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和背景介绍,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讨论合作,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感受诗人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淡薄、宁远的人生境界。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组合意境体会作者情感3、赏析诗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和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4、体会诗中平静、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诗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组合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二、作者和背景介绍◆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号“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在这两种矛盾思想的影响下,他四仕四辞,加之其所处年代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诗人最终厌倦官场,41岁时任彭泽县令八十一天后毅然辞官,从此隐居,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于六十三岁辞世。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作品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神童诗》写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古人读书的直接目的,他们期望通过十年寒窗一朝成名,然后出仕,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陶渊明也不例外。他在二十九 “高龄”的时候终于第一次出仕,但四十二岁时就挂冠归田。这十三年他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他为什么矛盾?为何而归隐?他归隐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他的《归园田居》里找到答案。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 27 页,看屏幕,我们将要了解什么——(幻灯)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三、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1、听配音朗诵。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欣赏诗歌朗读,同时听准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羁鸟jī荫后檐yìn暧暧ài墟xū吠fèi桑颠diān樊笼fán2、自由诵读,体会诗人朴素、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并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3、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诗人归向何处 “归”四、讨论合作根据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的四个问题。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 樊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挣脱“樊笼”,身心自由。提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他的仕途生活却使他陷入了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自己在官场中受到压制排挤,因此十分痛苦。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而归?全班齐读1~8句(1)本性爱丘山(田园)(本性)明确1~2句大意: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三十年?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养家糊口,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制度森严,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污浊的官场社会,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误落”与“尘网”流露出他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2)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明确:守拙。守住自己的愚笨,不随波逐流,保持住自己的节操,不被官场污浊所影响失掉本心。而像作者一样没有当官本事的人,在官场会感到压抑不自由。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爱田园的本性和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思考:3、归向何处?自由朗读9~16句【明确】田园参考注释,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几句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并展开想象,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闲适惬意。生陈述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前四句写近景,写自己的住宅,环境清幽美丽流露出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后四句写远景,“暖暖”,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以动写静,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鸡犬,平凡的事物加以看似平淡的语言描述,却使一副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生活图景跃然眼前。流露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4、归去如何?指名学生朗读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词语。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清净、自由、安逸、喜悦无比。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因为厌恶官场所以更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俯仰之间处处春了,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 五、总结全文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恣意游弋,纵情挥洒。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六 布置作业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浑浊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感情,收集陶渊明其他田园诗歌。七 板书设计陶渊明 五柳先生 田园诗人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官场为何而归 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居归向何处 田园归去如何 无尘杂 有余闲 久 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学设计,共13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7.2*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目标,初读文本,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共3页。