次是体液调节。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9. 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酸奶和酿酒都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B. 白酒酿造过程首先是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 新鲜果蔬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 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其他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A.制作酸奶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酿酒主要依靠酵母菌的发酵作用,A错误。
B.酿酒要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
C.新鲜果蔬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低温抑制了新鲜果蔬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分解,C错误。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0. 下列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不对应的是( )
A. 鸟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B. 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 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D. 虎的牙齿有分化,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之用,多见于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有,但少;臼齿有宽大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作用。
【详解】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A错误;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B正确;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C正确;虎的牙齿有分化,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D正确;故选A。
【点睛】理解掌握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哺乳动物的牙齿特点。
11.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B. 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C.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D.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和新鲜白菜叶作为实验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A正确;
运动是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B正确;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C正确;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科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芹菜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D错误。
12. 某生物社团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其生殖和发育进行了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M处可填有性生殖,而图戊所示扦插属于无性生殖
B. 若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表示为图乙的D→A→B→C,则A表示为蛹期
C. 图丙所示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2胚盘
D. 图丁中胎儿通过2、3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图中M是蝗虫、家蚕、青蛙共同的特点,丙图在鸡卵的结构图中,1是卵壳,4是卵白,3是卵黄,2是胚盘。丁图中1是子宫,2是胎盘,3是脐带。图戊是扦插。
【详解】A.甲图中M是蝗虫、家蚕、青蛙共同的特点,生殖都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而图戊所示扦插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
B.若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表示为图乙的D→A→B→C,则A表示为幼虫期,B为蛹期,B错误。
C.图丙所示鸟卵的结构中,2胚盘含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部位,C正确。
D.图丁中胎儿通过2胎盘、3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无性生殖、昆虫、鸟类、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
13. 与人类的性别决定一样,果蝇体细胞中除含常染色体外,雌果蝇含XX性染色体,雄果蝇含XY性染色体(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共4对8条
B. 就性染色体来看,雌果蝇只产生含X的一种卵细胞
C. 就性染色体来看,雄果蝇产生含X和含Y的两种精子
D. 每条染色体上有无数个DNA和基因,决定性状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2)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有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
【详解】A.据图可见: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共4对8条,A正确。
B.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就性染色体来看,雌果蝇只产生含X的一种卵细胞,B正确。
C.雄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就性染色体来看,雄果蝇产生含X和含Y的两种精子,C正确。
D.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D错误。
故选:D。
【点睛】理解掌握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果蝇染色体的组成及差别是解题的关键。
14. “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相关分析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B. 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C. 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
D. 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即可。
【详解】A、甲氧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只有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变异,A错误;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B正确;
C、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C正确;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D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考试热点,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与解答形式,有一定综合性。
15.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 始祖鸟化石证明现代鸟类由现代爬行类进化来的
C. 遵循从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规律
D. 在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只能发现高等生物的化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
【详解】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此外还有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A错误。
B.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前肢特化为翼,有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翼的末端有爪,因此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B错误。
C.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证明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C正确。
D.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化石的分布规律和始祖鸟化石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
16. 图一是某校的学生在调查某海洋生态系统时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甲、乙存在捕食关系,饼形图表示它们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海域生长着大量的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图二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浅水有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有海带等褐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这种分布主要受_____的影响。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_____就流入动物体内。
(3)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图二中的[_____]_____和非生物部分,请写出带鱼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
(4)如果图二中的甲所在食物链中有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若乙代表中国毛虾,则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
(5)图二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能进行两种生理活动①和②,通过生理活动②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
【答案】 ①. A ②. 生产者 ③. 光照 ④. 物质和能量 ⑤. C ⑥. 分解者 ⑦. 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带鱼 ⑧. 日本鳀鱼 ⑨. 碳﹣氧平衡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生产者即是图二中的A生产者;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因此“浅水处有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有海带等褐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这种分布主要受光的影响。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动物通过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到动物体内。
(3)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C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与带鱼有关的食物链,分别是: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藻海贝→玉金鱼→带鱼。该食物中带鱼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即为最长的食物链: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藻→玉金鱼→带鱼。
(4)如果图二中的乙代表中国毛虾,甲、乙存在捕食关系,且甲的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高于乙,推知:甲捕食乙,则甲可能是日本鳀鱼、带鱼,结合题干信息“甲所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大型水鸟)”,故可推知,则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日本鳀鱼。
(5)藻类植物是图二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7.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实验装置(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图乙表示叶片的表皮,图丙表示黑藻的光合作用实验,图丁表示光照强度与黑藻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请据图回答: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装置甲中的所有叶片进行了暗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叶片摘下,放在酒精中_____。清洗后用碘液染色,你认为_____(填字母)瓶中的叶片会全部变蓝。
(2)装置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_等三种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若要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_____(填字母)进行对照。D瓶上方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动,是因为D瓶中的叶片进行某种生理作用导致的,写出这种生理作用的反应式_____。
(3)从上述实验叶片的变蓝部分撕下一块表皮,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图乙中只有[_____]_____中的叶绿体变成了蓝色颗粒。
(4)当图丙所示黑藻叶片在光下释放气泡并逐渐增加时,对应图丁所示曲线的_____段。
【答案】 ①. 隔水加热 ②. C ③. 水分、光、二氧化碳 ④. CD ⑤.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⑥. [1] ⑦. 保卫细胞 ⑧. b~c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条件: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
(2)此装置设计了三种对照实验,其中C是对照组,ABD均为实验组。A叶片隔断主叶脉的上端和末端作对照,变量是水分,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水;BC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光,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D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据此解答。
【详解】(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装置甲中的所有叶片进行了暗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叶片摘下,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A叶片隔断主叶脉,叶片的末端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B瓶叶片不能见光,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C叶片见光,瓶内装的是清水,有二氧化碳,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变蓝,D瓶内装氢氧化钠,它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D瓶内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C叶片滴加碘液全部变蓝。
(2)图甲中A叶片隔断主叶脉的上端和末端作对照,变量是水分;BC作对照,变量是光;CD作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所以装置甲能探究水分、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装置甲中,若要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CD进行对照。D瓶内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少,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红墨水会向左移动。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从上述实验叶片的变蓝部分撕下一块表皮,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图乙中只有1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变成了蓝色颗粒,这个事实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当图丙所示黑藻叶片在光下释放气泡并逐渐增加时,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图丁所示曲线的b~c段。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8. 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如酒后驾驶机动车者一次记12分等。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 造成的。
(2)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立刻缩手。请用甲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
(3)对醉酒者可采用吹气实验检测醉驾程度。吹气时,醉酒膈肌处于 状态。醉酒者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4)酒驾者血液中的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最先进入乙图以及中的【 】 。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葡萄糖浓度出现了丁图的变化发生在丙图中的 部位时(填字母),这时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
【答案】(1)小脑 (2)1→3→5→4→2(3)舒张 扩散 (4)[Ⅰ]右心房 D 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析】
【分析】(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甲中结构:1感受器、2效应器、3传入神经、4传出神经,5神经中枢。
(3)图乙中Ⅰ右心房,Ⅱ左心房,Ⅲ右心室,Ⅳ左心室。
(4)丙图中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E尿液。
【详解】(1)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脑,使行为失控,酒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小脑能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因此,“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造成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有五个基本环节,即[1]感受器(接受刺激)→[3]传入神经(传递神经冲动)→[5]神经中枢(信息处理中心)→[4]传出神经(传递神经冲动)→[2]效应器(引起反应)。因此,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立刻缩手。用甲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1→3→5→4→2。
(3)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呼吸运动有吸气和呼气两种,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平静呼吸时,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饮酒者酒精经过胃,很快进入血液中,随体循环回到心脏,又随肺循环输送到肺泡处的毛细血管,酒精浓度高于肺泡内,则通过气体扩散到肺泡内,随呼吸排出体外。因此,对醉酒者可采用吹气实验检测醉驾程度。吹气时,醉酒膈肌处于舒张状态。醉酒者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4)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是相连的,并且是同时进行的。肺循环进行气体的交换是在肺部的毛细血管,结果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体循环进行气体交换是在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Ⅱ]左心房连结的血管是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Ⅳ]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流的动脉血;[Ⅰ]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流的是静脉血;[Ⅲ]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人饮酒后,酒精通过胃进入血液循环首先回到心脏的右心房,再随着肺循环回到心脏,再随体循环输送到全身的各器官。丙图表示尿的形成过程图,酒精在血液中,当血液由肾动脉流经入[B]球小动脉,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除外,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的液体到[C]肾小囊腔中形成了原尿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流到[D]肾小管,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重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余的部分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图丁表示原尿的中葡萄糖在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回到血液之中,即在图丙中的D肾小管处。因此,酒驾者血液中的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最先进入乙图以及中的【Ⅰ】右心房。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葡萄糖浓度出现了丁图的变化发生在丙图中的D肾小管时,这时进行的生理活动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小脑的功能、呼吸的过程、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尿的形成,要求学生要读懂图中表示的含义,综合性强,跨度大,属于稍难题。
19. 2020年初,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生对肺炎患者进行血液检测时,发现某种血细胞的数量会增加,此血细胞的名称为_____。
(2)对于新冠肺炎来说,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均衡膳食,加强锻炼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除此之外,接种疫苗,也可以增强人们对该传染病的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_____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_____。
(3)常规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无效时,人工心肺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其中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_____(填“心脏”或“肺”),能将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融入血液,模拟了人体内_____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答案】 ①. 白细胞 ②. 特异性 ③. 淋巴 ④. 抗体 ⑤. 肺 ⑥. 氧气 ⑦. 肺泡与血液
【解析】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2.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详解】(1)白细胞也叫吞噬细胞,当身体发生炎症后,能够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消灭病原体,所以,当对肺炎患者进行血液检测时,发现白血胞的数量比平时有所增加。
(2)对于新冠肺炎来说,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均衡膳食,加强锻炼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除此之外,接种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并在人体内存留。当再有该病原体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清除,但其他病原体侵入时,它并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功能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3)当重症流感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对其无效时,人工心肺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其中氧合器功能相当于人体的肺,能将氧气融入血液,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0. 泰安有盛产“圣女果”的美称,圣女果常被称为小西红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茄科番茄属。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圣女果中含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等物质。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圣女果营养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可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提高某种营养物质含量,获得圣女果新品种。请回答:
(1)现在圣女果有秀光306、金鹏1号、东农708号和宇番1号等品种,充分体现了生物_____的多样性。
(2)给秀光306品种人工授粉成功后,在胚珠中,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成_____。播种杂交获得的种子,长成植株后,叶片合成的可溶性糖等有机物通过_____运输到圣女果的果实。
(3)科研人员推测圣女果果皮颜色与圣女果品种有关,因此科研人员开展了以下实验。已知圣女果果实的红色果皮和黄色果皮是一对相对性状,每组对1000子代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各组亲本及子代表现的实验数据如表。
小组 | 亲本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
| 红果皮 | 黄果皮 |
A | 红果皮×红果皮 | 736 | 264 |
B | 黄果皮×黄果皮 | Ⅰ | Ⅱ |
C | 红果皮×黄果皮 | 498 | 502 |
①根据A组的实验数据,可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若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A组选用的亲本基因组成分别_____。
②根据遗传规律推测B组实验数据,数据I和数据Ⅱ分别为_____。
③根据C组的数据判断,C组中亲本红果皮的基因组成为_____。
【答案】 ①. 基因 ②. 胚 ③. 筛管 ④. 红果皮 ⑤. Dd、Dd ⑥. 0、1000 ⑦. Dd
【解析】
【分析】(1)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开花的主要目的是把花蕊显露出来,以便于传粉;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会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延伸到胚珠内部,释放出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受精过程;受精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详解】(1)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圣女果有秀光306、金鹏1号、东农708号和宇番1号等品种,充分体现了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2)给秀光306品种人工授粉成功后,在胚珠中,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成胚。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向下运输。圣女果播种杂交获得的种子,长成植株后,叶片合成的可溶性糖等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圣女果的果实。
(3)①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黄果皮是隐性性状,红果皮是显性性状,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亲本的基因组成是Dd、Dd。
②若黄果皮杂交,遗传图解:
则后代全是黄果皮。即Ⅰ数据为0,Ⅱ的数据为1000。
③红果皮是显性性状,C组后代红果皮:白果皮═1:1,说明亲本红果皮的基因是Dd,遗传图解是:
【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